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拉松風氣盛行的日本,能讓菁英選手和一般市民共同參與的大型馬拉松賽事中,除了世界六大馬之一「東京馬拉松」 ,「北海道馬拉松」也算首屈一指的代表性賽事。北海道馬拉松在高緯度的札幌市舉辦,因為夏季天氣涼爽,成為日本唯一辦在夏季的大型馬拉松賽事。不同於最「年輕」的六大馬東京馬拉松(2018年舉辦第12屆),北海道馬拉松從1987年(昭和62年)舉辦至今,已邁入第32個年頭,從第一屆僅有439人參加,在2009年將全馬項目限時從4小時放寬到5小時後,人數大幅上漲,至2018年已有21,180人參賽。
北海道馬拉松是一場大規模的城市馬拉松賽,不僅有全馬項目的菁英、健康跑12.1K組的跑者,還有輪椅組、視障組特別參與。無論在賽道起點或是途中任何一處,都能看到綿延不斷的加油觀眾為努力的跑者打氣,絕對帶給人滿滿感動。
北海道馬拉松:日本夏季唯一高門檻大型馬拉松賽
特色 1 限時5小時、關卡失格規定 挑戰性高
以全程馬拉松而言,多數賽事的限制時間約在6-7小時之間,北海道馬拉松不僅限槍響後5小時完賽,全程更多達14個關門點,包括全馬13個、健康跑5個。如果無法在指定時間內抵達關門點,就代表「失格」必須結束比賽;在各關卡關門時間後仍在路線上的跑者,只能取下號碼牌等回收車來載,嚴苛條件包準讓參賽者體會「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挑戰性。也因如此,北海道馬拉松的完跑率偏低,2018年為81%(同年東京馬全馬完跑率為96.2%)。不過,嚴苛賽事相對吸引國內外眾多菁英選手參與,今年男女第一名分別是中國電力陸上競技部所屬運動員岡本直己,以及曾獲世大運10,000公尺金牌和5,000公尺銀牌、曾代表日本參加2016奧運的鈴木亞由子獲得。
2018北海道馬拉松女子組第一名由日本奧運選手鈴木亞由子獲得
特色 2 日本唯一夏季大型馬拉松賽
北海道是日本唯一在炎熱夏季還能舉辦全馬賽事的地區,而北海道馬拉松趁氣候之利,成為日本夏季唯一的大型馬拉松賽事;因為是夏季賽事加上嚴苛的限時條件,若能順利完跑北海道馬拉松,對跑者來說即是一種成就和榮譽。此外,2018北海道馬拉松同時是東京2020奧林匹克日本代表選手選拔賽、杜哈2019世界田徑錦標賽日本代表選手選拔賽,以及馬拉松大冠軍系列大獎賽2018-2019;賽道經國際田徑總會(IAAF)-國際馬拉松暨長跑協會(AIMS)認證。
特色 3 舒適城景 跑進大學
各組跑者都從札幌地標札幌電視塔起跑,沿途跑經豐平川、北海道大學、北海道廳等特色地點,其中全馬賽道約最後3公里處(40K前後)貫穿北海道大學,跑者可在兩面綠蔭包圍下舒適跑步,同時欣賞宏偉的大學建築。
起跑點:大通公園札幌電視塔前
各組跑者同樣在大通西4丁目起跑,這裡正是大通公園內著名地標札幌電視塔前。8:30輪椅組打頭陣出發,到9:00在一聲槍鳴下,全馬、12.1K健康跑、視障組的跑者紛紛依照分區順序陸續出發。有趣的是開跑倒數時,原本顯示時間的札幌電視塔,將會改為10、9、8、7、6、5、4、3、2、1的倒數顯示。
起跑點位於大通西4丁目,也就是大通公園札幌電視塔前
8公里:南7条橋/豐平川
豐平川是一條流經北海道札幌市內的河川,為石狩川的支流之一,賽道前段會橫越兩次豐平川,第一次經幌平橋,第二次經南7条橋。南7条橋因為橋面視野無阻擋,且橫跨豐平川較寬的河段,站在橋面兩側視野都相當好,可見河道、大片綠地,和遠方起伏的高樓建築。橫越豐平川之後馬上會進入創成隧道路段。
跑出創成隧道後將邁入10K全馬、健康跑分流處
40公里:北海道大學
賽道約39K處,也就是在最後3K時進入北海道大學,40K處在校內設置水站和醫療站。校園內綠蔭綿延,跑起來格外舒適,夾道兩旁更有滿滿人潮為跑者加油。北海道大學(以下簡稱北大)前身是創立於1876年的「札幌農學校」,而現在是一所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不僅學術排名(ARWU)位居日本第6、世界前150名,與東京大學分庭抗禮;面積更位居日本第一,廣達6億6000萬平方公尺,是排名第二的東京大學的兩倍大。
