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減肥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公開減重期適合喝這 6 種湯
1
減肥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公開減重期適合喝這 6 種湯
減肥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公開減重期適合喝這 6 種湯
2
2個成人1個胖! 台灣肥胖盛行率不斷攀高
3
七步有效執行午餐吃飽晚餐禁食的減重法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減肥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公開減重期適合喝這 6 種湯

2022-12-30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減脂 觀念

天氣濕冷難耐,很適合喝點熱湯來暖暖身體,但對於正在減肥的朋友們,要注意湯類的選擇,避免越喝越胖!營養師分享「減重期」適合喝、不適合的湯,幫助減肥的朋友在喝湯時避免地雷。不過,沒有什麼食物是一定最好或不好,頻率跟份量才是重點,希望大家都可以把握喝湯的技巧,暖暖過冬天。

減肥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公開減重期適合喝這 6 種湯
減肥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公開減重期適合喝這 6 種湯 © Leacky Chen from Pixabay

研究指出,餐前喝碗低熱量的湯,可以有效減少正餐的熱量攝取,因此許多正在減肥的朋友會選擇喝湯來瘦身。營養師何沂霖在臉書粉絲頁發文分享,適合在減重期喝的湯,最好的分辨方式是以清淡為主,建議避免較濃稠的湯底;她也指出,其實喝湯的頻率跟份量才是重點,不論是外食或自己料理的朋友都要注意。

減重期適合喝的湯

清湯:像是海鮮清湯、青菜豆腐湯、蕃茄蛋花湯、紫菜湯、蛤蜊湯、蚵仔湯等,這類湯底幾乎只是一般調味,而且可以攝取到蔬菜及蛋白質,是減重期很不錯的選擇。若自己煮的朋友,很推薦在家裡可以隨時備一些曬乾的紫菜,想喝碗熱湯時,切點薑絲煮個水,放入紫菜以及打個蛋,就有一碗好喝營養的「紫菜蛋花湯」。

排骨湯:像排骨湯、雞湯,香菇雞湯、蘿蔔排骨湯等加入肉類熬煮的湯,都是減重期適合喝的湯,這類湯有些會加入玉米、山藥、蓮藕等全穀雜糧當配料,正餐主食的攝取可以減半。須注意是,外食的湯多是長時間久煮,容易增加普林的生成,痛風有發作過者須減少飲用,或可自己燉煮。

味噌湯:味噌是一種發酵的豆製品,發酵食品裡的益菌們對我們的腸道也很好,配料常見有鮭魚、豆腐,都是好的蛋白質來源,自己煮可以加點高麗菜或紫菜,這樣就能一次攝取蔬菜跟蛋白質。

想喝湯可以選這些
想喝湯可以選這些

減重期不適合喝的湯

濃湯:濃湯的烹飪方式基本上是奶油+澱粉製作而成,成份看起來就是液態麵包,加上常見的玉米、南瓜等配料都是澱粉類,如果又加一層酥皮,所攝取的熱量、油脂、澱粉都會超標,因此不建議減重期喝濃湯。

酸辣湯、羹湯:勾芡是台灣很常見的一種烹調方式,主要烹飪方式太白粉加水。一般煮菜通常都是選用勾薄芡,但是酸辣湯、羹湯的的勾芡就會比較重;肉羹、魚羹都是屬於會加入澱粉再製的加工食品,並不是純的原型蛋白質食物,整碗吃下來缺乏纖維,且澱粉、油脂都會攝取過多,因此也是減重時期不建議選擇的湯品。

火鍋湯:火鍋的湯底通常都是泡出來的,加上各種食材長時間的燉煮,若還有許多火鍋料,食物的農藥、油脂、亞硝酸、防腐劑都會溶在湯裡;若又是麻辣湯底、牛奶湯底,就又容易攝取過多的油脂,因此若真的想喝,建議選擇昆布或者蔬果等清湯底,在煮食材之前喝會好一點。

減重期不適合喝的湯
減重期不適合喝的湯

如果正在減重的朋友,偶爾想解解饞怎麼辦?何沂霖表示,其實偶爾喝羹湯、濃湯還是可以的,但是記得正餐的澱粉可以減半,另外再額外多準備蔬菜跟蛋白質食物,例如低脂肉、海鮮、蛋、豆腐等,不過建議 1 個月喝個 1-2 次就好。

很多人會自己料理馬鈴薯、南瓜等濃湯,這些湯的成分真的很單純、天然,但打成泥的澱粉食物,加上長時間烹煮,原本是低升糖的食物,就會變成高升糖,因此若是有血糖問題的患者,議還是以「原型」的方式攝取,避免處理過後容易加速血糖的上升。

延伸閱讀:
喝湯助減脂,還能讓肌膚光滑?日本瘦身女王私藏「2湯譜」大公開
心情不好吃什麼?營養師推薦「15種快樂食物」靠吃就能成功紓壓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
瘦身時可以喝火鍋湯嗎?營養師建議選「這2湯頭」:喝湯順序很重要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個成人1個胖! 台灣肥胖盛行率不斷攀高

2019-05-02
瘦身攻略趨勢體脂肪飲食瘦身話題

隨處都是含糖飲、炸雞排的台灣,過重和肥胖盛行率不斷攀升。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相較於20年前調查32.7%、8年前調查43.4%,雖然增加趨勢漸緩,但20年來已從3個成人1個胖,演變為現在近2個成人1個胖!

