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女王也瘋狂! 史上最熱倫敦馬拉松經典回顧
1
女王也瘋狂! 史上最熱倫敦馬拉松經典回顧
2
Reebok獨家太空科技跑鞋 FLOATRIDE RS全新樣貌登場 !
3
馬拉松的跑步訓練計劃與準備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女王也瘋狂! 史上最熱倫敦馬拉松經典回顧

2018-04-23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新聞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也是全球最難抽中籤的倫敦馬拉松已於4月22日落幕,這屆不僅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大駕光臨,以高齡92歲化身為馬拉松比賽發令員;賽前還創下歷屆報名抽籤人數最高、Cosplay金氏世界紀錄報名人數新高;當日高溫24.1度,更成為史上最熱的倫敦馬拉松。讓我們一起回顧四萬名奇裝異服齊跑的超熱血賽事。

女王也瘋狂! 史上最熱倫敦馬拉松經典回顧 ©BBC

英國女王按下起跑按鈕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前一天才剛過完她的92歲生日,隔天就登上設在倫敦近郊溫莎城堡圓塔前的特別指揮台,為四萬名跑者按下啟動按鈕。女王身穿全身粉紅貴氣登場,在倫敦馬拉松組織主席John Spurling協助下按下紅色按鈕完成儀式,這個畫面也同步轉播到格林威治公園起跑處的大型螢幕上,激勵四萬名跑者熱力開跑。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按下紅色按鈕完成開跑儀式 ©London Marathon

史上最熱倫敦馬拉松

倫敦馬於22日10:00(台灣時間17:00)開跑,當時賽道途中的聖詹姆士公園高溫達攝氏24.1度,因為馬路溫度和其他選手散發的熱氣,競賽中的選手體感溫度更高。倫敦馬歷年來最高溫紀錄是在1996年攝氏22.7度及2007年22.6度,2007年造成一名選手在途中昏倒最後不治,並有73人送醫急救。
 
倫敦馬活動總監Hugh Brasher表示,主辦單位每人配發4.5公升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大規模賽事來的多,不料到8-10英里仍出現缺水狀況,這是明年該吸取教訓目。今年參與倫敦馬的台灣選手陳柏長醫師在賽後表示,比賽到25公里後看到至少20-30人被扛出去,心裡開始盤算活著回家就好,成績不重要了。連345的領跑員也爆了,菁英選手似乎也都掉速,沒有什麼比活著回家更重要。

因應倫敦馬的著名活動-金氏世界紀錄Cosplay造型比賽,近百名選手當天穿著厚重的奇裝異服,如西裝、帕丁頓熊服裝、雪靴上場,然而炎熱高溫,主辦單位不僅在賽前警告特別造型參賽者仔細考慮服裝適切性,賽中救護車也廣播提醒選手隨時補中水分,並在終點設置一整排電風扇幫助選手降溫。不過仍有不畏炎熱的超強參賽者,Rob Pope身穿電影《阿甘正傳》裝扮,以2小時36分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裝扮成電影角色的馬拉松選手,更厲害的是,他在近409天內已經跑了15,348英里(27,400公里),簡直是真人版阿甘。

22日倫敦馬高溫達攝氏24.1度,部分選手不耐高溫被扛出賽道 ©BBC
Rob Pope身穿電影《阿甘正傳》裝扮,以2小時36分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裝扮成電影角色的馬拉松選手 ©London Marathon

David Weir八度摘下輪椅組冠軍

英國殘奧輪椅組運動員David Weir現年38歲,他從小因為脊髓損傷無法使用雙腳,然而在這次賽前,他已創下七屆倫敦馬輪椅組冠軍紀錄,並在2008及2012年殘奧會上共獲得6面金牌。今年倫敦馬他以1:31:15完美超前瑞士選手Marcel Hug和美國選手Daniel Romanchuk,八度奪下冠軍寶座。
 
Weir賽後表示:勝利的感覺太棒了!去年對我來說是怪異的一年,直到賽後都搞不清楚狀況,也無法真正慶祝;但我一直有信心參加倫敦馬,這是我的主場(Weir居住於倫敦),我深知整個賽道途中的每一寸細節且相信我能贏,今年也不例外。

英國殘奧輪椅組運動員David Weir贏得人生第八座倫敦馬冠軍 ©THE Sun

肯亞大軍稱霸馬場  雙雙獲得男女冠軍寶座

來自肯亞的奧運選手Eliud Kipchoge和Vivian Cheruiyot雙雙獲得男子與女子組冠冠軍。33歲的奧運冠軍Eliud Kipchoge以2:04:17贏得他人生第三座倫敦馬男子冠軍;緊追在後的是衣索比亞選手Tola Shura Kitata,第三名則是四度奧運金牌英國長跑名將Mo Farah,他以2:06:21刷新33年來英國人在倫敦馬的紀錄。
 
