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1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2
SUPERACE邀國際越野好手2/26-28齊聚阿里山  三天兩夜106K探索台灣
SUPERACE邀國際越野好手2/26-28齊聚阿里山 三天兩夜106K探索台灣
3
2017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10月31日21時開放網路報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2019-04-17
知識庫 綜合 瘦身 跑步 瘦身攻略 有氧運動 健走

運動減重方式數不完,然而不是每項運動都適合全部減重者,例如肥胖者和有關節疾病困擾者常不敢運動,或是平時沒運動習慣,突然為了減重而運動恐怕很難維持。這時,健走會是個最初階、簡易,且適合多數人的入門運動。如果你是上述這些人,或是你身旁有朋友想瘦身又懶得動起來,穿上舒適合腳的鞋,去健走吧!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健走消耗的熱量

健走可有效燃燒體內脂肪!不過走路也有分強度,而強度影響消耗的熱量。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一般走路每小時速率約4公里,消耗熱量以50公斤成人計算,每半小時消耗77.4大卡、60公斤則消耗約93大卡。快走則會感覺心跳加速、微喘、流汗,每小時速率約6公里;消耗熱量以體重50公斤的人計算,每走半小時約消耗112大卡、60公斤消耗135大卡。

許多人把健走與強度較高的慢跑相比,若以15-30分鐘運動時間計算,健走與跑步同樣都是消耗掉體內的碳水化合物,然而減重主要目標是「減脂肪」。如果健走持續半小時以上,這時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降低,脂肪的燃燒率急劇提高;跑步消耗的熱量則以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消耗掉肌肉熱量)較高,跑步後的體內脂肪消耗率較健走少,反而較低強度的健走能在減重上小兵立大功。但必須注意的是,健走不是隨便走10分鐘就有效,長時間運動才能燃燒更多脂肪!

表格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走的其他好處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列出的健走好處﹕

1. 健走對腳部關節的耗損比跑步、爬山等其他運動少。走路時,腳關節承受的荷重約體重的1-2倍;跑步約3-4倍。

2. 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

3. 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跌倒。

4. 提升心肺功能。

5. 紓解壓力。

6. 以步代車,經濟又環保!

健走時身體各部位姿勢

全身:身體打直同時放鬆,從心裡感覺你的耳朵、肩膀、臀部、膝蓋到腳踝都成一直線,並謹記「抬頭、挺胸、縮腹、不聳肩」。

頭部:頭頸放鬆,頭部和視線都朝正前方,下巴與地面平行,眼睛避免往下看,將視線落在你的正前方約6公尺處。

雙手:肩膀放鬆,手掌微握但避免握拳過緊,手臂彎曲呈90度角,上臂貼近身體,手肘約在腰部位置,搖擺幅度隨著步伐自然擺動。(手臂的擺動有助於健走的速度,快速的手臂擺動可帶動增加步頻)

核心:維持正確姿勢的關鍵在核心力量。健走時,使用從身體中央肚臍周圍到後背脊柱之間的腹部肌群,並隨時檢查下背部(腰部),如果它開始彎曲不正,重新使用核心力量讓骨盆回到自然的位置。簡單來說,縮小腹、夾臀以保持直立。

雙腿:跨步距離依個人舒適度而定,前腳腳掌落下時腳後跟先著地,此時地面、腳後跟與腳趾呈45度角;隨著每一步的著地點都從腳後跟移到腳趾,在下一步開始前,運用前腳來轉換身體重量。記住走路時腿部必須打直,但別鎖住膝蓋。

健走的注意事項

速度﹕每小時5-6公里(若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則屬於散步)。

時間﹕扣除暖身與緩和時間,每次最好30分鐘。

建議時機﹕飯後半小時到1小時後,另建議睡前2小時內不要激烈運動,避免刺激交感神經影響睡眠。

地點﹕針對膝蓋關節安全考量,在室外選擇PU跑道最安全,室內使則可使用跑步機。以外在環境因素考量,室外缺點是有空氣汙染,夏天容易中暑、冬天太冷容易使血管急速收縮導致血壓飆高,有心臟疾病者不建議此時到室外。相反的,在室外運動好處是可吸收維生素D,研究證實骨密度的維持必須運動、日曬、鈣質補充及維他命D三管齊下,建議每週3-4天早晨或傍晚到室外運動,約15-20分鐘即可。

注意﹕「我每天吃完飯後都散步30分鐘,這樣算運動到了嗎﹖」事實上,時速每小時3-4公里的散步不是運動,只能算是「活動」,比起吃飽就睡或坐著看電視,這樣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肢體活動,但散步既不能增加心肺功能、沒有增加耗能,也較少訓練到肌力或肌耐力。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i-care健康促進服務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UPERACE邀國際越野好手2/26-28齊聚阿里山 三天兩夜106K探索台灣

