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健身教練沒告訴你的事情 增肌訓練的3大重點要素
1
健身教練沒告訴你的事情 增肌訓練的3大重點要素
2
防肌肉抽筋的6組運動
一定要做!預防肌肉抽筋的6組運動
3
想獲得更好的肌肉成長,你該如何做?有研究分析:集中訓練時的注意力比增加重量更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教練沒告訴你的事情 增肌訓練的3大重點要素

2018-12-27
知識庫 健身 觀念

初入健身房的新手每個人都一定有個想要改變身型的目的,最快能改變身型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增肌與減脂,然而,該如何在有效的訓練時間及課表裡增肌,就變成了許多健身者一直在追求的方向,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也些人會看網路影片來學習動作並安排自己的訓練步驟;另外有些人會花錢請專業的教練來為自己制定一個訓練課表,無論是用哪個方式來訓練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這些增肌訓練有三大要素必須要融入其中,這重量訓練的三大要素也是大家都會遺忘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你在增肌訓練的過程中遺忘了哪個要素吧!

健身教練沒告訴你的事-增肌訓練的3大重點要素。

1.複合與多關節動作

相信有在健身的人一定都有聽過,三大必練的動作:深蹲、硬舉與臥推,這三大動作就是我們常說的複合與多關節動作,為何它們是重要的必練動作呢?第一採用複合式動作能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力量基礎;所謂的複合式動作就是動作需要參與的肌群較多,當參與的肌肉越多我們身體的力量就會提升的越快,當肌力獲得有效的提升之後再學習單關節與孤立式訓練就會更容易上手。第二因為複合式訓練比起單關節訓練能徵召更多的肌肉,所以,很適合剛進健身房的新手使用,由於新手們的身體從未接觸過重量訓練的刺激,採用這個方式與訓練動作,就能讓身體肌群獲得更好的成長方向與效率,這頁就是為何會有俗稱的健身新手增肌蜜月期,在這個時期非常適合進行增肌與減指同步進行,而且效率會十分的明顯。

三大必練的動作:深蹲、硬舉與臥推,這三大動作就是我們常說的複合與多關節動作!

2.訓練組數與次數

想要增肌就是要稍微我們所謂的肌肉纖維,再經過飲食營養與充足的休息讓肌纖維直徑增加,這樣就能讓肌肉得到成長進而肌肥大,一般而言,我們都聽過「1-5RM主要訓練力量、6-12RM主要訓練肌肉肥大、15-20RM則訓練肌肉耐力。」這樣的所法吧!所謂的RM就是這個重量你所能完成的次數,例如10公斤的啞鈴你能完成15下那就代表15RM,因此,如果你想要有效的增肌,最開始建議以6-12RM為主要的訓練次數範圍,這樣次數的重量除了能提供足夠的強度之外,還能提供有效的刺激讓肌肉成長,但前提是要用標準的動作進行,千萬別用戒力的方式完成。接下來組數的設定就會跟第三個元素有關。

3.動作總訓練量

很多人無論是新手或是老手,在增肌訓練期間都會遺忘「總訓練量」這件事,所謂的訓練總量就是一個訓練動作你所使用的總共重量,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來說「訓練量=次數X 組數X重量」,例如臥推100公斤每組做了10下做了3組,那你臥推的總訓練量就是100X10X3=3000公斤,當然,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還會有所謂的離心、向心與角度的問題,但基本上這樣的訓練量算法已經適合運用在初學者的身上。

那訓練量對我們為何這麼的重要?因為我們必須要從總訓練量來了解自己肌力的進步程度,每次的訓練量統計都能了解自己的肌力是否有所提升,相對來說總訓練量的提升就直接反應再肌力的提升上面,而肌力的提升同時也能刺激我們的肌肉成長,所以,建議在每週的訓練動作內,嘗試讓自己同樣的重量在最後1-2組時多舉1-2下,這樣就能讓整體的總訓練量往上提升,當你能在這個重量之下每組都能多舉1下時,就代表重量可以往上提升。

資料來源/menshealth、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定要做!預防肌肉抽筋的6組運動

2021-02-01
跑者肌力動學堂徒手訓練訓練動作健身知識庫

之前介紹過肌肉抽筋的症狀、病因與處理方式,雖然如此,但也僅此於短暫的預防,我們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強壯的小腿肌肉可以給予跑者更好的狀態,更多的能量,更快的速度,但如果不夠強壯,則可能導致肌腱炎、脛骨痛甚至是足底筋膜炎。以下有幾項簡單易行且效果很好的運動,有空跟著做,幫助肌肉強健。

