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多裂肌運動坐著也能做  改善低頭電腦族痠痛困擾
1
多裂肌運動坐著也能做  改善低頭電腦族痠痛困擾
2
少量飲酒也不安全?醫:恐致酒精性肝病、紅血球異常
3
增加HDL-C的方式
減少心臟或血管疾病風險要注意這5個增加好膽固醇的方式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多裂肌運動坐著也能做  改善低頭電腦族痠痛困擾

2018-10-05
知識庫 保健 運動生理 伸展 運動恢復 書摘 痠痛對策

總是在電腦前埋頭苦幹的你,頸椎、手腕是不是常常痠痛到「不舉」﹖想把頸部抬到正中或是多點幾下滑鼠,都感到又痠又卡。低頭電腦族通常有頸椎、手部兩大問題,最適合立即能活動到頸椎的手部動作。據楊琦琳著作的《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一書,你可以運用以下多裂肌脊動招式,連「坐」著辦公都能運動,輕鬆擺脫低頭族的痠痛困擾。

多裂肌運動坐著也能做  改善低頭電腦族痠痛困擾

知識便利貼|多裂肌 Multifidus muscle
多裂肌由許多小束肌肉組成,兒童的多裂肌長度約0.5公分,成人約2公分,分布從腰尾椎向上延伸至頸椎,對稱在脊椎骨縫兩側,可執行深層細微脊骨間的小動作,維持脊柱的穩定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肌肉群。扮演穩定脊柱角色的多裂肌如果肌力流失、肌耐力退化,最終容易造成肌肉疲勞、脊骨空間緊縮而壓迫到神經,日常痠痛與神經緊張的負能量將接踵而至。

 動作  1 合掌轉腕
訓練效果   長時間使用滑鼠、握筆寫字、滑手機、按計算機、哺乳以及繪圖等工作, 手指和腕關節重複且過度運用,導致周圍神經受壓迫或神經傳導受阻,手掌的感覺與靈活度發生緊、脹、痛等情形。合掌轉腕可改善手臂及相關神經、肌肉因為過度疲勞造成的肌肉麻木情形。
訓練部位   訓練從指尖、腕、肘、肩、肩胛、胸椎等關節的肌肉、血管、神經扭轉舒展。
難  易  度   ★★★★★
訓練時間   3分鐘
使用器材   脊椎運動墊
注意事項   長期有腕、肘、肩和胸椎各方問題者,可漸進式地訓練到手腕對貼的位置。
小  提  醒   初期練習注意脊椎的正中線,運動過程盡量不要發生頸椎前傾或聳肩動作。

 動作  2 提肘上舉
訓練效果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然而因為長期哺乳、文書工作,或是年長者少活動等日常習慣,人們很少將手臂上舉到超過肩膀的角度,使得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圓肌等4個緊密包覆著肩關節的肌內組織(又稱「肩旋轉袖」)活動範圍越來越萎縮。提肘上舉能改善五十肩、肩胛過緊、駝背、肩夾擠症,並透過標準脊椎中線穩定訓練,增加肩關節活動範圍和肌內彈性空間。
訓練部位   提手上舉可以訓練肩胛、肩關節、手肘的肌肉對抗地心引力。胸椎保持在正中線,先透過合掌轉腕慢慢拉提整個脊椎線條。
難  易  度   ★★☆☆☆
訓練時間   3分鐘
使用器材   脊椎運動墊
注意事項   初期訓練者,雙肩上提時以舒服的角度練習即可。
小  提  醒   雙肩上提和手肘上拉時,若肩膀痠或肩關節不適,代表長期維持工作姿勢過久,肌肉疲乏,這時依自己的力量做到舒適角度即可。

 動作  3 枕頸環旋
訓練效果   適合久站、久坐、長時間會議、出差交通、常抱小孩等頭頸肩的姿勢過久者,舒緩肌肉疲乏及頸椎的不對稱肌肉張力。可藉由觀察雙手肘高度是否對稱,訓練雙肩的高低肌肉張力問題。
訓練部位   頸椎多裂肌肌群伸展和收縮。
                   △頸側屈:斜方肌(遠側支撐)、胸鎖乳突肌、斜角肌。
                   △頸向同側旋轉:頭夾肌、頸夾肌。
                   △頸向對側旋轉:斜方肌(遠側支撐)、胸鎖乳突肌、頸夾肌。
                   △屈肘關節的肌肉:肱肌、肱二頭肌、肱橈肌和旋前圓肌。
                   △外展肩關節的肌肉:三角肌和岡上肌。
難  易  度   ★★☆☆☆
訓練時間   3分鐘
使用器材   脊椎運動墊
注意事項   頸椎1年內有開刀或半年內有外傷,須先請醫事人員評估。五十肩或肩胛脊症患者,可視自身的舒適度調整雙手位置。
小  提  醒   1.此動作可採站姿或坐姿。
                   2.運動過程若出現頸、肩痠緊,頸椎的旋轉範圍可以縮小。
                   3.雙手五根手指交疊,做出護頸的動作,後仰時保持呼吸順暢,不要憋氣。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墨刻出版,楊琦琳著作《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一書。

