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百萬粉絲超級名模的運動時尚穿搭術
1
百萬粉絲超級名模的運動時尚穿搭術
2
過度訓練的問題
運動訓練課表也要安排休息日?過度訓練會造成危害身體的8種風險
3
日本棒球隊16支安打 8:1勝捷克登分組第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百萬粉絲超級名模的運動時尚穿搭術

2018-07-20
配備館 綜合 運動時尚 穿搭指南

運動時尚風從2017吹到2018,現在仍持續延燒中,各大時尚品牌走出戶外跨界運動風,而各大運動品牌也不斷追求外觀與時尚、潮流接軌。現在,無論是你想出門跑步、周末休閒,或是不須穿正裝制服的上班族,都可以大玩運動與時尚的跨界組合。運動星球為你找出8位IG、FB等社群網站上超過百萬粉絲的超級名模,看看她們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穿搭出最時尚的運動風。

百萬粉絲超級名模的運動時尚穿搭術

Gigi Hadid

講到運動時尚,一定要看看曾於2014年獲選為《運動畫刊泳裝特輯》最佳新秀的美國超模Gigi Hadid。高中時期的她是排球校隊隊長和馬術騎師,高中畢業後走上模特兒之路,曾登上《ELLE》、《運動畫刊》、《Paper》、《美麗!》等多本雜誌,並為Reebok的重量級代言人。看她穿上運動短T大露小蠻腰,加上黑色風衣外套讓性感加乘,原來全身運動裝也能這麼時尚!
IG:gigihadid
FB:Gigi Hadid

Gisele Bündchen

世界模特兒史上最富裕的超級名模Gisele Bündchen雖然已退出伸展台,但事業觸角甚廣的她一直都是模特兒界的標竿,對於穿搭的影響力不減。生於巴西的她高中時是排球校隊精英,現在老公又是美式足球運動員Tom Brady,與運動始終有深厚的關係。在運動時尚風中,常見運動服飾和牛仔布料的混搭,看看Gisele穿著色彩明亮的巴西足球隊服,搭件輕鬆的牛仔褲,就能美得有型又陽光。
IG:gisele
FB:Gisele Bündchen

Adriana Lima

巴西超模Adriana是幫維多利亞的秘密與媚比琳品牌代言的知名模特兒,更曾被媒體選為世界上最性感女人之一、People Magazine選為世界上年度100大最美麗女人。對於愛運動的Adriana來說,運動是她最好的保養品,她熱愛拳擊也喜歡跑步,更獨門融合拳擊和舉重進入跑步訓練中。看她的運動照片,就能知道女生如何以素色、簡單的機能性運動衣,也能展現性感的一面。
IG:adrianalima

Chiara Ferragni

Chiara Ferragni是一位義大利籍時尚部落客、模特兒及時尚設計師,並在2009年10月開設自己的時尚部落格The Blonde Salad。Chiara在部落格上主要分享自己的穿衣心得和搭配技巧,每篇文章都用英語和義大利語兩種語言寫成。已有寶寶的她產後身材依然姣好,看她要搭機回義大利看寶寶前的隨興穿搭,上下身全黑的棉質衣褲,加上亮麗的衣服圖紋,顯現女強人的俐落感,又不失身為人母的舒適簡潔。
IG:chiaraferragni

Kendall Jenner

Kendall是美國知名的名媛卡戴珊家族成員,現在才23歲,已是美國電視名人和時裝模特兒,更被時尚雜誌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稱為「社交媒體寵兒」。為了維持超模身材,她每天遵守嚴格的計畫飲食、不斷靠健身鍛鍊身材。看她以寬鬆的迷彩束口褲搭配亮色系運動上衣,展現中性氣質,相較於搭配一般素色T恤,更增添可愛活潑感。
IG: kendalljenner
FB: Kendall Jenner

Kylie Jenner

Kylie是Kendall Jenner的妹妹,兩姊妹分別在2014年及2015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之一。21歲的Kylie,已有美國電視名人、模特兒、社交名媛、時尚設計師和商人等多重身分,IG粉絲數更超越姐姐衝破一億人。以健身練出豐臀的她擔任PUMA代言人,因為身材好,怎麼穿運動衣都好看,而這套粉紅運動風穿搭,兩截式露出小蠻腰略顯性感,粉紅色襯托年輕可愛,適合擁有好身材的年輕美眉參考。
IG: kyliejenner
FB:Kylie Jenner

Hailey Baldwin

21 歲的美國星二代名模Hailey Baldwin出生於顯赫的演藝世家,還是全球知名歌手小賈斯汀的未婚妻,更被美國知名男性雜誌《Maxim》評為全球最性感的女性第一名。雖然性感,私下的Hailey其實穿著相當中性有型,時尚之外更顯帥氣。身為adidas Originals造型顧問的她身穿整套中性運動裝,但靈活搭配了件超短T,露出她完美腰型,讓帥氣中不失性感。
IG: haileybaldwin

