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最佳減去大腿與臀部贅肉的5組訓練動作
1
最佳減去大腿與臀部贅肉的5組訓練動作
2
採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有研究發現這幾個部位與這年紀最容易受傷
3
30秒跳繩105次!香港超級快腳美少女破世界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佳減去大腿與臀部贅肉的5組訓練動作

2019-05-27
健身 動學堂 下半身肌群 訓練動作

夏天到來,許多女性都會想擁有性感、高挑的長腿,以及緊實的臀部,但由於工作久坐關係,時常大腿、臀部贅肉不斷持續擴大,導致下半身開始肥胖以及身材逐漸走樣!以下針對大腿與臀部雕塑的5組動作,有助於下半身肥胖困擾的人,能甩掉多餘贅肉。建議一周做2~3次,一組動作重複20次。

最佳減去大腿與臀部贅肉的5組訓練動作 ©womenshealthmag.com

深蹲步行

步驟1:雙腳站在原地踩穩,將臀部下蹲。

步驟2:背部打直,雙手往前伸直並交疊手掌。

步驟3:運用大腿力量往前走兩次小碎步。

步驟4:再往後腿回到初始位置,來回一趟重複20次。

©womenshealthmag.com

相樸式深蹲

步驟1:雙腳站在原地踩穩。

步驟2:背部打直,雙手往前伸直並交疊手掌。

步驟3:吸氣,將下半身往下蹲,膝蓋不超過角尖。

步驟4:停留2秒再回到初始位置,下去上來為一次,重複20次。

©womenshealthmag.com

墊腳相撲式深蹲

步驟1:雙腳站在原地踩穩。

步驟2:背部打直,將腳尖墊起,雙手往上伸直並交扣。

步驟3:吸氣,將下半身往下蹲,膝蓋不超過角尖。

步驟4:再回到初始位置,下去上來為一次,重複20次。

©womenshealthmag.com

開合跳深蹲

步驟1:雙腳站在原地踩穩後深蹲。

步驟2:雙手往前並彎曲90度,同時將交疊手掌。

步驟3:吸氣,用下半身力量往上跳躍,同時雙手高舉、雙腳併攏。

步驟4:下去上來為一次,重複20次。

©womenshealthmag.com

側弓箭步

步驟1:單腳(右腳)站在原地,雙手叉腰,背部打直。

步驟2:吸氣,將右腳往右邊跨出後,身體向右蹲。

步驟3:吐氣回到初始動作。

步驟4:重複20次後換另一邊做20次。

©womenshealthmag.com

蜘蛛人弓箭步

步驟1:採棒式姿勢撐在地面上。

步驟2:吸氣,將右腳前大步跨出,再將左腳往前大步跨出。

步驟3:停溜1秒後,再將雙腿往後延伸回到棒式的姿勢。

步驟4:重複20次。

©womenshealthmag.com

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採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有研究發現這幾個部位與這年紀最容易受傷

2019-07-15
運動傷害話題觀念運動恢復間歇訓練健身

隨著這幾年來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越來越受歡迎,再加上有許多的研究表明,高強度間歇訓練身體,可提高使用和燃燒能量的能力來修復日漸低落的新陳代謝率,這表示經由這些訓練,我們身體可以更快速的燃燒脂肪,並於訓練後持續消耗卡路里熱量,所以,才會讓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流行程度呈現有增無減的態勢。

採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有研究發現這幾個部位與這年紀最容易受傷

然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這種類型的運動方式,包含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其間歇休息可以從15秒到2分鐘,視你當下所進行的HIIT訓練內容來做調整。也因為HIIT訓練的強度往往超過一般的訓練方式,因此,有些研究也發現這樣的運動方式,很容易造成身體上的運動傷害。

容易受傷的部位

一項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RU) 研究發現,從事高強度間歇訓練的人受傷的風險更大,特別是在膝蓋和肩膀上。這項研究同時也發表於運動醫學與體育健身雜誌上,承認雖然這種類型的訓練能有效改善心肺健康,增加能量,促進瘦肌肉量和減少脂肪,但也增加了傷害風險。

