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全球唯一女性專屬空氣力學自行車-EnviLiv Disc
1
全球唯一女性專屬空氣力學自行車-EnviLiv Disc
2
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帶來多樣戶外內容 五大主題體驗邀你探索東北角之美
3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不同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球唯一女性專屬空氣力學自行車-EnviLiv Disc

2018-09-20
配備館 戶外運動 單車 生活

Yes, I am Riding a Women’s Bike!這是Liv希望每位騎上Liv自行車的女性朋友都能自豪與開心的吶喊。因此,Liv除了在品牌上的用心與堅持去了解女性的需求外,Liv長期來秉持著3F(Fit/Form/Function)的設計理念來開發與設計Liv每一台專業自行車,就讓我們來瞧瞧EnviLiv Disc如何透過3F設計理念為女性專業自行車騎士打造出專屬女性的空氣力學自行車。

Create a new bike brand for Women!

繼去年全能型女性專屬公路車Langma上市後,今年Liv團隊秉持著女性專屬與3F的設計理念打造了唯一女性專屬空氣力學自行車EnviLiv Disc!一台專為女性公路自行車騎士打造的專屬戰車,在SunWeb女子職業車隊的支持與合作下, EnviLiv Disc致力於滿足最強大的專業公路車手需求。除了公路競賽外,在台灣鐵人三項參賽女性選手也越來越多,對於自行車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EnviLiv Disc絕對會是在專業鐵人競賽中能為女性參賽者帶來佳績的最佳空力自行車選擇。

EnviLiv Disc致力於滿足最強大的專業公路車手需求。

Fit/合身:

Liv相信每個女性朋友都應該有最合身的車,因此不只依據女性身體幾何EnviLiv Disc推出從XXS/XS/S等全尺寸產品來滿足女性朋友外,更進一步研究女性的肌肉活動與肌力運作模式,在推出Langma時工程師就發現Langma的車架幾何是最適合女性肌力運作模式的競賽幾何,能最自然的使用到女性較強的股直肌,因此EnviLiv Disc有了與Langma較為相近的幾何。除了整體車架幾何外,EnviLiv Disc也將3F的設計理念運用在空氣力學把手上,新款的3F空氣力學把手寬從36cm-40cm以滿足不同肩寬的女性朋友;考量到女性手掌較小,把手的寬度也從Propel的52mm降低到42mm;此外在把手的彎把設計上有較短的前伸量(reach)與下把把距(drop)。

女性專屬整合式空力套件與可調式車手把。

Form/美型

Liv堅信騎車除了性能外更要能美美的,延續今年Liv的Visual Technology,工程師與設計師同心協力賦予Liv自行車最與眾不同的外觀並傳遞卓越的騎乘經驗。融合自然與數位世界,透過圖形、顏色及最終表面處理共同打造出與車手一樣狂野的車架。EnviLiv Disc的圖形源自峽谷最原始的自然線條,延伸呼應出速度感與簡潔俐落的線條,一切曲折盡在您的掌控之中。鈦虹標電鍍層更增添了一分魔力,在陽光下透出彩虹般的光芒,只有在自行車的自然棲息地才能展現其風貌。

不只塗裝令人驚艷,Liv的設計團隊更不斷地挑戰自我,EnviLiv Disc除了空力要最佳外,造型也必須能打動人心。EnviLiv Disc大膽前衛的造型管件設計就是最佳的驗證,相較於傳統水滴狀低風阻管件,在管型設計上有別於PROPEL更加大膽前衛,但卻沒有在空氣力學上有任何的妥協,一樣擁有最佳的空氣力學。以「決戰終點線、衝刺的渴望」為設計概念,車身上每一條稜線與管件造型隨著光影流動,呼應著騎在車上壓低身姿全力衝刺的車手。即使在靜置的燈光下,妳也可以感受到一觸即發的衝勁。

EnviLiv Disc大膽前衛的造型管件設計與塗裝,十分的令人驚艷!

