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1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2
台灣長跑獎項長明賞
台灣長跑界奧斯卡獎誕生! 「長明賞」致敬台灣第一位奧運馬拉松選手
3
Garmin全馬PB班開課:科學化訓練挑戰渣打馬最佳成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2018-12-18
知識庫 跑步 飲食 馬拉松 運動補給

參加馬拉松、鐵人三項、自行車賽事時,能量膠是許多選手必備的補給品,但你已經習得一身「邊跑邊輕鬆補給能量膠」的功夫了嗎﹖還是光是拿取能量膠就手忙腳亂弄得滿手黏答答﹖以下7種建議是專業人士在跑步比賽或鍛鍊中攜帶能量膠的實戰方法,以市售常見的GU能量膠為例。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Alamy

 方法  1 口袋

現在市售的許多跑褲都設計有口袋或鑰匙袋,一般能量膠包裝幾乎適合任何口袋,因為包裝可隨意彎曲折疊,甚至也能擠進跑褲後側的鑰匙袋。建議盡量放在靠近腰帶或腰背附近的口袋,以防止劇烈彈跳讓能量膠不翼而飛。
提醒:如果將能量膠放在鑰匙口袋,請考慮將鑰匙放在其他位置,雖然包裝在一般情況下不易受損,但如果能量膠包裝持續對著鑰匙尖銳部位約16公里,仍可能導致包裝破裂。

 方式  2 別針扣腰帶

在沒有多餘口袋空間可利用時,以一個安全別針固定能量膠是個原始而好用的方法。以下教你怎麼做:
1. 將能量膠塞入跑褲內側,位於臀部外側和伸縮腰帶之間。
2. 將三分之二的能量膠包裝分部在腰帶下方,並把包裝頂部開口反摺於跑褲腰帶上(此方法能更加確保跑步時不會碰撞到能量膠)。
3. 將安全別針穿過包裝頂部(沒有膠的包裝部位),並將別針固定在腰帶外側。
4. 收緊腰帶,你就可以放心開跑!

別針扣腰帶步驟,依序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GU

 方式  3 握在手掌

能量膠包裝通常能夠一手掌握,握在手上的好處是能隨時拿取。如果你覺得握累了想休息,可以用橡皮筋或髮圈協助固定能量膠位置。
 
另一有種握在手掌上的turbo版方式,例如Nike職業越野跑運動員Alex Varner,習慣把4-5包能量膠集中放入一個軟瓶中,再加入少許水降低黏度。依照這個概念,GU有出一款可裝進多包能量膠份量、搭配高流量噴嘴的軟瓶「GU Energy Flask」,不過目前只在amazon等海外通路買得到。

以橡皮筋固定在手掌 ©GU

 方式  4 運動內衣

部分女跑者習慣單穿運動內衣跑步,這其實有一個額外好處,就是為能量膠創造了一個存放空間。妳可將能量膠塞在胸罩兩側,或放一個在胸罩後方肩胛骨之間。

提醒:如果妳的身體容易發燙,請使用防摩擦膏來減輕皮膚刺激,更重要的是,千萬別把房摩擦膏混進能量膠一起吃進肚!

 方式  5 各式配備上

帽子:將能量膠用少許膠帶固定在帽子邊緣或頭部側面,如果你戴的是有多餘空間的帽子,例如棒球帽,甚至可以直接把能量膠放在頭上。
 
手套:這是在天寒地凍下跑步的限定版方法,台灣較少見。Salomon職業跑者Caitlin Smith指出,如果戴著手臂保暖器,可將1-2包能量膠塞在肩膀或手腕附近;如果戴跑步手套,把能量膠放在手套裡,能讓膠溫暖利於食用。
 
