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1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2
降低高強度運動的疲勞感:β-丙氨酸
3
台灣史上首支南極長征隊11/25啟動  陳彥博訓練菜單大公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2018-04-10
話題 跑步 瘦身 飲食 飲食方式

跟愛人分手後,許多人痛徹心扉到白天失魂落魄、夜裡輾轉難眠,但對接下來要講的美國女孩凱特琳來說,歷經一次心碎,卻讓她改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開啟跑步生涯,更意外減重40公斤,讓原本的小胖妹變成窈窕正妹。很多人想運動但總是提不起勁,要如何化阻力為助力?且看凱特琳的心路歷程。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Caitlin Bernard

800公尺跑步機初體驗 開啟健康飲食

2016年3月,26歲的凱特琳伯納德(Caitlin Bernard)歷經了一場心碎的分手,在前段關係中她幸福肥了一大圈,重達230磅(104.55公斤),並養成糟糕的飲食習慣且完全不運動。剛分手時,她無力招架失去男友的難過,也不知道該怎麼對待戀愛期間的「體重損失」,正巧一位朋友找她一起去健身房運動,並試著將她從難過情緒中抽離,於是,凱特琳就這樣懵懵懂懂地跳上了跑步機。
 
當她第一次跳上跑步機,只跑了800公尺就氣喘吁吁,但當時的她始料未及,這800公尺就此轉變了自己一生。因為開始跑步,凱特琳諮詢了一些朋友和營養師,學習如何吃得健康,更嘗試各種不同策略,最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並把良好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結合在一起。
 
凱特琳說道,當我把食物看作燃料、過著健康生活時,原本不健康的觀點就跟著轉變,現在的我64公斤,而我希望保持理想體重在61-66公斤之間。

跑步讓凱特琳學習如何吃得健康,並將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結合再一起(此為示意非本人)

跑步改變心態 體重自然下降

作為一名有兼職工作的研究生,課業和工作讓凱特琳忙得不可開交,但她仍盡可能把跑步排在優先順位。每周3天6-11公里訓練,周末再練長距離慢跑,非常有規劃地,總里程數取決於她的訓練項目,同時,她也已完成了三次21公里半程馬拉松賽事。
 
凱特琳發現,跑步能帶來力量與恢復力,她學會了克服艱難挑戰、發掘自我潛在能力。神奇的是,兩年前她對「在街上奔跑」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但現在,她在運動中找到歸屬感,跑步成為與朋友聯繫的好方法,也是整天工作後的舒壓妙招,還能帶她探索新的地方、成功達成新的目標。
 
「跑步是我快樂、精神、紀律和幸福的泉源。」凱特琳表示,以前曾嘗試很多不同的減重計畫和運動,但從來沒有堅持下去,但當她找到喜愛的運動-跑步,並學著把食物當作運動的燃料,體重就自然慢慢下降。
 
「我認為減重沒有所謂的快速解決方案,減重就是要從頭改變生活習慣、讓它更健康,這絕對不是靠一個月的鍛鍊就能達成。」既然無法快速,重點就必須放在堅持,而凱特琳建議,先找到所愛,才能對這件事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下去,維持久了將發現,你不得不感激自己找到並愛上了它。

學著把食物當作運動的燃料,體重就自然慢慢下降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曾怡鈞
曾怡鈞

降低高強度運動的疲勞感:β-丙氨酸

2019-02-20
曾怡鈞營養師專欄運動補給營養補給飲食運動部落

β-丙氨酸是一種胺基酸,可用來生成肌肽(一種雙胜肽,由β-丙氨酸和L-組胺酸所組成),補充β-丙氨酸能增加肌肉中的肌肽濃度。肌肽是肌肉的重要緩衝劑和抗氧化劑,它能夠緩衝因為高強度運動而產生的酸性離子(H+),使運動不至於因為氫離子而導致的疲勞停止。肌肽通過緩衝多餘的氫離子、清除自由基、螯合過渡金屬等方式,改善高強度運動表現和降低對於疲勞和耗竭的主觀感受、延長運動時間,可能有益於持續2-6分鐘的重複衝刺與爆發力。

降低高強度運動的疲勞感:β-丙氨酸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許多馬拉松選手為了降低跑步時的疲勞感或肌肉損傷,會準備BCAA支鏈氨基酸等營養補給品在跑前或跑中使用。而本文最適合像這類「認真」想改善高強度運動表現的運動者參考,運動例如持續2-6分鐘的衝刺或間歇等訓練,或是需要爆發力的運動項目,同時因為大多運動都包含一部分短時間內需要高強度力量的運動模式,因此,只要是認真想改善運動時的疲勞和耗竭感,進而延長運動時間,都適合參考本文。為何一再強調「認真」?因為作者身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營養師,具備高度專業,也是針對職業選手所需補給知識撰寫而成,所以「深難」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只要你認真閱讀,文中清楚分析適用族群、適合劑量,甚至連產品哪裡買都有提及,你將會發現相當實用!

