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吃牛、雞、豬肉,都無法躲過接觸抗生素的機會。因為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殺死不同種類細菌,常見飼養動物服用特定抗生素,長久下來,讓動物腸道中的細菌發展出抗藥性,而這類細菌也可能危害人體。但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貼有「無抗生素」標籤的肉,就真的安心了嗎?《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一書以美國為實例,破解這些根本沒有意義的偽善標籤,並告訴你如何最快最簡單地買到「貨真價實」的肉。
如果你很介意藥物和副產品,但對於穀飼或非完全草飼的牛肉比較能接受,那麼你可以尋找貼有以下這幾個標籤的產品:「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USDA Organic)或「尼曼牧場」(Niman Ranch),還有「安格斯天然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 Natural),這比常見的「安格斯牛肉認證」(Certified Angus Beef)好多了。這三種標籤的牛肉在全美國各地都買得到,而後二者更要求供應商必須遵循NE3規範,並以草飼為主。尼曼牧場的肉品更是主廚們的最愛,經常可以在各家餐館的菜單上看到。
此外,美國農業部也已經核准牛肉使用「無生長激素」的標籤,牛肉、豬肉和雞肉目前也有「無抗生素」的標籤。肉品如果要貼上這兩種標籤,生產商都必須提供足夠的文件來證明飼養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這些藥物。只不過,當工業大廠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在含有抗生素的雞肉上貼了不實標籤,美國農業部竟只是撤銷他們的標籤核可,還允許他們一邊製作新的標籤,一邊繼續販售原有的產品。
另一方面,「放養」、「全程放養」、「無添加物」、「無動物副產品」、「自由放養」、「自由放牧」、「綠色餵養」、「人道飼養」和「無農藥」等標籤也都沒有違規,當然也因此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就算美國本來就禁止豬隻和家禽類使用生長激素和類固醇,但有些生產商卻還是要刻意為豬肉和雞肉商品貼上「無生長激素」的標籤,只因為他們深知,消費者願意為這個標籤掏出更多鈔票—這是真的。而雖然少了生長激素和類固醇,家禽類卻很常使用抗生素,養豬業則更是普遍,因此「無生長激素」的雞肉與豬肉標籤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另外,有時候你也會在超市看到「草飼豬」,問題是,豬不是只吃草,牠是一種雜食動物,所以這種標籤根本不該存在。相對可靠的豬肉與雞肉標籤只有「美國農業部有機」,這個標籤與食藥物監管局的「有機」定義大相徑庭,它主要用於肉品,並要求動物的飲食必須百分之百的有機,且不可含有抗生素,只餵食過一次也不行,更禁止噴灑過殺蟲劑的植物飼料。
我之所以如此迫切要飛到蘇格蘭去吃牛排,是因為美國的「安格斯」牛肉大概都不是真正的安格斯牛肉。亞伯丁安格斯(Aberdeen Angus)是非常獨特的品種,而這種牛在許多方面也都因為自身美名而受害。
有著「牛肉之最」(Butche's Breed)稱號的安格斯早已是全世界牛肉產業的標準。雖然牠們最早生長於蘇格蘭特殊的地形環境與寒冷的氣候,但後來許多主要的牧場都位在較為溫暖的地帶,且經過好幾世紀的廣泛出口,加上與當地的不同品種混血,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牛隻可說是安格斯的血脈,進而導致人們對於安格斯牛的標準無法達成任何共識。大家都同意的事實只有,當肉類標籤或菜單上寫著「安格斯」三個大字,消費者就會覺得這道菜更有價值,價格也得以哄抬得更高。
除此之外,安格斯一詞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真正的亞伯丁安格斯牛多半都是黑毛牛,也有少數紅毛的安格斯,但美國農業部卻僅以顏色來定義何謂「安格斯」,而不根據是品種。在他們的規範上,擁有至少 51% 黑毛牛基因就是安格斯牛了。現在業者更經常在牛排和漢堡的菜單上強調「安格斯黑牛」,企圖讓客人們買單,不論他們實際上到底使用哪一種牛。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些標籤令你暈頭轉向、難以記住,挑選健康紅肉最快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購買水牛肉(水牛又稱為美洲野牛)。因為這種牛目前受歡迎的程度還不夠高,尚未遭到市場剝削,因此,美國市場中幾乎所有的水牛都是自由放養的,沒有任何圍欄,並且食用完全天然的青草,也沒有任何藥物。這無論如何都比一般市售牛肉好上許多,口感也很棒,目前更不存在任何不肖的水牛育肥場。以品種來說,「水牛」有分為非洲野牛和美洲野牛兩種,美國目前只有美洲野牛品種,而從舊西部開始,美國人就一直將「水牛」與「野牛」當成同義詞來使用。