34歲的Vivian Cheruiyot以2:18:31摘下后冠,同時創下她的個人最高紀錄,身為中長跑運動員的她參與過多次奧運,並獲得2016年奧運會女子5,000公尺金牌。亞軍則是肯亞的Brigid Kosgei(2:20:13),衣索比亞Tadelech Bekele(2:21:30)排行第三。

肯亞選手Vivian Cheruiyot以2:18:31摘下后冠,同時創下她的個人最高紀錄 ©London Marathon
肯亞選手Eliud Kipchoge以2:04:17贏得他人生第三座倫敦馬男子冠軍 ©London Marathon

資料來源/Virgin money London Marathon、BBC、Runner's World、Wikipedia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Reebok獨家太空科技跑鞋 FLOATRIDE RS全新樣貌登場 !

2018-03-09
鞋子REEBOK跑步配備館

Reebok廣受好評的科技跑鞋FLOATRIDE 系列再添家族新成員FLOATRIDE RS,將FLOATRIDE的側邊鞋面設計簡化,獨特雪花織紋鞋面,讓FLOATRIDE RS更顯簡約有型,持續採用獨家太空中底科技FLOATRIDE Foam,提供完美避震效果兼具舒適腳感,鞋底使用全足環形EVA,讓跑步時的每一步,都能體驗到獨家太空鞋科技的羽量輕盈和絕佳緩震效果,FLOATRIDE RS黑、淺灰雙色登台,邀請您一起感受不同凡響的太空科技跑鞋體驗。

Reebok廣受好評的科技跑鞋FLOATRIDE 系列家族新成員FLOATRIDE RS

Reebok FLOATRIDE RS三大特點:
1.重量減輕50%
獨家跑鞋科技FLOATRIDE Foam 緩震中底相較於傳統EVA材質,重量減輕50%,以極輕量化的高強度緩震結構材質提供完美避震效果,兼具無比舒適穿著感受。

2.環形EVA鞋底
全足環形EVA鞋底,讓跑步的每一步都保持絕佳平衡,感受能量在避震與回饋間完美流動。

3.獨特針織材質
襪套式設計以及獨特針織鞋面材質,與眾不同的織紋,極致貼合腳型不鬆脫,提供穿著時完美包覆與高度透氣性。

FLOATRIDE的側邊鞋面設計簡化 獨特雪花織紋鞋面 讓FLOATRIDE RS更顯簡約有型

圖片資料來源/Reebok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馬拉松的跑步訓練計劃與準備

2016-12-02
全馬訓練飲食方式跑步訓練馬拉松跑步知識庫

馬拉松

與其他賽事不同,跑馬拉松時感到疲勞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的使用方式;因此我們不只是要訓練自己比賽全程以目標配速完賽,還要訓練燃料系統有足夠的能量讓我們跑完26.2 英里(42.16 公里)。如果要增進燃料系統的效能,必須增加總供應量,減少比賽配速下的肝醣使用,或兩者並用。想要達成這些目標,得將訓練分為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是著重開發出比賽配速下的足夠耐力,使身體的有氧能力與生物力學能持久;另一個方向注重燃料系統;或說白話一點,要訓練身體在馬拉松配速下不會跑得太辛苦,且不會撞牆。

©ultra-adventures.com

耐力訓練

跑馬拉松想要有漂亮的成績,必須以大量的一般耐力為基礎。一般耐力訓練不只是發展有氧能力的基礎,也是生物力學的基礎。一般人常忽略馬拉松表現會受到身體在26.2 英里中所承受的衝擊力和隨之發生的肌肉損傷影響。由於衝擊力和大量離心收縮會導致肌肉損傷,尤其是坡地訓練時;肌肉受到的傷害愈多,效率就愈低,因此會對運動表現產生不良影響。高跑量和長距離跑不只可用來鍛鍊有氧耐力,也能讓身體準備好承受這麼長距離的壓力。基礎期應著重在增加長距離跑的距離及總跑量。總跑量應循序漸進的增加,在比賽前期末期達到最高量,並一直維持這樣的跑量直到減量訓練期。要先累積跑量,才能以此為基底提高訓練強度。