賽道40K處北海道大學校園內 ©KNT台灣近畿國際旅行社
41.5公里:北海道廳紅磚館
最後不到七百公尺處,會經過熱鬧萬分的北海道廳紅磚館,館外多不勝數的應援民眾,更有樂器表演團,為最後衝刺的跑者加油打氣。北海道廳紅磚館曾是北海道最高行政機關北海道廳所在地,為紅磚建造的巴羅克風格歐式建築,現已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物財,目前館內設有文書館、歷史畫廊開放民眾免費參觀,並展示有關北海道開發歷史的文物及資料,以及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的資料館,展示過去日本治領南千島群島時期的相關文物。
跑者跑經北海道廳紅磚館
終點42K:大通西8丁目
賽事起終點都在大通公園,不同的是起點在大通西4丁目,終點則是大通西8丁目。通過北海道廳紅磚館後,再跑經一個人山人海的直角轉彎處,終點就在眼前,別忘了高舉雙手迎向終點。抵達終點後有一尊由已故世界級雕刻家野口勇製作的黑御影石螺旋狀滑梯,優雅地迎接跑者到來。
終點位於大通西8丁目
報名
北海道馬拉松近年致力邀請海外選手參加,2018年海外參加者共417名,其中72名來自台灣。除了自行網路、郵寄或公益慈善報名,現在台、港都有專門旅行社可協助報名套裝行程,聯絡方式如下:
台灣近畿國際旅行社(股)有限公司
聯絡人:邱莉婷(Ms.Carey)
Tel:886-2-8771-7551
E-mail:carey.c@knt-taiwan.com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93號6樓之1(台北捷運忠孝新生站徒步1分)
近畿國際旅行社(香港)有限公司
Tel:2735-1166
E-mail:marathon@knt-hk.com
地址:九龍尖沙咀亞士厘道29-33號九龍中心10樓03室(MTR尖沙咀站A1出口徒步5分)
資格限制
全馬:比賽當天滿19歲以上(高中生除外)之男女,能在5小時內完成全程馬拉松者。
12.1K健康跑:比賽當日滿16歲以上之男女,在1小時45分內能跑完12.1km者。
路線
全程馬拉松
大通公園3、4丁目(站前通)-薄野-創成隧道-創成川通-北8條通(JR札幌站北口)-石山通-新川通(折返)-北海道大學-北海道廳(紅磚館)-大通公園西8丁目(北大通)
健康跑12.1K
大通公園3、4丁目(站前通)-薄野-創成隧道-創成川通-北8條通(JR札幌站北口)-石山通-新川通(折返)-北海道大學-北海道廳(紅磚館)-大通公園西8丁目(北大通)
©Hokkaido Marathon
報到攤位於大通公園內
賽道兩旁的加油民眾與團體
上圖:終點站發水/下圖:全馬跑者終點後發冰塊
上圖:賽後按摩區/左下:完賽後發放冰敷袋/右下:完賽後供給蛋糕、番茄及香蕉等食物
全馬菁英跑者完賽後,大會立即現場發送賽事新聞報
全馬選手完賽獎牌
2018北海道馬拉松相關資訊
Date 2018.8.26(日)
Start Time/Place 全馬&12.1K:9:00(日本標準時間)|大通西4丁目
Fee/Closing time
全程馬拉松:日本國內11,000JPY/海外13,000JPY|限時5小時
12.1K:6,000JPY|限時1小時45分
詳細資訊請上官網www.hokkaido-marathon.com查詢
採訪攝影/Dama
特別協力/KNT台灣近畿國際旅行社
胖大叔2年減重38kg 從不能跑變身波士頓馬拉松候選人
2018-03-21
「直到現在,我仍常跟妻子說:妳相信我能跑全馬嗎?」Richard Jewitt是名45歲加拿大人,即便在健康服務機構擔任總監,卻曾胖到260磅(約118公斤),更因體重限制而不能跑步。經過兩年的飲食控制和跑步訓練,他足足減重85磅(約38公斤),瘦身後,更往世界六大馬中條件最嚴格的波士頓馬拉松邁進。如果你也擔心體重過重又想找個良好的運動嗜好,看看他的跑步減重故事,也許能激勵你甩開贅肉跑出去!