肌肽作用的機轉

肌肽作用與重碳酸鹽非常相似(詳見《小蘇打水當高強度訓練增補劑  加強排乳酸、減緩肌肉疲勞》一文),HCO3-(碳酸氫根離子)是一種強大的細胞外緩衝劑,肌肽則是一種強大的細胞內緩衝劑。肌肽是由組胺酸和β-丙氨酸組成的二胜肽,正常濃度為20-25mmol/kg(Mannion et al., 1992),人體內的肌肽含量會隨著性別、年齡、運動訓練而有所不同。肌肽存在於腦部、心肌、腎臟和胃部,骨骼肌中也存在大量肌肽(主要是II型肌纖維,II型肌纖維的濃度比I型肌纖維高1.5-2.0倍)。這些II型肌纖維是快肌纖維,主要用於爆發力運動,比如力量訓練和短跑,有趣的是,無氧功率輸出要求高的項目運動員體內具有更高濃度的肌肽,例如菁英運動員和健美運動員的肌肽濃度較高。此外,肌肉肌肽含量可能會隨著訓練適應性而增加,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肌肉肌肽濃度高於未經訓練的運動員(Bex et al., 2014),儘管單次運動對肌肉肌肽濃度影響不大,而且單次訓練對於β-丙氨酸及肌肽的增加也沒有額外影響(Ken Derek et al., 2008,2009)。

無氧運動需要快速的能量來源,葡萄糖可以迅速分解以提供能量(透過無氧糖解反應),但反應的產物是lactic acid(乳酸),actic acid會再快速的變成氫離子(H+)和lactate。隨著運動的進行,由lactic acid轉化為lactate產生的氫離子超過細胞內緩衝能力,並降低肌肉的pH。由此產生的酸中毒會干擾許多代謝過程,例如破壞磷酸肌酸再合成或抑制無氧糖解反應,並導致力量減少和產生疲勞。肌肽是骨骼肌中主要的緩衝物質,位於肌肽分子中組氨酸的咪唑環(imidazole ring)具有6.83的pKa,使其成為運動誘導的pH值酸化範圍的有效肌內緩衝液。透過緩衝氫離子,減慢與無氧代謝相關的pH值下降來延緩疲勞,人體就可以在高強度運動下堅持更長的時間。

口服攝入肌肽,肌肽一進入血液就會在二肽酶(dipeptidase)、肌肽酶(carnosinase)的作用下迅速降解為組胺酸和β-丙氨酸,因此,攝入肌肽是沒有用的,但是單獨攝取組胺酸和β-丙氨酸,可以使這兩種化合物被轉運到骨骼肌中並透過肌肽合成酶(carnosine synthase)重新合成為肌肽,β-丙氨酸是影響肌肽濃度最大的因子,因為它是肌肽合成反應中的限速物質,但肌肽的合成有顯著的個人差異。

β-丙氨酸是蛋白質合成所需的20種氨基酸之一。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而 β-丙氨酸是一種非必需氨基酸,β-丙氨酸是由尿嘧啶在肝臟中降解而產生,可以透過攝入肉中的肌肽水解或直接膳食補充來增強。β-丙氨酸存在於肉類,家禽和魚類等,人體每天約可以從食物中當中攝取到1克β-丙氨酸,由於缺乏膳食來源,素食者的肌肉肌肽濃度低於肉食者,平均濃度約為10-14 mmol/kg (Harris et al., 2007)。

