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造成身體僵硬彎不下去,主要是因為關節、肌肉與韌帶柔韌性下降所造成的,但還有個原因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那就是壓力問題!首先,當我們要彎腰的時後會動用到我們的腰大肌(Psoas),有時也被稱做為「有力的腰肌(mighty psoas)」,它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骼肌,同時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姿勢肌,因為它是唯一一條從脊椎到腿部連結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肌肉,並掌控著髂股關節和腰椎穩定和活動,不過因為屬於深層肌群的腰大肌不容易被察覺到,導致許多時候會被忽略。
當我們身處於充滿壓力或危險情況時,身體的交感神經就會導致腰大肌呈現收緊的狀態,這種保護性的反應措施基本上會持續幾個小時,但對於許多的人來說這樣的緊張感通常都是慢性造成,慢性的壓力容易讓大腦將它視為危險狀態,並使得交感神經細統持續保持警戒,長時間這樣的累積的慢性壓力就會讓我們身體在彎腰時,呈現出緊繃彎不下去的僵硬感,同時,這種慢性壓力也會導致疲勞、呼吸和消化系統的問題。有鑑於上面由壓力所產生的彎腰問題,英國一位屢獲殊榮的物理治療師Nikki Robinson,分享了5種方式來緩和你僵硬的背部與腰大肌。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緊張感之前,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這有可能是日常生活的姿勢錯誤或長期運動所造成的問題,所以,當你發現下背部(腰部)已經漸漸失去柔軟度時,那就表示你的腰大肌已經開始緊繃,這時後如果你持續不理會身體所發出的警訊,持續造成身體壓力的累積,那只會讓你的腰部越來越緊繃導致更多的身體問題,所以,你必須要仔細的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
我們都有聽過緊張時就用呼吸來緩和情緒,同樣的用腹部呼吸也能對於放鬆肌肉的緊張有所幫助,因為,當你身體出現疼痛或感受到壓力的時後,我們的肌肉與神經系統就會出現大量的緊張與危險訊號,這就會讓你的疼痛與壓力指瞬間的上升,這時候先用一隻手放在腹部位置,接著輕輕的配合腹式呼吸的方式,正確的讓橫隔膜配合著呼吸節奏輕輕的上升與下降,然後,放鬆你的身體的各個部位。
我們人體有百分之七十都需要水份,當你缺少水分的時後會使得關節與肌肉更加的緊繃與不靈活,進而導致身體的僵硬與疼痛產生,另外,缺水可能也會使得細胞受損,影響日常生活正常的運作能力,因此,身體透過適當的水分補充就能幫助你的身心正常的運作,也就不會讓大腦呈現出持續性的危險訊息。
腰大肌是從脊椎到腿部連結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肌肉,如果你的腰大肌沒有適度的放鬆伸展,就會造成全身性的緊繃與疼痛,所以,適度的伸展腰大肌就能減低你身體緊張的方式,這裡你可以遵循這2個簡單的規則:1.當你在伸展時感覺到不舒服時,請停止這項運動訓練千萬不要強忍痛苦。2.輕輕並緩慢的拉伸肌肉與關節,感受到肌肉纖維組織有拉長變軟就可以。
有的人在身體處於壓力的狀態時,是很難用自我意識或上述的方式來做放鬆,即使你很努力的放鬆自己,但卻無法透過這樣的放鬆方式讓身體變柔軟,這時後就不要太過於堅持己見,試著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放鬆肌肉,例如:肌筋膜放鬆、瑜伽或皮拉提斯等運動訓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個適合你自己的方式。
資料來源/draxe、avogel
責任編輯/David
根據研究統計,3歲以上的孩子每週至少需要運動150分鐘,隨著時代的演進,孩子能有的娛樂不再只是大自然或者鄰居的同伴,更多的是3C產品圍繞在他們身旁,所以每週運動150分鐘,有多少的孩子做的到?有多少家庭親子關係在電玩、手機與抓寶中流逝?
體適能不是單純體能運動,更包括了四肢大小肌肉、反應、感覺統合及腦力發展,它主要在訓練孩子的平衡性、敏捷性、協調力、速度、耐力及柔軟性,藉由適度的體適能運動來開發孩子應具備的各項能力。
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很強的運動能力,比如很早就能翻身、爬行,走路有比同齡的孩子穩和早,使得父母以為,這就是運動天賦的表現。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運動能力卻開始被同齡人追平甚至超過,這是為什麼呢?
