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1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2
8種身體警訊你是否忽略了?
3
跟腱經常疼痛嗎?先檢視自己的臀部吧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2018-12-18
知識庫 保健 運動傷害 運動恢復 伸展 觀念

運動前後的肌筋膜放鬆在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其中又以按摩滾筒(Foam Roller)這個器材最常被大家使用,尤其是對於平常比較不易自我伸展的部位來做放鬆,這樣自我放鬆的過程也稱為自我筋膜放鬆(SMR,Self-myofascial release),SMR主要是靠自己身體的重量或是別人的輔助壓力,針對結節做定點的深層刺激,進而達到放鬆肌筋膜、改善軟組織延展性與增加肌肉柔軟度的效果,但除此之外,按摩滾筒(Foam Roller)對我們的身體又能帶來哪4種好處呢?

你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Runner's World Australia

 好處  1 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
按摩滾筒用於肌筋膜放鬆,已經被許多的物理治療師所推崇,主要是針對運動員或是一般人增加關節的運動範圍(ROM)與緩解筋膜的壓力點。由於我們人體的筋膜是圍繞著肌肉、神經、血管與結締組織,在長時間的肌肉緊繃或受傷等等,都會造成關節與肌肉的靈活性、耐力、力量與協調能力受到限制,導致身體出現大量的疼痛;只要能透過按摩器材的放鬆就能讓關節的活動範圍回到基本。

關節活動範圍對於訓練成效有顯著的影響。

 好處  2 血液流通更加順暢
血液主要在身體內的流通功能就是要攜帶氧氣,因此,擁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極為重要,除此之外,體內血液循環如不好就可能導致,例如四肢麻痺、頭腦思緒不清楚與免疫力降低的症狀,所以,我們要透過筋膜按摩適度的放鬆肌肉,讓血液流通性更好。

 好處  3 減輕訓練後的壓力
一般而言,嚴格的訓練之後都會造成生理與心裡的壓力,生理壓力就如同上面兩點所說的放鬆肌肉與肌筋膜,而心理壓力就能放鬆由運動所造成的皮質醇(Cortisol)濃度,在一項自身肌筋膜釋放對於減輕身體壓力的影響研究指出,使用按摩滾筒來放鬆肌肉比沒有放鬆的人來說,血液內的皮質醇濃度大幅的降低許多,對於增加新陳代謝與提高燃脂效率有著極大的作用。

降低皮質醇的濃度,能讓新陳代謝與燃脂效率提升。

 好處  4 減少延遲性酸痛
無論你是每天運動狂熱份子或是週末戰士,你一定都多多少少經歷過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這個症狀簡單來說,就是肌肉的訓練量突然超過肌肉原來的適應性,造成肌纖維的破壞,也有一說是因為肌肉膨脹壓迫神經造成疼痛,讓肌肉在24~28小時內會感到不舒服。然而,在經過一些研究發現,使用按摩滾筒能大大的減輕DOMS的症狀;同時能有效率且顯著的改善關節的運動範圍(ROM),因此,運動後一定要記得做上一組肌筋膜放鬆操。(全身10組肌筋膜放鬆動作點這裡)

資料來源/mensjournal、nasm、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8種身體警訊你是否忽略了?

2018-09-21
知識庫生活觀念保健

當我們談起如何讓身體更健康時,會想到要多運動以及健康飲食,卻時常忽略身體上發出的警訊,或許這些警訊不是那麼明顯,但是如果能在身體各方面都有注意到的話,可能更能提升健康的領域並且能延長壽命,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努力保養一定會離健康更靠近。

8種身體警訊你是否忽略了? ©fitandfiercemama.wordpress.com

 1  皮膚乾燥

皮膚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但卻是許多人最會忽略的一項。像是在沒有給予適當的保護的情況下曝曬太陽,可能會對皮膚乾燥造成傷害,並且提早老化以及罹患皮膚癌,除此之外,突然紅腫也是非常要注意的事。

 2  腳底板疼痛

我們的腳底板非常重要,但在我們追求穿上漂亮鞋子的過程中,卻經常忽視它的健康。像是高跟鞋會傷害腳底板,導致雙腿、背部疼痛以及拇指外翻,它還會使我們身體失去不平衡,嚴重時,還會跌倒傷害到腳踝, 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上高跟鞋的頻率,但如果你人生不能沒穿上它們,建議可以穿較厚的鞋來幫助分配支撐的重量。

腳底板疼痛 ©thehealingsole.com

 3  眼睛酸澀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在忙碌的生活下卻容易忽視它的健康。現在許多低頭族每天拿著手機不放,在上班時還要時常盯著電腦螢幕,其實這些方式都是在破壞我們的眼睛,然而在盯螢幕盯久時,會出現酸澀、勞累等情況,這就受你的雙眼在提醒你該休息了,此時,多去戶外走走看大自然讓眼睛可以好好放鬆。

 4  牙齒蛀牙

當牙齒有輕微蛀牙或是口腔有問題時,許多人很容易忽略這些警訊。定期檢查牙指是一種能幫助我們健康的一種方式,雖然有些人會害怕看牙醫,但是當這些小問題拖久時,發生的事情可能會比看牙醫還可怕喔!