胖大叔2年減重38kg 從不能跑變身波士頓馬拉松候選人 ©Richard Jewitt
重到沒法跑,先騎自行車減重
Richard曾經的身形就像大家印象中典型的歐美胖大叔(上圖左),起初他只是想減重,賢慧的妻子Geri就為他改變三餐飲食,Richard原本想同時以跑步加強瘦身效果,不料體重的限制讓他一跑腳就痛,只能先轉戰騎自行車。騎車運動幫他減了一些體重,6個月後,當他再次嘗試跑步,腿部疼痛感不再,這代表他拿到了跑步入場票,當時他興奮地一跑就跑出近10公里的距離。
app擬定訓練計畫:快速/輕鬆、長跑/休息
工作上身為總監的Richard做事喜歡有完整計劃,在兩年跑齡中,他也為了參加馬拉松賽事而試過一些計畫,例如下載跑步訓練的app,並依照app規畫做訓練。工作日間,每周一和四固定是他訓練強度較高的日子,節奏跑或乳酸閾值跑等速度訓練都在這兩天完成,其他工作日則保持輕鬆跑。到了周末,星期六是他固定練習長跑的日子,星期日則是休息日,用充足休息迎接新的一周來臨。
增加其他運動:瑜珈、伸展、自行車、游泳
伸展運動和瑜珈對Richard的身體幫助相當大,因此他必須確保每周都將它們納入訓練項目。經過數場半馬和全馬賽事洗禮,Richard預計在今年夏天開始訓練騎自行車,並可能再次回到游泳池,這不只為了讓運動項目多元化,更為了鐵人三項賽事做準備。
騎自行車成為Richard今年夏天將納入的訓練項目
健康飲食、訓練計劃是投資,達成目標是獎勵
美食當前是否能不為所動?得視每個人的目標和毅力。Richard著重於保持飲食均衡,並試著堅持只吃高品質食物,雖然偶爾會在一次長跑後嘴饞吃些低品質食物,但健康飲食的目標從未改變。
對Richard而言,跑步最大的關鍵就是設定目標,例如為了下一場比賽擬定訓練計畫、吃得營養;此外,把馬拉松賽事融入旅遊是個很棒的動力,可以因為參賽而前往一個未知的地方,跑一場比賽,然後放鬆度假幾天。總而言之,所有訓練計畫和健康飲食,都是為了實現目標或下一場比賽所做的投資,當你達成目標,穿過終點線拿到獎牌的那一刻,這就是投資所獲得的最棒獎勵。
最新目標:波士頓馬拉松
Richard和Geri是一對愛旅行的夫妻檔,所以Richard總試著將馬拉松賽事融入旅行,例如夫妻倆都喜歡迪士尼樂園,於是他身平第一次參加跑步賽事、也是他跑步訓練7個月後第一場半程馬拉松,正是迪士尼世界馬拉松。之後一年多以來,他已完成三場半馬和三場全馬比賽。
目標只會不斷提升、擴大,Richard今年的最大目標就是達到BQ(Boston Qualify的縮寫,波士頓馬拉松的速度門檻),為此他今年已規劃好幾場馬拉松比賽,都是為達到BQ而跑。
原本只因為減重而把自己推入跑馬人生,現在Richard回頭想想,體重再也不是他的重點,而他認為跑步最有意義的是能完成心裡想要的任何距離。目標明確的Richard在跑步當下心態卻相當輕鬆,他表示,只要想著能健康地跑足3小時就夠了。
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現場 ©Photorun.net
知識便利貼|BQ ( Boston Qualify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一波士頓馬拉松堪稱「跑友終極夢幻殿堂」,夢幻原因除了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比賽,其嚴苛的成績門檻限制(Boston Qualify)更是許多跑馬者追求的目標。 BQ即Boston Qualify的縮寫,意指全馬成績的最低標準,根據不同年齡層與性別制定不同標準,年齡越低門檻愈高,例如2018年18-34歲男子組為3小時05分,同年齡女子組為3小時35分。想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必須提出去年的比賽成績證明,未達資格就沒法參賽。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完成四大極地馬拉松,陳彥博用微電影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冒險