防肌肉抽筋的6組運動
防肌肉抽筋的6組運動

 1  吸啞鈴腳尖走路

兩隻手各拿一個在你負荷範圍內重量的啞鈴,雙手臂自然放於身體兩側。然後踮起腳尖走路,持續60秒鐘。這項運動的關鍵是走路過程中保持身體的垂直,它不僅能鍛煉小腿的肌肉,還能提升心血管的健康,每天可以做三組這樣的運動。

©Mitch Mandel

 2  吸踮腳練習

雙腳站在一個木箱或是有高度的器材上面,但是只有前腳掌是由木箱支撐的,後腳掌懸空。保持身體直立,腳後跟上下運動來控制身體。做這項運動時,既要保持身體直立,又不能從木箱上掉下來。每天可以做三組,每組15次。

©Mitch Mandel

 3  吸增強式蹲跳

首先保持直立站姿,雙腳略比尖寬,腳尖略微向外。兩隻手臂在身體前方伸直。蹲下時,臀部向後方移動,但是要保持上半身直立。如果你能把臀部的位置放在比膝蓋更低的地方,那麼對於臀部肌肉是更好的鍛煉。擺好上述姿勢之後,使出全身力氣向上跳起,然後輕輕的落下,仍然保持著下蹲的姿勢。每天可以做三組,每組15次。

©Mitch Mandel

 4  吸下犬式

雙膝跪於地面,雙手與肩同寬放於地面。然後雙腿向後伸直,直到膝蓋不再彎曲,抬高臀部,讓身體與地面成為一個三角形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脊柱成直線,不要讓雙手和手臂承受太大的壓力。彎曲右膝,讓左腳的腳後跟接觸到地面,感覺到左腿的小腿肌肉在伸展,保持這個姿勢10秒鐘,再換另一邊做同樣的動作。每天在跑步前或者跑步結束後,可以做三組這樣的運動。

©Mitch Mandel

 5  吸小腿伸展

面對牆站立,雙手與牆面貼合,手臂與地面保持平行。右腿向前邁一步,腳掌完全貼合地面,然後保持左腿伸直,腳後跟要貼著地面,左腿膝蓋不能彎曲。小腿用力踩住地面,雙手向牆面推,保持這個姿勢30秒,再換右腿做同樣的動作。每天可以做三組,每組2次。

©Mitch Mandel

 6  吸滾筒小腿按摩

坐在地面上,在右膝蓋下方放一個滾桶,左腿放置於右腿上面,雙手放在地面用於支撐身體,後背保持自然的彎曲,臀部離開地面。右腿出力,在膝蓋到腳踝之間來回滾動滾桶,連續15次。再換左腿做同樣的動作。每天可以做3組。

©Mitch Mandel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獲得更好的肌肉成長,你該如何做?有研究分析:集中訓練時的注意力比增加重量更好

2019-06-05
增肌補帖觀念初階訓練增肌重量訓練健身知識庫

想要增加肌肉增長效益,你都會怎麼做?一般來說都會增加訓練強度,這包含了重量、訓練組數、縮短組間休息時間或運動範圍;甚至於有的人還會開始修改與檢討訓練課表。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在接下來的訓練過程做這些改變,你真正需要的是改變每次動作時的「注意力」,才能讓肌肉隨之成長。

想獲得更好的肌肉成長,你該如何做?有研究分析:集中訓練時的注意力比增加重量更好

早在2009年,美國研究人員組成一個研究團隊,並找來了一群從未進行過重量訓練的人,進行一個非常簡單的背闊肌訓練實驗。在每次訓練的同時,研究人員使用電流偵測器來測量在下拉動作中肌肉的活動狀態,這個研究主要是想要知道我們的肌肉是否有可能,透過集中注意力讓肌肉刺激增加。而這裡的集中注意力,是指你在特定運動或活動期間的思考;集中注意力有兩種主要的類型,它們分別區分為「內部」與「外部」這兩種;內部包括在訓練期間積極思考目標肌肉,而外部則涉及將注意力引導到身體外部。例如:深蹲這個動作,在內部你就必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向上幾壓臀部」;而外部則是「驅動身體遠離地面」;這兩點看似沒有太多的區別,是嗎?但上述的研究表明,在下拉動作時告知受測者用背部驅動下拉,而非使用手臂時,就能透過肩胛骨內縮並專注於背部肌肉張力,研究人員發現這樣可以讓肌肉刺激度增加20%。