2個成人1個胖! 台灣肥胖盛行率不斷攀高

過重及肥胖的定義

在國際上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或腰圍來作為評估指標。在台灣,BMI≧24為過重,≧27是輕度肥胖,>30是中度肥胖,35以上則屬重度肥胖。

10個男人5.3個胖  

依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尤其男性高達53.4%,女性則為38.3%。放眼國際,依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isty Federation)2016年公布各國過重及肥胖盛行率資料,台灣若與APEC(亞太經合組織)的11個亞洲國家比較,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依序為﹕1.汶萊(61.5%)、2.馬來西亞(46.6%)、3.新加坡(46.6%)、4.台灣(43.7%);女性依序為1.汶萊(59.8%)、2.馬來西亞(48.9%)、3.泰國(34.3%)、4.香港(34%)、5.新加坡(33.8%)、6.印尼(32.4%)、7.台灣(30.8%)。可見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是亞洲的中段班。

不過,相較於1993至1996年調查的32.7%,2005-2008年的43.4%,12年間大幅上升10.7%;近8年調查自43.4%增為45.4%,也就是8年上升2%,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增加趨勢已趨緩。另根據教育部學生體位資料,105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8.1%及29.5%,其中國小學童較104學年度下降0.6%,104學年度又較103學年度下降0.3%,顯見小學生中的過重及肥胖比率已下降。上述兩調查也代表台灣推動肥胖防治初見成效。

中年女性壓力大愛吃甜  5成6腰太粗

然而要注意的是,細究40-64歲女性,竟有56.1%腰圍過粗(腰圍≧80公分),44.7%體重過重及肥胖,更有23.5%高血壓。比對2017年調查,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五成五每星期會喝含糖飲料,只有不到三成天天五蔬果。國民健康署提醒,現代女性往往身兼多角色,忙碌和壓力大等因素使得多數女性喜歡吃甜食或消夜療癒心靈。而甜食刺激大腦多巴胺神經元、讓人感到興奮,可能導致對甜食上癮,加上太忙沒時間運動、基礎代謝率降低,一不小心就可能腰圍過粗、體重過重或肥胖,必須特別注意。

許多女性喜歡吃甜食或消夜療癒日常壓力,但可能導致對甜食上癮

胖久了小心慢性病纏身

肥胖主因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除了遺傳外,主要受到致胖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影響。國民健康署提醒,若20-65歲輕度到中度肥胖者(BMI在27-35之間),當醫師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時,減重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疾病症狀,而減重除了首重飲食調整及運動,必要時可依醫師建議再加套裝減重計畫或藥物輔助治療;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減重,生活型態調整好才能事半功倍。

揪出各年齡層肥胖因子

肥胖的成因複雜且多元,不同性別與年齡層的肥胖致因也不同。以下分為幼兒、學齡期兒童、青少年與成人的肥胖因子,先找出可能元凶,再調整生活習慣來避免或改善吧!

幼兒﹕幼兒時期的肥胖往往會延續到兒童時期,所以父母不能自我安慰「小時候胖不是胖」,應從這時開始控制。學齡前幼兒過重及肥胖的因素包括母親妊娠糖尿病、母親孕期抽菸、未接受母乳哺育、嬰兒期快速成長、嬰兒期較短的睡眠時間、體能活動較少、過早食用固體食物。

學齡期兒童﹕這時肥胖的相關決定因素分為學校環境與家庭生活的飲食與體能活動。例如學校是否提供足夠的課間與課後體能活動課程、硬體設施讓孩子動一動;家長對孩子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正確認知與關心,都是孩子會不會變成胖小孩的重要關鍵。

青少年﹕同時面臨升學壓力、體能活動與熱量需求迅速增加,青少年肥胖因子包括飲食、體能活動與睡眠。他們的飲食與運動行為容易受同儕影響,所以應特別注意學校的飲食、運動環境與課業安排。

成人﹕成人的肥胖與生活型態和職業型態息息相關,例如醫院中必須常熬夜待命的總醫師,常常被笑稱「腫醫師」,主因就是他們的職業型態讓人無法定時三餐、壓力大又睡得少。飲食方面,不吃早餐、常喝含糖飲和高熱量食物、常常外食,都是致胖兇手;體能活動方面,OL、職業司機等需要久坐工作的人致胖風險較高。另外,成年女性容易因為懷孕時體重增加過多,以及產後無哺育母乳與飲食控制,而成為胖媽媽。