牙齒蛀牙 ©fredericbizard.com

 5  月經週期

對於女性來說,月經週期不固定是最常被忽略的一件事!許多女性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但是,在你過了30碎石,還是時常月經週期不穩定,這時必須要去檢查,雖然造成月經週期不固定的原因非常多,但檢查才是最能給健康的一個保障!

 6  心理健康

身心其實是連在一起的,當心情時常低落、生氣、傷心,甚至有許多負面情緒時,它其實會牽連到我們身體,導致身體的賀爾蒙出現許多變化,例如體型開始肥胖、食慾不佳、失眠等,這些都會漸漸傷害身體,導致健康亮起紅燈!

心理健康 ©inc.com

 7  過敏

現代人幾乎都是過敏體質,這時,日常生活就要更加注意。像是周圍環境的整潔,以及可以檢測自身過敏原是什麼,因此可以避免來降低過敏的機率,除此之外,透過運動也可以大幅改善過敏體質。

 8  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是所有健康中最重要的一點,當你時常失眠、淺眠時,精神不只會勞累,連情緒也會跟著暴躁,同時身體器官在未休息的狀態下一直工作,也會導致衰竭並且整個身心都會出現狀況,此時,人體的肌肉量會一直下降,當肌肉量下降時,會導致生活不便,因此,擁有好的睡眠品質,才有一顆健康的心跟身體。

睡眠品質 ©wareable.com

資料來源/BUSTL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跟腱經常疼痛嗎?先檢視自己的臀部吧

2017-02-17
臀部肌群下半身肌群肌肉痠痛運動傷害保健知識庫

跟腱疼痛的時候,跑者們是否會想到它與臀部有關係?臀部肌肉和骨骼如果較弱,容易引起膝蓋病變、髂脛束摩擦症候群、臀部肌肉疼痛等症狀。實際上,它與跟腱疼痛也存在關聯。

跟腱疼痛,先檢視臀部

跟腱疼痛,是因為臀部不穩?

澳洲的生物學家對患有跟腱炎的跑者和沒有該症狀的跑者的臀部力學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跟腱炎的跑者在跑步過程中,臀部的移動並不處在一個理想的狀態,平均來看,有跟腱疼痛的跑者,臀部的不穩定性更高。
 
以大約相同的速度跑步,即使是跑者們的臀部和關節角度以及踝關節活動度相似,結果依然如此。跟腱疼痛時跑步,就會讓跑者處在一個相對不穩定的運動模式中,不僅會增加受傷的風險,還會增加能量消耗,跑步速度也逐漸變慢。
 
不過,由於該研究對這些跑者進行評估時,他們都已經患有跟腱疼痛的疾病,所以便很難知道是否是由於臀部較弱才導致跟腱病變,或者是因為受到小腿的限制而改變了臀部力學。該項研究的博士馬克·克雷比 (Mark Creaby)表示,他們不喜歡做太多的推測,但他還是通過類比來解釋了跟腱疼痛是如何從臀部開始的。

增加臀部靈活性,減低跟腱負擔

克雷比說:「想像你正在丟一個球,我們能夠將球扔多遠,不只是與我們的手腕有關係,還牽涉到軀幹、肩部和肘部。跑步也是一樣,看似是小腿和腳踝來控制腳步的抬起和落地,實際上也牽涉到膝蓋和臀部。」

根據他們研究的數據顯示,患有跟腱疼痛的跑者跑步時,臀部的移動顯得更艱難一些,這可能會有助於它們來彌補腳踝處出現的功能障礙。可能有些跑者的身體會減輕臀部的壓力,對腳踝的要求更高,因而加重了跟腱的負擔。

而從物理治療師丹尼爾·弗雷 (Daniel Frey)看來,他所遇過的大部分跟腱問題都是由於臀部較弱所導致。他表示:「患有跟腱問題的跑者中,75%的人都在臀部和核心有一定的局限性。」 臀部的靈活性以及外展不足,導致臀部肌肉的力量跟不上,而讓小腿部位承受了更多的負重,最終導致跟腱出現問題。所以,臀部力學的缺陷通常是從跟腱出現問題開始。

所以患有跟腱疼痛的跑者應該加強臀部骨骼和肌肉的鍛煉,增強臀部的靈活性和強度,才能防止跟腱出現病變。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