不同成長階段的小朋友,均需要不同程度的體能活動。六歲之前,身體運動系統在發展中,此階段可讓孩子自由活動,簡單如去公園跑跑跳跳、跳繩、擲球都可,從中刺激大小肌肉,提升協調能力。六歲至十三歲左右,人體肌肉力量直線上升,是成長的轉捩點,此時進行有系統的運動訓練最為安全及具效率,小朋友的成功感及進步空間亦較大。
要培養小朋友對運動的興趣,最好從小開始,當孩子願意玩或運動的時候,父母也要陪伴、跟著一起做,並知道該選擇什麼運動?!
開始時如何吸引小朋友的興趣,相信也令不少爸媽懊惱。其實很多運動都適合做親子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跑步及球類活動等,重點是父母要與子女一起參與。現代有許多父母一方面叫孩子多運動,卻將孩子丟在一旁玩耍,自己就坐在家中看電視、上網,而孩子3-5歲恰恰是模仿期,這樣要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更是困難。透過與孩子一起運動,父母也可以建立榜樣,讓子女學習,久而久之,孩子的運動動機自然增加。
舉例來說,小朋友跑步,對於耐力、速度、四肢協調亦會改善,於其他運動表現也有助幫助,可增強自信,加上現在兒童肥胖問題嚴重,帶入有氧運動有效消除脂肪,可減低將來罹患慢性疾病機會。剛開始練習不妨加入小獎勵,可成為一種動力,令小孩覺得運動是開心的,不是交差,當投入成為興趣,就無需再用這些方法。
在運動的過程中,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給他信心,並引導他們完成整個過程。此外,也可約親朋好友的孩子、家人一起玩樂、彼此影響,有助增加運動動機。
除了以上方式,平時當孩子在動的時候,在一旁觀察的我們,也可以利用錄影功能,將孩子的跑姿,遊戲時的樣子錄下來,然後跟他們一起觀看,再找一些地方稱讚他,例如:你跑步時的眼神很認真、很堅定、腿抬的很高、姿勢也好穩定,真的好棒喔!如此孩子才會覺得父母肯定自己,自信心才可建立。但父母請記得,讚美說話要具體一點,故此學習幾個相關運動的專業術語是有需要的。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中增添趣味,可於運動中加入遊戲元素,練習之餘亦可玩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勝出,以增強其自信及成功感。
剛開始練習時,十次至少讓孩子贏八九次,無論誰輸誰贏,事後父母都要與小朋友溝通,例如:「我就知道可以贏我,因為你好專注、都沒有分心餒!」這樣孩子可以從中學習正確的運動態度,過程中需顧及小朋友的感受。待孩子熟練後,可讓他們帶領大家遊戲、運動,教導父母及其他小朋友,令他更投入運動氛圍中。
運動與遊戲就是像這樣促進大腦的成長,這些都是做在家裡看電視、玩電玩無法獲得的正面刺激。在科學家執行的動物實驗裡也發現,能靠自我意志活動的受驗對象,其大腦比無法靠自我意志活動的受驗對象發展得更健全。由此可見,想讓孩子在智能上也有健全的發展,一定要積極地讓孩子從事運動。
所以不同階段的孩童,也有適合他們的體能訓練。以下的簡單建議,也是我經常跟子女們一起做的事。
七、八個月大︰父母可用玩具吸引嬰幼兒多些爬行,刺激手腳大小肌肉的協調。
一歲以上︰學行階段,每日可抽十多分鐘與他玩玩擲球遊戲,走動一下。
兩、三歲︰每日散步半小時,有助提升小孩平衡力、身體協調。
四、五歲︰平衡力發展穩定,可教小孩跳繩、騎腳踏車、走平衡木、游泳等,過程須循序漸進。
幼兒體適能運動,值得每一位父母去了解與學習。教育與投資孩子,除了花費請家教、送去補習班外,還有更重要的是是誰陪伴在學習的過程。運動,是孩子與你的互動中最初始、最簡單、最有趣的方式。請讓體適能運動走進你們的家、你與孩子的世界裡。引發孩子的運動意願、提升運動能力的關鍵,就在父母手上,父母才是孩子的體適能教練。
關於Ivy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專業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三個寶貝的媽咪,專長為寶寶瑜珈、寶寶按摩以及兒童按摩。
證照
英國生之光嬰兒瑜珈講師
Rainbow kids yoga 講師
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講師
MISP國際兒童按摩講師
中華民國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業講師
蒙特梭利教學法理論與教法(3-6歲) 保母人員技術士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