媒體大亨泰德.特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土地地主和最大的水牛牧場主人之一,他還開設了泰德蒙大拿燒烤餐館(Ted's Montana Grill),專門供應他所飼養的野牛。第二大的水牛牧場則是位在科羅拉多的薩帕塔牧場(Zapata Ranch),由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Nature Conservancy)經營。這片廣闊的土地有一半被用來飼養草飼牛,另一半則飼養著水牛。我到牧場參訪時,一眼就能看出兩種牛隻飼養的差異。牧場內大約有兩千頭水牛,牠們可以在五萬英畝的草地上隨心所欲地漫遊,在變成牛排之前,牠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幾年,水牛肉在超市也變得較為普遍,我在 BJ 批發俱樂部就能買到。如果要購買絞肉,水牛就是不錯的選擇,它不像其他漢堡肉中可能含有各種添加物與化學加工成分,而是擁有了純正草飼牛肉的各種優點,更不必擔心標籤誤導,是一種真食物。
此外,紐西蘭羊肉也是一個簡單易懂的肉類採買選擇,因為所有的紐西蘭羊都是草飼的,在美國很容易買到,羊肉畢竟只有單一成分,原產地聲明當然也相對較容易執行。話說回來,美國自己的羊肉則與牛肉非常相似,雖然也有少數自然放養的業者,但抗生素、生長激素和非天然飼料的飼養方式依然是「傳統」大宗。
「聰明雞」(Smart Chicken)是另一個可靠的標籤,這是特庫姆塞家禽公司(Tecumseh Poultry)旗下的品牌,成立於 1998 年,專門生產優質的雞肉,他們的產品分為有機雞肉與一般雞肉,兩者都不含抗生素或動物副產品,並以百分之百有機素食或百分之百素食飼料來餵食雞隻。我很常購買「聰明雞」。
豬肉標籤則還有前面提過的「尼曼牧場」,他們的產品不含抗生素,而以百分之百素食飼養。你大概還聽說過「祖傳品種」與「傳統品種」的豬,如果牠們真的是優良品種,肉質通常會更鮮美,不過,這些標語越來越常見,更不受任何法律控管,因此難辨真偽。
• 本文摘自高寶書版《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起司、油、牛肉、海鮮、酒的真相現形記》一書。
本書特色
更多《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根據許多醫學研究說明:偏食行為會影響兒童的營養與生長。有偏食習慣的小朋友的體重,相較於正常飲食的小朋友,體重過輕的比例高出近2倍。偏食兒童較正常兒童容易出現緩慢飲食、對食物缺乏興趣、不喜歡嘗試新食物等,因此偏食兒童的整體食量,可能會低於正常建議量,長期偏食的後果就容易出現體重過輕的現象。最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長期偏食可能會影響行為發展狀態。長期有偏食行為的兒童較無偏食行為的兒童,易出現部分學習能力、人際關係與發展的異常表現。
為了改善孩子偏食的現象,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由於工作的關係Ivy接觸了許多新手父母,總結了簡單但有效的作法 :
妙招1:食物花樣多,小孩樂呵呵
妙招2:孩子動手DIY,品嚐勞作成果好歡樂
妙招3:遊戲規定要遵守,吃完才能找喜歡的
妙招4:點心與零食靠邊站,餐前不要給別的...
因此,創意便當是相當的有效方法之一。近來,越來越多媽咪發揮創意,做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便當,而利用食材做出流行的漫畫角色或吉祥物造型的卡通便當則得了童心還具有高度討論度,像是在白飯上面利用海苔或起司擺出平面圖案是很好入手的入門款,甚至還有用飯糰等材料捏成立體造型的3D作品!
本身喜愛設計更喜歡研發小巧思的我,打從孩子開始上學之後經常會為他們準備便當,但是當裡頭有紅蘿蔔或是青椒類等食物,往往會原封不動的帶回…。同樣家中有偏食的孩子的我,為了避免孩子們只挑選自己喜愛吃的食物總得費盡心思,為了他們的營養與健康研究該如何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因此開始了創意便當的學習之路,日積月累的練習之下,總算研究出些心得能夠分享給大家:
平時到超市或是市場買菜時,我還是會以鮮食為主,包括3種綠色蔬菜、魚類、肉類、蛋類以及小魚乾或是水果小配料,一種營養也不少,同時在食材豐富的狀況之下,做的變化也能更多樣。
光是看著就很豐盛了呢!