2016-12-20
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於南極時間11月25日完成2016年四大極地系列挑戰賽,成為年度四場最佳總積分選手,贏得大滿貫總冠軍,也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總冠軍的創立者!今日在台灣華山文創光點電影院,播放年度四場賽事微電影,挑戰身心極限的歷程紀錄,讓所有在場觀眾都紅了眼眶。
人生或許就只有這麼一次
紀錄中訴說參賽緣由,當初選擇挑戰4 Deserts系列賽事,就是因為從未有亞洲選手能夠在一年內連續挑戰四大極地賽事,超馬運動員陳彥博希望證明亞洲人的實力,毅然決定挑戰、並設定目標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選手,取得總冠軍,為台灣在國際間爭得一席地位。
對於這支微電影彥博也表示:人生也許只有一次的機會能夠挑戰四大極地馬拉松,無論跑過的路線、遇到的事情甚至這輩子將不會再發生。所以藉此機會將自己的故事紀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學會忍受孤單,用信念相信一定會成功
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紀錄,莫過於6月在中國戈壁沙漠的賽事,比賽前四天都穩坐領先位置,不料第五日氣溫高達53度,陳彥博不敵熱衰竭襲擊倒下而痛失領先名次。身體的痛苦超乎自己的想像,內心想放棄的念頭更是不斷加深,但其妙的是當每次遇到這些問題時,彥博的腦中總會不自覺得浮現:「在撐半個小時吧!」,彥博表示:「想要克服這些困難,必須要有強大的信念去相信這些理想一定會成功。」
每當快要倒下的時候,往往影響你最深的不是體力,而是意志力。如果無法堅持的話,第一個倒下的便會是自己。所以,人必須要學會忍受孤單寂寞,若無法忍受,很多事情是辦不到的。
離開城市的喧囂,用笑聲學習活著這件事
極地超級馬拉松與其他超馬最大的不同是必須要背著自己所有的裝備、行李競賽。雖然在訓練時很常感厭倦,在比賽中更是痛苦的無法言喻,但每當結束之後,彥博總會以開朗的笑聲回應今天。他說:「在大自然中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沒有城市的喧囂,眼前僅有沙子與星空的陪伴。」
當離開大自然回到都市,是讓我們重新學習活著這件事,而不是被限至於人們認為的認為,用成熟的心態面對事情,用同齡的心態面對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笑容總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原因。
理想如同超馬,是人生的縮影
花了一年時間,挑戰1000公里,彥博回憶16年來當運動員的心得,從高中起的嚴苛訓練,數不清換過的鞋子以及受過的傷,今天能夠完成四大極地馬拉松,站在這裡就如同人生的夢一樣。對彥博來說,心得只有一句話:「對於人生的理想,真的要非常非常的努力,不管未來遇到什麼問題,它就如同超級馬拉松一樣,是人生的縮影。」
也許這些獎牌與紀錄對他人來說沒有什麼,但對於彥博來說,這是他對於自己熱愛跑步這件事的驕傲,並且也想藉此鼓勵台灣更多的運動員,能夠勇於往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