頭燈:
這是夜跑、跨夜和越野跑者適合的方法。頭燈的前照燈鬆緊帶上相當適合放能量膠,如果跑者從凌晨跑到太陽升起,第一個補給時間可能和脫下頭燈的時間點恰巧吻合。

能量膠固定在帽子邊緣或頭部側面 ©GU

 方式  6 黃金準則:緊身衣褲是能量膠的好朋友

運動衣常見的萊卡® (LYCRA)面料具備良好的伸縮性、吸濕排汗,因此跑者愛用的緊身服、緊身褲常使用此面料。「緊身」趨勢意味著有更多能量膠儲存空間,因為緊身衣褲已將碰撞和滑動機會降到最低,建議可把能量膠放在臀部外側、近下背部的外側。

 方式  7 運動水壺蓋

這個聰明的方法是從自行車手身上學來,如果你跑步時會攜帶運動水壺,那麼將能量膠的頂部壓進瓶蓋並拴緊,補給時就能直接撕掉能量膠開口,一秒內瞬間補給。

將能量膠頂部壓進瓶蓋後拴緊 ©GU

(同場加映能量膠補給策略: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資料來源/GU, Runners Connec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長跑界奧斯卡獎誕生! 「長明賞」致敬台灣第一位奧運馬拉松選手

2021-01-26
奧運路跑馬拉松趨勢新聞跑步話題

好萊塢電影界有奧斯卡獎、國際長跑界有阿貝貝獎,台灣長跑界年度長跑獎項「長明賞」2021誕生,總計頒發80萬獎金給優秀選手,期待為台灣孵育頂尖長跑選手!而台灣馬拉松女將曹純玉屢破全國紀錄,也成為第一屆「長明賞」確定得主。

今(26日)長明賞幕後推手特別舉辦記者會,現場潘瑞根教練、洪國智老師、獲獎者曹純玉等人發表第一屆長明賞的成立願景、得獎規劃等,並指出該獎項是向台灣傳奇馬拉松選手─陳長明先生致敬。

台灣長跑獎項長明賞
台灣長跑界奧斯卡獎誕生! 「長明賞」致敬台灣第一位奧運馬拉松選手

向台灣傳奇馬拉松選手 ─ 陳長明致敬

為了提升台灣長跑在國際田徑界地位、獎勵在國際賽事獲得殊榮或對台灣長跑成績有重大突破之運動員,臺灣長跑競技網及社會永續發展推廣協會設置台灣首個年度長跑獎項「長明賞」。該獎項向台灣傳奇馬拉松選手─陳長明先生致敬,並特別擬定全國馬拉松紀錄基金條例作為遴選基準,選拔台灣長跑年度最佳男、女運動員各一位,以及提供破馬拉松全國紀錄獎勵。

陳長明

陳長明先生(1955/12/02—2019/01/09)對於台灣馬拉松運動有以下指標性意義,因而以其名作為本獎項名稱。
(一)台灣第一位參與奧運會馬拉松項目之運動員。
(二)台灣第一位參與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項目之運動員。
(三)台灣第一位馬拉松突破2:20:00之運動員。

長明賞的濫觴-臺灣長跑競技網

2011年,幾位中長跑同好想為台灣長跑環境貢獻一份心力,於是相約成立「臺灣長跑競技網」,一則想保存台灣中長跑的重要歷史及事蹟,二則建立台灣中長跑成績資料庫及相關田徑統計,三則想分享國外中長跑相關知識及最新資訊。

台灣的長跑賽事有許多不利於締造成績的劣勢,一方面氣溫、濕度過高,選手們在比賽中常常很快就體力耗竭;另一方面國內路跑賽事賽道不佳,鮮少有筆直平坦的高速賽道,選手們在台灣的賽道須得花更多時間完賽;再加上台灣長跑好手的密度與強度相較於國外都顯得不足,也影響到選手們在國內賽事的成績表現。

