•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1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2
台北馬拉松博覽 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
台北馬拉松博覽會驚豔嬌點!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名模網紅作者眾星雲集
3
騎腳踏車低衝擊運動助跑步表現達到最佳狀態
騎腳踏車能代替輕鬆跑? 低衝擊運動助跑步表現達最佳狀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2018-04-02
知識庫 跑步 飲食 馬拉松 飲食方式 運動補給 營養補給

近年能量膠常見於馬拉松路跑、自行車或鐵人三項等賽事,市面上販售的產品琳瑯滿目,但你知道能量膠雖然是個方便的小幫手,但有些人吃了可能會嘔吐嗎?那麼哪時吃、多久吃一次能避免腸胃拉警報?不少跑者對能量膠有種「救世聖品」般的迷思,我們從作用原理開始,了解能量膠的真實效益和使用方法,看怎麼吃它才能助你達到好成績。

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IRISSHRUNNER

為什麼要補充能量膠?

跑步時,身體運用兩種燃料作為肌肉能量的來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肝糖)。兩者差別在於,脂肪分解成可用能量的速度較慢;所以當運動強度超過最大攝氧量的60-70%(約相當於有氧閾值或全馬的配速)時,為了快速提供肌肉所需能量,身體會依靠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燃料來源。
 
一般來說,跑得越快,依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就越大。但問題是,肌肉能儲存的碳水化合物有限,我們能在以半馬速度跑步時儲存約90分鐘,在全馬速度跑步時儲存約2小時;然而這樣的時間幾乎只有菁英運動員辦的到,一般跑者還沒跑完,肌肉裡的肝醣早已消失殆盡。這時,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密集、快速分解吸收的葡萄糖,讓你持續跑下去的能量膠,被視為跑步時補充碳水化合物的急救兵。

能量膠一下肚就能補足能量嗎?

乍聽起來,有了能量膠似乎不用擔心跑步期間能量不夠,然而,從能量膠攝取來的碳水化合物並不完全提供給肌肉能量,碳水化合物可同時儲存在肌肉和血液中,而比賽表現主要依靠儲存在肌肉的肝醣,但肝醣必須先被消化後通過腸壁,再被肌肉吸收,這個過程效率不高。
 
能量膠最大好處其實是幫助「喚醒」。高升糖指數的能量膠補充了因缺乏葡萄糖而開始混沌的大腦、振奮精力;事實上是欺騙大腦偵測到體內彷彿充滿能量(因為從補充到消化使用需一段時間),間接讓跑步的疲勞感一掃而空。
 
總而言之,能量膠有助補充比賽間燃燒殆盡的肝糖與熱量,但他們並非一對一補充能量,能不能成功在不傷身前提下補足能量,關鍵在於時間和頻率。

能量膠能否補足能量的關鍵在時間和頻率

什麼時機該補充?

每位跑者吸收和處理碳水化合物速度不一,有些人3分鐘內就有感,有些人需要長達15分鐘;又或者,有些人在高強度跑步途中胃部括約肌完全閉合,到比賽後期補水或能量膠可能馬上嘔吐出來。因此服用能量膠時機每個人不同,以下提供兩點建議。
 
1. 肝糖消耗殆盡前:建議開始跑步後45-60分鐘間服用第一次能量膠,身體更有機會在不影響胃的情況下快速處理糖,也較不會擔心嘔吐問題。
Tips:能量膠必配水喝
每一次補充能量膠必配水喝,千萬別單獨吃,也千萬別配運動飲料。如果沒配水,能量膠將花費更多時間消化和進入血液系統;如果配運動飲料,兩者加起來提供近60克純糖,等於你把自己丟入一次攝取過多簡單糖類(simple sugar,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風險中。

2. 避免賽前:一些跑者習慣在賽前補充能量膠,以生理學角度看似沒問題,但賽前吃含豐富碳水化合物(肝醣)來源的早餐,少使用簡單糖類,可幫助調和比賽3-4小時都只能攝取簡單糖類的情況。

吃能量膠一定要配水喝,且別配運動飲料

多久補充一次?