羅格斯新澤西醫學院骨科醫師Joseph Ippolito說,這些訓練以一刀切的形式推向市場,然而,許多運動員尤其是業餘運動員,並沒有足夠的靈活性、活動性、核心力量和肌肉來進行這些高強度的運動項目。這項研究以在高強度間歇訓練期間受傷:現代健身趨勢是否會導致傷害率增加?做為主題,分析2007年至2016年國家電子傷害監測系統(NEISS)的記錄,研究人員發現3,988,902例運動器械造成的傷害,如槓鈴、壺鈴或健身操,如burpees、伏地挺身和弓箭步等這些訓練計劃,最常發生於20-39歲的男性,2007-2011年大多數的傷害都發生於下肢(35.3%)、核心部位(28.5%)與上肢(19.6%);直到2012-2016年所有的傷害增加了144%,包括核心部位增加159%、下肢受傷增加137%和上肢受傷132%;此外膝蓋與腳踝扭傷增加了125%之多;這些運動傷害的發生率與HIIT的訓練課程增加274%有相對性的關係。

研究發現,從事高強度間歇訓練的人受傷的風險更大特別是在膝蓋和肩膀上。

該如何避免傷害

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每年平均有50,944次傷害持續增加,幾乎都隨著對訓練興趣的增長而增加,這取決於研究期間Google搜尋量的數量,在2006-2016的10年間,他們有發現神經損傷、內臟器官損傷、腦震盪、穿刺傷、關節脫位、肌肉緊張和扭傷顯著增加,骨科醫師Joseph Ippolito說,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進行這些訓練的運動員,由於身體狀況不佳和肌肉過度使用而受傷的風險增加;這些類型的傷害特別是膝蓋反復過載可導致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 或稱退化性關節炎,研究人員建議,不熟悉這些訓練的人,應該先與他們的醫生交談,而經驗豐富的運動員,應該學習如何盡量減少可預防的傷害,無論是運動訓練員、物理治療師和健身教練,都應該確保運動員有條件使用適當的形式並了其解恢復階段的訓練過程與程序。

無論是運動訓練員、物理治療師和健身教練,都應該確保運動員有條件使用適當的形式並了其解恢復階段的訓練過程與程序。

結論

這並不是說研究人員認為HIIT課程很糟糕,而是在參加任何新的運動方式或團體健身課程之前,與專業教練或講師討論自己本身預先存在的傷害或弱點,以確保在遇洞訓練的過程中不會受傷,這點是十分的重要,另外,有許多高衝擊力的運動項目,例如跳箱我們也可以用更安全的替代品來取代訓練,還有加速性訓練可添加能提高移動性、靈活性和力量性的練習動作,也可以降低當下即日後的受傷風險,在從事任何運動之前,最重要的是不要為了速度而犧牲安全性;當下如果身體感覺不對勁,千萬不要感到有壓力要跟上其它人的進度,一切要以自身安全為準。

資料參考/rutger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0秒跳繩105次!香港超級快腳美少女破世界紀錄

2017-05-12
新聞跳繩健身話題

香港14歲超級快腳美少女李心怡,5月6日在澳門舉行的「兩岸三地學生跳繩邀請賽」30秒速度跳中,跳出105次勇奪冠軍,並且打破104次的世界紀錄!心怡更坦言,以往從未跳出過105次,打破世界紀錄可說是努力下的意外驚喜。

香港14歲超級快腳美少女李心怡以30秒跳105下跳繩破世界紀錄。 香港花式跳繩會/提供

得來不易的成功

心怡指出,這次奪獎絕對是喜出望外,但絕對不會自滿,因為自己還要打破更多的紀錄。她開心說道:「多謝爸爸媽媽及Roy sir,想不到會跳到105下,知道成績時真是超出預期,希望以後可以繼續跳出更好的成績!」

教練ROY SIR 表示,今次心怡能勇奪冠軍,除了心怡的努力之外,更加體現出香港運動員的永不服輸精神。他說:「今次心怡可以跳到105真係喜出望外,平時練習最好的成績104次,今日可以達到這個成績,主要是因為心怡在每次比賽時,都會希望自己可以突破自己在練習時最好的成績。」

李心怡與教練ROY SIR 香港花式跳繩會/提供

「摩打腳」美少女最強的後盾

作為心怡頭號粉絲的心怡爸爸及媽媽就表示,因為跳繩讓心怡學習到為自己定立目標,好希望她之後可以繼續努力。心怡媽媽說:「好開心,同時感到好意外,想不到比賽時仍能發揮到練習時的水準,希望心怡可以為自己定立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我們永遠都支持她。」

李心怡與媽媽興奮擁抱獎座 香港花式跳繩會/提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