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運動品牌ASICS亞瑟士,於近日正式發佈全新的跑鞋GEL-NIMBUS 25系列,將採用全新內置式PureGEL亞瑟膠與單層加厚FF BLAST+科技中底,讓穿著感受更加柔軟及輕盈舒適之外,更能全面強化跑者長距離跑步的續航力與正面能量。在發表會現場也邀請到品牌大使林敬倫、ASICS長跑選手曾廷瑋、跑步教練哲睿等人齊聚一堂,並藉由跑鞋經驗談與實際城市路跑,一起體驗踩在雲朵上的舒適感受。
亞瑟士團隊推出全新世代的鞋款GEL-NIMBUS 25,搭載創新的內置式PureGEL亞瑟膠,比過去亞瑟膠科技材料重量減輕且柔軟度更大幅增加65%;中底搭載單層加厚FF BLAST+ ECO環保中底材質,讓足底發泡增加近20%,更輕盈且回彈性更佳,同時後跟的延伸設計,減少內旋不足型跑者落地時雙腳向外偏移的狀況,強化出整體的穩定性能,讓跑者所踏出的每一步都輕鬆流暢。
除此之外,ASICS也持續堅持對於舒適跑步體驗的承諾,在穿著體驗上GEL-NIMBUS 25全新柔軟、透氣、及延伸的針織鞋舌和鞋領口設計上,都能充分貼合腳型保有極為舒適的安心感。同時,鞋身彈性針織面料與後跟拉環設計,也兼具透氣與親膚的特點,讓跑者在長時間的穿著下提供出最完美的入腳體驗。
亞瑟士為了評估鞋款舒適度,委託南澳大學生物力學研究室的Chris Bishop博士展開獨立研究,邀請100 名跑者進行8週的測試,與市面上其他跑鞋比較,並根據緩震、穩定與靈活性進行評估,分析結果 GEL-NIMBUS 25 在各方面皆排名第一。
全新一代GEL-NIMBUS 25 對於追求速度的專業跑者來說,於長距離跑步及訓練跑中能減輕運動員的腳踝與韌帶負擔,更專注於訓練本身,有效率地完成訓練項目;透氣貼合的鞋面及舒適、輕盈、靈活的腳感讓市民跑者擁有滿滿的安全感,不論在運動場或是城市街跑都能專注自己、擺脫壓力,享受跑步為生活帶來的無限能量,重新獲得動力。
在此次發表會的現場,品牌大使林敬倫、ASICS長跑選手曾廷瑋、跑步教練哲睿、愛跑步那個薇安,採用城市路跑探索的方式,實際測試GEL-NIMBUS 25有感的非凡腳感。
平時熱愛運動的形象大使林敬倫,認為GEL-NIMBUS 25擁有200分的舒適度之外,在外型也有很大的突破;而今年於香川丸龜半馬破個人PB、達標世大運資格的ASICS長跑選手曾廷瑋表示,GEL-NIMBUS 25適合菁英選手於訓練時的長距離慢跑及恢復跑,特別指出鞋款的「輕盈」與「柔軟」讓選手能保持穩定表現。
今年也持續備戰全運會,目標拿下3000m障礙賽三連霸的跑步教練哲睿則表示,GEL-NIMBUS 25鞋款軟中帶點彈的特性,是他穿過最軟同時保有回彈力的跑鞋,尤其以舒適腳感與流暢度的感受,打破他對於ASICS鞋款的舊有印象,帶來前所未有的腳感體驗。
全新進化GEL-NIMBUS 25讓跑鞋與雙腳自然地融為一體,不論是市民跑者、訓練跑或追求速度的專業選手,都能在柔軟舒適的腳感中帶來正向的跑步生活!
