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你也是屬於需要調高蛋白質攝取量的人嗎?
1
你也是屬於需要調高蛋白質攝取量的人嗎?
2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3
英國厭食症少女透過健身蛻變,加冕比基尼賽冠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也是屬於需要調高蛋白質攝取量的人嗎?

2018-07-24
知識庫 飲食 健身 增肌 飲食方式 觀念 運動補給

你知道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營養素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嗎?雖然說我們人體有基本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需要攝取,但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去注意這三種營養素之間的攝取比例及分量,尤其像台灣的飲食習慣與外食環境,基本上都是以高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為主,蛋白質攝取量這塊反而常常被大家給忽略掉,在成人基本蛋白質飲食的建議攝取量為0.8g/kg(Day),從事高強度耐力運動的人需要增加到1.2-1.4 g/kg(Day),如果是要增加肌力或肌肉的人來說就必須達到1.4-1.8 g/kg(Day),然而,有哪些人必須要大量的攝取蛋白質才能讓身體獲得好處呢?如果你是屬於下列任何一類的人,那你就有可能需要注意與重新調整自己的飲食比例,讓身體可以吸收更多的蛋白質。

你也是屬於需要調高蛋白質攝取量的人嗎?

 需求  1 體重容易上升
有些人比其它人更難以維持健康合理的體重,這有可能是遺傳基因或其它條件所造成的,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造成的,唯有攝取更多的蛋白質才有可能是保持體重的好方式,因為,當你吃進較多蛋白質的時後,身體容易產生飽足感以及必須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分解它,這也就表示你的身體不會感到飢餓,進而減少暴飲暴食與不健康零食的攝取量。

體重容易上身又控制不住嘴巴。

 需求  2 年齡達到中年以上
你要知道無論你身體多麼健康,當進入中年時期身體將會更難以建立和保持肌肉量,當你的肌肉量開始往下掉的時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所以,如果年紀已經接近中年或是以上的話,就必須每天讓身體運動再加上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否則肌肉減少的速度將會比維持肌肉量的速度快,另外,蛋白質的攝取盡量以雞肉、魚肉、植物性蛋白以及對膽固醇和心臟有益的堅果類食物較好。

中老年人肌肉減少的速度比增加要快很多。

 需求  3 正在快速建構肌肉
蛋白質是肌肉成長必須的基本元素,所以你會常看到許多健美運動員都會吃花生醬搭配上雞肉,這就是因為它們知道要吃進好的蛋白質與脂肪,是讓訓練後的肌肉可以獲得快速增長的方式,當足夠的蛋白質進入人體經過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之後,就能修復因為訓練而被破壞的肌纖維進而成長。

 需求  4 嘗試學習新的運動
你應該都知道要學習新的運動是一件困難的事,當你在嘗試新的運動時會感受到需多的肌肉痠痛,這也正是這些肌肉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進行撕裂與修復,再加上蛋白質中的胺基酸能修補受損的肌肉纖維,讓它們能變得更加強壯,所以,充足夠的蛋白質就是治療疲憊與肌肉最好的營養元素。

當你在嘗試新的運動時會感受到需多的肌肉痠痛,充足夠的蛋白質就是治療疲憊與肌肉最好的營養元素。

 需求  5 時常容易昏昏欲睡
有研究發現蛋白質可以有效的減少「腦霧」的症狀,所謂的腦霧(Brain fog)就是沒辦法清楚的思考、記憶力減退與頭腦遲鈍等現象,當患有這些問題或是如易昏昏欲睡的人,可以透過吃健康的蛋白質來源(例如豆類、魚肉與堅果)來獲得能量,另外,蛋白質還可以確保你的肌肉與骨骼是當的吸收它們所需的營養。

資料參考/popculture、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雙手舉向東京帕運 林亞璇用鐵片展耀人生

2021-09-27
故事健身人物誌

「失敗並不可怕,只要有機會,就能證明自己。」她說:「要珍惜每一次的機會。」 2021年總統教育獎,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燦爛的笑容身後有一長串說不完的人生故事。

林亞璇幼年因墜樓意外不慎導致胸部以下癱瘓,縱然必須依靠輪椅行動,但她的心靈卻比任何人走得更遠,眼界也更為寬廣。

憑著雙手舉起世界

儘管身障帶來諸多不便,她沒有因此放棄,無論是讀書求學上都有著好成績,跟著學姐投入健力運動,沒想到投入健力運動一轉眼二十多年光景。至今已經參加過五屆帕運,六屆亞帕運及多次世界盃競賽。健力運動對於身障者的分級與鑑定,並不像其他運動細分,而純粹以體重為區分。在林亞璇的 61 公斤量級,不只參賽選手眾多,也有許多身體健全的侏儒運動員、長短腳選手、小兒麻痺選手等等。

