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別只做有氧運動! 減脂、提升心肺功能該知道的事
1
別只做有氧運動! 減脂、提升心肺功能該知道的事
2
訓練的目標與技巧
該如何根據目標來設定運動訓練的計劃?
3
進階肌力與體能(4)-全身運動(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別只做有氧運動! 減脂、提升心肺功能該知道的事

2018-09-28
知識庫 健身 有氧運動 體適能 減脂

對於多數想減脂、提升心肺功能,或是透過運動保持健康體態的人,有氧運動是最先下手的運動類別。然而,如果想靠著一成不變的有氧運動燃燒脂肪,那麼8週後你可能要失望了!運動健護教練甘思元他新出的《Kenny甘思元運動健護全書》指出,在人體能量輸出的三大系統中,有氧系統可讓身體結合氧氣,燃燒體內的醣與脂肪,但過量或一成不變的有氧運動,將會離你的「減脂」目的遠來越遠。下文告訴你為什麼﹖

別只做有氧運動! 減脂、提升心肺功能該知道的事

延伸閱讀:《運動健護台灣第一人-甘思元Kenny:習慣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不要一成不變地做有氧運動

在健身房裡,許多人在跑步機上,一年到頭只用一樣的速度跑,他們會計畫跑多少時間或跑多少距離,然後換算總共消耗多少熱量,卻發現體型都沒有什麼改變,因此有些人會卯起來再跑久一點、跑遠一點,如果再沒效果,就跑得更久更遠。但是這樣下去也不會有改變的,因為他們幾乎都只做一樣強度的有氧運動。
 
很多人在我上面提到的心跳第一區裡,用一樣的心跳水準,持續30分鐘甚至1小時以上在跑步機上慢跑、在固定腳踏車上慢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下去,希望脂肪能夠變少,可是卻不見他們日漸苗條或更有活力。因為,多數人只知道有氧運動可以燃燒脂肪,卻不明白,做一樣強度的有氧運動8 週以上,身體的有氧能力就不會再提升,體脂就不會再降了。
 
根據研究,一個人只做有氧運動持續6-8週之後,身體就會進入有氧能力高原期(Aerobic Capability Plateau),也就說你再做更長時間的有氧訓練,有氧能力也不會變得更好,所以想要透過長期的有氧訓練來讓體力變更好或體脂降更低,都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時候仍堅持要透過持續有氧運動來降低體脂,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少吃東西,可是這也是一條死路,因為少吃東西,會沒有能量做有氧運動,反而讓你的有氧能力降低,也就是降低你的燃脂能力,掉進一個惡性循環裡,最後可能連動都有問題,別說是跑步了!

有氧運動時間過長  加速老化、易生病

所謂有氧運動,就是身體可以運用氧氣來做運動,也就是一種在體內產生的氧化作用(Oxidation),氧化作用會產生眾所皆知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在正常情形下我們的身體可以透過自己的抗氧化物質(Antioxidants)來中和掉自由基,可是當我們做過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身體來不及準備更多的抗氧化物來中和大量不斷被製造出來的自由基時,我們的身體將會在過多自由基的代謝環境下加速老化。
 
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會對身體的腎上腺產生壓力,這也是一種人類自我保護的機制,腎上腺壓力會讓腎上腺素的分泌失去平衡,而這種腎上腺素失衡,就會導致一般所熟知的腎上腺疲勞(Adrenal Fatigue),腎上腺疲勞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身體一直覺得很疲倦、容易感冒、易過敏、關節炎、焦慮、睡不著、記憶力衰退、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有氧運動時間過長  不易燃燒體脂

其實腎上腺壓力就跟日常生活的種種壓力一樣,都會導致身體分泌皮質醇(Cortisol),而皮質醇就是幫助我們身體節省醣類消耗,以備未來身體在更嚴峻狀況下可使用的一種內分泌物。簡單地說,此時身體會以脂肪的方式把能量儲存下來,而且儲存的部位多半是腹部。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想依靠有氧運動減肥,雖然拚了命地跑步、游泳、騎腳踏車⋯⋯ 想不到反而讓小腹更凸。但是也別怪有氧運動,無論生活、工作、感情、考試、競爭、人際關係、飲酒過量等壓力,也可能造成同樣的狀況。