Karlie Kloss

美國超模Karlie Kloss暱稱「KK」,曾任各大高級時裝品牌如Dior、YSL及Donna Karan的代言人,也上過VOGUE及Teen Vogue等雜誌封面,被Vogue法國版列入二千年代的前30名女模特兒。喜歡騎單車、跳芭蕾舞的她同時擁有性感與可愛的特質,看她日常穿著簡單的牛仔褲搭運動風針織衫,腳下踩著低跟短靴,竟沒有一絲違和感,既隨興又有型。
IG:karliekloss
FB:Karlie Kloss​

資料來源/Instagram、Facebook、wikipedia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訓練課表也要安排休息日?過度訓練會造成危害身體的8種風險

2022-10-24
路跑綜合話題觀念運動恢復體適能減脂增肌重量訓練馬拉松

有許多的研究及數據都証實,養成固定運動或訓練習慣能為身體帶來許多的好處,包含降低生活壓力、提供身體能好的能量、有助於體重管理及強化心血管健康等等,但這並不意味著過度的訓練也能更提升健康,甚至於過度訓練的風險和不運動一樣大。這篇我們將告訴你,過度訓練會為身體帶來哪8種危害。

 

過度訓練的問題
運動訓練課表也要安排休息日?過度訓練會造成危害身體的8種風險

過度訓練的8種危害風險

1.體重持續增加

大多數的人運動應該都是為了能控制體重,甚至減輕體重與體脂肪。但果度的運動與訓練將有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新陳代謝;有時候採取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反而比長時間又穩定速度的訓練,對於提升新陳代謝和消耗脂肪更有潛力。

這是由於運動會影響著身體荷爾蒙狀態,例如提高皮質醇(Cortisol)損害胰島素敏感性,脂肪的代謝也會隨著過度或劇烈的有氧運動而降低;皮質醇過高與體內脂肪的囤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胰島素敏感性也和血糖控制有關。 另一個瘦不下來的重要因素是,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為養成固定的運動訓練就可以吃多一點食物,以補充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但這樣的方式卻容易讓身體攝取過多的熱量,以至於反而瘦不下來。

2.腎上腺疲勞或不足

沒有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將容易導致身體出現慢性壓力,這樣的問題與腎上腺息息相關。過度的訓練將會導致一種嚴重的腎上腺疲勞,這樣的問題也被稱做為過度訓練綜合症(OTS),會導致腎上線功能不全。

德克薩斯州A&M大學的運動機能學系,將過度訓練綜合症描述為慢性疲勞、倦怠,這是由於訓練、比賽與恢復之間出現不平衡的狀況;會出現持續性的疲勞、食慾不振、睡眠困難等問題,甚至於需要使用激素的替代療法來解決。

3.情緒和睡眠產生變化

當你的身體承受太多壓力時,通常控制負責保持心情愉快的激素產生的腺體開始出現功能障礙,這就像腎上腺功能不全和過度訓練綜合症一樣。許多研究表明,過度訓練和壓力過大的運動員的腎上腺軸功能障礙,有時甚至會出現失眠、缺乏動力、易怒、焦慮或抑鬱。

而且由於大腦很難產生足夠的快樂荷爾蒙來完成提升的皮質醇,因此過度鍛煉會導致情緒低落、疲勞,甚至會出現自殺等抑鬱症狀。邁阿密大學精神病學系 在2013年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在四個不同的患者群體中,過度訓練與增加憂鬱症狀相關的自殺行為相吻合。

情緒出現問題
過度訓練容易影響身體賀爾蒙等激素,會造成情緒不穩定及睡眠狀態不好等問題。

4.降低生育及性慾能力

過多的運動會對與性慾、生育能力和生殖健康相關的性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然而,這些被稱為女性運動員三聯症(The female athlete triad)的問題,都是由過度訓練和攝入太少卡路里所引起的女性複雜狀況,都會導致月經功能障礙、低身體能量和骨礦物質密度降低。

這樣過度訓練的症狀,對於男性來說也不是沒有風險;當身體接收到過度的疲憊信號時,就會出現壓力荷爾蒙以更高的速度釋放,這會導致類似於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包括痔瘡、失眠、性慾低下、對食物的渴望如糖癮等激素功能障礙。

5.肌肉量與肌力下降

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肌肉主要的成長時間,是在休息與睡覺的時候。當你在訓練相同部位之間沒有安排是當的休息,身體肌肉組織就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自我修復與成長。所以,如果你是在肌肉過度疲勞的狀況下,繼續安排過度的訓練課表,勢必不會看見肌肉及耐力的成長;甚至於有些人會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高強度訓練,這也會導致身體開始消耗肌肉來作為能量。