​研究證據

β-丙氨酸補充劑,在未經訓練的受試者身上似乎可有效地改善他們在腳踏車測功儀上的高強度運動表現(de Salles Painelli et al., 2014),而在專業運動員身上,隨著補充後肌肉肌肽的增加,進行劇烈腳踏車測功儀時的運動能力增加 (Hill et al., 2007),在腳踏車運動測試中最大功率為110%(預計持續時間為2至4分鐘)的總工作量在四週後增加了13%(肌肽平均增加了58.8%),並在十週後平均增加了16.2%(肌肉肌肽平均增加了80.1%)。β-丙氨酸補充劑可使精英的賽艇運動員在時限裡最快增加2公里(Baguette et al 2010. J Appl Phys)、在耐力自行車中有更好的衝刺性能(van Thienen et al 2009. MSSE)、在大學橄欖球運動員中增加力量(Hoffman et al 2006. IJSNEM)、在訓練有素的短跑運動員中減輕疲勞(Derave et al 2007. J Appl Phys)。

來自Baguet等人(2010)的證據顯示這些成績的進步可能是透過對肌肉內pH值緩衝的影響,因為研究顯示β-丙氨酸在高強度運動期間能減弱血液pH的降低,而不影響血液乳酸或碳酸氫鹽濃度。與這假設一致,β-丙氨酸的大部分機能促進作用發現於持續2-6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而對於單一發的高強度運動或重複衝刺的運動表現效益較少(Sale et al., 2013)。 針對15項研究的整合分析發現,補充β-丙氨酸可以增強上述性質的運動,效應值為0.37(0.14-0.75)(註)(Hobson et al., 2012)。

註:在統計學中,效應值(Effect size)是量化現象強度的數值,其絕對值越大表示效應越強,也就是現象越明顯。在比較平均數的情況下,效應值經常指的就是實驗結束後,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標準化後的平均差異程度」,依照慣例,effect size=0.2可解讀為差異程度小、=0.5為差異程度中等,=0.8為差異程度大。

劑量與安全性

β-丙氨酸通常佔肌肉緩衝能力的7-10%(Dunnett and Harris,1999)。研究已證實,每天補充4.8~6.4克的β-丙氨酸,連續補充4-6週,會使體內肌肽濃度大約增加40-60%(Harris et al., 2006),長期增補(約10週)可提升80%含量(Zoeller et al.,2007),在後一項研究中,肌肉含量超過40mmol/kg但尚不清楚肌肉肌肽含量是否有上限。Stegen等人(2014)的研究顯示,在每天補充3.2克β-丙氨酸的情況下,補充6週後,肌肉肌肽濃度增加30-50%,之後可以1.2克/天的劑量維持。而最近的研究已經證明如果以緩慢釋放的劑型每天攝取12克(2週),可加速骨骼肌中肌肽含量的增加,同時減輕感覺異常(Church et al., 2017)。

由於β-丙氨酸對於運動表現所帶來的好處是基於提高肌肉肌肽濃度,因此服用β-丙氨酸的時間並不重要,不需要特別在訓練前或訓練後攝取,主要是持續服用。儘管II型肌纖維中β-丙氨酸濃度較高,但增補β-丙氨酸後不同肌纖維類型的增加率是相同的。劑量反應顯示每攝取100克的緩慢釋放β-丙氨酸,每公斤體重會增加2.01mmol的肌肽,其增加量僅取決於累積的總β-丙氨酸量(β-丙氨酸每日攝入量在1.6-6.2 克/天範圍內),而不受本身原本肌肉中的肌肽濃度基準值、肌纖維類型、服用者體重或每日補充的β-丙氨酸量所影響。

肌肽濃度

肌肉肌肽的清除時間非常緩慢,所以一旦肌肉肌肽的濃度建立後,它們應該會長時間保持,在停止攝入β-丙氨酸後,肌肽濃度會以每週約2%的線性方式下降回基準線(Stellingxwer et al., 2012),半衰期約為9週(Harris et al., 2009)。
.長期補充:每天3-4克,例如每天3克(4×800mg),持續6週,再以1.2 克 /天劑量維持(Stegan et al., 2014)
.快速補充:每天6克,連續四週後,降回每日2-3克

服用高劑量的β-丙氨酸,潛在的副作用包括皮疹 (skin rashes) 、導致潮紅或灼燒感、發紅現象和中度至重度的感覺異常(paraesthesia),例如臉部、頸部、手背和上軀幹出現皮膚刺痛感、麻癢感,這些症狀通常是短暫的,可持續60-90分鐘,但對人體無害。目前尚不清楚每天服用β-丙氨酸補充劑超過幾個月是否安全。

以每天分次服用或使用持續釋放形式的β-丙氨酸,可以減少或消除這種感覺異常。例如每天分成6-8次服用,一次最多攝取10mg/kg的β-丙氨酸,相當於單次攝取平均800毫克的β-丙氨酸(Harris et al., 2006),每次至少間隔2小時。

