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國際級萬金石馬拉松 台灣選手成績不俗
1
國際級萬金石馬拉松 台灣選手成績不俗
2
6個跑者必練的臀部訓練方式
3
這麼好康?!紐約12歲女孩把5K跑成半馬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國際級萬金石馬拉松 台灣選手成績不俗

2017-03-19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2017新北市萬金馬拉松,新北市江翠國中代課老師林育宏異軍突起,以2小時34分34秒的個人最佳成績,首度拿下國內總排第一,「720 one跑團」張哲豪、陳聖崴包辦亞季軍,三人是台北市立大學學長學弟。國內女子組由林于馨連莊。

720 one跑團張哲豪(左二)和陳聖崴(右三)拿到萬金石馬拉松國內組二、三名,左一為冠軍林育宏。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逾12,000人參賽的萬金石馬拉松,19日上午6時30分在萬里翡翠灣鳴槍開賽,全馬男子組由肯亞耶哥以2小時17分02秒封王,女子組由曾代表蒙古參加北京世錦賽與里約奧運的孟荷札雅,以2小時38分08秒封后。

萬金石馬拉松賽熱鬧登場。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肯亞耶哥說,儘管小雨不斷,但對跑者來說,微涼的氣溫跑起來很舒服,萬金石賽道景色非常漂亮,跑過山坡迎向海風,跟一般的城市馬拉松相比,也較具有挑戰性。蒙古孟荷札雅說:「跑到35公里處還身處領先集團,才自覺有奪冠機會。」

萬金石馬拉松吸引多位外籍好手參加。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1990年2月25日出生的男子組林育宏意外拿下國內總一,自己也嚇一跳。「我之前馬拉松最佳成績2小時45分,加上腰部有舊傷,本來只想跑進2小時40分,沒想到在學長張哲豪幫忙配速下,竟跑出2小時34分34秒個人最佳成績。」

萬金石馬拉松國內男子組冠軍林育宏。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任職三創數位的「720 one跑團」張哲豪,去年奪得萬金石國內第四,「因為工作關係沒太多時間練習,近來以半程馬拉松為主,此次只將目標鎖定2小時40分以內,沒給自己太大壓力,加上隊友有些失常,最後以02:36:18排名第二。」

720 one跑團張哲豪(前)拿到萬石金馬拉松國內組第二名。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去年萬金石全馬國內第二的「小八」陳聖崴,本有機會拚到國內男子總一,35公里前也都維持第一,沒料到生平第一次在比賽中失溫,教練翁竹毅鼓勵下撐回終點時,整個人跪倒在地上,成績02:37:45排名第三,和總一無緣。

720 one跑團陳聖崴抵終點時跪坐在地上。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國內女子組方面,上屆冠軍林于馨以03:03:28順利連莊,不過她對自己的成績並不滿意,抵達終點後邊走邊哭,哭得唏哩嘩啦的,教練忙著在一旁安撫。林于馨表示,今天的雨下得有點大,視線看得不大清楚,希望明年有機會三連霸。

萬金石馬拉松國內女子組冠軍林于馨。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海軍陸戰隊士官長「皮叔叔」鄧維富,本來希望能在2小時57分完賽,但因報名時忘了報成績,出發時被排到C組,「光是要從後面的C區往前追,就花了不少時間。」前32公里狀況還不錯,34公里時體能下滑,最後以03:14:44完賽。
 
二月渣打馬拉松賽剛創個人半程馬拉松最佳成績的「720 one跑團」楊永均,本希望能在2小時35分內完賽,但18公里時速度往下掉,32公里時決定放棄。一個月前右大腿後側的舊傷復發的江晏慶也因為拉傷,在24公里處棄賽。

720 one跑團成員出發前互相加油打氣。 720armour運動眼鏡/提供

資訊、圖片提供:720armour運動眼鏡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6個跑者必練的臀部訓練方式

2016-11-17
訓練動作下半身肌群臀部肌群重量訓練跑步知識庫

在過去的十年裡,教練或是物理治療師會告訴跑者,要運用你的核心與肌肉群來做每一個動作。所以許多的跑者會將仰臥起坐或是捲腹訓練來當作加強核心的做作。但實際上這些練習對於骨盆深層的肌肉群來說,並無太大的作用,我將這些肌群稱為被遺忘的肌肉群。
 
當我們跑步時,臀部的肌群可以讓我們的核心保持水平和穩定,使我們能順利前進,從頭到腳,讓我們的腿、骨盆和身體保持一直線。所以當我們的臀部肌群沒有力量或是歪斜的,會使整個身體受到牽連。

