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感覺到下午3點1刻的時候,就開始想來份下午茶呢?灑滿糖霜的甜甜圈或濕潤鬆軟的布郎尼蛋糕配上一杯濃郁的美式咖啡,吃下去就好像能讓下午疲憊的身體更加充滿活力,是吧!然而,為身體充糖(sugar rush)就能充滿活力的想法,其實,只不過就是一個神話而已。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吃糖實際上會讓你更疲憊。有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吃甜食的人相比食用含糖食品的人,在吃完甜點後一小時內就會感覺更加疲勞,更重要的是與不吃糖的人相比,愛吃含糖零食的人也會感到精神上的警覺,雖然,許多人都還是會認為在精神或情緒不佳的狀態時,吃下冰淇淋這樣的甜點會讓他們的情緒感到舒服,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實糖對於情緒沒有多大的影響。
發表在Neuroscience&Behavioral Reviews中的一份研究報告,針對1300位成年人經過31項分析研究,得到了這個「甜食並無法提振精神」的結論。參與這項研究的Konstantinos Mantantzis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非常清楚地表明「糖能增加能量」這種說法沒有得到證實,如果有的話,你要知道糖可能會讓你身體感覺到更糟。
Valerie Goldstein博士說,吃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均衡食物組合,會讓你的身體整天都充滿著活力。另外,她也舉例自己在用餐時間的食物,首選包括燕麥片、優酪乳、水煮蛋甚至是貝類,因為,貝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B12,並且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量的相對較低。Goldstein說,B12是能量代謝所必需我們身體無法獨立創造,另外,維生素對於將我們吃的食物轉化為能量至關重要。
其實,單純的糖本身是不會讓人上癮,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你對於某些「食品」會上癮,大多數的狀況都是高度加工的精緻食品,這些食品都充滿著誘人的氣味與口感,例如常見的冰淇淋、薯片、炸薯條、餅乾或是含糖汽水飲料等等。然而,除了糖是最放縱的食物外,其它精製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和鹽也是如此,這三種營養素是會驅使我們的腦子渴望大吃大喝的主要元兇,這種組合有一種強大的方式來降低我們大腦的快樂元素,這些營養素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很少會在原型健康的食物中看到它們。
然而,你要知道糖不是促進健康的化合物但它也不是特別邪惡,當你吃進大量的糖並不能使我們的身體更好更強壯,甚至更健康或更有能量。正因為它不含任何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等等,再加上它很容易讓我們身體產生過度的攝取熱量,尤其是在精緻加工的食品與加糖飲料內。所以,如果你想要提振精神,就看快放下手邊的甜食與加糖的飲料吧!
資料來源/livestrong、runnersworld
責任編輯/David
要打造健康體態,改變飲食習慣是最容易達成的手段,而「間歇性斷食」及「戒糖飲食」更在各飲食法中脫穎而出,吹起了一股新的飲食風潮。 到底這些飲食法有沒有用?該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方法減重呢?讓營養師帶你一探究竟!
戒糖飲食禁止攝取糖分、白米及白麵條等精製澱粉,並建議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更嚴格的執行者連水果都避免。由於全穀雜糧含有較多纖維質,可能因此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攝取量(文獻4)。
不過,戒糖與體重控管的成效,各研究結果仍不一致,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才能確認有效性。
好的飲食模式可以讓人長期遵循,幫助維持健康、避免復胖。若你是糖尿病患者,或是無法戒除白飯的美味,以上方法未必能長期實施,因此就需要再尋找更適合的飲食法!
均衡飲食什麼都能吃,重點在於吃得均衡與適量,更適合所有族群使用。均衡飲食原則為: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每天六大類食物都要吃到、吃足,才能獲取足夠必需營養素,至於每餐的攝取量,則可以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口訣。
六大類外食怎麼選?
只要參照口訣,調整一些食物的選擇,外食族也可以吃得營養均衡!
1. 每天早晚 1 杯奶:早上 1 小罐牛奶,下午點心 1 杯無糖優格。
2. 每餐水果拳頭大:每天 1-2 次,每次 1 顆蘋果、半根香蕉。
3. 菜比水果多一點:深色及彩色蔬菜營養價值更高,在小吃攤別忘了多點一盤青菜、自助餐三格菜也要夾好夾滿!
4. 飯跟蔬菜一樣多:早餐的饅頭、吐司可以改成全麥口味,自助餐主食選擇五穀米或糙米。
5. 豆魚蛋肉 1 掌心:早餐吐司多夾 1 顆蛋、1 片肉,在小吃攤可以多切 1 盤滷豆乾。記得要避免加工肉品及過多動物脂肪。
6. 堅果種子 1 茶匙:點心時間補充小包裝堅果或是堅果能量棒,就能補充一日所需份量。
有效的運動量能讓減重更有效率。怎樣才是有效運動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333 運動法則」可作為參考標準。
即為每週 3 次、每次運動 30 分鐘、最大心跳達到每分鐘約 130 下左右。(文獻5) 達成此 3 項目標,並維持此習慣一段時間後,就能改善心肺功能,提升代謝速率以消耗更多熱量。
運動種類建議
【有氧運動】
像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耐力運動有助於提升體能,同時漸少體脂肪比例。
【肌力運動】
包含阻力訓練與重量訓練,例如伏地挺身、舉啞鈴等。通過這些鍛鍊,可以提升肌肉力量、刺激肌肉增長。 由於肌肉細胞能消耗更多熱量,因此肌力運動也能幫助減重!
除了紀錄體重,我們更需要參考體脂和 BMI,並將數值維持在健康範圍內。
體脂多少才健康?
男性:10-20 %(≥ 25 者為肥胖)
女性:15-25 %(≥ 30 者為肥胖)
BMI 多少才健康?
健康者:18.5 ≤ BMI < 24
過重者:BMI ≥ 24
肥胖者:BMI ≥ 27,需積極控管體重
減重是一場耐力戰,沒有立即見效的神蹟。
找尋對你而言最便於執行的方法,持之以恆的均衡飲食與運動,健康體位就跟著來!
撰文/樊悅因 營養師
審閱/林世航 營養師
好食課是專業的營養師團隊,我們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了解運動營養最新趨勢和新知,想要和您分享最新最實用的知識,陪伴您一起運動一起吃,達到事半功倍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