2022-12-30
賽事SUPERACE超馬話題越野跑跑步

SUPERACE 從 2012 第一屆的 MiniRun 開始,持續在台灣推廣越野超馬活動,更每年春季固定舉辦三天兩夜百公里多日賽,其中曾因疫情停辦過,但團隊堅持持續開發包含墾丁、阿里山、內蒙、新疆、敦煌、吳哥窟…等站點,成功將每一場多日賽打造成小而美、高品質,且具國際水準的超馬挑戰盛會。2023 年 2 月 26 至 28 日,在阿里山站點除了有 106K 三日賽制組別,也為了想踏入越野的玩家於 28 日規劃單日 21K 組別,報名至 2023/1/5 截止,SUPERACE 邀各國越野好手深入雲霧繚繞的阿里山群,來一場極深度的探索之旅!

SUPERACE邀國際越野好手2/26-28齊聚阿里山  三天兩夜106K探索台灣
SUPERACE邀國際越野好手2/26-28齊聚阿里山 三天兩夜106K探索台灣

多日賽玩家最理想的入門選擇

這是一場超過百公里的自負重自補給越野賽,賽道包含公路與越野路面,參加者需背負所有飲食、睡眠與求生裝備,並花費 3 日完成。超馬多日賽系統(Multi-day Ultra Marathon)由超馬探險家林義傑引進台灣,更是目前台灣唯一的超馬多日型態賽事,多年來培養出一票同好,更曾帶領跑友們一同前進納米比亞沙漠挑戰七天六夜 250 公里。SUPERACE 絕對是開始嘗試多日賽的玩家,最理想的入門賽事選擇。

賽事在台灣已推廣近 10 年,過往共計近 20 餘國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不一樣文化與國度的跑者參與,透過雙腳造訪美麗的福爾摩沙。深入雲霧繚繞的阿里山群中,體驗墾丁與東海岸的鬼斧神工,有別於純旅行觀光般的走馬看花,可謂是一場「極深度」的探索之旅!

深入雲霧繚繞的阿里山群,來一場極深度的探索之旅
深入雲霧繚繞的阿里山群,來一場極深度的探索之旅 (圖:SUPERACE提供)

陳鵬中、許仁茂、盧明珠等好手齊聚阿里山

包含剛征服完義大利巨人之旅 TOR 的陳鵬中、去年阿里山站女總一林育如、越野新星宋城希…等,都將再次回歸三日菁英賽。FXT 與 IRONMAN 的奪冠常客許仁茂將帶著家人,一同挑戰單日 21K 單日越野組別。另外,超馬一姐盧明珠更將首次挑戰多日賽事,以及多位參與過國際四大極地賽事的美、日、韓各界好手們,也確定將來台出賽,為賽事增添可看度,肯定又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神仙打架!

越野新星宋城希將三度挑戰阿里山多日賽
越野新星宋城希將三度挑戰阿里山多日賽 (圖:SUPERACE提供)

經歷了近 3 年的邊境管制,團隊日前也終於再次飛往海外,前進新馬與韓國,與當地跑界交流合作舉辦海外分享會,期待明年 2 月作為東道主,再次張開雙臂,用獨有的台式熱情,一同迎接遠道而來的夥伴!

海外分享會新加坡場
海外分享會 - 新加坡場 (圖:SUPERACE提供)

多日賽不僅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個有溫度的大家庭

有別於都會型馬拉松賽事以競速與穩定性為主,越野型超馬則重視技術性的展現,而超馬多日賽除了保有路跑與越野賽的特點,賽道上選手們的相互比拼,有別於跑完就回家的馬拉松,更多了每晚回到營地裡的惺惺相惜。更不乏原本就是好友、伴侶、夫妻身份的成員相約一同來參加,三天兩夜的旅程所產生的革命情感與回憶,有如一個有溫度的大家庭,相互交流與關心,身心靈肯定收穫滿滿!

2023 年 2 月 26-28 日舉辦的超級馬拉松多日賽 - 阿里山站,除了 106K 三日賽制組別,也為了想踏入越野的玩家設立單日 21K 組別。或許過去你已遊歷過阿里山,這次我們不漫走,換個方式試著跑起來,用不同的視角與步調跑進不同的角落,挖掘不同的阿里山美景。用雙腳體驗這片土地的起伏,跑一段只屬於自己的寧靜,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時光,用喘息紀錄當下的溫度,擷取不同以往更深刻的記憶,相信那將會是另一種人生的體悟,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好。

2023 年 2 月,SUPERACE 邀請你來一場改變自己人生的多日賽!