許多跑者最常見的問題是肌腱炎、跑者膝或是足底筋膜炎。事實上,不只是一般跑者,甚至有許多專業的運動員也常有這些問題。會造成這樣的問題,除了運動過量以外,最主要的是他們忽略了臀部肌群的重要性。長期訓練跑步下來,無論小腿或是股四頭肌都會變得很強壯,而臀部的肌肉力量卻無法跟上這些肌群的強度。
 
另一個問題是,大部分的重量訓練,不會單純只針對臀部做訓練。一定是以部分的肌群一起訓練。所以我們不可以忽視臀部肌肉的訓練,以下有6個針對臀部的訓練,經常練習,可以幫助你降低受傷的風險以及助你跑得更長遠。

 1  單腳站立

雙手合十,舉過頭頂。保持平衡,並讓左腳離開地面。注意你的右側臀部是否與左臀部呈水平,勿一高一低。如果有這樣的狀況,就代表那邊的肌肉較沒力。

慢慢將上半身往左邊彎曲,停留10秒。將左腳放下,換成右腳離開地面,將上半身往右邊彎曲,停留10秒。做3-5組。

 2  髖關節練習

將身體轉向側面,找一個階梯或是台階,雙手叉腰。右腳站直,左腳放置下面的階梯或台階,讓左側的髖關節往左下移動,一邊10次。右邊亦是如此,做3-5組。

 3  單腿伸展

雙腳站直,保持上半身挺直。慢慢將上半身向前趴至與地面呈水平狀,同時將左腳伸起至與地面呈水平狀,停留10秒,再換右邊。做3-5組。

 4  弓箭步

將左小腳跪在地上,右腳呈90度踩地,雙手食指交扣放在右膝,上半身保持挺直並微微向前傾,這樣可以伸展到臀部及腿部的肌肉,停留30秒,另一邊亦是如此。

 5  單腿深蹲

這個訓練動作是較進階的動作,建議初學者可先找一根柱子輔助,以增強動作的正確性。

此動作主要是訓練股四頭肌、臀部、下背部。雙手抓住柱子,彎曲髖部和右膝,緩慢地下蹲,直到你的右大腿和地面平行,停留10秒,再換左腳,做3-5組。

進階:待熟悉後,可將雙手懸空,運用核心的力量直接下蹲。

 6  側臥抬腿

側臥在地板上。將頭躺在彎曲的手臂上,另一隻手輕鬆放於側邊臀部,並疊在一起。慢慢地將上方的腿盡可能抬高、停頓,然後回到起始位置,一邊10下,做3-5組。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這麼好康?!紐約12歲女孩把5K跑成半馬

2016-10-17
趣味半馬路跑故事馬拉松跑步話題

一名12歲的紐約女孩參加5公里路跑,卻誤入半馬賽,結果多跑了16公里,意外完成一場半程馬拉松。

據美聯社4月26日報導,莉愛德安涅茲·羅德里格斯(LeeAdianez Rodriguez)報名參加24日羅徹斯特地區健康花園城市挑戰(Rochester Regional Health Flower City Challenge)中的5K路跑。比賽開始時,她到了起跑線以為自己遲到了,因此開始跟著其他跑者跑起來。

結果,她是搞錯起跑時間,混入了21公里起跑線,跟著其他半馬跑者一起出發,跑了21公里,而非她應該跑的5公里路線。羅德里格斯說,她跑到一半才發現自己搞錯比賽,不過,她還是決定跑完這個21K的賽程。

LeeAdianez Rodriguez誤入半馬且完賽 翻攝Youtube

羅德里格斯告訴記者說:「我跑了一陣子後發現自己其實是在跑半馬,不過我覺得我還是要完成這場比賽。」

羅德里格斯最終以2小時43分31秒成績跑完半馬。

羅德里格斯的母親在5K終點線等候,遲遲沒在完賽者中看見女兒,原本還擔心、焦急地尋找了兩個小時,甚至還找了大會主辦單位尋求協助,她說「主辦單位幫我查了電腦資料,但沒在5K完賽名單中找到她,因此,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變得越來越擔心她,我還急到哭了出來。」後來,連警方都出動幫忙找人,終於,他們在半馬的終點線等到她。羅德里格斯一看到終點線,就開始拔腿狂奔,她與母親終於在完成半馬後相聚。

雖然羅德里格斯是誤入半馬賽,貼心的大會還是送給她一面半馬的完賽獎牌以茲鼓勵。

Rochester Regional Health Flower City Challenge終點情景 翻攝WNBC畫面

[註] Rochester Regional Health Flower City Challenge 是一個綜合性的耐力比賽,由羅徹斯特市政府舉辦,項目包括半馬、5K、兒童路跑賽與兩鐵和三鐵比賽。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