一般耐力的訓練剛開始只要輕鬆跑並增加總訓練量即可,但之後必須逐漸提高強度,排入穩定配速跑。起初可先從跑步結束時加入短距離的提速跑開始,然後安排強度適中的漸速跑,或距離較長的穩定配速閾值跑。長距離跑的距離應慢慢拉長,剛開始先不用管配速,到了比賽前期才需要將重點放在長距離跑的強度上。一開始先加入中等強度的加速跑、提速跑和漸速跑,到了比賽前期後期,應加入專項漸進訓練,包括在長距離跑中安排馬拉松配速跑。

馬拉松的直接耐力支持訓練與其他賽事不同,事實上採用的配速比馬拉松配速快。半程馬拉松配速或乳酸閾值配速都可作為直接支持訓練,因為乳酸閾值配速可提升身體的高階有氧能力,如此一來就能增加我們的專項馬拉松速度。如果採相反的練法,先著重馬拉松配速或稍慢的配速,然後才針對乳酸閾值做訓練,將出現兩個問題。首先,比較晚練的乳酸閾值跑會增加肝醣使用速度,對馬拉松來說不是好事;第二,馬拉松配速與乳酸閾值之間的差距不明顯,如果先練馬拉松配速,那可以進步的空間不大,但如果反過來先練
乳酸閾值,則乳酸閾值與馬拉松配速之間的差距會擴大,之後才能在比賽期透過馬拉松專項訓練縮小差距。

因此,比賽前期的訓練重點應為鍛鍊乳酸閾值,但意思不是只跑乳酸閾值跑,而是練一組以乳酸閾值為中心的配速。用乳酸閾值和稍快的速度跑,可透過稍微不同的方式鍛鍊肌纖維的有氧能力。速度較快的訓練比較注重快縮肌較多的肌纖維,而比乳酸閾值慢一點的速度,則是著重慢縮肌纖維。此外,比乳酸閾值稍快的訓練會誘發愈來愈多但少量的乳酸進入系統。想讓身體以乳酸作為燃料,以延遲肝醣使用,改善燃料系統,這些交錯訓練應包含交錯運用比乳酸閾值更快的速度和比乳酸閾值更慢的速度。

最後,肌耐力也是馬拉松訓練邁向成功重要的一環。在基礎期可運用坡地循環訓練、坡地跑或上坡跑來鍛鍊耐力。這樣的訓練可持續到比賽前期,尤其是上坡乳酸閾值跑或坡地乳酸閾值跑非常有用。坡地乳酸閾值跑的效果,與用比乳酸閾值快和慢的速度交錯跑一樣。上坡時,即使沒有比較費力,但乳酸還是會增加,因為坡度會導致快縮肌纖維增加。在下坡或平地跑時,如果是採乳酸閾值配速,便會把跑上坡產生的乳酸拿來利用。此外,也應從速度方面操肌耐力,我馬上會說明。

速度訓練

馬拉松的速度訓練可增進生物力學效率,增加可用的肌纖維數量,提升肌力與爆發力,讓自己能儘量以馬拉松配速跑得輕快。在
基礎期可利用坡地短跑來增加肌力、爆發力和神經徵召。此外,還會用5 公里、3 公里、1 英里配速跑短距離加速跑或有氧間歇。這
些不是全部的訓練,但應想成是出於生物力學的原因而練。

在比賽前期,無氧支持和直接支持訓練強度需拉到最高;由於生物力學的緣故,也為了增進有氧能力,會進行5 公里~ 10 公里配速跑,目的在於增加可供應之有氧能量的數量與速度。一開始可用漸速跑或綜合訓練鍛鍊,後期可透過有氧間歇跑、距離較長的間歇跑,和交錯跑訓練。首先,先在乳酸閾值訓練後加一段10 公里配速的短距離附加訓練,是引進10 公里配速的好方法,同時在基礎期擴大3 公里配速的巡航訓練以納入5 公里配速的短距離間歇跑,可作為入門。另外,速度支持的訓練可利用5 公里和10 公里比賽專項耐力第一部分的項目來鍛鍊。採用此練法時,唯一的差異是比較早停止推進,且會利用較多混合訓練。如此一來,交錯訓練、混合訓練或綜合訓練也都可以排入。最終目標是增強高階有氧能力,且能用較快配速跑但又不會太累。

但是,大量的5 公里、10 公里和乳酸閾值跑,會使燃料系統比較仰賴肝醣,因此在專項訓練期應儘量降低這些訓練的訓練量。會這樣是因為用較快配速跑時,燃料供應向來不是問題,所以身體會擔心該如何最快速的供應能量,而不是如何保留能量來跑馬拉松。因此,此階段只應進行短距離的維持訓練。

