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1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2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發胖?原來造成肥胖的凶手不是脂肪而是它
3
膝蓋痛原因不只跑者膝!  這6種常見原因都可能是兇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2018-09-03
知識庫 保健 瘦身 書摘 飲食方式

你知道肥胖的人罹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二到三倍嗎?這句話絕對不是在嚇大家!一般來說肥胖的人會因為暴飲暴食而過度攝取鹽分!而身體處於肥胖狀態時,還會過度分泌胰島素,此激素會促使腎臟中稱為腎小管的部位重新吸收鈉(再度被體內吸收),讓血液中的鈉濃度增加。因此會出現口渴症狀,導致過度攝取水分,讓血管內的血液量增加,血壓上升。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你們知道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會造成身體的肥胖呢?其實,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必須注意的事項有下列這五項。

 1  暴飲暴食

首先是因暴飲暴食而過度攝取熱量。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及甜食、大吃大喝、在晚上八點後等不規律的時段用餐等,都會使卡路里過量。

暴飲暴食容易過度攝取熱量。

 2  基礎代謝下降

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能量,稱為基礎代謝。指的是為了呼吸、使心臟等運作的能量。成人的基礎代謝為一千兩百卡,即便「臥床不起」的人也會消耗這樣的能量,因為這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極端飲食限制與運動不足,甚至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習慣、不吃早餐、放任身體處於寒冷狀態等,都會使基礎代謝下降。若基礎代謝下降,則相對地熱量就會過多,造成肥胖。

 3  慢性便祕

從口攝取的食物,會在胃與小腸被吸收與消化,多餘的糖及脂肪則會被送到大腸,將水分吸收至體內,並將大便排出體外。若有慢性便祕,則會在大腸留下長時間攝取的物質,而使多餘的糖、脂肪與水分一起被體內再度吸收,成為肥胖的原因。

 4  自律神經與激素變化

在壓力較大的現代社會,一旦自律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影響消化吸收機能。除此之外,產後與更年期等性激素變化,也使得熱量更容易被體內吸收,讓人變得愈來愈肥胖。

 5  飲食不均衡

另外,飲食文化的改變也有很大的影響。現代人常以速食與外食作為一餐,因而減少維生素與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取,取代之的是過量的脂肪與糖,並引起肥胖。

然而,即使身材較為肥胖,但收縮壓若在160mmHg以下,其實也不必慌張地尋求治療。只需要注意飲食減量及多運動,讓體重減少四到五公斤,血壓就可以輕鬆地回到正常值。

高血壓與肥胖之間的關係。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  毛利博著作《
血壓的科學健康全書:全面揭露心血管奧祕,從測量、預防到控制,遠離生命威脅》一書。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血液濃稠度檢測、高血壓風險自評表。
‧利用統計資料及專業圖表佐證說明,易讀好懂。

名人推薦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林謂文 專業審訂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 詹鼎正 專業推薦

• 更多方言文化出版《血壓的科學健康全書:全面揭露心血管奧祕,從測量、預防到控制,遠離生命威脅》資訊點此處

圖片、文字提供/方言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發胖?原來造成肥胖的凶手不是脂肪而是它

2019-06-24
減脂瘦身知識庫書摘觀念飲食方式

多年來,人們一直都將肥胖的罪魁禍首指向脂肪,但這完全是誣賴,犯人其實是醣分!而且許多生活習慣病的產生原因,就在於醣分這點也已逐漸浮現檯面,那到底肥胖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形成的?接下來會簡單說明一下,為什麼攝取醣分會胖,而非攝取脂肪。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發胖?原來造成肥胖的凶手不是脂肪而是它!

首先,請記住並不是吃了脂肪身體裡的脂肪就會增加,吃進人體的東西會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被分解、合成為新的物質,因此並不是吃進脂肪就直接成為體內的脂肪,而是當你攝取過多醣分讓體內有剩餘的葡萄糖時,才會累積出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也稱做「三酸甘油酯」,你可以把它想成是「沒用完的能量」,健康檢查都會驗「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值」,而此數值也就是肥胖的指標,肥胖者的這個數值都很高,只不過這是個非常容易變動的數值,會受到檢查前一天飲食的大幅影響;即使被驗出「中性脂肪值很高」也不用太害怕,只要瘦下來一定會降低。