吃能量膠的頻率取決於胃消化處理的速度,隨著跑得越久越遠,消化過程可能放慢甚至停止,補充時小心不要讓胃超出負荷。以下提供兩點建議。

1. 每次補充能量膠相隔45-60分鐘,尤其胃較敏感的跑者應相隔60分鐘。如果以跑一場全馬約4小時來說,比賽途中補充2-3次已足夠。

2. 另一個控制頻率的原因是,應避免一次補充過多簡單糖類進入血液系統中。必須記住,從能量膠中攝取的簡單糖類會以葡萄糖的形式進入血液中,直到被肌肉或其他器官吸收;如果你持續將血液中注入糖,那麼跟孩子不斷吃糖果傷害健康是一樣的。

能量膠中的簡單糖類進入血液,如果補充過量有如孩子吃太多糖果,影響健康 ©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建議是通用法則,但如果想進一步精準算出補充量,那麼要先問自己的問題是:跑步中燃燒了多少碳水化合物,並需要替換多少碳水化合物?胃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效率如何?你買的能量膠中含有什麼類型的糖?這些需求會隨著比賽前後段而改變嗎?要怎麼把從運動飲料攝取的糖份考慮進去? 這些問題必須視個人身體狀況,很難遵守某個廣泛的營養計畫。較簡單的方法如下文Tips所提;若要更進階,那麼你可能需要一位營養師,客製化地制定出迎合你生理需求的策略。
 
Tips:訓練時預演可加速比賽時消化
跟身體大多數部位肌肉一樣,腸胃也需要好好鍛鍊。賽前不只要先試過前一天晚餐、當天早餐等飲食計畫,比賽期間的補給品也應加入預演。如果在訓練時按照設定時間補充能量膠,腸胃適應就能更容易地消化運行;如果沒鍛鍊過腸胃,就不要預期有好的效果,甚至吃了可能讓身體更難受。

資料來源/ Runners Connect、Competitor Running、《一個人到一家人的日常營養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北馬拉松博覽會驚豔嬌點!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名模網紅作者眾星雲集

2023-12-07
活動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2023年台北馬拉松運動博覽會將於12月14日至16日登場,今年博覽會為跑者們帶來全新的體驗!會中邀請到名模王心恬、網紅一輪等十餘位《跑騎全台灣:狂飆的18鐵人╳32條私房跑步單車訓練路線╳38場亞洲經典賽事備戰守則》的作者,分別於博覽會的「轉角跑步趣分享會」分享他們的跑步心得。另與知名樂高經銷商「必買站」及社會企業醫護鐵人攜手合作,打造一系列以「Taipei run」為主題的樂高積木人偶,更開放客製化姓名和完賽成績。

台北馬拉松博覽 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
台北馬拉松博覽會令人驚豔!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名模網紅作者眾星雲集

名模網紅作者「轉角跑步趣」不藏私分享

身為作家、畫家、名模等多重身份的王心恬提及本次受邀參加台北馬拉松博覽會「轉角跑步趣」分享會,看到《跑騎全台灣》的作者群們分享的主題多樣而富饒趣味,所以這次也特別用心準備了「一個蒙古一個敦煌」作為本次分享的主題。在跑遍大江南北後,運動已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更享受跑旅或騎旅的樂趣,藉著出席分享會,也同時感謝粉絲們對《跑騎全台灣》一書的支持,讓該書在出版後短短兩個月便創下二刷佳績,也請粉絲們拭目以待「狂飆的18鐵人」的第三部作品。

鐵人名模王心恬
鐵人名模王心恬

知名運動網紅一輪這次不顧人設,大方分享運動 YouTuber 的辛酸血淚,在經紀人「大紅帽」再三勸阻下,網紅一輪還是堅持做自己,挑了一個設想已久的分享會題目,藉由本次讓粉絲們知道一路走來不為人知的故事,看見更 Real 的一輪。

堅持做自己的網紅一輪
堅持做自己的網紅一輪

首度推出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

「必買站」負責人,同時也是知名 YouTuber 的虎哥表示,這次的客製化馬拉松積木人偶在台灣是首次推出,過去只有在國際鐵人三項賽事「CHALLENGE TAIWAN」合作時才曾推出過。這次的創作以「Taipei run」為主題,男女人偶各一,並開放參賽者客製化姓名和完賽成績,為賽事增添了多樣的個人風采。

