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陽明山超級馬拉松賽」於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寒夜中開跑。本屆賽事賽程多元,總共有8個賽程;所有賽道路線以陽明山上蜿蜒曲直的產業道路為主,坡度與高度都不容小覷。今年氣候濕冷,遇上入冬以來最強烈的冷氣團,參賽者們必須克服低溫與陰雨的氣候!
最受矚目的100公里挑戰組前三名勇士們分別為野本浩(10:16:24)、張志平(11:23:24)、與林業展(11:31:28)。來自日本的野本浩剛於日前的花蓮洄瀾灣跨年路跑節獲得國際山海組110公里的第二名;比較前後兩場,野本認為今日的賽事地形與氣候困難得多,兩周後他也將參與臺北超馬24小時賽程,可望拿下佳績。
儘管坡度落差天又遇上寒流來襲,又許多高手鍛羽而歸,但硬賽事的挑戰性和迷人的景緻也讓人流連忘返。跑者們在風雨中奮力向前,尤其以風大聞名的風櫃嘴,更是讓大家吃足苦頭,直呼淚灑崩潰嘴。低溫溼冷,加上地形起伏很大,也有不少跑者失溫而不得不棄賽,矢言下次再來。但仍有跑者雖然冷到嘴唇發紫,仍堅持完賽,補給站工作人員及其它跑者脫下外套,出現五位跑者護送一位失溫跑友完賽的感人畫面。
一直以來,大會推動綠色賽事不遺餘力,因此本場賽道上的補給站不提供紙杯,在會場呼籲跑友們自行攜帶環保水瓶響應。還有拿著環保杯跑了四十多馬的跑者,來向大會表示支持。另外,這場號稱北臺灣條件最艱難的100公里超馬賽,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與能量!特別感謝弘陽食品提供的健康美味的野菽家營養棒,喬山健康科技贊助具有高蛋白質與豐富礦物質的SIMPLY 7藜麥脆片,以及太古可口可樂公司給予的AQUARIUS動元素,讓參賽者們能在賽後人手一件迅速補充失去的能量恢復元氣!
對一般跑者而言,無論平時練跑或參加馬拉松賽事,都沒有人強求你一定要變快,也有許多專家建議練跑不要求速度,但當您對跑步有一定的熱愛程度,速度將會是你亟欲追求的一大目標。然而,許多跑者在跑速上遇到撞牆期無法進步,甚至因此減低對跑步的熱中,那就太可惜了。雖然很難診斷出無法提速的原因,但別擔心,先檢視以下最常見的障礙因子,並試圖克服吧!
想要真正地提速,你最需要推倒的障礙包括心理和身理層面。跑者的身體若能做到令人驚艷的成績,通常是因為當他身體不舒服時就把腦袋關閉停止思考,而當一般人運動時,心理總是比身理更快放棄,因此對一些跑者而言,訓練心智比訓練身體更加重要。
訓練心智需要一些想像,例如剛跨越起跑線時,想像你在終點線開心贏得好成績的畫面;而開跑前做約5次深呼吸,能降低緊張、放鬆心情。
雖然你可能覺得弔詭,心想「我就是要提速,為什麼不讓我跑太快?」但事實上,這指的是在輕鬆跑的訓練日裡,你太費力去跑了。耐力運動是最基本的有氧運動,所以如果沒有龐大的有氧基礎支撐,那麼只是在身體還沒準備好時把自己丟向速度訓練。
在進行其他難度較高的訓練前,必須先將最大心跳數70%的輕鬆跑做好,因為如果想跑快,就必須建立一個有氧基礎,其次才是搭配少量難度較高的訓練項目。輕鬆跑和其他訓練的相對關係,就如同在一盤食物上撒些鹽巴,您不會讓盤子上都是鹽巴只有少許食物,否則將難以入口。
美國USAT認證教練Maria Simone曾說過「如果總是進行同一項訓練,身體將不會受到任何新的刺激並帶領你進步」。因此,如果你主要的訓練和賽事都是長距離慢跑,最好將少數短距離快跑放進訓練項目中;相反地,如果主要的訓練和賽事都在5公里以內,因此只不斷練習短距離跑,你將錯失跑更長和有氧跑的機會,無法進步。
每個跑者都該知道,飲食是跑步訓練的關鍵,而能突破障礙的重要因素正是適當的營養補給,因此吃適量的高品質食物是帶領你邁進下個階段的關鍵之一。相反地,如果吃太多錯的食物或因為節食而吃太少,都會阻止你進步。
無法確定哪些食物對運動表現最好?那就到醫院諮詢營養師,他們能為你打造一個健康營養的跑步菜單。
長期參加馬拉松賽事的人最有感觸,多數跑步賽事以年齡分組,因此隨著年紀慢慢大,報名表上勾選的組別就慢慢往下移,由此可見,年齡對跑速影響有多大。雖然曾有研究指出,跑者年齡超過40速度並沒有戲劇性地下降,但也分別有其他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跑速每年平均下降0.2-1.4%不等。想減緩跑速下降的幅度,那麼多加些速度訓練和重量訓練可彌補。
資料來源/USA TRIATHLON、ACTIVE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