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歐洲舉重錦標賽於4/6-4/13在巴統舉行比賽,但來自18個國家的41名運動員因未能遵守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規定而被禁賽。然而,這些運動員被禁賽的原因並不是全然意味著,它們服用禁藥呈現出的陽性反應,而是這些運動員沒有遵守WADA的規定,在反興奮劑管理和管理系統(ADAMS)或世界反禁藥機構(WADA)的網站上定期記錄他們的行踪。這項規則是由國際舉重總會(IWF)來執行這項規則,這個規定主要是便於WADA了解運動員的位置,當他們決定要進行藥物檢測時能隨時追蹤,如果當你不提供這項訊息,將會被認為有試圖規避測試的嫌疑。
這不是第一次因為這個規定讓運動員無法參加比賽,去年11月於土庫曼斯坦舉行2018年世界舉重錦標賽時,也有超過70名為反這項規定的運動員被禁止進入比賽,這次被禁賽的運動員大多數都來自歐洲各地的國家,例如: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中歐(central Europe)、巴爾幹半島(Balkans)以及前蘇聯等國家,許多的運動員在抵達喬治亞之前都不知道他們已經失去參賽的資格。這項規定在國際舉重總會(IWF)執行時發現很少有同情的狀況發生,IWF總幹事Attila Adamfi(阿提拉·亞當菲)嚴正的表示,IWF有十足的決心要保護沒有用禁藥參賽的運動員,所以我們不僅要引入嚴格的規則外;還要嚴格的執行這項規定,所以IWF在比賽前一定會嚴格的監控所有要參賽的運動員行蹤。
然而,這個系統被許多要參加歐洲舉重錦標賽的運動員,報告說使用這項系統有其困難性,並聲稱這項系統已經過時。比利時舉重運動員同時也是反興奮劑委員會的Tom Goegbuer很生氣的說,這個系統並不是最好的,當他在2006年首次使用的ADAMS與現在的系統,唯一的差別就在於登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處理,隨著時代的進步ADAMS因該要變得更好才對,但是實並非如此!但我依然支持國際舉重聯合會的規則與處理方式。
在這次的排除禁賽運動員的消息一出,IWF總幹事Attila Adamfi(阿提拉·亞當菲)也表示,我們知道這個系統並不完美,但這些都不是運動員被禁賽的藉口,因為,我們不斷的提醒運動員要進行這項登錄作業,並提交它們的行蹤訊息否則將會錯過參加奧運的可能性,很遺憾的今年有41名運動員將沒有資格參賽。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一位發言人說,我們也了解有些運動員在進行這項系統追蹤時有遇到困難,但他們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替代方案來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相關的國際聯合會獲國家反性奮劑機構將通知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但我們確定在這些情狀之下我們都沒有收到任何的通知,另外關於這項系統WADA將會盡快提供改進這項系統的程序,接下來我們將會進行WADA重大改革的最後階段。
在此同時,IWF已經宣布兩項新的興奮劑違規行為來自於泰國與俄羅斯。去年參加亞運會與IWF世界錦標賽的22歲泰國選手Witsanu Chantri,經過合成代謝類固醇檢測已呈現陽性反應,因此成為泰國在過去的15週內所宣布的第12個興奮劑違規行為。也因為興奮劑的違規醜聞,泰國已經自願撤回來自國際比賽的資格,並且宣佈不參加2020年的東京奧運。另一位違規的被禁賽的選手,是一名五年前曾獲得過歐洲錦標賽63公斤以下銀牌,但此後很少參加比賽的俄羅斯28歲運動員Nadezhda Lomova,也被檢測出使用禁藥。
資料來源/barbend、IWF
責任編輯/David
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東京奧運會不僅是各運動大國激烈競爭的場域,也是展現「運動科學」實力的重要舞臺。台灣由國家訓練中心邀集國內運動科學及運動醫學專家組成運動科學小組,整合國內各主要大學運科研究團隊及國訓中心運科處資源,應用運動科學協助選手減少運動傷害以提升競技表現,往奪牌目標邁進。中華男子射箭代表隊甫為中華隊奪得銀牌,總召集人相子元教授表示: 射擊與射箭運動較不受體型限制,是台灣優勢運動項目,希望能妥善運用運動科學資源達成奪牌目標。
