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吃微波瘦身常備菜減重不復胖 日本大媽從73→47KG
1
吃微波瘦身常備菜減重不復胖 日本大媽從73→47KG
2
下午茶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下午茶別再吃鹹吃甜了!改吃核桃能增加腸道與心臟的健康
3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吃微波瘦身常備菜減重不復胖 日本大媽從73→47KG

2018-06-05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飲食方式 觀念

52歲那年,日本料理研究家柳澤英子是個73公斤的胖大媽,她開始了獨門的享食法,結果一年後體重降到47 公斤,甩肉26公斤,衣服尺寸從15 號縮到7 號,且5年來沒有任何復胖跡象,箇中原因就是她努力烹調「瘦身常備菜」。下文有柳澤瘦身飲食方法,並附上她的常備菜食譜,工作忙碌的你也能以微波爐加熱輕鬆做瘦身常備菜。

吃微波瘦身常備菜減重不復胖 日本大媽從73→47KG

柳澤流瘦身飲食法3定律

 定律  1充分食用蔬菜
生鮮蔬菜含有酵素,因此不只是有助於消化,也能作為酵素,促進體內順暢代謝,更容易瘦身。此外,蔬菜經過加熱後體積會變少,因此可以大量烹煮,藉此達到充分攝取食物纖維的效果。菇類、海藻類都包含在此類。

 定律  2好好吃肉跟魚
「不可以迴避高卡路里的肉類」。肉類、魚類含有組成我們身體所必須的蛋白質。肉、魚幾乎不含醣類,所以可以放心大量食用。起司、生奶油也沒問題。

 定律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尤其要特別注意高醣類的碳水化合物。請試著將白飯、麵包、麵類等減少到平常的1/3-1/2份量。若想儘早看到成果,數日不攝取此類食物也沒關係。馬鈴薯、地瓜、南瓜、玉米等高醣類的蔬菜也要特別控制。

瘦身常備菜能有效抑制造成肥胖兇手的血糖值上昇,並且利用富含酵素的食材加速代謝,輔以攝取食物纖維來整頓胃腸環境。這些配菜醣類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本身非常健康,能夠引導食用者恢復正常體重,且家中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放心享用。以上定律按照1→2→3順序調整飲食,最有效果。

只需按一下微波爐配菜:油蒸綠花椰菜與洋蔥

雖是簡單的料理,但靠著微波爐的技巧就能提升美味。推薦搭配沙拉或是肉類料理享用。
冷藏3-4日(可冷凍)
享用方式:直接裝盤
 
食材(2人份)
綠花椰菜(分小朵)⋯⋯½株
洋蔥(切成瓣狀)⋯⋯½顆
鹽巴、胡椒⋯⋯各少許
橄欖油⋯⋯1小匙
 
做法
 1  將綠花椰菜、洋蔥裝入保存容器中,撒上鹽巴、胡椒,再淋上橄欖油。
 2  用保鮮膜稍微包覆後加熱3分鐘,最後靜置放涼即可。

油蒸綠花椰菜與洋蔥

微波後調味主菜:檸檬蒸雞肉

飄著檸檬香氣與清爽感的夏日瘦身常備菜,請冷藏至冰冰涼涼之後再享用。
冷藏4-5日(可冷凍)
享用方式:裝盤後,添加適量的豆瓣葉
 
食材(2人份)
雞胸肉(切片)⋯⋯200g
檸檬⋯⋯1顆
鹽巴、胡椒⋯⋯各少許
A:
醋、橄欖油⋯⋯各1大匙
鹽巴、胡椒⋯⋯各少許
 
做法
 1  檸檬先切半,一半切片,另一半榨汁。
 2  把雞胸肉放入耐熱容器,塗上鹽巴、胡椒調味,再疊上切成圓片狀的檸檬片。用保鮮膜稍微包覆,微波加熱3分鐘,然後靜置放涼。
 3  把步驟2放入保存容器中,將混合後的A以及步驟1的果汁攪拌後淋在上面。

檸檬蒸雞肉

先冷凍,再微波配菜:起司煎蛋

煎蛋加上濃醇的奶油起司,讓人食指大動。食用時請切塊並搭配番茄醬享用。

食材(2人份)
雞蛋⋯⋯3顆
奶油起司⋯⋯18g × 2
橄欖油⋯⋯1小匙
乾燥巴西利⋯⋯½小匙
鹽巴、胡椒⋯⋯各少許
 
做法
 1  將奶油起司以外的食材全部放入保存容器,並攪拌均勻。
 2  用手將奶油起司撕片後放入容器中。
 3  以冷凍狀態直接用保鮮膜稍微包覆,接著加熱2分鐘。
 4  待周圍略有點凝固時,再次攪拌,並用保鮮膜稍微包覆,繼續加熱1分30秒即可。