Function/功能

Liv細心的研究女性騎士的需求或是不同於男性的騎乘需求,EnviLiv Disc的碟煞系統搭配就是考量女性在騎乘時的操控與安全而生,讓妳更自信的挑戰每個長下坡與輕鬆安全的過彎。3F空氣力學把手的快速微調shim片設計更提供了女性更細微與方便的調整。全車系搭配的無內胎系統更是要讓每位女性騎有率、心無慮的享受每次的騎乘。

EnviLiv Disc的油壓碟煞系統搭配就是考量女性在騎乘時的操控與安全而生。

EnviLiv Disc 賽道女王駕馭妳的主場

妳說衝刺,它會問妳要衝多遠。大膽且符合空氣動力的EnviLiv Disc搭配犀利又敏捷的設計,主宰妳的賽道、駕馭妳的主場。憑藉精準的操控、無懈可擊的制動力和頂級的衝刺踩踏剛性,這絕對是一台對於想要「快速」到達終點的女性車手的最佳戰駒,讓妳成為賽道的女王!

妳說衝刺,它會問妳要衝多遠。

台灣上市車款:
EnviLiv Advanced Pro 2 Disc

建議售價 $98,000

EnviLiv Advanced Pro 0 Disc

建議售價 $168,000

資料來源/捷安特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帶來多樣戶外內容 五大主題體驗邀你探索東北角之美

2024-05-10
賽事話題活動戶外運動

全台首場山海探索嘉年華活動來啦!秉持「Never Stop Exploring」品牌精神的 The North Face 為台灣帶來亞洲最受歡迎的戶外探索活動-THE NORTH FACE 北面山地節。就在 9/21 及 9/22 週末假期,活動將於東北角福隆龍門露營區正式展開並自即日起於活動網站接受報名,希望透過身臨其境的綜合山地運動和戶外體驗,傳遞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誠摯地邀請全台戶外活動愛好者與家人好友們,一同參與這場盛夏戶外盛會。

品牌自創戶外探索盛會首度來台

為了鼓勵消費者時刻帶著探索的好奇心走出戶外,感受大自然之美,The North Face創立了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透過親自參與戶外運動及山地文化體驗,帶領人們感受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過去在海外吸引了眾多戶外人參與,這次終於來到台灣,聚焦攀岩、越野跑、露營、登山健行、及水上活動體驗五大主題,在為期2天的山地體驗之旅中,The North Face要和所有熱愛台灣大自然的探索者們,一同迎向烈日驕陽,探索夏季山地生活新樂趣。

活動將聚焦攀岩、越野跑、露營、登山健行、及水上活動體驗五大主題。

距離大台北都會區約莫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東北角風景區,有山有水、依山傍海,長久以來一直是台灣戶外探索的潮流熱點。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特別選在充滿戶外自然元素的龍門露營區舉辦,一站式提供山海全包的獨特探索體驗。

做為即將到來的巴黎奧運比賽項目之一,隨著室內岩場不斷增加,攀岩儼然是台灣下一個熱門的運動項目,這次的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現場也將打造專屬的攀岩牆,在妙趣橫生的攀爬中,感受垂直向上的無限樂趣。

在水上活動部分,現場也準備了近幾年夏天頗受歡迎的獨木舟及SUP立式划槳體驗,不論是飛簷走壁還是一躍入水,夏天就是這樣玩!

越野跑與小野人障礙路跑

隨著越野跑運動在台灣越來越受歡迎,有了過去在東北角成功舉辦 TNF 100 越野跑挑戰賽的成功經驗,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也將舉辦野跑探險組(27公里)及凹豆挑戰組 (14公里)比賽。賽事從福容大飯店出發,經過虎子山街、龜媽坑古道,27 公里組更能登上草嶺古道,最後經過福隆海灘著名的彩虹橋回到終點,一路跑在東北角的壯闊美景之中。

除了給大朋友的山野探索,THE NORTH FACE 北面山地節現場也將安排給小朋友的小野人障礙路跑,歡迎 6 至 14 歲的小朋友一起參與,體驗跑在大自然的快樂自在。

而在讓人痛快流汗的一系列戶外活動之外,The North Face 也將在現場設置探索通會場活動,展示最新的服裝科技及相關探索裝備,以及包含星光電影院在內的一系列舞台活動,當然還有最受歡迎的露營體驗,在兩天一夜中徹底感受真正「Never Stop Exploring」的探索精神。

THE NORTH FACE北面山地節活動訊息及相關注意事項, 請洽活動官網

資料提供/台灣威富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不同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2019-06-14
初鐵515知識庫觀念運動補給單車鐵人三項戶外運動

