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健身初學者必看!肌力訓練前應破除的3種迷思
1
健身初學者必看!肌力訓練前應破除的3種迷思
2
重訓越做越重,但是為什麼肌肉卻沒變大?
3
仰臥起坐是好的嗎?
常見的傳統仰臥起坐是讓腹部平坦最佳的訓練動作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初學者必看!肌力訓練前應破除的3種迷思

2018-11-14
知識庫 健身 運動生理 重量訓練 核心訓練 觀念

健身初學者們光看到「肌力訓練」這四個字就感覺到累了嗎?所謂的「肌力」是指肌肉克服或抵抗阻力,最大努力收縮產生的張力,也就是說某個作用肌群可產生的最大力量,也就是俗稱的重量訓練,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透過1RM(RM是指最大反覆的意思)的測驗來找出某個肌群的最大力量。想要擁有完美又結實的身型與體態,就必須採取肌力訓練讓肌肉增長同時減少體脂肪,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肌力訓練通常都會產生下列3種迷思,身為健身初學者的你一定要先來了解一下。

身為健身初學者,「肌力訓練」這四個字有讓你感覺到累嗎?

 迷思  1 低強度運動能否有效減掉體脂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要有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所謂運動强度是指身體活動消耗能量的速率,簡單來說就是作某項活動的費力程度來做區分,在運動醫學裡通常使用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簡稱MET)來代表運動的強度,1 MET也被定義為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消耗3.5毫升氧氣,大概相當於1個人在安靜狀態下坐著,沒有任何活動時,每分鐘氧氣消耗量。

低強度運動能否有效減掉體脂肪?

 迷思  2 訓練次數越多對於增肌越有幫助
因該有很多人認為次數要做的越多對於肌肉的成長越有幫助吧!其實,當一個動作進行得次數越多時,就會將原本要訓練肌力的動作變成訓練肌耐力,反而,無法有效的刺激肌肉成長,通常只要一個動作可以重複做到15-20RM的重量時,就代表你正在進行肌耐力的訓練,這個時候你可以放慢向心與離心的速度或增加重量提高負荷,讓每組動作做8-12下並仔細感受肌肉的收縮,這樣就能讓效果提升。

 迷思  3 運動只要有流汗就代表示有效訓練
有很多人都會認為有流汗就代表有運動到,這種身體有動就可以的思考邏輯,是完全錯誤的方式。比流汗還要重要的是訓練的方式與正確姿勢。例如有很多人認為啞鈴二頭肌彎舉,不就是將啞鈴用手臂舉起就可以?其實,二頭肌的訓練必須要透過變換手肘的位置,來調整張力分佈於兩個投肌肉上的比例,而不是將啞鈴舉起這麼簡單的動作,因此,有流汗跟正確的動作刺激肌肉是不相等,雖然,運動完滿身大汗會讓人充滿好像有運動的成就感,但卻無法有效的達到訓練效果。

資料來源/barbend、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越做越重,但是為什麼肌肉卻沒變大?

2021-03-29
話題觀念健身

做重量訓練的人越來越多,不管是使用槓鈴、啞鈴,或是機械式器材,都對增肌很有幫助。然而在鍛鍊時,這需重量會適時逐漸增加,每幾天或是兩周內增加,但是奇怪的是,怎麼越拿越重、力氣變大且進步神速,卻沒看見肌肉有明顯的增加?其實,很多人都誤以為舉重重量增加等於肌肉也增加,但其實並不完全。

肌肉纖維被全面喚醒,肌肉量才會增加 

ㄧ般來說,我們看到全身充滿肌肉的人總會認為他力氣應該也很大,或是能舉很重應該要長出很多肌肉?其實,肌肉力量大或小跟它的外在大或小沒有絕對的關係。肌肉力量主要是跟「肌肉神經的適應」、「肌纖維排列」有關,我們在運動當中的動作雖說要依賴肌肉才能完成,但是整個命令的執行是由腦部神經系統出發,也就是說肌肉就像神經的指揮兵,真正在背後指導運作的是腦神經系統,而神經的控制力越強,越能集結多條肌肉纖維合作,相對肌肉的協調性就越好。

重訓約4~8周後,肌肉纖維被喚醒

在重訓前我們多半因為體能及控制力長期處於弱化狀態,神經系統無法有效掌控肌肉,無法把肌纖維集結起來壯大力量,就像ㄧ跟獨立的筷子,而不是ㄧ把筷子不容易折斷。 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大腦神經系統越來越適應,大腦利用肌肉的能力就會不斷進步,將有更多的肌纖維會被利用起來,力量自然更流暢的施展出來,而這也才是你目前肌肉量該有的力量。而在開始重訓約4~8周後,基本上肌肉纖維都被喚醒了,神經適應就會達到ㄧ定程度,之後變開始轉成肌肉適應,肌肉也才會增加。此外,搭配優質蛋白質攝取,更能維護肌纖維的健康。