那麼,要怎麼做才會瘦呢? 關鍵就在於「血糖值」。為了生存,平常在我們的血液中都會存在某個量的葡萄糖,亦即血糖值會維持在一定的標準(七十至一百四十),若沒能維持在此標準內血糖值升得太高或太低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實際上,也真的有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值變化,某天突然就昏倒死亡的。

葡萄糖的來源

醣分也有好幾種,我們常見的飯及麵包、麵條、芋薯類等屬於「多醣類」;砂糖為「雙醣類」,葡萄糖和果糖則為「單醣類」,雙醣類是由兩個葡萄糖或果糖連接成的,多醣類則是由更多葡萄糖連接而成。做為食物經由嘴巴攝取進人體的這些醣分,全都會被消化酶(亦稱消化酵素)分解成一個一個葡萄糖或果糖,無論是飯、麵、麵包還是芋頭、蕃薯,最終都會被分解成葡萄糖,並吸收釋放至血液中。

因此,若攝取很多醣類血液中的葡萄糖便會增加,但這樣下去血糖值會升得太高,胰臟就釋出胰島素來處理多餘的葡萄糖。而處理方式是先由胰島素將多餘的葡萄糖轉變成肝醣,然後儲存至肝臟或肌肉的細胞中;如此一來健康的人,就不致於會血糖值升得過高了。

無論是飯、麵、麵包還是芋頭、蕃薯,最終都會被分解成葡萄糖,並吸收釋放至血液中。

肥胖的原因

然而,能以肝醣形式儲存在細胞內的量有限,若還有更多多餘的葡萄糖,就只好轉變成中性脂肪並存入脂肪細胞中,這便是肥胖的原因。令許多中年男性煩惱的凸肚中的脂肪,並不是吃了油膩食物導致的結果,而是因醣分攝取過量,造成多餘葡萄糖變身成了中性脂肪的關係。

肥胖形成的機制

肥胖賀爾蒙

胰島素是能保護我們免於血糖值上升過多的極重要物質,但卻也因為這種作用,而有「肥胖賀爾蒙」之稱。另外要補充的是,重度的糖尿病若放著不管,即使患者原本是個肥胖者也會逐漸消瘦下去,這是因為隨著糖尿病的惡化胰臟徹底衰弱,一旦胰島素的分泌延遲就會形成高血糖,於是葡萄糖便大量隨著尿液排出。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悅知文化,牧田善二 著作,陳亦苓 譯《最高飲食法:給商務人士的教養書,飲食習慣決定了你人生的格差》一書。

本書特色

工作能力的提升,從「飲食」做起!

為了保持水準以上的表現,擁有清晰的思緒及穩定的情緒,你的飲食習慣與人生、職場表現息息相關!

全球商務人士關切的熱門議題──

藉由控制醣分來調整身心的「瘦身飲食法」利用早中晚的飲食,提升24小時「身體機能飲食法」,防止外表、精力、體力衰弱的「防老化飲食法」,世界統計數據分析出的「百年人生十大共通法」。以符合人體機制的「飲食知識」守護健康!

本書破解舊醫學常識、民間說法與自創健康法,根據全球最新的科學證實與可靠的論文佐證,作者身為醫學博士,以多達20萬的臨床經驗為基礎,告訴你何謂醫學上的正確飲食法,並且對於肥胖、老化、疾病,提出實際的因應對策。

書籍內容對任何人都淺顯易懂,包括:開始中年發福的人、想知道有效減肥法或美容法的人、希望好好管理健康的上班族……都能透過「飲食教養」讓自己的人生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 更多悅之文化《最高飲食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膝蓋痛原因不只跑者膝!  這6種常見原因都可能是兇手

2019-04-01
痠痛對策跑步保健知識庫肌肉痠痛運動傷害

年輕人發生膝蓋痛最常見於跑者,在跑步障礙當中,膝蓋痛高佔50%以上。許多運動咖一遇膝蓋痛,就認為自己罹患最常被統稱「跑者膝」的髂脛束症候群(ITBS)或髕骨疼痛症候群(PFPS),但膝蓋痛的兇手只有這兩個嗎?當你發現膝蓋周圍疼痛,看看以下這6種常見膝蓋疑難雜症,去找專業復健科或物理治療所檢查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吧!

膝蓋痛原因不只跑者膝! 這6種常見原因都可能是兇手

跑者的膝蓋痛是怎麼來的?