「健力是全身運動,很多侏儒選手可以靠拱腰或核心去發力,可以舉到一百三十公斤。但我因為胸椎第四節損傷,只能單靠雙手去推,能推到八十七到九十公斤就已經是極限了。」靠雙臂發力跟自核心發力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健力表現,亞璇說道:「但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熟識健力運動的復健師告訴她,如果只是健身當然可以選擇健力,但目標放在競技上,脊椎受傷的亞璇在健力項目很吃虧,不適合。

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選手林亞璇
脊椎受傷的亞璇表示「我不氣餒,只要有兩三公斤的進步都很高興」。

受限於身障條件,儘管奪金很難,亞璇沒有選擇放棄,面對每一次挑戰都盡力去做出最佳表現。在不利的條件下,她在北京帕運舉出第六名的成績,不只帶給她信心,也讓她有接下一步的勇氣,接著又在 2011 年阿拉伯世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奪下金牌。

「現實很殘忍,但我知道我可以,因為我夠努力。」她說:「我希望讓大家知道,參加帕運不是去玩的。」

大大小小得過無數獎牌的她,也曾在亞帕運取得銅牌、輪椅運動會女子六十公斤級金牌。言談之中,亞璇仍謙虛地把讚譽給了學妹資惠,笑說資惠表現比較好,她只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力而為。不同量級的兩人,出國比賽彼此照應、形同姊妹。然而,2020年東京帕運,林亞璇將獨自前往日本參賽,承擔起隊友的祝褔,用自己的雙手舉起世界。

二十二年的健力生涯

六度前進帕運殿堂,林亞璇表示東京帕運有著不同的意義:除了獨自參賽,沒有好姊妹資惠陪同之外。這屆的難度也越來越難,許多侏儒選手越舉越重。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22年健力生涯林亞璇
參加過六次帕運的她也練了二十二年歲月,很難想像下一屆的巴黎帕運還有機會。

「參加這麼多比賽,我已經不需要向他人證明自己了。」亞璇說:「我對自己還是有期許,還可以再努力下去,這個信念推著我前進。」

已然站在健力項目最前端的亞璇,原本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前往東京帕運,在 2019 年世界盃一舉舉起個人國際比賽最佳記錄 84 公斤,IPC(國際帕委會)宣布獲得參賽資格,這顆擱在心上的石頭才卸下。「每一屆帕運的水準越來越高,是否還有機會前往巴黎帕運也不知道。」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健力國手林亞璇
她說道:「二十二年來付出了很多,曾經也懷疑要不要堅持下去。但這是我的選擇。」

身為帕運等級的健力選手,亞璇自然也是諸多付出,不久前左肩肌腱受傷,自杜拜回到台後趕緊去復健治療。為了健力的夢想,住在台中的亞璇每天騎摩托車前往彰化和美實驗學校訓練,全台灣只有和美實驗學校有專業教練與專業設備,但這樣的交通往返來回就要兩個小時,風雨無阻。

過往僅選上國手會有補助經費,但整年的訓練過程中,一切都必須靠自己。亞璇說道:「今年確實有比較多的資源與幫助,讓更多的身障運動員被看見,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進步,感謝體育署跟中華民國殘障運動總會,大家一起為身心障礙運動的努力。」,亞璇分享:「帕運跟奧運不一樣,奧運會有國光獎章,有很高的獎金。但帕運是依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辦理,沒有國光獎章,獎金也不多。如果沒有很強烈的動機,帕運運動員很難堅持下去。」,從言談中,除了感受到亞璇對於健力運動的熱愛,也發現她對於整體環境優化的期待!

健力改變我的人生

縱然過往資源不足與身障條件不適合,在鏡頭前嶄露笑容的亞璇有著自己的想法:「健力讓我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比起一般人,我並不差。唯一的差別是別人站著,而我坐著。」她形容就像是愛一個人,付出所有去愛它,即使沒有很好的回報,也因為愛得很開心、很痛快,也收穫很多。健力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讓她看見了世界。

亞璇不否認自己曾經很在乎他人的眼光,但接觸健力之後有了自信,在原本小小的心靈上多了一分成就感。讓她能更勇敢地面對生活種種的一切。

健力國手林亞璇
健力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比賽。

「健力是跟自己的比賽」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健力國手林亞璇
亞璇說道:「那怕只要多舉一公斤,你都會覺得自己有進步。」

以自己六度參賽帕運的親身經歷,鼓勵所有身心障礙者勇於踏出自己的一步。「就算復健師說我不適合,但一次又一次我舉得更重。如果我沒有實力的話,我是不可能走到這裡的。」她說:「只要你願意行動,就算不是到最好,但還是會有奇蹟出現的。」

