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步訓練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107年體育蒲公英計畫講座 邀請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主分享運動的正向力量
1
107年體育蒲公英計畫講座 邀請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主分享運動的正向力量
2
運動開始發懶
當運動發懶期找上你該怎麼辦?簡單恢復運動力的15個好方法
3
打破黑白極簡框架 PUMA Alternation PN-1 狂妄潮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7年體育蒲公英計畫講座 邀請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主分享運動的正向力量

2019-01-04
話題 綜合 新聞

為宣揚生命的意義,散播運動帶給生命健康及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由教育部體育署委託國立體育大學辦理的107年度「體育蒲公英校園座談會」,1/3在臺北市靜心國民小學,邀請四屆亞運國手、現任全國女子鉛球紀錄保持人林家瑩及兩名總統教育獎得主李凱琳以及黃楷軒,分享在攀上巔峰過程中身心所承受的挫敗,以及如何走出低潮轉換成正能量,享受成功果實的親身經驗,期許學生都能培養正向積極的生命活力。

體育蒲公英計畫 主持人李偉清教授(中)與3位講者李凱琳、林家瑩及黃楷軒(左起)合影。

體育署指出,生命是不斷成長的歷程,面對日新月異的生活環境,必須培養生命的活力,而運動則是促進身心健康及培養生命活力的利器。為宣揚生命的意義,散播運動帶給生命健康及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特別委託國立體育大學辦理的體育蒲公英校園座談會,今年已邁入第4年,由總統教育獎體育類的得主與學生舉行座談並分享自身透過運動所帶來了體悟,期許這股正向的力量,如同蒲公英般,散播在各學校的角落。自107年起至108年1月中,共計辦理30場座談會,巡迴全國包括外島澎湖的國、高中。

本次座談會的與談人之一林家瑩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專任講師,就讀文化大學運動教練博士班,仍堅持選手身份,林家瑩認為36歲對技術為主的投擲選手還不是退休的年紀,雖然自己168公分的身體條件一直不被看好,但只要選得上國手仍將繼續拼下去,深信還有機會再突破。

而榮獲3屆亞帕運的柔道國手李凱琳,雖然因為家族性遺傳病─視神經萎縮症,視力不佳,不過一路走來她沒有上過特殊學校,在大學二年級之前還參加正常人的比賽。來自柔道世家,視力沒有擊倒她,反倒是2010年發生右膝前十字靭帶撕裂的運動傷害,她形容這是人生一次重大打擊,在這受傷、復健過程中,產生無數負面想法,一度想逃避,還失去練習柔道信心,全靠防護員學姊、家人、隊友等鼓勵,走出低潮重新再站起。

林家瑩老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講師)於講座中分享經驗。

和越南媽媽相依為命的「新二代」黃楷軒,媽媽為了讓他能繼續求學,有好的前途發展,籌錢買機票把他從越南送回故鄉台灣,相隔10年再踏上這陌生又熟悉的土地,全靠老師、朋友的幫忙,才讓他們母子在宜蘭安身。黃楷軒雖然只有19歲,但就讀羅東高中二年級,因為比同儕年紀大,使他在田徑比賽得獎,被同學譏笑立足點不平等,反而承受著異樣的眼光及挫敗,讓他十分沮喪,但身旁的人不放棄他,反而鼓勵他轉換項目開始學習西式划船,在這裡他找到成就感。回想過往一切,他感謝生命中的所有貴人,都是督促他前進的動力,同時為了讓辛苦的媽媽能過上好日子,黃楷軒努力去追逐夢想,不輕言放棄。

2014年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獎者黃楷軒同學陳述其茁壯的成長故事。

體育署表示,總統教育獎獲獎者都能秉持力爭上游的精神、發奮學習的態度,以樂觀面對逆境翻轉原先困苦與橫逆,傳播正向積極的生命活力,足堪學生學習的典範,尤其是體育類的得主,他們揮灑天賦馳騁在競技運動各項場域,更能彰顯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奮勇精神,期望透過舉辦校園座談會的方式,傳遞體育運動正向的力量,讓社會都能看見這群生命的勇士,除給予關懷與肯定,也能帶給社會向上的力量。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當運動發懶期找上你該怎麼辦?簡單恢復運動力的15個好方法

2021-05-06
重量訓練綜合話題路跑徒手訓練增肌

「上個月因為工作比較忙所以就沒去健身房,後來因為朋友生日各種聚餐拖了好幾個禮拜都還沒去。真的就是提不起勁。」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好不容易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可能哪天因為約會、加班、或純粹自己懶,就休息了一次。就是這麼一次,之後卻莫名提不起勁。運動心理學家 Laura Williams 提到,人是可以同時享受慵懶和運動刺激的,這兩種類型的「活動」通常都是相輔相成,而我們只需要學著如何找到完美的平衡。你說這不是廢話嗎?現在就讓我們來和大家分享如何讓你找回運動感覺的方法吧!