本書特色 
.全球第一本多裂肌訓練專書、台灣自創運動
.針對4大族群12種常見問題提出專屬訓練招式
.36招圖文並茂step by step教學
.從自我檢測​→知識背景建立→多裂肌運動動作教學→分族群下運動指導籤,一步步完整建構多裂肌運動知識版圖

從幼兒站立的那一刻起,脊椎便承受地心引力下拉與體重重力下壓的受力。加上現代社會工作姿勢不良、滑手機習慣等外在因素,從兒童、成人、孕產婦到銀髮族,脊柱變形引發的腰背痠痛,擾亂了各年齡層男男女女的生活。

想遠離「痠痛人生」,針對脊椎深層多裂肌的訓練,正是連在居家都能隨時隨地進行的解決之道。

多裂肌是沿著脊椎最深層的肌肉,兒童0.5公分,成人2公分,這些小肌肉有如穩定脊椎的鋼索,從頸椎到尾椎連結著每一個椎骨。透過多裂肌群肌耐力和肌力訓練,可活絡脊椎各關節的微血管、活化神經傳遞;藉著隨時隨地都能做的方便和普及性,多裂肌運動能改善全家大小因為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遠離日常痠痛困擾。

 mail更多《多裂肌脊椎保健運動》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少量飲酒也不安全?醫:恐致酒精性肝病、紅血球異常

2025-08-25
新知保健知識庫

60多歲的陳先生習慣每天喝一小杯紅酒,自認飲酒量少無礙健康,卻在家人陪同下進行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紅血球異常變大、出現輕微貧血。醫師指出,這種情況屬於巨紅血球性貧血,常見原因之一就是酒精性肝病,即使飲酒量不多,長期累積仍可能造成肝臟負擔,進而影響造血功能、導致脂肪肝及紅血球異常。

少量飲酒也不安全?醫:恐致酒精性肝病、紅血球異常

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紅血球過大的貧血,常見於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但60多歲陳先生的血液檢查顯示這兩項營養素皆正常,代表吸收功能無虞,問題在於罹患酒精性肝病與輕微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惡化恐引發貧血

康本初說明,紅血球的生成與葉酸、B12有關,其中葉酸要經過肝臟進一步的轉化,才能被人體有效利用。但酒精性肝病患者因肝功能不佳,即使維生素B12與葉酸在血液中的量足夠,仍可能因為肝臟的問題,導致缺乏活化的葉酸,進一步影響紅血球的生成,導致紅血球異常變大,產生巨紅血球性貧血。

康本初提到,酒精會經由肝臟代謝,在過程中會產生乙醛,而乙醛會影響肝細胞,引起發炎反應,產生酒精性肝病,檢查結果常見肝功能異常、肝炎、脂肪肝、肝臟腫大等,若更進一步出現肝硬化時,就要當心「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威脅,不可輕忽。

建議戒酒預防「肝病三部曲」

「長期飲酒即使飲酒量不大,也會慢慢傷害肝臟、影響造血,導致紅血球變大、出現巨紅血球性貧血。」康本初指出,此類患者平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肝臟問題已悄悄發生,提醒民眾日常小酌若無節制,恐在不知不覺中造成慢性病。

康本初提醒,預防酒精性肝病的第一步就是「戒酒」,當酒精性肝病尚處於脂肪肝階段,透過戒酒、調整飲食、規律運動,肝臟仍有機會恢復健康,但若拖延病情進展為肝硬化,肝病病程通常無症狀,需定期檢查與早期介入,才能及早預防惡化。

延伸閱讀:

常喝酒「失智症風險」飆4.6倍!美國研究揭「1運動」能逆轉腦損傷

喝酒隔天可以開車嗎?1罐啤酒多久退?醫教「1公式」精準算退酒時間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每天小酌不傷身?醫:小心酒精讓「紅血球異常變大」恐致酒精性肝病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少心臟或血管疾病風險要注意這5個增加好膽固醇的方式

