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研究證實跑步、HIIT抗老! 每週練3次「不老酶」活性增3倍
1
研究證實跑步、HIIT抗老! 每週練3次「不老酶」活性增3倍
2
你該用自由重量還是機器式器材來訓練
3
雙手截肢的鐵人Hector Picard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證實跑步、HIIT抗老! 每週練3次「不老酶」活性增3倍

2018-12-17
知識庫 跑步 健身 新知 觀念 間歇訓練

大家常說「愛運動的人不會變老」是真的!但可不是所有類型運動都如此。一項新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期刊上的研究發現,耐力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運動類型可保護細胞染色體、防止衰老,與久坐者相比,每週進行3次上述訓練者,持續6個月後,細胞染色體中號稱「不老酶」的端粒酶的活性增加2-3倍之多!不過,在阻力訓練上倒沒有顯現這樣的效益。

研究證實跑步、HIIT抗老! 每週練3次「不老酶」活性增3倍 ©Drake T

「端粒(telomeres)」和「端粒酶」位於細胞染色體末端,三位美國科學家因為解開它與老化、癌症相關的運作機制,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醫獎,也讓端粒和端粒酶成為醫界新興研究主題。針對這個「抗老界的新寵兒」,之前的研究尚未觸及各種訓練模式產生的不同細胞效應;而發表在2018年11月《European Heart Journal》期刊上的以下研究,正是將訓練分類後,檢視端粒長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影響。

知識便利貼|端粒 Telomeres、端粒酶 Telomerase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研究推測和細胞老化有明顯關聯。端粒酶則有「不老酶」的稱號,與端粒的調控機理密切相關,功能是把端粒修復延長,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細胞分裂複製的次數增加,可幫助細胞染色體保持年輕,達到活化基因和細胞再生的抗老效果。

人類染色體上的端粒 ©維基百科

研究人員從1534名志願者中篩選出266名30-60歲年輕健康的受試者,這些受試者平常沒有運動習慣(1週小於1小時),研究已排除掉吸菸者和使用永久性藥物者。接著將他們分成4組:耐力訓練組(有氧耐力訓練,也就是在60﹪儲備心率區間下進行走路/跑步,這個心率為「輕鬆跑」的運動強度);HIIT組(4X4訓練法);阻力訓練組(8種機械循環訓練,包括背部伸展、捲腹、下拉、坐姿划船、坐姿雙腿彎舉、坐姿雙腿伸屈、坐姿推胸、臥式蹬腿);以及久坐對照組(不更改生活方式)。上述3個訓練組別每週進行3次45分鐘的訓練,且都增加了最大攝氧量(VO2max)。
 
6個月測驗結束後,因為沒遵守指定訓練等因素,有效樣本最終為124人;而研究人員觀察了這些受試者的血液單核細胞中的端粒長度和端粒酶的活性,結果發現,與久坐組相比,耐力訓練組和HIIT組的端粒長度和端粒酶活性增加了2-3倍。令人意外的是,在阻力訓練組上,研究並沒有顯示任何與端粒相關的益處。

該研究第一作者德國薩爾蘭大學博士Christian Werner分析,可能的解釋是:一氧化氮合酶(縮寫NOS)水平的變化。NOS會產生增加端粒酶反應的信號分子,而這種酶只能通過耐力訓練來觸發,在阻力訓練中則保持不變。
 
這個結果對細胞再生能力、健康老化相當重要!Werner表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端粒會自然縮短、惡化,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啟動凋亡機制,發出信號阻止細胞生長和繁殖,使細胞容易受損、衰老;因此,越能放慢損壞過程,對我們的身體越有利。

端粒的位置 ©維基百科

相反地,如果端粒長度較長,是否就擁有較年輕的生物學年齡呢﹖Werner坦言這個問題尚未有明確答案,但現今研究已指出,強壯的端粒能幫助抗老,例如心臟和肌肉功能更強。端粒保持得越完整,細胞對於壓力和炎症的抵抗力就越強,而這兩大因子正好與生物學年齡息息相關。

資料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該用自由重量還是機器式器材來訓練

2018-04-12
知識庫增肌觀念重量訓練健身

當你每天進入健身房要開始一天的重訓課程時,有想過是該用自由重量或機械式器材來做訓練嗎?其實大多數健身房的重量訓練區域裡面,都包含著自由重量與機械式器材這兩大類,而機械器材通常都佔據著大多數的訓練空間,再加上它們都會在機台上貼著所訓練的肌肉部位,所以,這樣讓人看起來也會比較好上手,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使用哪些設備來做有效的訓練?接下來我們將分析自由重量與機械式器材的優缺點,讓你在健身房的訓練時間能更加的有效率!