運動開始發懶
當運動發懶期找上你該怎麼辦?推薦簡單恢復運動力的15個好方法

1.心理建設:對,你就是懶

即使是有運動習慣的人也是會懶惰的,克服懶性的方法,就是擁抱它。心理建設非常重要,你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沒有人能夠一夕之間從這種人變成那種人。相對地,你需要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和自己說一次:「對,我就是懶。懶惰很爽啊。我可能會一直懶下去?但我還是可以很健康,很懶惰的人也可以運動啊。」

2.打造方便的運動捷徑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那種出門才有辦法提起勁運動的人,那麼健身房離你近不近就變得非常重要!畢竟如果連一個45分鐘的運動都這麼難說服自己去做了,怎麼可能還有辦法花半小時的車程去做這件事?一定要讓自己有能夠輕鬆運動的捷徑,如果你不是晨型人,那就不要硬逼自己一大早去運動,這樣只會讓你更討厭運動這件事;對於你不想做的事,終究能找出無數個理由去阻止自己的。

3.更新運動歌單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曾經研究,在運動時聽重拍音樂能夠有效增加15%的耐力,因為音樂能夠讓大腦稍微分心,讓你的身體稍微不覺得運動很累。所以,無論你喜歡聽嘻哈、流行或是電音,如果你認真準備歌單,相對地也會對運動這件事更起勁的。

運動音樂怎麼找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曾經研究,在運動時聽重拍音樂能夠有效增加15%的耐力。

4.打破重複的循環

有規律的運動是很好,但如果你開始厭倦了,就表示需要一點突破了。如果你到了健身房還是覺得有點提不起勁,打破自己的循環就是關鍵!平常都是先踩飛輪?還是先舉槓鈴?稍微交換一下順序吧!新鮮感是很容易創造的。

5.準備好賄賂自己

這個原理其實不難懂,只要問一下身邊有寵物或小孩的人,通常最有效的就是獎勵。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咖啡。很多人對咖啡成癮,如果一天沒有喝就很難開始。那麼我們來進行個小實驗:除非你運動完,不然不能喝咖啡。運動完才能喝。就這樣。

接著等你運動完之後,當你喝下那第一口你一直心心念念的咖啡…嗯,是不是很簡單?犒賞自己,有兩個原則要遵守:一、獎勵必須是即時的,沒有什麼一個月後才怎樣怎樣的,獎勵感絕對會大減!二、必須建立在自己真正迫切、渴望的事物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得到它,你可能會不開心、很不開心、最不開心那種。運動完才能看自己想看的劇、運動完才能做愛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用且可靠的獎勵,切記,不要選「沒有也不會怎樣」的事來獎勵自己!

運動後的獎勵
當沒動力運動的時候,不妨設計一個運動後的獎勵來好好犒賞自己吧!

6.設立小小目標

其實這也是心理建設的一環。很多人想到一運動就要在健身房泡兩個小時,往往就直接想放棄。那個半小時怎麼樣?如果把運動時間拆開來,也是可以的。怎麼拆?早餐前的十分鐘、午餐前的十分鐘、晚上再十分鐘。半小時的運動量搞定。雖然很短的運動不見得能有成效,但專家也認為這樣的運動方式是有效的,而且能夠更加幫助你重新拾回運動的習慣!並不是長時間的運動才有效,不需要逼迫自己去想像一運動就要「花好多時間」,快速短時間的運動,也好過完全不動!

7.視覺衝擊

有些事雖然簡單,但還是需要被提醒。你可以看看自己之前運動完後的自拍,容光煥發或是充血的樣子,再對照一下現在完全懶得動的自己。是不是很想念那個自己?去運動吧!另外,也有鄉民推薦可以看一些運動廣告或是電影來激勵自己,看完就帶著感動立刻起身去運動,真的很有用!

肌肉充血自拍
雖然說自拍有點很自戀的樣子,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激勵自己的方式。

8.告訴大家你要去運動

很簡單,告訴全世界你要去健身房了,所以就去吧(你沒去就糗了)。

9.試試團體課吧

首先,任何一種新的運動都有助於提升你去動的意願。試試團體課吧! 為什麼?因為在團隊意識凝聚的前提下,更能夠激發人的潛力,心裡想著「我努力!我要撐過去!因為大家也在做一樣的事!」

10.找個健身夥伴

無論是朋友也好、同事也好,有個健身夥伴真的能夠讓你更想也認真運動。不僅可以互相勉勵、交換心得,最重要的是在有人與你互動下,更能夠提升整個健身體驗的新鮮感。甚至可以用「誰遲到就請吃飯」這類的小事來激勵彼此,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小事,這些都對你想要抗拒自己惰性的動機非常有幫助。