最後是速度方面的肌耐力問題。一開始會透過坡地短跑來為肌耐力打基礎,之後再練坡地循環訓練效果很好,5 公里~ 10 公里配速的混合和交錯訓練的效果也很不錯。此外,在基礎期或比賽前期早期,以1 英里~ 5 公里配速進行中距離坡地(200 ~ 600 公尺)訓練,會將一些單純速度訓練轉換成高強度肌耐力。之後進入比賽前期時,可用5 公里~ 10 公里配速跑較長距離的坡地,同時鍛鍊直接速度支持和肌耐力。最後在比賽期,可用上坡節奏跑或坡地長距離跑為專項肌耐力訓練作最後修補。

專項訓練

想要獲得可提升馬拉松成績的諸多生理適應,主要訓練強度應為用目標馬拉松配速或稍快和稍慢的配速跑。專項訓練有很多種形
式,首先是逐漸把長距離跑的距離拉長到馬拉松的程度,訓練身體堅持跑2 小時以上的能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用馬拉松配速擴
展耐力,以發展專項耐力。

在基礎期,會在練跑結束時跑一小段馬拉松配速,練法是中等強度提速跑和漸速跑。馬拉松的專項耐力通常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強化。第一是交錯跑或長距離的法特雷克變速跑。練交錯跑時,通常一開始會用馬拉松配速跑800 公尺左右的距離,接著以較慢的配速再跑一樣的距離。之後逐漸拉長馬拉松配速跑那一段的距離,最長可長達4 英里,而恢復跑的距離通常保持在800 公尺~ 1 英里。

此外,這些交錯訓練的總跑量一開始是比較短距離的6 ~ 7 英里,再慢慢增加,最長至等於總訓練量的18 ~ 20 英里。若是透過交錯跑鍛鍊直接耐力支持,則可繼續先前訓練的推進,選擇漸漸減慢和拉長速度較快那一段,直到達到馬拉松配速,接著開始強化專項耐
力。

第二個方法是較長距離的閾值跑或漸速跑。初期的漸速跑只會在練跑結束時跑一小段馬拉松配速,但隨著訓練季進行,會有愈來愈多訓練項目需以馬拉松或稍快的配速完成。漸速跑通常是引進或過渡至馬拉松配速的好方法。長距離節奏跑一開始應先在長跑後跑簡單的提速跑,之後才自成一項訓練。這些節奏跑剛開始應只跑約6 英里這麼短的距離,再慢慢增加跑量。馬拉松配速節奏跑的最高跑量應依運動員的程度和類型做調整,基本原則是跑到近13 ~ 18英里,但這樣的跑量其實很耗費體力,應謹慎使用。依訓練目的而異,這些訓練可自成一項訓練項目或附加於長距離跑後;如果是當做附加訓練,則先跑長距離跑的用意是要讓跑者疲勞,並消耗他們的肝醣存量;讓跑者預先疲勞後,身體的燃料系統將承受更高的壓力,強迫自己適應這樣的燃料儲備量或使用方式。

雖然有些長距離跑或長距離的訓練應排入燃料攝取的練習,尤其是關鍵的一兩個長距離訓練,但有些長距離跑和馬拉松配速跑,練習過程中應不要補充任何燃料,原因是可以減少長距離跑時的肝醣存量,因為肝醣存量會提醒身體適應目前的狀況。當身體肝醣量低時,將觸發導致身體適應的反應(見第9 章),以防下次進行相同強度的訓練時又發生低肝醣的問題;而補充燃料(如能量果凍或運動飲料)則會阻止此觸發過程。身體既要增進燃料的攝取,又要避免補充燃料。比較好的做法是不論有沒有攝取補充燃料,都要替換著練。

維持

雖然我在前面已提過馬拉松的維持訓練內容,但在這裡還是要再次簡述。長距離跑和高跑量可維持跑者的一般耐力,許多長距離跑包括專項訓練,依所處的階段每2 ~ 4 週訓練,長距離跑全程都應該以輕鬆的配速跑。有氧支持同樣以輕鬆至穩定的長跑來維持。

直接耐力支持主要是透過訓練結束前的提速跑和漸速跑來維持。比賽期可在課表中加入用來維持耐力的閾值跑。無氧支持的維持訓練包括短距離有氧間歇跑,但要控制跑量,不可影響比賽期的燃料系統。直接速度支持也一樣可透過短距離有氧間歇跑維持,或以綜合訓練的方式維持。一般速度則是透過快步跑、坡地短跑和短距離有氧間歇或節奏訓練來維持。

各項訓練範例,該如何訓練?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晨星出版,史蒂芬‧麥格尼斯 著作《跑步的科學與實務》一書。如何探索極限,透過訓練達到最佳表現。

從高水準運動員和成功教練視角,結合作者多年跑步經驗及研究,告訴你是什麼限制跑步!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