家長對孩子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正確認知與關心,是孩子會不會變成胖小孩的重要關鍵

飲食調整與運動建議

飲食控制、增加身體活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以下簡易方式不用辛苦節食,1年約可減重3-5%,以90公斤為例,大約可減3-5公斤。

健康吃: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且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能每週減0.5公斤。但要注意控制體重時,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

快樂動: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只能維持體位及基本體能;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目標,須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建議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更容易達到減重效果。此外,每週至少2天做肌力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量,更能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代謝症候群罹病風險。

天天量體重:天天定時量,隨時提醒自己維持體重。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肥胖防治白皮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七步有效執行午餐吃飽晚餐禁食的減重法

2019-04-10
知識庫飲食方式觀念減脂瘦身

間歇性禁食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有效的減重方式,特別對食量無法控制,用餐無規律又難忌口的人來說,是種極速成的減重法。你曾有過節食期間腦中卻不停呼喚著食物的經驗嗎?間歇性禁食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禁食的過程非常簡單,其實是完全不用做任何計劃的。

用七個步驟有效執行午餐吃飽晚餐禁食的減重法

你我都知道,鼓勵增加運動量及嘗試多元的健身訓練,不僅僅是為了維持身材。然而便利的都巿生活型態及到處充滿食物誘惑的美食訊息,除了靠運動維持健康與保持體態,採取一些飲食控制方法來達到目的也是同樣重要。若你要採取間歇性禁食,請避免隨性的跳過一餐,又在下一餐補償自己,注意以下七個能夠倍伴你達成目標的要點:

步驟1

每天從健康的早餐開始。無論你是否經常吃早餐,如果你打算午餐吃到飽,然後停掉晚餐來減肥,吃早餐會大大增加你成功的機會。選擇低脂或以瘦肉為主的蛋白質,全穀麥類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油脂,例如一塊抹上堅果奶油的全麥吐司,及一顆蘋果就是很好的一餐。嘗試找到最適合你日常安排及應付飢餓的早餐。

一塊抹上堅果奶油的全麥吐司及一顆蘋果就是很好的一餐。

步驟2

仔細選擇你的午餐。不要錯誤地認為大口吃午餐代表你可以放手吃油膩充滿脂肪的食材當做午餐。請記住,這頓飯必須能為你接下來的一天提供燃料,直到隔天早餐時間。漢堡、薯條和奶昔的一餐聽起來還真是不錯,但是這䫶食物包準在你下班回家時便感到相當的飢餓。

步驟3

午餐時吃大量的蔬菜,在主食中加入湯或沙拉都是簡單的方法。選擇瘦肉來補充蛋白質,如雞肉或魚肉,以及全麥類的碳水化合物。豐盛的午餐可以從一大碗蔬菜湯開始,然後吃烤雞,水煮、清炒的蔬菜等,配上一份糙米飯或全麥麵包,最後以一小份水果做個完美的句點。

午餐時吃大量的蔬菜並選擇瘦肉來補充蛋白質外,再配上一份糙米飯與水果就是完美的一餐。

步驟4

如果你需要另多的卡路里,請在午餐中增加份量。吃糙米飯、全麥麵包,在雞肉上多加一些醬汁或在青菜上多淋上一些好油,例如橄欖油。營養的食物滿足你的營養需求是很重要的。

步驟5

運動前進食。運動前提早計劃自己進食的時間。長時間不吃東西很難讓人保持精力去運動。因此,早餐後、午餐前或午餐後運動是比較舒適的。晚上或睡前健身可能會讓你餓得無法入睡,而且會讓你的早餐愈吃愈多。

步驟6

晚上找活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計劃,避免你花時間在廚房裡晃來晃去,或注意到自己坐在電視機前的雙手是空的,例如:閱讀、擦指甲油、或上社交媒體殺時間。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掙扎的要拿起零食,請安排一些距離食物遠一點的活動,像是泡澡或打電話跟朋友聊天。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掙扎的要拿起零食,請安排離食物遠一點的活動。

步驟7

充足的休息。熬夜更讓人想吃。此外,許多醫學研究說明,早睡會提高新陳代謝,增加體內瘦素的分泌及作用。巴西Walter Moraes博士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還證實,同時間上床的熟睡者較未入眠的人,體重減輕的效率達三倍之多。

好處

在早餐幾個小時後吃午餐,可以重新激活你的身體,提高血糖的水平讓注意力集中。當你感覺遲鈍,即使吃一頓簡單的午餐都可以補充你的能量,讓你感覺精神煥發,迎接剩下的一天。特別當你在一頓適量的早餐後的數小時再吃午餐,可以保持新陳代謝的活躍,餐與餐之間若是長時間的飢餓,新陳代謝不能保持活躍,無精打采的人很難堅持下去。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