11.炫耀訓練成果

好啦,也不見得是炫耀,更正確的說法是「分享」。雖然說運動主要是為了自己,但如果能夠和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改變、得到一些正面的回饋,絕對會讓你更能夠持之以恆。身邊的人絕對會注意到你的改變,提醒你「繼續下去就對了」。

12.增添一點競爭的因素

人嘛,有時候就是需要一點刺激。無論你是要去健身房暗中和別人較勁,或下載像 Fitocracy、iMapMyFitness、Gym Buddy等健身應用程式和自己比賽都好,記錄你的運動成果,分享出去,也許明天就有人打破你的紀錄了呢?好啊來比啊。

13.出去戶外走走

有研究發現在戶外運動的人能夠更加感受到活力以及青春。出門運動的人,情緒似乎被日常鳥事影響得更少,他們比較不容易感到壓力、沮喪、挫敗。最重要的是,他們更能享受運動後的感覺,並且傾向繼續這樣的習慣。覺得有點低潮嗎?與其喝酒澆愁,不如出去跑跑吧!跑完回家路上再喝也不遲。

14.邊追劇邊運動

想要減重,但是跑步又很累?讓我們跟你分享一個小秘訣。把你最愛看的劇放在跑步機上吧!無論是手機或平板,邊跑邊看!這樣一來,燃燒卡路里的時候,你反而不會覺得這麼累,都被劇情分心了呢。

15.把你的屁股從椅子(床)上移開

如果上面講的都對你沒有用,站起來總可以了吧!椅子什麼都幫不了你的。你讓身體呈現靜止狀態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難起身去做些什麼。對,我知道,可是坐在那邊發懶真的很舒服啊!但切記,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是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所以給自己拉一把吧,訂下提醒,每個小時站起來走一走,不是要你去健走,動一動拉拉筋也好,有精神了就可以去運動了。

遠離椅子的誘惑
如果你真的不想運動,那也別趴在椅子上站起來走走總可以吧!

找回自己當初開始運動的理由

仔細回想,看看當初是什麼驅使你開始運動的吧!回想起來之後,看著鏡子裡面的自己,好好審視一下,是不是很想念運動時的感覺呢?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不用多說,但請相信,你真的可以透過運動來好好愛自己。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打破黑白極簡框架 PUMA Alternation PN-1 狂妄潮鞋

2019-03-19
綜合配備館鞋子PUMA

全球運動時尚品牌 PUMA 以 #ForeverFaster 為品牌宗旨,在創意設計和創新科技兩大面向不斷追尋靈感突破極限,力求打造前所未有、令人驚豔的時尚逸品,近年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設計師攜手合作,共同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燦爛創意火花,多款人氣暢銷鞋款也因此誕生。今年 PUMA 再度與北歐丹麥街頭精品名牌 Han Kjøbenhavn 創立人兼創意總監 Jannik Davidsen 共同合作,推出 PUMA Co-Creative 系列 ALTERATION PN-1 狂妄潮鞋,以「末日意象」為設計靈感啟發,前衛誇張的外型設計和跳脫過往的前衛亮眼配色,讓它在 Han Kjøbenhavn 2019 巴黎秋冬大秀上首次亮相就造成社群媒體討論焦點。

打破黑白極簡框架 PUMA Alternation PN-1 狂妄潮鞋

PUMA Co.Creative 協作平台旨在促進 PUMA 與全球各地新興品牌接觸,包含時尚、音樂及體育產業的創意家們合作切磋。PUMA與 Jannik Davidsen 在前三個季度的合作讓彼此雙方培養了絕佳默契,Davidsen 此番再度攜手 PUMA,於 Co.Creative 合作計劃中創造全新原創鞋型 ALTERATION。在丹麥時裝界中,Jannik Davidsen 已被公認為打破傳統街頭規範的代名詞,他擷取自身於丹麥當地的成長歷程作為設計靈感來源,並將「源自邊境」主題融入此次合作企畫中,透過獨有的街頭風格闡述反璞歸真、模擬敘事的設計新主張。此次與 PUMA 合作推出 Co-Creative 系列 Alteration PN-1 全新鞋款,受到世界末日後的簡約真實所啟發,Jannik Davidsen 以探索城市喧囂意象為設計靈感,將進步與破壞兩大矛盾意境相互碰撞出狂妄不羈的潮流鞋款,鞋面擷取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郊區的結構意象,使用異材質皮革拼接而成;極簡繫帶系統加上不規則波浪造型鞋底,以粗曠厚重的整體鞋型打造極具未來感的視覺效果。

打破黑白極簡框架 PUMA Alternation PN-1 狂妄潮鞋

全新 PUMA Alternation PN-1 跳脫時尚極簡黑白套路,首發推出芥黃及漾灰兩大搶眼新配色,為春夏運動時尚圈注入反主流另類話題,將於 3 月 21 日起在全台限定 PUMA 門市發售。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步訓練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