若是第一次製作便當的媽咪,在製作之前可以先從孩子喜歡以及食材簡單的造型著手。
以海綿寶寶的造型為例,首先先選好孩子喜歡或是體積合適的便當盒,由於海綿寶寶的身體已經是方型的,所以只要將白飯鋪在便當盒的底層身體就出現了。
接著是臉的造型,將蛋黃、蛋白分別煎成蛋皮當頭部;起司當牙齒、大眼白,白飯當衣領;番茄當領帶火腿當褲子;至於其他黑色部分都是用海苔剪出來貼上的。
此外我也利用旁邊的空間,加入營養配料;像四季豆,含鐵質,可以改善貧血,玉米則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他像是蝦仁或肉捲,其實媽咪們都可以依著不同的變化與需要去做調配。
另外像蠟筆小新的便當,是我家弟弟的最愛。過去他不愛吃蔬菜食物,我就運用紅蘿蔔做成身體,使他每次都吃光光,有一次我問弟弟:「今天的便當先吃哪裡?」弟弟說:「身體。」雖然身體是一大塊的紅蘿蔔,但此刻正在用餐的弟弟卻認為那是蠟筆小新的身體。所以可愛的造型可以轉移孩子原先排斥食物的印象。
若孩子還是不能接受,則可以嘗試將這些東西包入飯中,再加入鮭魚或是家裡的肉鬆以及其他配料變成內餡;像是麵包超人的便當,我用了鮭魚當作他的身體,此外頭的部分則使用了肉鬆拌飯,一方面符合他原本在卡通裡的顏色,另一方面也為便當增添了風味,同時提高孩子食用的意願呢!
龍貓則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造型,但想要他足夠相像,需要多花一些功夫。首先先決定龍貓的體積多大,並預留耳朵以及肚子花紋的位置,再用雙手揉成自己想要的胖瘦大小。
由於牠的身體較大,若都是用白米製作的話,口味略微單調,所以龍貓的頭部,可以先將黑芝麻扮進白飯,這樣會增加些許甜甜的口感。
龍貓的鬍鬚則是利用義大利麵的麵條烤或炸過,可以做成各種不同造型的小配件。完成這個便當的重點在於捏塑形狀,於相像與否都在於經驗及美感,俗話說熟能生巧,總會越做越好,不管龍貓像龍或像貓,孩子們都會投以熱情的回報。
在卡通裡,哆啦A夢的頭是藍色的,但外面一般藍色的海台或是其他配料,色素的成分居多,為了孩子的健康,我用海苔代替,但選擇與他頭部顏色相同的便當盒,這樣整體看起來一點也不奇怪,反而更增添了另一種特色。
此外,我在哆啦A夢的身旁放上許多花椰菜,因為它含有豐富維生素C能有效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一天食用100克花椰菜,就足夠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這樣至少能夠加強體力,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超人氣的蛋黃哥尚未入口,光看就已經被療癒。為了避免孩子與蛋黃哥哥一樣,不小心就睡著了,我使用地瓜做他的頭,地瓜含有維生素 C 每日最低需求量的 65%,並含有豐富的鈣質、葉酸、鉀及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是能夠在體內轉換為維生素 A 的抗氧化物,一份地瓜即可提供相當每日建議攝取量 7 倍的維生素A。每天給孩子吃一份,活力健康加滿分。
蛋黃哥的枕頭與身體是利用蛋白和培根做成,所以非常輕鬆的就能將便當擺飾好,剩下的配料和其他造型,就如上述的一樣,媽咪可以利用手邊現有的食材搭配。
此外,在捏飯糰的過程中,可以多加利用保鮮膜包飯團造型,許多媽咪會用手捏,但是用手捏的話飯會變得很黏、不順暢。另一方面,也能節省更多時間。
或許有很多人會擔心經過捏揉以後的口感,但是飯團如果不捏則容易散開,造型也做出不來。若今天米飯又煮得稍軟一些,口感也會變得更黏膩,但奇妙的是經過造型的變化,那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只有在時間許可以及有耐心的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做便當,只是差別在於眼神的重要性,一個眼神不對,整體的造型就會少了觀感,所以若是新手媽媽,建議可以使用道具協助。
平時要上班的媽咪,建議前一天晚上可以先將造型剪好,因為那是便當製做中較費工的步驟,如果將其先行剪好,可以大幅縮短隔天製做的時間。
看完之後是不是肚子餓了呢?一起來動手做幸福滿滿的便當,為孩子一天的學習打氣吧!
關於Ivy三個寶貝的媽咪,其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專業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