為了減肥而拚了命地做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可能反而讓小腹更凸

只做有氧運動  降低可燃燒脂肪的肌肉量

在運動科學中,通常用來衡量可燃燒脂肪的肌肉增加或降低的指標就是:睪固酮皮質醇比(Testosterone╱Cortisol Ratio),如果這個數字變高,那肌肉量將會變高,相反地,如果變低,肌肉量就會變低。然而不幸的是,因為有氧運動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睪固酮不會變高,再加上腎上腺壓力會增加皮質醇的分泌,睪固酮皮質醇比也將會因為長時間有氧運動而變低,那麼可以預期你的肌肉量會越來越低,也就是幫助你燃燒脂肪的「引擎馬力」會縮小,離你想減體脂的目標就會越來越遠。所以,一般的長跑健將多半都是瘦瘦的,正是因為身上沒什麼肌肉的關係。

間歇運動可有效提升ESD

事實上,想有好的心肺功能,而且在降低體脂率的同時保有強健的肌肉,更好的選擇就是間歇運動(Interval Exercise)。
 
間歇運動是一種時弱時強的運動,其實大部分的球類運動都是這種型態。也就是在運動時,以心跳率當作衡量運動強度的指標,過程中讓心跳不要一直維持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而會將心跳分成「恢復區」與「目標區」,通常恢復區會落在心跳的第一區(Z1),目標區則可能是第一區(Z1)、第二區(Z2)、第三區(Z3),或超過第三區(Z3+)。

書籍資訊
文章、表格摘自臉譜出版, Kenny甘思元著作《Kenny甘思元運動健護全書》一書。

本書特色 
從心態調整、體能訓練、恢復保養到營養管理
國家運動選手健護教練、立格運動與健康整合顧問創辦人--甘思元(Kenny)
教你為自己量身訂做專屬於你的日常運動健護生活,打造穩定而健康的身體!


作者Kenny甘思元是國家運動選手健護教練,也是選手級運動健康整合中心「立格運動與健康整合顧問」的創辦人,在專業運動健護服務上已有多年豐富經驗。而他所提倡的提倡運動健護四合一THE VIGOR健康方程式,正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全面性運動健護觀念。
 
書中從THE VIGOR健康方程式的四個部分出發,包括想法調整APM(Mindset)+體能訓練APF(Fitness)+恢復保養APR(Regeneration)+營養管理APN(Nutrition),經由這套運動健護的觀念導正,你就能為自己打造合適又不易受傷、受用一生的運動健護生活,達到真正的健康。
 
本書特別收錄各項動作示範影片DVD,讓你自己在家也能跟著國家級健護教練實際學習體能訓練及保養恢復的動作。


 mail更多《Kenny甘思元運動健護全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該如何根據目標來設定運動訓練的計劃?

2020-07-23
體適能減脂增肌訓練動作健身知識庫觀念

如果你只是為了身體健康而運動,那麼幾乎任何運動都能夠對身體健康帶來一些好處與改善,但是,如果你希望透過運動與訓練能達到某些特定的目標,例如增肌、減脂或是增加肌力和肌耐力,那你就需要根據這些特定的目標來進行訓練計劃調整。

訓練的目標與技巧
如果你希望透過運動與訓練能達到增肌、減脂或是增加肌力和肌耐力,就需要不同的技巧來調整課表計劃。

成功訓練的要素

在開始練習如何能透過訓練達到目標的方式之前,你需要了解訓練最重要的要素;一旦了解了這些基本的原理之後,就可以調整自己的訓練方式以適應實際所需要的變化。首先,成功訓練要素排在第一的是「阻力」,雖然有些訓練不一定需要用到大阻力,但都會需要用到自身體重來進行訓練,然而,有許多的人都認為採用自身體重來進行訓練已經足夠維持狀態,但如果想要讓身體肌肉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突破,你就必需要知道另一個運動原理「漸進式超負荷」。

漸進式超負荷是一個概念,它能夠透過不同的方式讓身體肌肉持續承受壓力,才能成功增加肌肉量並提升肌力與肌耐力,例如假使你的目標是要提升深蹲時能超過135磅的力量,你就必須透過增加負荷、調整姿勢與訓練次數來使得肌肉超負荷。

然而,如果你的目標是要提升肌力,那就必須定時的增加負荷重量;另一方面,如果目標是增加肌耐力時,則就必需要考慮能在較高的次數範圍內進行訓練,以確保肌肉的耐疲勞性。所以,當你要在任何訓練計劃之前,就必需要先知道利用阻力進行超負荷訓練,能有助於成功達成設定的目標。

先了解目標再計劃
要開始練習如何透過訓練達到目標前,你必需要先知道自己的目的為何!