在運動的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絕對是身體第一首選的能量來源,當然,對於進行自行車比賽的人來說,當下攝取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一定比吃進蛋白質要來的好吸收,然而,要攝取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才算適量又不會影響騎乘的狀態?尤其,對於參與三項鐵人賽事的然來說,在第二項轉換成自行車的途中該如何補充能量也成為一種技巧,接下來我們將提供針對短、中、長及超長程四種騎行的能量補充建議。

騎乘自行車時你該如何補充能量?4種騎乘距離的吃與喝補充建議

水合作用

首先,要了解如何補充能量之前,我們必需要先知道運動營養的原則「水合作用推動營養戰略」;這個意思就是說,只有在水份充足的情況下你的營養策略才有效。無論你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你的身體處於脫水的狀態之下,那麼你吃進去的能量將會使你的肌肉吸收便的更加緩慢;以及會讓食物長時間的停留在腸道之中引起噁心想吐的症狀,因為,脫水將會減緩胃部排空與腸道乳動變慢,起初可能對你的狀態影響不大;但會隨著脫水的狀態越嚴重狀況就會越糟糕。

另外,我們都知道當從事間歇訓練或高強度運動時,身體的能量都必須透過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來進行,如果你身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不足;將會造成力量輸出與持續重複動作的能力都會下降。然而,騎乘自行車是屬於間歇性高強度的運動,這意味著在有些時期我們可透過脂肪來做能量,但隨著劇離與時間的增加,碳水化合物就成為十分關鍵的能量來源。所以,在你騎乘的過程中所吃的東西,不僅會受到距離長度的影響外,還會有騎乘強度的影響。

在補充能量之前,我們必需要先知道運動營養的原則「水合作用推動營養戰略」。

攝取量該怎麼抓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小時有氧運動,需要攝取約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這個建議的基準來自於;大多數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吸收約1克的碳水化合物,這吸收的問題不是來自於你的肌肉而是來自於腸道問題,因為我們的腸道可將我們吃進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輸送到血液之中讓身體吸收,因此,你如果吃進太多的食物不一定能增加吸收量,但一定會增加腸胃不適的機率。

我們常見碳水化合物超量補充的方式例如:半根能量棒(約23g碳水化合物)+一個能量凝膠(約27g碳水化合物)+一瓶運動飲料(約50g碳水化合物),這三樣東西加起來意味著一小時內你補充進約100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在剛吃進的前期身體可以有效率的處理這些能量,但幾個小時之後體內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會使你的胃部過於晃動造成身體不適。

解決碳水化合物過量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香蕉或無花果條,再喝低碳水化合物的電解質飲料,運用固體與液體分開進食的方式,就能讓你將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每小時30-60克的範圍內,並且可以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的鈉和液體。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表明,通過食用含有醣類混合物的能量食物,例如葡萄糖和果糖或葡萄糖和麥芽糖糊精的組合,而不僅僅是攝取一種醣類食物,可將氧化作用提高到每分鐘1.7克。這表示醣離開你的腸道並更快地進入你的血液,所以當你最需要的時候,你會有更容易獲得的能量。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小時有氧運動,需要攝取約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 ©TriGearLab

距離能量補充建議

短程騎乘

騎乘時間:1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補充液體

要喝什麼:普通水或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大多數的人在一個小時內的訓練,身體都有足夠的能量儲存。但建議額外帶一根香蕉,以備時間超出預期或身體能量下降時可補充。

中程騎乘

騎乘時間:1-3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碳水化合物補充

要喝什麼:至少2瓶低碳水化合物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總計每小時30-60克碳水化合物。因為,隨著騎行時間的延長消化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騎乘初期吃固體食物,並在騎行的最後階段切換到塊狀物或咀嚼物和其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確保喝進大量的液體,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胃腸不適。

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3-6小時以內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從固體食物開始包括三明治與運動營養棒,在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中保存咀嚼片和凝膠。

超長程騎乘

騎乘時間:6小時以上

首要關注:熱量與水份補充,如果天氣炎熱或高強度,可將熱量與水份補充分開。

要喝什麼:水與電解質飲料

該吃什麼:在超長程騎乘的過程中強度通常是適中的,所以你能擁有足夠快速的碳水化合物吸收能力,隨身口袋可以多準備一些擁有多種口味的零食,以避免對食物口感厭倦的問題。另外,對熱量

資料參考/trainright、bicyclin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