跑步和走路的模式大不相同,以膝蓋為例,走路時會有一股力量將小腿肚的肌肉往腳踝方向拉,但理想的跑步姿勢卻是將其往膝蓋方向拉。另一方面,跑步的著地點如果跟走路相同,不斷反覆的錯誤動作,使膝蓋處的肌腱左右晃動,摩擦到骨骼,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疼痛;如果你喜好的運動項目廣泛,那麼膝蓋更可能有其他激烈動作造成的問題。

簡單來說,因為跑步導致的疼痛主因是「壓力」,過度的壓力使肌肉與肌腱有發炎現象,甚至使骨頭受損。造成疼痛的壓力可分為拉扯、壓迫、錯動,或是這三種組合成複合式壓力。拉扯壓力代表性的例子是拉傷;壓迫壓力代表性例子是髕骨疼痛症候群;而錯動壓力代表例子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以下是膝蓋周圍各種可能的疼痛症狀、原因,以及可自行舒緩的改善方法。

膝關節週邊的組成 ©nayasaveralive.com

1. 髂脛束症候群(ITBS)

症狀:膝蓋外側刺痛、尖銳疼痛或瞬間劇痛,疼痛感可能從大腿外側延伸到膝蓋下方,上下樓梯時膝部疼痛加劇。
主因:膝蓋重複彎曲伸直動作時朝內或外倒,使韌帶與骨骼產生摩擦造成發炎。X型腿的人應特別注意右腳發生ITBS。
改善方法:把右大腿朝髖關節外旋的方向扭轉,若不疼痛可在伸展狀態下施加壓力。

髕骨疼痛部位 圖片來源:saveyourself.ca

2. 髕骨疼痛症候群(PFPS)

症狀:膝蓋內側疼痛,但又指不出、摸不到確切位置。初期時有時無,隨著時間慢慢變嚴重,不只在跑步時疼痛,走路時也會痛。
主因:髕骨軌跡滑動異常,使髕骨與髕骨溝相互摩擦造成發炎、疼痛。
改善方法:握住左大腿靠近膝蓋部位,往膝蓋方向按壓;伸展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3. 鵝足肌腱炎

症狀:突出於膝蓋內側的肌腱疼痛,尤其常見於左腳。因為患部接近,常被誤認為內側韌帶炎或半月板損傷。
主因:左腳踢蹬之後,讓鵝足部的肌肉在放鬆狀態下甩向空中,拉扯肌肉與肌腱;尤其在腳懸空時不是前後擺動,膝蓋下方出現扭轉動作,就容易產生此問題。
改善方法:伸展放鬆臀部肌肉,藉此改善左腳與身體連接處的緊繃狀況。

4. 腓腸肌痛

症狀:膝蓋內側中央刺痛或尖銳疼痛,右腳出現這種現象的機率遠大於左腳。
主因:通過膝蓋的小腿肚肌肉(腓腸肌)承受拉扯壓力,造成位於膝蓋的小腿肚肌肉端點(肌腱)發炎。
改善方法:揉捏小腿肚下方的內側部位的比目魚肌、伸展比目魚肌、訓練腓腸肌。 

5. 跳躍者膝

症狀:膝蓋肌腱接於膝蓋骨處有明顯的壓痛,尤其膝蓋下緣疼痛較常見,偶爾伴隨局部腫脹現象。
主因:最多見膝蓋肌腱反覆拉扯或過度運動引發,但也可能因為一次不當的跳躍或局部撞擊而引起。
改善方法:做股四頭肌等長運動,伸展股四頭肌、腿後肌。

6. 膝關節韌帶損傷

症狀:輕則關節感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重則關節腫大、劇痛發炎。如果韌帶完全斷裂,關節失去支撐造成不穩定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
主因:膝關節有4條主要韌帶,包括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外側副韌帶及內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損傷主因在運動中激烈跳躍或急停,脛骨過度前移或後移,增加十字韌帶的壓力;內、外側副韌帶常在膝部外側受到加強的外力或過度扭轉時造成損傷。
改善方法:大腿前方股四頭肌的強化訓練。

TIPS

當你想解決運動傷害造成的膝蓋疼痛,不能只針對疼痛的患部,還得改善造成壓力的原因,例如不合腳的鞋子、變形的骨骼、失去平衡的肌肉與不當的跑姿。

資料來源/《跑步障礙改善BOOK》、堡 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運動醫學資訊網、力邁物理治療所、台中學善物理治療所、國軍高雄總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世英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