自由重量與機械式器材,到底哪個好呢? ©stylnazdrowie.pl

機械式器材

其實簡單來說:機械式器材比自由重量需要較少的身體參與度!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機械式器材它有固定的移動軌道,你只需要依照個人的身型與訓練強度,做好位置以及重量插槽的調整,接著了解這台機器所要訓練的特定肌群部位,然後坐進固定的位子就可以開始訓練,也因為機械式器材幾乎都設有安全裝置,所以,能降低訓練中發生危險的機率,比較適合健身房初學者使用。

機械式器材比較適合健身房初學者使用。

自由重量

自由重量就是所謂的Free Weight,你常見的槓鈴與啞鈴這些器材就是屬於自由重量的範圍,再使用自由重量器材的時候,你需要更多的動作學習與肌力練習,因為,自由重量除了訓練你的特定肌肉之外,還需要訓練穩定身體及關節的肌肉群,在一種相同的重量之下,一個微妙的角度或運行路徑的偏差,都會在肌肉的成長與發育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你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來學習調整正確的運動路徑及控制重量,也因為自由重量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訓練角度,所以對於肌肉往往能獲得更好的刺激度,也會讓你的肌肉更加的強壯。

自由重量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訓練角度,所以對於肌肉往往能獲得更好的刺激度!

訓練成效的差異性

在2008年美國有做過一個,針對固定式和自由式阻力訓練的差異性研究,這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比較自由重量與機械式器材,在人體肌肉力量與平衡的增長差異性。他們找來30位平均年齡49歲,並且沒有受過重量訓練的人,將他們分為兩組並進行16週的運動訓練,根據增肌標準的重量每組做8~12下的重覆運動,在訓練期間飲食都沒有作任何的改變,然而實驗的結果發現,在肌肉的力量上自由重量組增加115%、機械式組增加57%,而肌肉平衡上自由重量組增加245%、機械式組增加49%,這項研究可以證明使用自由重量訓練,比使用機械式器材訓練肌肉的力量與平衡性,都獲得較有效的大幅成長。

在肌力與平衡度上,自由重量對於肌肉的成長較為有效!

結論

看完上面的研究報告之後,我們不可否認自由重量的肌肉刺激度的確比機械式器材好,但這並不表示機械器材的訓練方式不好,因為,對於初學者來說固定的運動軌道與安全設備,可以有效的學習肌肉收縮及運動方向,所以,你可以將訓練方式以自由重量為主,機械式器材為輔,能在安全的狀況之下,有效的刺激肌肉並增加力量,許多有參與比賽的健身老手,也都會採用這樣的交叉式訓練。

參考資料/bodybuilding、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雙手截肢的鐵人Hector Picard

2016-05-25
話題單車游泳鐵人三項故事跑步

赫克特·披卡(Hector Picard)是一位古巴裔的美國人,現居佛羅里達州。在1992年3月,因為在工作中遭遇一場嚴重的高壓電電擊,讓他失去了雙手,右手全斷,左手剩半截,他身上也有40%皮膚遭到二到三度的燒傷。

©Edward Linsmier/menteciclista.cl

沈淪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決定重拾運動並成為一個鐵人。他第一場完成的鐵人賽是在2009年,到了2014年,他已經完成人生第100場鐵人賽。

他在2013年曾經從佛州羅德岱堡出發,長途騎車到紐約市,完成單趟17天1,500英里(2,414公里)的單車騎行之旅。同年他又從邁阿密一路騎到西岸華盛頓州的斯波坎,在36天之內完成3,600英里(5,794公里)的壯舉。另外,他在2014年9月也曾創下從佛州伊斯拉摩拉游到近海上面的一座小島上的無人燈塔「Alligator Lighthouse」,單趟8英里(13公里)的長途海上游泳紀錄!

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他自己也成為一個鼓舞人心的講者,並成立了 Don't Stop Living 來幫助、鼓勵肢體殘障人士從事運動。

©runsouthflorida.com
圖片翻攝Youtub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