一場屬於自己的冒險旅程
一場屬於自己的冒險旅程 (圖:SUPERACE提供)

2023 SUPERACE 超級馬拉松多日賽-阿里山站

2023/02/26-28
21K 單日越野賽(ITRA-1)(UTMB-1)
106K 三日菁英組(ITRA-4)(UTMB-3)
報名至 2023/1/5 截止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伊貝特活動網頁

資料來源/SUPERAC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10月31日21時開放網路報名

2016-10-28
賽事路跑跑步話題

南台灣迎春最盛大馬拉松──「2017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將於106年2月12日(星期日)在高雄國家體育場世運大道熱情開跑。今(105)年10月31日晚間9時起於http://www.khm.com.tw開放網路報名。

賽事路線串聯高雄名勝美景,也是全臺唯一以城市中心地標為主要路線的馬拉松,想體驗「最友善的城市馬拉松」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2017高雄國際馬拉松於2/12正式起跑

全國記者會賽事啟動 揭示本屆活動特色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今(28)日於台北市富驛時尚酒店召
開全國記者會。台灣美津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宏津、高雄市體育處處長黃煜共同介紹「2017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活動特色;同時宣佈本賽事組別包含無敵搶手的全程馬拉松組(42.195公里)6,000名與超半程馬拉松組(25公里)8,000名,以及往年廣受好評的3.5K健康組今年調整且更名為5K休閒組,預估1萬2000名(收費200元)參與,並採網路報名。全馬男子組與女子組總名次第一名,各獲得新臺幣30萬元及20萬元獎金,總獎金高達147萬。此外本屆賽事仍延續舉辦跑者創意造型評選,參賽跑者不妨來玩造型,秀創意。

今年嶄新亮相的5K休閒組路線規劃,從世運大道起點沿著翠華路>右轉海功東路>海功路>左轉進學路>右轉左營大路>右轉實踐路>右轉海富路>右轉海功路>左轉軍校路>右轉世運大道>進入高雄國家體育場南面廣場終點站。帶領跑者進入左營眷村,讓跑者感受眷村歷史文化的建築氛圍與特色;路經海富路海軍體育場旁約500公尺綠色隧道,綠廊兩旁豎立成排樹冠大且樹形優美,樹齡90年歷史以上的列管珍木雨豆樹,使跑者漫步於綠蔭盎然的眷村大道上,藉此將高雄馬打造成為完美城市馬拉松。

高雄市體育處處長黃煜表示,特別感謝冠名贊助商台灣美津濃股份有限公司長期對高雄國際馬拉松的支持與協助,明年更擴大雙方的合作內容,美津濃將提供報名高馬跑者訓練教室專業師資教導正確路跑知識與訓練課程,更會舉辦馬拉松主題演講。而明年雙方更推出「跑高雄馬送你國外馬」的抽獎活動,美津濃將提供4個日本大阪馬拉松的參賽名額;高雄市則規劃4個免費日本長野馬拉松運動觀光名額,以上只要報名高馬且完成繳費就有機會獲獎。

高馬網路報名恐秒殺 欲參賽者要掌握時間

「2017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一律採網路報名,上http://www.khm.com.tw,完成報名手續(即繳費完成)之選手,需自行上網列印報到單。報名手續完成者,不論任何理由不得要求更換人名、參賽項目、衣服尺寸或退費。

報名日期自今年10月31日21時起至12月4日24時止(若報名額滿則提前截止)。欲參賽者於網路報名後請列印繳費證明至7-11利用ibon系統繳交報名費,並確認報名事項無誤,一經繳費後即不接受報名事項更改。於線上報名取得繳費序號後,在二天內必須完成繳費動作,未完成繳費者視同尚未報名成功,報名額滿後將無法再行繳費。

 

熱情為跑者加油 串起山海河港最美高雄

跑過兩次高雄馬拉松全馬組的立法委員趙天麟指出,高雄國際馬拉松自深具世運璀璨風華的高雄國家體育場開跑、沿途經過高雄巨蛋、美麗島及中央公園捷運站,隨即行經愛河、左營古城,之後還可以體驗蚵仔寮的漁村風光與沿途民眾熱情的擊掌歡呼與加油鼓勵,最後進入國內第一座獲得國際田徑總會(IAAF)認證的高雄國家體育場田徑場,讓跑者體驗交融高雄都會與鄉村之美,最熱情、最友善的城市馬拉松。

高雄市體育處處長黃煜指出,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沿線每 2.5公里設置水站、海綿站、補給站等,計超過20個補給站。值得一提的是沿途補給站都由地方民間社團認養,有在地路跑社團、廟宇信眾、學校社團、扶輪社等參與,讓所有跑友體驗港都民眾的熱情,再加上沿線超過50個加油團體的熱情歡呼讓參賽跑者愈跑愈有勁,誠摯歡迎跑者一同來體驗「最友善的城市馬拉松」。

2017高雄國際馬拉松

date 2017年2月12日(星期六)
place  高雄國家體育場
web 報名請上 高雄國際馬拉松官網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