刷掃方向 ©Gene Clark
起司煎蛋

Tips
 1  料理冷藏時一定要等徹底放涼後,再裝上蓋子移入冰箱冷藏,並盡早食用完畢。  
 2  以上使用的微波爐瓦數為600W。請先詳閱過自己家中微波爐使用說明書後,再以正確方式使用。
 3  鹽巴建議使用含有礦物成分的粗鹽。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高寶出版, 柳澤英子著作《微波瘦身常備菜:省時、省力、絕不失敗!只須按一下微波爐》一書,更多書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下午茶別再吃鹹吃甜了!改吃核桃能增加腸道與心臟的健康

2020-05-11
知識庫觀念飲食方式飲食

吃下午茶是許多都會上班族共同的習慣,然而,許多下午茶點都充滿著奶油與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與糖份,這些成份雖然好吃卻都不見得健康,尤其對於我們的腸道與心臟健康充滿著不良的風險性,所以,我們在吃下午茶的選擇上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性。

下午茶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下午茶別再吃鹹吃甜了!有研究指出改吃核桃能增加腸道與心臟的健康。

根據發表在營養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上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換掉平時過甜或過鹹的下午茶點,改吃一些核桃類的堅果,對於心臟健康會有更多的好處。這項研究找來了42位年紀位於30-65歲之間的超重或肥胖者,這些人的飲食習慣每天卡路里有12%來自飽和脂肪,這與美國人平均的飲食習慣相類似。

在兩個星期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將它們的飲食改用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其中每日卡路里的7%來自飽和脂肪,並加入每日兩份核桃的量(一份核桃是1OZ),取代他們常吃的薯條或是餅乾之類的零食,經過兩週的研究分析,所有的受測者在膽固醇的濃度方面都降低,另外,腸道的細菌也降低了離換心臟病的風險。

下午茶常見雞排與薯條
大家下午茶除了甜食最常見的就是薯條或是雞塊,這些都屬於高油高碳水的食物。

關於這項研究的結果,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營養學教授Penny Kris-Etherton博士與助理研究員Kristina Petersen博士都指出,這個研究的結果顯示出這兩著之間有相關性但卻不是因果關係。另外,先前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期刊上的研究也發現,在飲食中添加適量的核桃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尤其是代替高飽和脂肪的食物時。

核桃可以代替高飽和脂肪
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上的研究也發現,在飲食中添加適量的核桃可以幫助降低血壓。

腸道與心臟健康

腸道健康與心臟病之間的風險有何關連?這部分是由於核桃中含有纖維,可以對腸道細菌產生影響,此外,根據營養學教授Penny Kris-Etherton博士與助理研究員Kristina Petersen博士的說法,核桃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與omega-3可促進腸道的益菌並降低血壓,因此,就能減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提供omega-3的食物

1.魚和其它海鮮(例如鮭魚、鯖魚、金槍魚、鯡魚和沙丁魚)

2.堅果和種子(例如亞麻籽、奇亞籽和核桃)

3.植物油(例如亞麻籽油、大豆油和低芥酸菜子油)

4.強化食品(例如某些品牌的雞蛋,酸奶、果汁、牛奶、大豆飲料和嬰兒配方食品)

結論

Penny Kris-Etherton博士與Kristina Petersen博士說,將不健康的零食或下午茶換成核桃或其它的堅果,雖然,只是小小的改變卻可以為健康帶來極大的好處,這樣微小的調整比整個飲食改變要來的容易,另外,除了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之外,在許多的健康飲食法中都會推薦食用堅果例如地中海飲食,這也是鼓勵人們在健康的飲食計劃中,加入更加健康食材的好方式。

此外,先前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發現,在飲食中添加堅果可促進健康的衰老,並有助於預防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也解釋說,即使你在20多歲或30多歲時身體健康,但有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和膽固醇數值都會升高,這就是為什麼無論你的年齡或活動量如何,都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有益於心臟健康的飲食方式。

然而,最重要的是大家現在可以運用一些零食來維持健康,而不是等到晚年或是健康出現問題時才來調整。雖然,這篇研究是專門針對核桃對健康的風險影響,但只要在日常飲食中添加適量的堅果,就能幫助一個人維持健康的身體。