2020-05-20
飲食方式觀念生活減脂保健話題

膽固醇也有分好壞嗎?一般來說我們在體檢報告上所看到的膽固醇,就是被稱為「脂蛋白(lipoprotein)」的物質,通常大家都會將膽固醇分成「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然而,壞膽固醇(LDL-C)因為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長期濃度過高時,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好膽固醇(HDL-C)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透過研究也發現它的濃度高低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有關。

增加HDL-C的方式
想要減少心臟或血管疾病風險,你要多注意這5個增加好膽固醇的方式。

對於一般沒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大部分人而言,總膽固醇應該要低於200mg/dL以內,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應該要低於130 mg/dL以內,除了以上這兩個數值要注意之外,「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很重要。根據許多專家的建議基本上要求男生的HDL-C應該要大於40mg/dL,女生則起碼要超過50mg/dL才算合格,以上這些數值都可以當作自己血液中膽固醇是否正常的參考值,儘管遺傳基因上也會影響好膽固醇的多寡,但還有一些日常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它的高低,以下將提供5個可以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濃度,想要讓身體更加健康的你就必需要好好注意!

1.使用橄欖油

橄欖油被稱為最健康的脂肪來源之一,一項對於橄欖油與健康狀況的42份研究報告發現,橄欖油是單不飽和脂肪的唯一來源似乎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多項研究中還表明,橄欖油對心臟健康的影響之一是來自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增加,這可能是因為它含有抗氧化劑稱為多酚。

橄欖油對身體健康
橄欖油被稱為最健康的脂肪來源之一,這可能是因為它含有抗氧化劑稱為多酚。

特級初榨橄欖油比加工橄欖油含有更多的多酚,儘管不同類型和品牌的橄欖油的數量仍可能不同。另一項研究為200名健康的年輕男性,每天提供2湯匙(25ml])不同成份的橄欖油並持續3週。研究人員發現,受測者食用多酚含量最高的橄欖油後,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明顯增加。在另一項研究當中也發現,62名成年人在6週內每天消耗約4湯匙(50ml)高多酚初榨橄欖油時,他們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有顯著的升高。除了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外,在涉及老年人和個人高膽固醇的研究,橄欖油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抗炎和抗氧化的功能。

2.規律的運動

規律的運動對於心血管的健康十分的重要,根據多項研究表明,有許多類型的運動包括重量訓練、高強度的運動或是有氧運動,都能有效的促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綜述研究還表明運動可以增強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另外,也在一項小型的追蹤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女性研究中發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最容易於高強度運動中增加,儘管沒有更多的研究能了解運動量或運動強度之間,對於HDL-C增加之間的差異,但更低強度的運動似乎也會增加HDL-C的抗炎和抗氧化能力,總體而言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就能有效的增加HDL-C水平。

規律的運動增加HDL-C
規律的運動對於心血管的健康十分的重要,無論是有氧或無氧運動都可以增加HDL-C水平。

3.盡快戒菸

我們都知道抽菸會增加身體許多的健康問題,當然也包括心臟與呼吸器官的問題,另一個負面作用是會抑制HDL-C的增加,根據一項針對1500人為期一年的研究中發現,戒菸者體內的HDL-C是吸菸者的兩倍,同時,高密度脂蛋白大顆粒的數量也增加,這將會是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的原因。

4.控制體重

一項研究檢查了超過3,000名日本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HDL-C水平發現,減少1-3%的體重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升高,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當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食用限制熱量的飲食,把蛋白質提高至總攝取熱量的20-30%時,他們體內的HDL-C數值就隨之升高。

控制體重讓身體健康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只要降低1-3%的體重,就能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提高。

5.多攝取魚油

在一項針對33位心臟病患者的研究中,以每週食用4次充滿脂肪的魚並持續8週之後,發現參與實驗的人整體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都有增加的趨勢,同時,它們的HDL-C粒度也隨之增加。然而,也有許多的研究發現,吃富含脂肪的魚或服用魚油補充劑也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當然,也有一些研究表示,對魚類或omega-3補充劑攝入量的增加對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量並沒有任何的影響。

多攝取豐富的魚油
有許多的研究發現,吃富含脂肪的魚或服用魚油補充劑也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結論

儘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量大多數由我們的基因所決定,但依然可以透過後天的日常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來進行調整,這也包含吃一些健康的油脂例如橄欖油、椰子油或是魚油,並避免食用有害的反式脂肪以及配合規律的運動等等,都可以有助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對於我們身體健康的好處。

資料參考/NCBI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