運動科學小組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研究講座教授相子元擔任總召集人。他提到,運動科學團隊在幕後默默幫助我國參加奧運會的教練及選手,依照各代表隊訓練與競賽需求,提供相關運動科學與醫學防護的支援;國訓中心的運動科學小組主要聚焦在奪金聲望高的選手上,給予最高等級的運科支援,以專案團隊的運作模式,協助各運動代表隊積極備戰東京奧運。國訓中心內設之運動科學處亦提供完整到位的運科即時服務,扮演好教練與選手背後的支柱,提升我國競技運動實力,達成奪牌目標。此外,科技部也籌組「精準科研計畫」,結合科學與科技的方法來幫助重點運動項目之選手,並開發更多創新之科技設備,為下一屆奧運作準備。
運科支援涵蓋相當廣,包涵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等。相子元表示:「在執行運科工作時,必須先整合規劃後再同步實施,根據客觀量化的科學數據,找出各單項及選手的訓練需求,定期監控選手表現並彈性修正運科支援內容,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以射擊及射箭這兩項需要穩定性及高技巧性的運動項目為例,運動科學小組整合了運動心理及生物力學領域,提供代表隊選手完整的心理技能訓練,提高選手抗壓性及專注力,擬定賽前心理計劃及比賽之專注計劃,亦針對瞄準的穩定性,從生物力學角度進行射擊及射箭專項技術診斷,透過量化分析與即時回饋,提供瞄準技術力學指標作為技術調整之依據;利用瞄準分析訓練系統,更有利於控制好晃動規律,增加穩定性,延長穩定期。
相子元表示,射擊與射箭運動較不受體型限制,非常適合亞洲國家發展,也是台灣優勢運動項目,希望射擊與射箭代表隊能妥善運用運動科學資源,在奧運期間將身心調整至最佳狀態,達成奪牌目標。
另外,舉重也是台灣奧運代表隊重點金庫之一,相子元在多年前即針對舉重隊需求,開發舉重即時技術回饋系統,協助舉重隊在2016年里約奧運摘金。這兩年更進一步結合科技部「精準科研計畫」舉重運科團隊,利用影像分析技術及人工智慧開發出智慧型槓鈴軌跡追蹤系統,應用於舉重隊日常訓練,不僅可協助教練針對選手動作進行修正,亦可藉由量化參數與軌跡變化作為預防訓練傷害的重要指標;其中槓鈴移動軌跡的辨識,可透過電腦運算即時呈現軌跡與數據,也可直接在手機上即時顯示,希望舉重隊能在運動科學團隊的支援下,確實發揮訓練績效,在東京為我國延續奧運奪金戰績。
國訓中心內設的運動科學處自 2016 年起,開始擴大後勤支援團隊,進駐碩博士級的生物力學、體能訓練、運動防護、物理治療、運動心理、運動營養等專業人員,已逐漸成為支援國家代表隊運科主要人力,為了落實運科支援工作,近年來國訓中心運科處安排運科人員長期隨隊,依據教練需求進行例行性之運科檢測與評估,整理出選手身體狀況資料,提供教練在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依據。 近年台灣在重要國際運動賽會獲得佳績,如 2017 年台北世大運、2018 年雅加達亞運,運動科學皆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希望台灣奧運健兒在運動科學團隊支援下發揮訓練績效,全力在 2020 東京奧運上發光發熱,展現台灣競技與運動科學實力。
運動科學小組召集人相子元教授主修生物力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因熱愛運動,在美國即從事運動醫學博士後研究,自 1994 年返台後第一份工作便是國訓中心運動科學研究員,之後轉任教職。其研究曾多次榮獲行政院體委會及教育部運動科學研究獎勵,也是國內第一位以運動科學專業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學者,在運動科學應用於競技訓練及運動產業上,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專家。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