與其他營養品的協同作用

1. 單獨使用就有效果
2. β-丙氨酸和碳酸氫鈉同時攝取可能有協同作用
3. 一項研究顯示,在肌酸中添加β-丙氨酸比單獨使用肌酸提高了運動強度,肌酸加β-丙氨酸補充劑似乎對瘦體組織的累積和體脂組成比單獨補充肌酸更具影響力(Hoffman et al., 2006)

牛磺酸和β-丙胺酸共享傳輸機制,這表示補充β-丙胺酸理論上可能會抑制牛磺酸的攝取,但是,補充β-丙胺酸是否會減少人體中牛磺酸濃度尚未被證實,目前認為在建議劑量範圍內使用β-丙胺酸是安全的。

備註:牛磺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參與人體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包括膽酸結合、心血管功能、神經傳遞和使血糖正常發揮作用等,食物來源為海鮮、肉類和乳製品。

β-丙氨酸和肌酸的差異

.肌酸:建立肌肉中儲存的磷酸肌酸,提供足夠的燃料。
.β-丙氨酸:建立肌肉中的緩衝能力,在高強度運動狀態下堅持更長時間,可增加無氧耐力和一次性完成的工作量,對於那些傾向於縮短休息時間和提升更長時間者也很有用。β-丙氨酸對功率輸出沒有任何作用(與肌酸不同)。

適用族群

高強度運動事件(2-6分鐘內)或間歇、衝刺訓練,有H+的積累使肌肉中的酸度增加,對提升無氧耐力運動表現和延遲肌肉疲勞有潛在效益,也適合參加需要爆發力的體育運動項目者服用。由於大部分的運動項目都包含有一部分在短時間內需要高強度力量的運動模式,β-丙氨酸對於所有的運動和經常需要非常高強度作為運動表現成效的運動項目,可作為一種訓練輔助的工具。

哪裡買?

筆者在欲購買β-丙氨酸時,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搜尋適合的產品,因為台灣並無代理商進口100% β-丙氨酸的相關產品,是以提供我找到的可使用產品讓大家參考。

利益揭露: My protein的產品是筆者自己上網找的,礙於台灣法規的規定,若以自用用途,每次同一品項只能購買12包。而標明日本味之素的產品,目前台灣並未販售,是請廠商幫忙並且贊助提供的,所以您想買也買不到,台灣有的現貨都在國訓中心的營養品庫房裡了

關於曾怡鈞

現職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營養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專技高考營養師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學士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
.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運動營養諮詢顧問
.教育部體育署各項計畫及增能研習運動營養講師
.運動傷害防護學會、運動物理治療學會及各單項運動協會教練講習講師

部落格  曾怡鈞運動營養師
FB  運動營養知多少

/ 關於曾怡鈞 /
曾怡鈞

現職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營養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專技高考營養師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學士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
.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運動營養諮詢顧問
.教育部體育署各項計畫及增能研習運動營養講師
 .運動傷害防護學會、運動物理治療學會及各單項運動協會教練講習講師

部落格 曾怡鈞運動營養師

FB 運動營養知多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史上首支南極長征隊11/25啟動  陳彥博訓練菜單大公開

2018-11-22
陳彥博話題新聞超馬跑步健身戶外運動

台灣史上首支前進南極點長征隊,即將於11月25日展開探險,團隊包含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藝人宥勝等5人,將進行為期30天的660公里越野探險。團隊於13日從台北出發後轉往智利,並於19日飛抵聯合冰川做最後準備,在團員開啟冒險前,主辦單位橘子關懷基金會公開亞洲南極長征隊這半年來的密集訓練菜單,此菜單由極地教練陳彥博親自規劃,以三大系統高強度體能訓練逐步提高隊員的體能耐力。

台灣史上首支南極長征隊11/25啟動 陳彥博訓練菜單大公開

三大系統高強度訓練菜單

南極長征開始前,為培養隊員面對艱鉅環境挑戰的能力,陳彥博開出高強度的三大訓練系統,包含「平日訓練」、「移地訓練」與「高海拔訓練」。 
 訓練  1 平日訓練
平日訓練是強化體能的基本訓練,也是最磨人耐心的基本功,隊員每周需進行至少1次慢跑1小時或緩跑10公里;2-3次拖輪胎訓練,每次負重10-20公斤的輪胎,並從慢跑2小時換增至3小時。
 