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國內頂尖中長跑選手們因為相關資訊不足、經濟能力有限、缺乏贊助等原因,還沒有建立自費出國參賽及移訓的觀念。臺灣長跑競技網開始將國外許多高強度的賽事資訊引進台灣田徑圈,並強調參與這些賽事有助於大幅提升成績與個人眼界,例如日本馬拉松聖殿之稱的福岡馬拉松、這幾年雙創我國男女半馬紀錄的香川丸龜半馬、挑戰世大運達標首選的上尾半馬…等。這些賽事在台灣長跑競技網剛開始宣傳時,我國歷年參賽人數都是0,國內選手們甚至沒有聽過這些易創成績的優質賽事。

Jesse Owens Award(歐文斯獎)是美國田徑界每年最重要的獎項,Abebe Bikila Award(阿貝貝獎)則是國際長跑界每年相當具指標性的獎項,而台灣長跑一直沒有專屬於自己的年度長跑獎項,於是臺灣長跑競技網便醞釀打造專屬於台灣的長跑獎項,藉此提升台灣長跑選手們的榮譽感,並頒發獎金讓選手們可以出國參與高強度易創成績的賽事。不過很可惜由於人力物力有限,這個想法當時僅止於紙上談兵,沒有付諸行動。

第一屆長明賞獲獎人曹純玉與其教練陳囿任
第一屆長明賞獲獎人曹純玉與其教練陳囿任

轉機:2015南庄山水半馬→2017臺北世大運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台北,增加了國內選手想代表國家出賽的榮譽感,不過對於台灣中長跑選手而言,要入選世大運國手的機會微乎其微,因為當時國內選手成績距離參賽標準仍有一大段距離。2015年12月,臺灣長跑競技網貼文指出,2017臺北世大運是有機會奪下長跑獎牌的,世大運有半馬團體賽項目,台灣從來沒有派隊參加過,國內中長跑選手如果願意努力,在一兩年內大幅提升自己的成績,世大運奪牌不是夢。

南庄山水半程馬拉松(現已停辦)主辦人知道臺灣長跑競技網想贊助選手出國參賽的想法,便與該網擬定獎勵辦法,首開先例讓菁英選手參與南庄山水半馬免報名費,男女選手除了總名次獎金之外,凡在2015南庄山水半馬成績達74分╱90分之內的加頒一萬元獎金,刷新半馬百傑個人最佳成績者再加頒五千元獎金;除此,還遴選男女大學生各一名,全額贊助他們參加2016香川丸龜半馬的機票、住宿及報名等相關費用。這麼多空前的優惠設計全都是為了選手們創佳績,並藉由送兩位大學生到日本參加香川丸龜半馬,引起國內好手對於參與國外高強度賽事的興趣與意願。

2015南庄山水半馬由於上述福利,山城小鎮引來了國內眾多好手參賽,成績也相當亮眼,最終鄧新詮與曹純玉獲得全額贊助參加2016香川丸龜半馬的資格,主辦單位並委請2012倫敦奧運國手張嘉哲帶隊前往丸龜參賽,2017世大運奪標之旅跨出了第一步。

2016香川丸龜半馬我國共八位選手參賽,謝千鶴、傅淑萍雙雙打破許玉芳保持十二年的女子半馬全國紀錄,曹純玉、游雅君則達到2017世大運培訓標準,2017世大運終於看到一線曙光。

隨後一年多,國內男女大學生紛紛自費前往海外移訓或參賽。他們在我國長跑史上不是天資最為優異的一個世代,但絕對是付出最多努力的世代。為了2017臺北世大運,每個人都自費投入六位數的金額,出國移訓、自費參賽、犧牲課餘收入,一場又一場的試煉讓成績逐步上揚,最終三男四女入選世大運國手,並在女子半馬團體賽勇奪一面銅牌,這面銅牌也是我國長跑史上,至今唯一一面世界大賽的長跑獎牌。