資料參考/美國國立衛生健康研究所、runnersworl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要如何分配你專屬的每日Calorie攝取比例

2018-05-10
知識庫營養補給飲食方式觀念飲食

無論你是想要增肌或是減脂除了運動之外,要如何吃也是一大關鍵點,俗話說的好三分練七分吃,你就算每天拼命的進健身房運動,但飲食熱量確不知道如何搭配,最後的結果也是白練!要知道如何搭配每日的餐點熱量比例,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另外,還有礦物質與維生素這兩大類,那我們應該要如何補充這些營養?如何分配他們之間的比例及熱量?下面我們將說明如何安排你個人專屬的熱量比例計算。

構成人體並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Protein)與脂肪(Fat)。

知識便利貼|三大營養素: 
在這三大營養素裡,只有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才是人體活動時能量的供應來源,除非在長時間飢餓或能量補充不足的時後,蛋白質才會被分解出來做為供應的來源。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根據分子的大小,它分為三種形式單醣、雙醣與多醣,人體藉由飲食攝取碳水化合物之後,將分解為葡萄糖與肝醣儲存在肌肉及肝臟中,人體一般含有300~350g的肝醣提供給身體使用,1克的糖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蛋白質(Protein):人體內的蛋白質主要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9種為人體無法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經由食物攝取補充的稱為必需胺基酸,另外11種則稱為非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必須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與能量轉換,才能生成肝醣或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1克的蛋白質約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
 脂肪(Fat):可分為脂肪酸、三酸甘油脂、磷脂與類固醇這四大類,而1克的脂肪約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2倍,所以,是人體十分重要的能量來源。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關鍵  1 計算每日總熱量

要分配營養比例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你的目標是要維持、增肌或是減脂,確認好目標之後你就可以採用一個計算公式算出你的每日總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稱為TDEE),因為TDEE的計算方式會將年齡、運動量與日常工作的活動量考量進去,所以較為複雜一些。但你也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算出你需要的總熱量,簡單的計算方式如下列:
減脂:體重/0.45X12
維持:體重/0.45X15
增肌:體重/0.45X18
例如你的體重68kg想要維持這個體重,所以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約為68/0.45X15=2250大卡。

先算出你一日所需的總熱量。

 關鍵  2 分配營養比例原則

經過上面簡單的計算公式,算出你每日大約的熱量需求之後,我們便可以分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比例,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而蛋白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應佔每日總熱量的50~60%、脂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10~15%,這裡要記住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1g皆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脂肪1g就可產生9大卡,另外,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做飲食攝取,所以,你可以將一日所需的熱量分配到5或6餐內做攝取。

在蛋白質攝取方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提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做為參考,一般國人每公斤體重約攝取1~1.2公克的蛋白質,如果你的工作屬於比較勞力或是每天運動量較大的人,可以根據國外健美網站的標準,將蛋白質攝取量抓到每公斤體重約1.5~3公克左右。

碳水化合物有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單醣類)與複雜碳水化合物(多醣類),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血糖急速上升與下降,因此,也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而複雜碳水化合物分解較慢,對於血糖的起伏也較低,不易造成脂肪的堆積,所以,很多人都會採用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來做飲食搭配,但是,在強度的運動之後,體內的肝醣都已經消耗殆盡,這時人體就會需要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以便肌肉能快速補充足夠的葡萄糖幫助恢復,換而言之,在每一天飲食搭配裡,只有運動後的補充餐可採用簡單碳水化合物來做搭配,其餘時間都均採用複雜碳水化合物。

脂肪也是人體能量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過多的油脂會造成熱量過剩,過少的油脂會讓皮膚乾燥,而好的油脂如亞麻油、橄欖油或椰子油等,都是非常適合添加在飲食內食用。

在食物分配的順序上,應該從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抓熱量,最後剩餘的熱量才是脂肪。

舉例試算:

A男68kg,目標想維持體重,每週進行5次重量訓練,屬於高運動量族群,他的每日飲食分配計算如下:
每日應攝取總熱量68(kg)/0.45X15=2250(Kcl)
每日蛋白質攝取量68X3=204(g),產生熱量為204X4=816(Kcl)
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2250X50%)/4=281(g),產生熱量為1125(Kcl)
每日脂肪攝取量 (2250-816-1125)/9=34(g),產生熱量為306(Kcl)
所以A男每日蛋白質攝取204g、碳水化合物攝取281g、脂肪攝取34g,再將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量分配到5~6餐內,就可以有效控制熱量來源。

資料來源/draxe、milklif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