肌肉清晰度

如果想改善肌肉的清晰度,那麼就可以透過廣泛的阻力訓練與重複運動次數來改善肌肉量。在過去許多的運動訓練中,有許多人認為要增加肌肉(肌肥大)就必需要採用大重量訓練,然而,根據一些最新的研究報告表明,只要在訓練的過程中讓肌肉組織能接近力竭的狀態下,就表示訓練是有效。

在本質上,當我們的肌肉力竭程度是建構肌肉量或改變清晰度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建議針對不同的肌肉群使用週期性的訓練模式,也可以說你必需要依據不同的肌群調整重量與訓練次數,例如你深蹲1RM為135磅;2RM為115磅,那麼如果採用65磅的重量則需要進行30下重覆才能達到力竭的狀態。總體而言,通過大範圍的重量和重複運動範圍可以改善肌肉的清晰度,這裡要注意的是,無論使用多大的重量進行訓練都應該在每組訓練上讓肌肉力竭。。

想改善肌肉的清晰度
在本質上當我們的肌肉力竭程度是建構肌肉量或改變清晰度的決定性因素,因此,你要知道如何調整訓練重量與次數。

肌力訓練

當你要設定為肌力訓練時,它與上述肌肉清晰度訓練略有不同,這兩者唯一的區別是肌力訓練都以大重量少次數為主。因此,當要進行力量訓練就必須考慮身體需要做什麼才能真正發揮肌力,然後,你需要考慮何種運動訓練會影響成果。你要知道進行力量訓練時,並不完全取絕於你的肌肉量,反而取決於肌肉的收縮頻率和強度,以克服你移動負重的能力。例如如果每組進行30次重複運動,那麼就一定會創造一種刺激從而提高肌肉的收縮速度和力量。建議減少練習的重複次數,以2-8RM的重量來進行複合動作如臥推、深蹲、硬舉等訓練。簡單來說,要提升肌力就採用低次數的重量來進行練習,否則你的肌肉不會獲得更強大的成長。

用大重量來訓練肌力
肌力訓練都以大重量少次數為主,所以執行時就要知道怎麼做才能發揮肌力!

肌耐力訓練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長時間持續完成特定肌肉動作的能力」,在各項需要重複性動作的運動中它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般來說在進行肌耐力的訓練之前,需要瞭解的自己的最大肌力,目前主流的訓練方式為,以最大肌力65~85%的重量以慢動作、多組數與多次數的方式練習,在安排完整又全面的健身課表之前,可以藉由幾項簡單的動作了解自己身體的肌耐力,利用引體向上測量背部肌耐力,伏地挺身與仰臥起坐測量胸部與腹部,同時這些動作也是訓練肌耐力相當好的運動之一。

小重量多次數練肌耐力
肌耐力以小重量多次數來進行,基本上會以最大肌力的65-85%重量來做。

減脂訓練

當我們的訓練目標是減少體內脂肪時,除了飲食必需要注意之外,在訓練的過程中必需要注意到最大程度消耗卡路里的訓練,這將意味著採用高強度訓練與短時間的休息,一般來說都會採用全身性的動作來進行練習,因為,透過更大量的肌肉參與才能消耗大量的能量,另外,也可以運用超級組訓練法進行搭配動作,為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肌肉的運動,這時後你可以運用2-3個動作來為一個訓練組合,另外,在進行減脂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放棄刺激肌肉的重量,這樣才能讓妳在減脂的同時還能適當的保留肌肉,否則你將損失的就不只是脂肪而已。

資料參考/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進階肌力與體能(4)-全身運動(一)

2016-08-12
健身動學堂中階訓練徒手訓練訓練動作

 

動態換手平板式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手心貼地或手指交扣,讓整個前臂完全接觸地面,手臂與身體成90度。

STEP 2 正式動作

頭、背部與臀部成一直線,保持臀部的高度不要掉下去,不要仰頭,視線保持注視地上,在做棒式動作抬頭容易造成頸部受傷。

左手先行撐住地面,提起身體,接著換右手撐住地面。

STEP 3 正式動作

當雙手都撐地時,將上身頂起,停留一秒。

STEP 4 重複動作

按照抬起上身的動作,依序下降身體回到準備動作。
一組做12~15次,做2~3組。

Berpee 波比跳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距離比肩膀略寬,手掌向前,雙腿向後併攏,保持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

STEP 2 正式動作
雙腳往內縮,僅腳尖著地。

STEP 3 正式動作

抬起上半身,準備往上跳。
利用全身的力氣垂直往上跳。

STEP 4 重複動作

落地時動作放輕,膝蓋微彎,以減低落地時膝蓋的壓力。
按照原本跳躍動作回到準備動作,一組做10~15次,做2~3組。

靠牆倒立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距離比肩膀略寬,手掌向前面對牆壁。

STEP 2 正式動作
雙腳用一蹬,讓身體靠近牆壁,雙腳腳跟接觸牆壁。

保持倒立姿勢15~20 秒,並回到準備動作,做2~3次。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