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就心情不好,小心季節性憂鬱!近幾年來每當天氣轉涼,王小姐便會覺得情緒低落,經常沒什麼精神,之前喜歡做的事情都變得沒什麼興趣了,做事好像都提不起勁來,每天早上都沒辦法準時起床上班,工作的時候很難集中注意力。後續,同事建議到身心科就診,在接受專業治療並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生活調整後,王小姐的情況得到了改善。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指出,「季節性情感疾患」是指情緒困擾會在特定的季節出現,然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中並未使用季節性情感疾患這個名稱作為獨立診斷,而是將這種表現歸類於重鬱症或雙相情緒障礙症的一種季節性發作特徵。
常見的季節性憂鬱症發作出現在秋季或冬季,而症狀通常在春季緩解,故有時也被俗稱為「冬季憂鬱症」,常見症狀包含:
大部分的時間感到情緒低落。
失去興趣或樂趣。
食慾及體重改變:食慾增加、體重增加。
睡眠習慣改變:通常變得嗜睡。
精力下降、感到疲倦。
感到內疚、無價值感。
難以集中注意力。
思考或行為變得較遲緩。
出現自殺意念。
楊宇祈表示,過去研究發現秋冬憂鬱症可能與秋冬季的日照時間較短有關,缺乏陽光照射可能會造成大腦中的下視丘難以正常運作,並影響褪黑激素(melatonin)、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等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
此外,過去研究發現冬季憂鬱症發作的盛行率和緯度、年齡及性別有關,居住在離赤道越遠、冬季白晝越短的地區,冬季憂鬱症的比率就會越高,另外,年輕人及女性也有相對較高的風險。
楊宇祈表示,如果發現有相關症狀,可以透過尋求心理健康專業醫療的協助來改善,常見的治療方法包含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與光照治療,建議諮詢醫師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依據患者的情況,治療師可以使用認知行為治療來協助個案自我覺察,並緩解情緒困擾。
藥物治療:有些醫師會使用抗憂鬱藥物來進行治療,幫助調節腦部血清素功能。
光照治療:臨床治療中患者通常會坐在光照治療設備前,利用人造的特殊光源波長,經由眼睛間接照射,影響腦部多巴胺、血清素、褪黑激素等分泌,進而改善患者的日夜節律及情緒狀況。 除了尋求醫療專業協助外,也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調整來改善狀況,例如:適當運動、維持營養、曬太陽、進行紓壓活動⋯等。
適當運動:維持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改善情緒狀況。
維持營養:均衡飲食,並可以多攝取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如黃豆製品、雞胸肉、魚類,也可以考慮是否要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
適度曬太陽:白天可多進行戶外活動,適度接受陽光照射。
進行紓壓活動:可培養休閒嗜好,適當紓解壓力,多從事愉悅活動及放鬆活動,可以進行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自我暗示等放鬆練習。
尋求社會支持:維持正向人際互動,適當進行交流及抒發情緒,以獲得情緒支持。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包含固定起床及上床睡覺的時間、睡前不使用3C產品、睡前避免劇烈運動。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東京奧運會不僅是各運動大國激烈競爭的場域,也是展現「運動科學」實力的重要舞臺。台灣由國家訓練中心邀集國內運動科學及運動醫學專家組成運動科學小組,整合國內各主要大學運科研究團隊及國訓中心運科處資源,應用運動科學協助選手減少運動傷害以提升競技表現,往奪牌目標邁進。中華男子射箭代表隊甫為中華隊奪得銀牌,總召集人相子元教授表示: 射擊與射箭運動較不受體型限制,是台灣優勢運動項目,希望能妥善運用運動科學資源達成奪牌目標。
運動科學小組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研究講座教授相子元擔任總召集人。他提到,運動科學團隊在幕後默默幫助我國參加奧運會的教練及選手,依照各代表隊訓練與競賽需求,提供相關運動科學與醫學防護的支援;國訓中心的運動科學小組主要聚焦在奪金聲望高的選手上,給予最高等級的運科支援,以專案團隊的運作模式,協助各運動代表隊積極備戰東京奧運。國訓中心內設之運動科學處亦提供完整到位的運科即時服務,扮演好教練與選手背後的支柱,提升我國競技運動實力,達成奪牌目標。此外,科技部也籌組「精準科研計畫」,結合科學與科技的方法來幫助重點運動項目之選手,並開發更多創新之科技設備,為下一屆奧運作準備。
運科支援涵蓋相當廣,包涵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等。相子元表示:「在執行運科工作時,必須先整合規劃後再同步實施,根據客觀量化的科學數據,找出各單項及選手的訓練需求,定期監控選手表現並彈性修正運科支援內容,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以射擊及射箭這兩項需要穩定性及高技巧性的運動項目為例,運動科學小組整合了運動心理及生物力學領域,提供代表隊選手完整的心理技能訓練,提高選手抗壓性及專注力,擬定賽前心理計劃及比賽之專注計劃,亦針對瞄準的穩定性,從生物力學角度進行射擊及射箭專項技術診斷,透過量化分析與即時回饋,提供瞄準技術力學指標作為技術調整之依據;利用瞄準分析訓練系統,更有利於控制好晃動規律,增加穩定性,延長穩定期。
相子元表示,射擊與射箭運動較不受體型限制,非常適合亞洲國家發展,也是台灣優勢運動項目,希望射擊與射箭代表隊能妥善運用運動科學資源,在奧運期間將身心調整至最佳狀態,達成奪牌目標。
另外,舉重也是台灣奧運代表隊重點金庫之一,相子元在多年前即針對舉重隊需求,開發舉重即時技術回饋系統,協助舉重隊在2016年里約奧運摘金。這兩年更進一步結合科技部「精準科研計畫」舉重運科團隊,利用影像分析技術及人工智慧開發出智慧型槓鈴軌跡追蹤系統,應用於舉重隊日常訓練,不僅可協助教練針對選手動作進行修正,亦可藉由量化參數與軌跡變化作為預防訓練傷害的重要指標;其中槓鈴移動軌跡的辨識,可透過電腦運算即時呈現軌跡與數據,也可直接在手機上即時顯示,希望舉重隊能在運動科學團隊的支援下,確實發揮訓練績效,在東京為我國延續奧運奪金戰績。
國訓中心內設的運動科學處自 2016 年起,開始擴大後勤支援團隊,進駐碩博士級的生物力學、體能訓練、運動防護、物理治療、運動心理、運動營養等專業人員,已逐漸成為支援國家代表隊運科主要人力,為了落實運科支援工作,近年來國訓中心運科處安排運科人員長期隨隊,依據教練需求進行例行性之運科檢測與評估,整理出選手身體狀況資料,提供教練在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依據。 近年台灣在重要國際運動賽會獲得佳績,如 2017 年台北世大運、2018 年雅加達亞運,運動科學皆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希望台灣奧運健兒在運動科學團隊支援下發揮訓練績效,全力在 2020 東京奧運上發光發熱,展現台灣競技與運動科學實力。
運動科學小組召集人相子元教授主修生物力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因熱愛運動,在美國即從事運動醫學博士後研究,自 1994 年返台後第一份工作便是國訓中心運動科學研究員,之後轉任教職。其研究曾多次榮獲行政院體委會及教育部運動科學研究獎勵,也是國內第一位以運動科學專業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學者,在運動科學應用於競技訓練及運動產業上,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專家。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