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認為蛋白質不就只是蛋白質嗎?但你有想過蛋白質也有不完整的!當我們想要來了解蛋白質是否完整,必需要先了解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胺基酸(Amino acid),這些分子將組成我們常食用的蛋白質。關於這點,體育運動與健康營養這本書的作者瑪麗·斯帕諾(Marie Spano)說,當你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時,身體會將這些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然後,你的身體會利用這些氨基酸來鍛煉肌肉、修復組織和增進新陳代謝並幫助身體其它的過程。
那我們在蛋白質的攝取中,大約有9種必需氨基酸是無法製造它們,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數據,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胺基酸包含有苯丙胺酸、纈胺酸、蘇胺酸、色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蛋胺酸、賴胺酸和組胺酸等9種。獲得這些氨基酸的唯一方式就是透過食物攝取。Spano解釋說,包含所有這些胺基酸的食物並且其含量與人體所需相似的食物,就被稱為完全蛋白質或完全蛋白質來源;同時,那些不包含一種或多種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就是屬於不完全蛋白質。
所有基於動物的食物包括肉、奶和蛋類,都含有完整的蛋白質成分,而不完整蛋白質的來源大多是植物性蛋白質,例如全穀物、豆類、種子、堅果、菠菜、花椰菜和蘑菇,但有一些植物性蛋白質是屬於完整蛋白質的來源,例如大豆、藜麥、蕎麥和藻類。北卡羅來納大學應用生理學實驗室主任Abbie Smith-Ryan博士解釋說,雖然我們認為不完整的蛋白質來源中的9種必需氨基酸,至少有一種胺基酸是零,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它特別解釋說,許多不完整的蛋白質來源都包含著9種必需胺基酸,只是可能有1個以上的胺基酸含量不足,CDCES的康斯坦斯·布朗·里格斯(Constance Brown-Riggs)說,在大多數不完整的蛋白質來源中,含量往往較低的是亮胺酸的成分,而亮胺酸正是建構肌肉最主要的胺基酸成分,因此,才會有人建議增肌請務必要吃完全蛋白質。
如果你是肉食主義者,經常食用大量的肉、奶和蛋類食物,那麼你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就十分的足夠。根據目前建議一般人的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0.8克,但近期許多研究都表明,要維持肌肉的健康與成長,尤其是運動員或運動訓練頻率較高的人,基本上會以1.2-2克/公斤的攝取量來進行安排。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素食主義者或者正試圖減少食用肉類的人,那該怎麼辦呢?根據2016年8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與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和延年益壽有關。另外,也有許多的專家們都同意,透過吃多種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也能獲取身體所需要的必需胺基酸,例如,2017年2月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從動物或植物中獲取蛋白質對於肌力並沒有明顯的影響,但017年3月在臨床實踐中的營養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素食者與純素食者和雜食者相比,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每日總蛋白質量,才能獲得同等的蛋白質好處,這篇研究報告可能是由於人體更容易消化吸收和使用不完整的蛋白質有關。
同時,還有一些專家指出,要使不完整的蛋白質在深體的攝取上更加完整,就必需要在每餐中吃進多種或特定的互補蛋白質,這正如上面布朗·里格斯所說的那樣,你必需要記住有哪些植物性蛋白質是完整的,然後才能根據這些特點來補足你每一天所需的胺基酸量。因此,素食的人比較不易長肌肉嗎?其實,這個端看於你如何安排你的完全蛋白質和不完全蛋白質的攝取比例。
資料參考/JAMA Internal Medicine
責任編輯/David
希望胸肌增厚、變大,你會將每組訓練動作重量抓在8-12RM之間嗎?其實,這樣你只對了一半。在訓練肌肉之前,必須先知道為何肌肉纖維的組成類型對於訓練方式、訓練量與休息時間有著這麼密切的關係?看完以下說明,你將知道最佳的肌肥大,原來是依據肌肉的特性來決定的。
我們人體的纖維用外觀來分有紅肌纖維(I型肌纖維)與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如果用肌纖維的收縮速度來分的話紅肌纖維為慢縮肌可用於耐力性的運動,例如許多的長跑選手就是屬於慢縮肌較多的人;白肌纖維為快縮肌主要是適合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動作,想要肌肥大就是針對白肌纖維來做破壞進而增加肌力。另外,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又可分為IIa型、IIb型與IIc型三種,其主要的特性都在下列表內。對於I型肌纖維來說它的收縮速度較慢、有氧能力與抗疲勞性較高,因此較適合長時間的耐力型運動,IIb型肌纖維抗疲勞性低再加上持續時間短,因此適合短時間的爆發力訓練動作,IIa型肌纖維則是具備I型肌纖維與IIb型肌纖維的特性。所以,快速收縮纖維對低訓練量、長休息間隔、高強度和低頻率訓練反應最好;慢速收縮纖維則相反,對高訓練量、短休息間隔、低強度和高頻率訓練反應最好。
而我們人體的肌肉纖維類型組成,基本上都是由基因所組成,這也就是為何有的人適合跑拉松這樣具有長時間性的耐力運動,而有的人適合跳遠或短跑這樣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在人體每一個肌群都會由不同比例的I型與II型肌纖維所組成,一般來說通常都會佔50%左右,但還是會有肌群在比例上會有不同,例如胸大肌大約60%是由II型肌纖維所組成,肱三頭肌的II型肌纖維也比手臂上其它的肌群多出10-30%左右,所以你就會知道為何某些肌群需要使用高強度低頻率的訓練節奏,因為,這跟它們的肌纖維組成比例有關。另外,肌纖維的比例除了基因之外,還會受到荷爾蒙與運動習慣所影響,所以沒有一個人的肌纖維分佈比例是完全相同的!
你一定常常聽過肌肥大80%的做法,這個主要也是要找出你的肌群內快縮肌(II型肌纖維)佔比有多少,因此,有某些教練會針對特定肌肉用1RM的80%來測試,你可以執行這項動作的次數,如果少於8次則快肌纖維占主導地位,超過慢肌纖維占主導地位。另外,這個測試有很多更複雜的變化,例如,查爾斯·波利金(Charles Poliquin)使用85%的5次作為標準,但依造原理來說這些方式是相同的。這個測試其實也有一些問題,因為有部分的肌群訓練是無法使用1RM來進行操作與測試!
當我們了解肌纖維跟訓練方式兩者間的關連性之後,接下來就是進入胸肌的訓練方式與技巧。首先,你要知道胸部的主要功能是橫向屈肩和內收這兩項,所以針對胸肌的訓練你因該要選擇橫向屈肩或內收的動作,例如臥推與飛鳥這兩個訓練胸肌十分經典的動作,另外,你的手臂和身體之間的角度決定了胸部上中下哪個部位肌肉刺激最大,這就是為何會有上中下胸的訓練分別。另外,當我們在訓練胸肌的時候通常三角肌前束都會參與在其中,如果你想要將胸肌訓練從三角肌前束中孤立出來,那在肩外旋時進行移動,最明顯的是在標準飛鳥動作中主動旋前雙手,然而,即使胸肌通過涉及肩外旋的動作來孤立訓練,但在肩內旋時,胸大肌在生物力學上將會更有效更強壯的成長,這意味著如果不訓練三角肌前束就不能最大程度的刺激到胸大肌,所以在訓練計劃內必需要考慮到三角肌前束與胸大肌之間的關係。
資料參考/draxe、t-nation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