2021長明賞

2017臺北世大運之後,田徑運動在台灣又重新獲得一些注目與支持,也開始有企業小額贊助一些選手,例如森林跑站、國手匯等。市民跑者們的觀念也有所改變,願意付費去跑步訓練班學習正確的跑步觀念、肌力訓練、核心訓練等等,這股風氣也增加了科班選手們的工作機會,進一步延長其選手生涯,不像早年許多科班選手陷入大學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風氣改變,許多素人選手紛紛投入專業訓練,平均成績水平也大幅提升,在女子全馬項目上尤其明顯。不過回歸到競技選手這塊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例如台灣夏天高溫悶熱對長跑訓練相當不利,許多一線選手每年籌措移訓經費仍捉襟見肘。此時,臺灣長跑競技網多年前計劃打造專屬於台灣的長跑獎項,這個想法再度浮上檯面,一方面藉此獎項提升台灣長跑選手的榮譽感,二方面也提供資源給最頂尖的選手們,期待台灣長跑能有再度站上國際賽頒獎台的一天。

森林跑站、國手匯
田徑運動在2017開始有企業小額贊助選手,例如森林跑站、國手匯等

2021長明賞由台灣長跑教父、林義傑和陳彥博等人啟蒙恩師潘瑞根教練擔任委員會召集人,選手須於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止,至少須於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所認可之5000m、10000m、半程馬拉松、馬拉松賽事出賽一場以上,且於世界田徑總會計分法達800分者,始得被推薦為候選人,並經由委員會評分與網路票選兩部分加權評選,獲選之男女選手於2022年3月頒獎。得獎者獲獎金15萬元,另設破馬拉松全國紀錄獎金50萬元。

長明賞捐款連結請點此。

資料來源/長明賞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Garmin全馬PB班開課:科學化訓練挑戰渣打馬最佳成績

2016-10-07
GARMIN訓練營馬拉松跑步話題

由Garmin與知名教練徐國峰領軍,號稱台灣唯一「肯亞級」跑步訓練營,於10/1正式開始先修課程。
這70位訓練營精英,是Garmin歷經兩個月選拔,從兩百多位報名者脫穎而出的最終參加者。三天的先修訓練課程,由徐國峰與 Garmin專屬心率教練傳授科學化跑步訓練的基礎技術與知識 ,並在未來的18週內接受教練群的個人化指導,完成為全程馬拉松量身訂做的跑步訓練課表。最終,70位學員將在明年2/12的台北渣打馬拉松一口氣訓練驗收成果!

Garmin全馬PB班於10/1正式開課

Garmin推廣科學化跑步訓練以久,18週的馬拉松專屬訓練課表以週期化訓練的概念,根據心率制定每個人專屬的訓練強度,用最經濟的練習量達到最佳的目標訓練效果。身為北體現役選手的心率教練梁哲睿表示「在過往選手生涯的訓練中,都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居多,希望科學化訓練的方式能夠帶領大家更聰明地進行訓練。」Garmin行銷部副理Jason,同時也是一手催生Garmin全馬PB班的大家長:「 我們非常重視這次訓練營,我們認為這是Garmin的使命,希望大家能更嚴肅的看待訓練、但是要以輕鬆的態度看待結果,因為你已經把該準備的都準備完了,接下來只要照著訓練把成績跑出來就好了。我們希望大家能用更系統化的方式與工具,來挑戰自己,用最少的跑量來達到最好的成績,這就是我們開設這個訓練營的目的。」

余文彥教練講解跑者肌力訓練的實作練習

同時值得高興的是,Garmin會將完整的18週訓練課表對外公佈,所有完整課表與訓練進度將於Garmin心率訓練社團公開分享,並歡迎所有有興趣的跑步朋友同步練習,也歡迎大家提出疑問,不定期會有專人上線回覆。首個週末的先修課程與實作講義已經完成上傳,包含跑步的標準跑姿的訓練動作教學、與跑者的肌力訓練理論與實務說明,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討論。

學員實地練習跑姿技術

Garmin心率訓練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09109535899954/?fref=ts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