集中注意力有兩種主要的類型,它們分別區分為「內部」與「外部」這兩種!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個類似的研究報告「女性俯臥髖關節伸展運動時的肌肉激活和運動模式」說明,當告知受測者使用臀肌抬起腿同時保持腿筋放鬆之後,發現臀部的肌肉活動性增加約一倍。換句話說,注意力集中的簡單轉變導致肌肉活動顯著增加;更有趣的是這種焦點轉移也表明肌肉比正常情況更快。另外,發表於歐洲體育科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的研究報告也證實了這個理論;這項研究找來了30位未經過訓練的男性,分別隨機分為兩組來做「內部」與「外部」測試;在每週3次訓練共進行8週的訓練,並且這兩組都做了槓鈴彎曲與腿部伸展這兩個動作,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組受測者被告知在每次重複其間擠壓肌肉,而另一組只被要求舉起重量。

最終的結果十分的引人注目,因為,被告知要擠壓肌肉的這組,在肱二頭肌的大小增加了12%,而這個結果幾乎是只被要求舉起重量這組的2倍效益;但在股四頭肌的肌肉效益上,兩組之間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性。對於這樣的研究結果,進行這項試驗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未經訓練的人在肱二頭肌與股四頭肌相比,股四頭肌比較難以進行建立所謂的肌肉心靈連繫,在事後訪問這些受測者,也有大部分的人表示,專注於肱二頭肌的收縮比股四頭肌要來的容易。

大部分的人表示,專注於肱二頭肌的收縮比股四頭肌要來的容易。

重量不是增肌的絕對

除了增加肌肉生長速度的可能性之外,在某些練習中內部關注焦點還有另一個好處。當你專注於擠壓你正在訓練的肌肉群時,而不是一昧的增加訓練重量,有時候你會發現使用較輕的重量,意謂著對於關節的壓力也較小,同時,讓受傷的機率也會有效的降低。但不是只要放輕重量就可避免受傷獲得較好的增肌成果,懂得使用正確的訓練動作事最基本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集中注意力於內部焦點。

大多數顯示內部注意力焦點的研究涉及使用相對較輕的重量和適度的代表範圍,因為,專注於特定肌肉正在做什麼並不是對於每個運動都是一個好主意,特別是,如果它是一個涉及使用大重量的複合式訓練動作。例如:使用大重量的硬舉,就不適合使用關注於內部焦點,反而,關注於外部焦點會更顯得有效。

增加重量不是增肌效率的絕對值!

有某些研究表明「內部焦點的有效性,會隨著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口語教學對臥推期間肌肉的影響這個研究中發現,人類有一定的能力在等長或動態肌肉動作期間,選擇性的刺激或放鬆一些肌肉而不用改變姿勢或位置。這項研究是針對有受過訓練的運動員分別給予口頭指導,測試他們是否可以採用不同的強度訓練胸肌與肱三頭肌,11名男性足球員在50%1RM與80%1RM時進行3組臥推動作,同時,記錄胸大肌、前三角肌和肱三頭肌的肌電圖(EMG)活動,第一組在沒有任何口頭的指導下進行,第二組被指示只用胸部的肌肉;第三組被指示只用肱三頭肌,在50%1RM時,第二組的胸大肌EMG比第一組增加了22%,但前三角肌和肱三頭肌沒有任何的變化;第三組在肱三頭肌的活動變化上增加了26%;最後將重量增加到80%1RM時,卻沒有產生在50%1RM時的EMG變化。結論就是,發現口頭技術指導在基本提升期間,能有效地改變肌肉活動度,但在較高強度時的訓練,就可能不太有效。

結論

所以,當你去健身房開始訓練的時後,要先決定你指想簡單的舉起重量或是要用這些重量來刺激肌肉成長,讓肌肉隨著訓練的時間累積而有所成長?如果你選擇的是有效刺激肌肉成長,那你就必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到正在訓練的肌肉群收縮上,而不是僅僅只是將重量由A點移動到B點這樣的簡單。

資料參考/muscleandfitness、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