「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她說:「失敗並不可怕,沒有機會才可怕。如果這次帕運我比不好,我努力四年、我準備四年。但如果比不好,沒有機會了,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失敗了可以一直挑戰,但機會不會等你,你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機會。」有機會就要勇敢去嘗試,而不是讓機會悄悄地溜走。

「儘管放棄一切選擇了健力。」亞璇說:「但我很感謝二十歲的自己,因為我想拚拚看,選上國手的機會不是我想要就能有。」趁著能努力的時候放手一搏,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擔憂。

健力國手林亞璇
亞璇說:「有機會來了就要去爭取,不要怕失敗。」

二十二年終不悔,要感謝殘總持續以來的栽培,也要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家人與朋友。「我跟資惠都說,如果我們的手會斷掉,要斷也要斷在比賽台上。」亞璇笑說。

東京帕運過後,隨即到來的是亞帕運,等到年度大賽都過了,她會留給自己一點時間,除了維持訓練外,也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並期許藉由影片或其他方式推廣身心障礙運動,讓更多人認識並感受運動的美好與樂趣。

多年的健力生涯,為亞璇帶來了自信與美好的回憶。真正的強大來自於每一次的體驗與挑戰,一點一點地把重量往上加,隨後再舉起這些重負,比賽總伴隨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淚水,而亞璇不只是舉起了鐵片,也將自己的生命舉向更高、能看得更遠的位置。

照片來源: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林亞璇

文章出處/don 1 don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厭食症少女透過健身蛻變,加冕比基尼賽冠軍

2017-03-15
話題健身故事增肌飲食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英國坎布里亞郡,有一位得了厭食症的女子名叫麗貝卡·史密斯(Rebecca Smith),她透過她的私人教練的幫助,花了3年的時間健身,並讓自己恢復健康,還成功的加冕了當地的比基尼大賽冠軍,從厭食症患者到比基尼冠軍,現在的麗貝卡除了日常健身之外,還將經驗奉獻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告別厭食症。

厭食症女子,麗貝卡·史密斯(Rebecca Smith) ©dailymail.co.uk

在2012年時,對於麗貝卡來說,都是一場噩夢,由於過少的攝入食物,引發了心臟方面的疾病,同時還出現骨質疏鬆症狀,在23歲時,她患有在厭食症,最嚴重時體重僅有76磅(約38公斤),每天只依靠吃一些葡萄柚和雞肉垂生命,但她一直渴望她能擁有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模特兒那樣,性感又健美的身材,並成為時尚界先鋒,在她意識到自己厭食症的危害後,她開始依靠意志力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麗貝卡:「回想當時有厭食症的我,真的覺得身材極醜無比,因為不愛吃,還引發一些身體的疾病,導致我身體一直出現警訊,但為了要朝向有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模特兒那樣的身材,我現在開始逼自己,吃上一些更不一樣的食物,我開始嘗試盡情的享受沙拉、燉飯和一些自製燒烤晚餐和肉醬義大利麵,同時經常鍛鍊身體。」

麗貝卡·史密斯(Rebecca Smith)患有厭食症 ©dailymail.co.uk

麗貝卡還找了一位私人教練,來幫助她重新過上健康人的生活,經過一年時間的恢復鍛鍊,麗貝卡恢復了正常的飲食,同時自己的私人教練保羅(Paul)也成為了她自己的男友,現在在愛人的陪伴下,麗貝卡每周7天都堅持鍛鍊,每天在健身房花上三個小時,每天堅持跑步10英里(約16公里),在男友保羅的幫助指導下,麗貝卡開始成為了一名健美運動員。

麗貝卡:「我非常信任我的男友,因為他,才讓我慢慢地走向我的夢想,當他告訴我吃,我就吃!」現在麗貝卡的體重從38公斤回到了54公斤,還為了成為真正的比基尼模特兒。

Rebecca Smith與男友Paul ©dailymail.co.uk

保羅為女友制定了詳細的健身計劃,這其中還像包括舉重、增肌等這樣的專業訓練,在經過三年的健身恢復後,麗貝卡加冕了坎布里亞郡比基尼賽冠軍,並成功進軍了英國的比基尼賽總決賽。

獲得比基尼冠軍的Rebecca Smith ©dailystar.co.uk

從厭食症患者到比基尼冠軍,現在的麗貝卡除了忙於自己的日常健身外,還將經驗奉獻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告別厭食症。

麗貝卡:「感謝上帝讓我能賜給我這些美好的事物在身邊,也讓我更懂得生活,我希望用我的例子告訴許多厭食症的人,你們也可以像我一樣重新生活,並找到自己的夢想!」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