台北馬「Taipei run」積木人偶背後,可以客製完賽時間與姓名
馬拉松積木人偶以「Taipei run」為主題,男女各一,人偶背後可以客製完賽時間與姓名

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表示,醫護鐵人曾多次與「必買站」和醫鐵藝術總監袁宜如合作,推出醫護鐵人兔年和龍年積木人偶,而此次合作更將台北的相關景點意象融入到紀念人偶組和海報中。這不僅讓更多人認識台北的可愛風光,同時也向支援台北馬拉松的 60 名提供公益醫療服務的醫護鐵人表示敬意。在賽道上,如果參賽者遇到任何困難,也歡迎向身穿醫護鐵人隊服的隊員尋求協助。

轉角跑步趣分享會時刻表
轉角跑步趣分享會時刻表

資料提供/醫護鐵人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腳踏車能代替輕鬆跑? 低衝擊運動助跑步表現達最佳狀態

2021-01-27
觀念跑步機跑步訓練單車跑步知識庫

想增加跑步速度、強化運動表現,除了平常吃課表、健身練肌力之外,其實還有個非常好的交叉訓練選擇已被證實有效,就是室內腳踏車。尤其對於傷後恢復跑步的人而言,這種低衝擊的交叉訓練好處說不完,甚至可以代替輕鬆跑!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騎腳踏車對你的跑步這麼有幫助﹖

騎腳踏車低衝擊運動助跑步表現達到最佳狀態
騎腳踏車能代替輕鬆跑? 低衝擊運動助跑步表現達最佳狀態 ©Aditya Wardhana on Unsplash

實例:傷後重返馬拉松賽道大破PB

舉個例子,50歲的Tony因為背部和膝蓋關節炎,已中斷跑步超過一年,並於2017年接受背部手術。渴望重返賽道的他跟醫師討論出一項培訓計畫,目的不只能促進背部恢復健康,也可幫助他重返跑道。醫師請他每周只跑步兩次,一次在田徑場上,另一次周末進行長距離訓練,而在參加2019加州國際馬拉松賽的訓練期間,每周做5次室內腳踏車訓練。

比賽當天,有五場馬拉松經驗的Tony大破PB 15分鐘,他表示,室內腳踏車讓他能以低衝擊的方式複製訓練所需的有氧運動,而且騎車時間不受限致,使他減掉11公斤贅肉,讓跑步輕鬆多了,也讓他到達練跑多年來的最佳狀態。

為什麼跑者該用室內腳踏車訓練﹖

騎室內腳踏車可在不影響跑步下提高有氧水平,也能鍛鍊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臀肌等肌群,以避免跑步時大腿後側或小腿受傷。透過增強肌力、修復肌肉失衡,就能降低受傷風險。

當然,我們大可藉由在戶外騎腳踏車獲得上述好處,但室內腳踏車可以避免一些戶外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必須注意其他來車、行人和野狗。另外,在忙碌生活中,室內腳踏車能讓你在更短時間內更方便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不像在戶外騎腳踏車必須等紅綠燈、人多時減速、或是應付各種上下坡路段,在腳踏車座墊上就 能進行短距離衝刺,提高心率並訓練速度。

戶外騎腳踏車
戶外騎腳踏車 ©CC BY 2.0

如何把室內腳踏車訓練納入跑步訓練

如何將騎腳踏車納入跑步訓練計畫﹖首先在跑步上,認證私人教練暨美國運動器材品牌Peloton自行車與跑步機教練Matt Wilpers建議可遵循一條黃金法則:所有高質量訓練應納入你的選項,例如安排速度訓練、長距離訓練,且必須在實際路面進行而非機器上,這不只能改善身體素質,也使你的身體建立並適應快速移動的生物力學。

至於腳踏車訓練可做為補充性的交叉訓練,在低強度下幫助建立基礎攝氧量,因此,可運用室內腳踏車做踩踏節奏高而阻力低的訓練,代替一些輕鬆跑、恢復跑課表。

各式室內腳踏車
各式室內腳踏車 ©Sam Moqadam on Unsplash

不過,前文所述的跑者Tony是個例外,考量他的背部與膝蓋關節炎,室內腳踏車能讓他自由選擇適合的強度,以在一般公路上無法做到的方式積極地訓練,並反過來改善他的跑步狀態,同時將受傷風險降到最低。

由於室內腳踏車衝擊力小、強度較高,建議先慢慢開始,以增強耐力為主。如果你以往練跑1小時都沒流汗(指強度低),那就別馬上納入長達1小時的腳踏車課表,先從短途開始,觀察自體感受,讓身心都有時間去適應新的運動,接著再以每周增加10分鐘的方式提升腳踏車訓練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