維持重訓習慣,才能讓肌纖維逐漸茁壯

培養運動並不是達成目標後就是終點,身體健康是必須一輩子經營的事業,運動也需要不斷維持下去才行。休息ㄧ至兩天都是在合理範圍,不僅可以幫助體力恢復,更有助於修復身體使肌肉增長。然而,當你超過3天以上沒有運動時,體內已經悄悄出現了變化,像是肌肉流失,導致讓外觀肌肉無改變、無氧運動的強度開始吃不消,肺活量也降低開始感到吃力,又或是會提早面臨肌少症的變化,這些嚴重程度不僅會影響到外在,連身體健康也會亮紅燈。

如果你有過ㄧ段運動的日子,其實不必太擔心,因為肌肉其實具備記憶性,只要再一次訓練啟動它,仍可以迅速恢復以往的肌肉記憶力以及體能。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常見的傳統仰臥起坐是讓腹部平坦最佳的訓練動作嗎?

2019-12-20
話題觀念核心訓練核心肌群健身

大多數的人都想擁有令人羨慕的人魚線、馬甲線或六塊肌,然而,相信大家最常做的腹肌訓練就是仰臥起坐,當然,你也一定想過增加仰臥起坐的次數,就可讓腹部更加平坦並顯露出線條。但仰臥起坐真的是能增強核心力量與減去腹部脂肪的良好訓練嗎?接下來,我們將透過一些研究數據告訴你,不要再做傳統的仰臥起坐了!

傳統仰臥起坐真的能訓練到核心
仰臥起坐真的是能增強核心力量與減去腹部脂肪的良好訓練嗎?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了解腹肌的組成,它是由「腹直肌」、「腹斜肌」與深層的「腹橫肌」所組成的,這樣對於我們接下來的腹肌訓練能更有幫助。

1.腹直肌(Rectus):一般來說所謂的六塊肌、八塊肌、王字腹肌與川字腹肌的形成都是在鍛鍊這一塊的肌肉,之所以能夠產生明顯的一塊塊的肌肉,是因為在腹直肌上有三條橫的肌腱與一條直的肌腱將他們分隔又相連在一起,正因為有這四條肌腱的作用,才能夠練出塊塊分明的腹肌。

2.腹斜肌(Abdominal oblique):腹斜肌是由「腹內斜肌」與「腹外斜肌」所組成,主要功能在於身體的左右旋轉以及側身的動作,如果加以鍛鍊可以讓人擁有更好看的腰部線條。

3.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腹橫肌位於腹斜肌的底下,是腹部最重要的一個肌肉,卻也是常常被忽視的肌肉。腹橫肌屬於深層的肌肉,負責穩定脊椎以及內臟,讓我們在運動時可以保持身體上的穩定,以及運動上身體肌肉力量的傳導。因為同時肩負保護脊椎以及增加運動表現重要性,所以這個肌肉的訓練是不能忽視的。

然而,我們常見的仰臥起坐本身可以訓練我們的腹部肌肉,但卻不會只燃燒或消除腹部的脂肪,要有效的消除脂肪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運動以及正確的飲食控制,而不是拼命的做核心訓練。

腹肌是由深層與淺層肌肉所組成。
腹肌是由「腹直肌」、「腹斜肌」與深層的「腹橫肌」所組成。

是訓練腹部或臀部?

傳統的仰臥起坐是專注於腹部肌群訓練嗎?根據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人類行為研究室,所做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的仰臥起坐會將力量集中於髖部屈曲,而不是專注於核心肌群力量的提升,這項研究是依據傳統美軍仰臥起坐和著重於軀幹屈曲的改良型仰臥起坐之間,腹部和髖部屈肌的刺激以及軀幹與髖部運動學的差異性。

為了瞭解傳統型與改良型仰臥起坐在肌肉刺激上的差異,研究人員找來18位有運動習慣的男性,針對各種仰臥起坐的姿勢進行30秒的重複訓練動作,並使用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記錄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股直肌的肌肉激活情況。在實驗結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在傳統仰臥起坐的過程中,股直肌和腹外斜肌的最大肌電圖和股直肌的平均肌肉激活程度較大,這也就意味著做傳統仰臥起坐將不能有效率的鍛練你的腹直肌,但相反的是,透過改良的仰臥起坐確能比傳統的仰臥起坐,更能有效率的刺激腹直肌和外斜肌。

透過上面的研究報告簡單來說,傳統的仰臥起坐必較注重於臀部髖關節的肌肉訓練,這可能導致腰部過度伸展並增加受傷的機會。而在改良型的仰臥起坐訓練過程中,我們的腹直肌活動性增強、外斜肌活動和軀幹屈曲都呈現高峰的狀態,這也就表明在此訓練的過程中,身體核心肌群將比臀部肌肉能更加有效的訓練,同時也能改善並減輕腰椎的負擔。因此,改良的仰臥起坐有可能是訓練腹部肌肉最好的選擇。

資料參考/self、verywellfi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