GEL-NIMBUS 25已於2/4上市,到直營門市購買 GEL-NIMBUS 25 就送二十五周年限定手繪證件帶。
資料提供/台灣亞瑟士
責任編輯/林彥甫
有跑者膝之名的「髂脛束症候群 ITBS」是許多跑者腳上永遠的痛,常見於長距離跑者或自行車選手。不幸遇到這困擾時該如何緩解?且看以下物理治療師解說。
髂脛束是一條由臀大肌及闊筋膜張肌延伸下來密度較高的筋膜組織,這條筋膜往下連接到脛骨外側,可以幫助膝關節伸展及髖關節做外展的動作,在單腳站立的情況下可輔助臀中肌,提供髖關節與膝關節外側的穩定。而髂脛束症候群 ITBS是因為在過量運動下使得髂脛束的張力過大,造成髂脛束與股骨間富含神經與血管的軟組織受壓迫而產生疼痛。
.成因:
下肢的活動屬於閉鎖鍊運動,因此髂脛束症候群的成因比想像中來得複雜,不論是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功能失衡或結構性問題,都可能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以下僅歸納出較為常見的因素。
① 臀中肌、臀大肌無力或髖關節不穩定,迫使闊筋膜張肌過度活化導致髂脛束張力增加,以維持髖關節與膝關節外側的穩定。
② 膝關節的外翻與內翻。
③ 踝關節的不穩定,尤其是足弓較為塌陷或足外翻的情形。
④ 跑鞋選擇錯誤。
⑤ 跑步姿勢不良。
⑥ 跑步或騎車訓練量突然增加。
⑦ 跑過多的上坡與下坡。
.常見位置:膝關節外側、大腿外側。
.發生模式:
① 運動的負荷超過平時的訓練量,膝關節外側有明顯的刺痛與壓痛點,少數會往上蔓延至大腿外側。
② 膝關節變換動作由彎曲到伸直時,因為增加了髂脛束的張力,容易感到疼痛。
評估方法
請參照下肢的選擇性組織張力測試(STTT)進行詳細評估,也可進行以下的特定性檢查。
諾博氏加壓測試(Noble compression test):測試者一手用手指壓在被測者患側腳的股骨外上髁,另一手將被測者的膝關節從90°彎曲到完全伸直,過程中在彎曲20 ∼ 30°時特別疼痛則測試即為陽性。
伸展與訓練
① 闊筋膜張肌、髂脛束的伸展:站姿,將健側腳跨至患側腳的前方,再將身體側彎至健側來進行伸展。
② 臀中肌的訓練:側躺的姿勢,健側在下,膝關節、髖關節微微彎曲提供穩定。患側在上,膝關節伸直,腳尖朝前,做髖關節外展的動作,過程中髖關節不彎曲。
效果:組織支撐、痛點減壓。以肌內效貼紮做軟組織的支撐與痛點減壓,使動作功能恢復。
STEP1 大腿外側髂脛束支撐
側躺且下方腳彎曲、上方腳伸直準備貼紮,從大腿外側大轉子下緣往下量到脛骨粗隆左右,約 8-9 格。I 型貼紮,錨點放在大轉子的下緣,以中度拉力往脛骨貼紮,即完成。
STEP2 受傷區域痛點支撐
觸診尋找到受傷區域的痛點,剪取兩條貼布,各約 4-5 格。I 型貼紮,上下各一條,錨點放在痛點的中間,以中度拉力往膝部的上下圓弧形支撐貼紮,即完成。
• 圖文摘自如何出版,蔡忠憲、張高華、黃安華、楊宛青合著《提升表現、預防傷害、減緩疼痛,運動肌內效貼紮》一書。
本書特色
四位物理治療師因為運動傷害處理這個共同志趣而結為好友,經常一起參與各種運動賽事,協助場邊的運動傷害防護。2011年起攜手投入中華肌內效協會的培訓課程建置,共同開發出肌內效貼紮認證課程,8年來授課總和超過300場,以教學嚴謹、考核扎實著稱。適合各階層學習,不只醫療人員、運動員,連一般民眾都能輕鬆掌握技巧。
四位治療師亦師亦友,除了在各自領域以自費物理治療形式,藉由徒手治療、運動治療方法為臨床患者服務外,也時常聚在一起討論和分享各式治療法的操作和練習心得,更時常到國內外進修,保持吸收新知的熱忱,並將新技術整合內化成治療患者的利器。行有餘力不忘戮力寫作,讓更多人認識運動傷害處理與防護知識,以致全民都能擁有健康的肌骨與幸福的人生。
• 更多如何出版《提升表現、預防傷害、減緩疼痛,運動肌內效貼紮》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