6.增加炎症並降低免疫力

過度訓練會增加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的問題,進而導致身體衰老和疾病。當身體荷爾蒙出現異常波動及關節和肌肉組織變得過度疲勞時,就會造成身體炎症的問題加劇,導致不會輕易消失的疾病、腫脹和疼痛;甚至身體的過度疲勞會提高皮質醇和身體發炎來抑制免疫系統。

無法提升肌肉量
身體過度疲勞沒有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將無法更有效率的提升肌肉量。

7.增加心血管問題

雖然運動對心血管功能的維護很重要,但前提是在於「適度」的運動之下,過度的訓練將有可能會損害心臟的健康。2012年6月發表於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上一篇針對「過度耐力運動對心血管的潛在不利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度訓練者(例如一些馬拉松運動員)心臟問題的發生率,都高於中等強度的訓練者。

這是由於長期過度的耐力運動,包括馬拉松、超級馬拉松、鐵人三項和超長距離的自行車比賽,都可能會對心臟和動脈的結構產生負面的影響,尤其是當運動員沒有補充大量卡路里和充足睡眠時,對心臟施加的大量壓力就可能會導致心房和右心室容量超負荷、心臟瓣膜增厚(心肌纖維化)、心律失常、冠狀動脈鈣化、血壓變化(舒張功能障礙)和動脈壁變硬等心臟問題。

8.影響電解質平衡

我們的肌肉依賴液體和電解質營養素(鎂、鈉和鉀)的微妙平衡,來保持活躍和健康狀態;當身體由於過度勞累而長期缺乏鉀或其他營養物質時,就有可能讓心臟及肌肉無法正常的運作。 這是由於運動時,肌肉會消耗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和液體,而且身體大量的出汗之後,就會進一步的降低身體的儲存量;另外,鎂的儲存也會隨著運動訓練的時間耗盡,就會導致焦慮、失眠、憂鬱和一連串的疾病。這也就是為何需要在運動或訓練之後,補充豐富的營養成分並給予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讓身體能重新修復與調整。

耐力型運動補給
耐力型運動肌肉會消耗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和液體,必須適時的補充以降低疲勞狀態。

結論

如果你每天進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鍛煉,當你感覺身體筋疲力盡的情況下,就必須要安排適當的休息,如果你持續並過於頻繁的進行長時間的訓練,以及過度專注熱量及脂肪的消耗,那麼過度訓練的風險就會找上你。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疲勞的關鍵點,你可以透過每次的訓練強度時間,去抓出自己適合的休息頻率,與身體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讓適當的運動及訓練成為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

資料參考/NCBI、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日本棒球隊16支安打 8:1勝捷克登分組第一

2017-08-27
綜合棒球球類新聞台北世大運話題

臺北世大運棒球賽事,26日進入4強賽第2天賽程。日本隊先發9人全員安打,全場共揮出16支安打蠶食比數,終場以8:1擊敗捷克隊,複賽戰績3勝、成為分組第1。

日本棒球隊16支安打 8:1勝捷克登分組第一

日本隊在預賽3戰全勝晉級4強,帶著對戰1勝戰績,進行1到4名排名賽,25日先以2:1擊敗韓國隊,26日晚間碰頭捷克隊,繼續以技高一籌的投打表現、強壓對手。此戰日本隊排出左投伊藤正史先發,開賽就被連敲2安,並讓捷克隊靠高飛犧牲打搶下第1分,但這也成了捷克隊全場唯一得分。

伊藤正史主投5局,被擊出4支安打,送出5次三振,僅失1分,第6局日本隊換上第2任投手栗林良吏,中繼3局飆4次三振,只被敲1安,齊藤大將第9局投出3上3下關門,3任投手合計賞給捷克隊10次三振。

打線方面,日本隊攻勢不斷,2局上靠2支安打追平比數,第7棒石見正樹揮出二壘安打送回超前分,4局上日本隊獲得保送上壘後,靠3支接連安打再進帳3分,第9局連敲2安後,以高飛犧牲打多添1分,石見正樹再補上單場第2支二壘打,替日本拉開7分領先,也拿下比賽勝利。

日本隊先發9人皆有表現,包括長澤吉貴、中川圭太、楠本泰史、石見正樹和渡邊嘉明都是單場2安打,其中石見正樹、渡邊嘉明以雙安、2打點表現最出色。

日本隊在4強排名賽拿下2連勝,加上預賽戰績,確定以3勝成為分組第1,28日晚間6點30分將再戰韓國隊,爭取決賽門票。總教練善波達也表示,球隊會繼續努力,力拚衛冕金牌。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