陳彥博表示,長征隊每日在南極高原需拖雪橇行進14小時、超過30公里,如同每日揹著30公斤重的托盤,從台北走到桃園反覆30天。因此,兩個訓練項目是培養力量和核心肌肉穩定性,讓隊員有足夠體力應付每天的未知挑戰。

長征隊隊員們在沙崙海水浴場,每人負重10-20公斤的輪胎進行一整天的拖拉訓練

 訓練  2 移地訓練
為提前適應寒冷環境,長征隊4月初時遠赴冰島移地訓練,透過滑雪100公里長征,提前熟悉冰川裂縫的營救技術,並進行滑雪技能強化等訓練。
 訓練  3 高海拔訓練
南極高原平均海拔2350公尺,為及早熟悉高原高度、稀薄空氣與環境,隊員分別在10月進行了奇萊主山南峰及南華山高山訓練,11月初更連續3天分別從武陵農場單攻桃山、池有山及雪山主峰。

長征隊隊員移地冰島,在極低溫的環境下強化滑雪技能
長征隊隊員於奇萊南華山進行3天高山訓練,在崎嶇的山路間行進

對於高強度三大系統訓練菜單,隊員們起初覺得不難,有冒險王稱號的夢想導師宥勝甚至覺得小兒科。但宥勝回想起訓練過程﹕輪胎和地面有強大的摩擦力,甚至在海裡、沙灘上、野地裡練習,雖然只有10-20公斤的輪胎,拖3個小時下來,就像揹著小孩從台北走到桃園一樣,還不能放生他,只能咬緊牙關撐著完成。

在心情低谷時,陳彥博都會在一旁喊:「保持微笑,保持心情愉悅」,宥勝表示當下其實很想揍人,但照著做後發現真的很有效,宥勝笑說:「當下臉部的表情就會呈現出一種很扭曲的掙扎加上很詭異的微笑,然後難關就這樣一步步跨越了。」

拿著無時刻表機票  19日飛抵南極聯合冰川 

「前進南極點」冒險計劃即將在11月25日正式開始,長征隊19日已從智利Punta Arenas飛往聯合冰川,進行通訊測試與極地適應。南極氣候嚴峻,從Punta Arenas飛往南極具不確定性及危險性,班機起降完全靠天氣預報和機師判斷,隊員們在Punta Arenas拿到的是一張無時刻表的機票,飛不飛全看天意,需隨時等待天氣的「破口」才能起飛。事實上,原定是18日起飛,但因聯合冰川颳起每小時90km的颱風級強風,能見度不高,飛機延遲了一天,讓長征隊19日才正式出發。

從智利飛往南極時搭乘的軍用運輸機

在聯合冰川,隊員看不到南極可愛的企鵝,也不會體驗破冰船,有的只是更多未知的冒險與挑戰。在前進冰川前,彥博感性說到:「有別於以往的個人參賽,這次需要帶著團隊一起前往南極,遠征冒險660km越野滑雪到南極點,壓力非常大。過程還需協助物資運送籌辦、裝備系統、醫療照護、風險管理...等,都是學習。」
 
越接近冒險啟程時刻,團隊也繃緊神經,時時刻刻都在檢查裝備細節,身為隊長、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向隊員信心喊話:「這會是一趟非常艱苦的旅行,我們即將邁向地球的極南,在無任何電信訊號的環境裡,只有完成660公里的挑戰,才會再與現代世界接連,我心中有種義無反顧的壯志飛揚。而我最開心的,是能和這麼棒的團隊一同出征,未來一個月裡的每一步,我們都會有許多領悟,我們要期待自己表現得夠好,帶回來與朋友們分享,更帶給社會一些激勵。」

長征隊員們拿著無登機時間的登機證,能不能飛全看老天

關於橘子關懷基金會十週年「前進南極點」計劃

南極長征隊由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領軍,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知名藝人宥勝分別擔任極地教練與夢想導師,和兩位青年林語萱與吳昇儒,共同組成一跨年齡、跨領域的南極長征隊;十年前負責掌鏡「征服北極」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將負責全程隨行紀錄。多位勇於實踐夢想的代表,挑戰資源極度匱乏、環境極度惡劣的南極點,希望持續把「做大夢」的精神、「冒險」的勇氣傳達給新世代年輕人。

長征隊隊員在智利Punta Arenas,冒險家歐內斯特·亨利·沙克爾頓爵士紀念酒吧「Shackleton Bar」合影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