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飲食環境的變化,高鹽高油的飲食方式已經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現代人生活忙碌日常三餐基本上都在外面解決,無論是便利超商或是一般的路邊小吃,甚至,消夜常吃的鹹酥雞或炸薯條,都會灑進大量的鹽與胡椒、辣椒來做調味佐料,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去計算你今天的攝鹽量是否有超過適當值。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高鹽飲食是造成腦部癡呆的其中一項關鍵原因!
多年來,過高的鹽份攝取被認為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而在自然神經科學概述(Nature Neuroscience)令人震驚的新研究中發現,高鹽飲食與腦部的記憶及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重要的聯繫關係。在這份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給老鼠餵食其飲食中正常鹽量的16%,使得飲食與高鹽量的人類相當;然而,在僅僅的8週內老鼠變出現記憶和思維能力明顯下降許多,另外,發現牠們的大腦負責記憶和學習區域的血流量明顯減少,造成牠們無法區分新的和熟悉的物體,例如牠們越來越難以通過迷宮,同時,也無法像之前一樣建立一個完整的巢穴。
接下來,研究人員通過減鹽將老鼠恢復到正確的攝取水平,讓大腦的血流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結果確是,儘管他們的生理功能恢復正常,但認知腦功能仍然受到影響,高鹽食用的老鼠都罹患上癡呆症的問題。
身為紐約市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教授Costantino Iadecola醫學博士說,我們將這項研究轉化為人類的日常生活活動來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嚴重認知障礙或癡呆症。這次所作的研究對於人類來說,腦部的損傷就像是有著記憶問題、迷失方向、不能自行穿衣服、做飯、付賬單或做其它日常生活等等的問題。
然而,在研究這些結果的背後原因時,研究人員們發現了有關大腸及小腸之間的腸道特異性,關於這點Iadecola博士特別說明,當老鼠吃了他們的所更改的鹽份比例時,攝取多餘的鹽份會引發牠們小腸的反應;開始產生大量的Th17(一種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白細胞),這導致免疫系統的另一個成分叫做IL-17的蛋白質的濃度升高,我們將這個反應轉移到人體上時,就會發現當身體產生過多的IL-17時,它就不再能夠提供足夠的一氧化氮;這種物質是由血管內襯的細胞產生的,當一氧化氮下降時,血管會呈現緊張的感覺,這導致更少的血液流向大腦,讓我們的大腦將無法正常運作。
雖然,上面這樣的研究報告說明了,攝取過多的鹽份會導致大腦運作上的問題,但相信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報告與分析來驗證這項結論,但日常飲食適度的減少鹽量的攝入,確可能是一個大家必需要注意到的問題。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建議,每人每天所攝取的鈉含量需低於2300毫克,但現在大多數的人每天幾乎都攝取3400毫克左右,比建議量幾乎多出50%左右。因此,如果你想要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就必須開始注意自己吃進肚的鹽份鈉含量有多少!
資料參考/considerable、webmd
責任編輯/David
今年國內爆發新冠病毒大規模流行以來,迄今國內已有超過 1/4 人口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而心臟內科醫師發現,近幾個月門診有不少病患因染疫康復之後發生心悸、胸悶等現象就醫,甚至有病人以為自己得了憂鬱症。醫師指出,這些病人是罹患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 Covid-19 Tachycardia syndrome),除了必須就醫檢查治療,平時可做瑜珈、太極拳等能調節自律神經的運動,都可能幫助病情。
據統計,Covid-19 染疫人口中 99.5% 以上為輕症患者,可能在幾天或數週內康復,但這些輕症患者中,有些人的症狀可能持續超過 4 週甚至 3 個月以上。常見症狀包括疲倦、呼吸困難、心悸、認知障礙等;這些症狀可能是從感染初期就出現,有些則是在康復後過了數週才發生,這便是所謂的新冠後症候群或稱長新冠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瑞恒指出,這幾個月來,門診有為數不少的病患因染疫康復之後發生心悸胸悶而陸續前往就醫。在這些病患中,大多數染疫前都屬於健康族群,沒有慢性病史,但染疫之後開始出現突發或持續性心跳加速,有些人還伴隨有疲倦、頭痛、胸悶等現象,這些人接受 24 小時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不定時出現的竇性心搏加速。心臟超音波檢查並未發現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抽血檢驗也沒有發現如甲狀腺亢進或貧血足以導致心跳加速的疾病。有病人因為時常心悸而不堪其擾,認為自己可能得了憂鬱症。
李瑞恒解釋,這些病人罹患的疾病稱為「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 Covid-19 Tachycardia syndrome),屬於新冠後症候群的一種類型,國內外醫師都已發現不少案例。
這些病人染疫後發生兩類型式的心搏過速﹕第一類為姿勢性心搏過速(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是由仰臥改為直立姿勢 10 分鐘內,每分鐘心跳增加 30 次以上,或是直立狀態下的心跳超過每分鐘 120 下。跟姿態性低血壓不同的是,此時血壓並不會下降,有時候反而還上升。另一類的病人表現是不當之竇性心搏過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是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如發燒、運動狀態),發生陣發或持續性之竇性心搏過速(每分鐘心跳超過 100 下)。
關於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的原因,目前尚屬於研究階段,有學者推斷可能是由於病毒感染後,誘發宿主體內產生自體免疫抗體,並活化交感神經接受器,造成自律神經失衡狀態而導致心搏過速。另有學者認為,病毒可能直接破壞了體內調控心跳及血壓的細胞,而造成心跳加速。
治療方面,由於這是新出現的疾病,目前尚未有證實有效方式。醫師通常會處方降低心跳的藥,如乙型交感阻斷劑,請病人發作時服用。從事可調節自律神經的運動,如瑜伽、太極拳等等,亦可能對病情有幫助。
李瑞恒提醒,新冠病毒也可能造成心肌炎而發生心律不整,因此建議感染新冠病毒後若發生心悸、胸部不適,仍需就醫診治,排除嚴重心臟疾病,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生活壓力大讓你喘不過氣? 9 種瑜珈體式幫助釋放焦慮情緒、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