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進階者 (Gate Strong Crossover)是一個比深蹲跳再進階些的下半身的訓練。除了跳耀之外,主要是將臀部比初階深蹲在蹲低一些,增強腿部及臀部力量。初次嘗試者建議先將基礎深蹲動作練好,在執行此動作。想像屁股要往斜後方做下的姿勢,膝蓋自然就會跟著彎曲,而非先啟動膝關節。跳要落地後所要維持的平衡才是此一動作的要點。
深蹲進階者
鍛鍊肌肉群:下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站直,雙腳稍比肩寬預備。
STEP 2 右腳往後跨
跳躍式,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
STEP 3 左腳往後跨
跳躍式,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右輪替,做1分鐘。
大多數有在進行運動或訓練的人都知道,適度的安排休息日對於身體的恢復有著絕對重要的關鍵,但相信有許多人只要不運動內心就會產生一股愧疚感,想要減少這種感覺得方式就是了解休息日替身體所帶來的好處,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休息日吧!
安排適當休息日對於一般運動者或職業運動員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優點,例如休息能讓肌肉有修復成長的空間,同時也能有助於在家庭、工作和健身目標之間保持更好的平衡點,所以只要充足的休息就能讓心理與生理獲得充電。
好處1_幫助肌肉恢復與成長
無論是運動或訓練的過程中,都會消耗身體能量儲存或肌糖原,同時它還會導致肌肉組織的分解,因此給予足夠的肌肉恢復時間可以讓身體「修復受損組織」與「補充能量儲存」。但如果你沒有安排足夠補充肌肉能量與修復的時間,就有可能會導致痠痛進而影響下次訓練的成效。
好處2_克服肌肉適應性
肌肉適應性的原理指出,當我們承受大量運動訓練壓力的時後,身體肌肉會出現適應並讓它變的更有效率;簡單來說就如同學習新技能一樣,初期會出現一些困難的狀況,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它就會慢慢的適應這樣的動作與強度,一但身體適應這樣的壓力之後,你想要更進步时就必須要增加壓力才會讓成果更往上提升。
但拼命的增加訓練壓力,將有可能會造成身體出現運動傷害的問題,這是由於我們身體能承受的壓力都有著一定的限度,你必須要循序漸進的增加訓練壓力,這也就是為何許多的專業教練會在課程中安排休息日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有計劃性的增加訓練時間與強度,同時安全的保持身體的健康。
好處3_預防過度的訓練
過度訓練一般來說都是與訓練量或是強度有關,這也就跟休息太少或是恢復的時間不足有關聯,這樣的情況也影響著大約60%的職業運動員和30%的一般運動員。然而,過度訓練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態與心理層面,有研究發現,這將會增加身體的體脂、脫水的風險以及降低性慾和情緒的失控等問題。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的思考看起,只要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過度訓練所造成的問題,也可以讓訓練的成效更加的良好。
每個人需要安排休息日的天數都不盡相同,必須要依據訓練的類型和強度而有所不同,美國運動委員會(ACE)建議,如果你主要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或訓練的人,則應該每7-10天安排一次的休息日。另外,也有訓練計畫將會更密集的安排休息日,例如14天內安排兩次的休息日,這包含一次的被動休息讓身體完全放鬆休息一日及一次的主動性休息進行低強度訓練。如果你的訓練計畫是安排一整年度的,那休息日就有可能會包括休息日或是休息週這樣的規劃;同時也會安排交叉訓練或調整訓練類型及更改強度等等。
在2020年7月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有許多的運動員都有過度訓練的跡象,這包含常見的疲勞感、肌肉痠痛以及無法解釋的訓練成效下降的問題。因此,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ACE)的說法,當你感受到煩躁、喜怒無常、難以入睡、食慾不振或者感到沮喪和壓力大的現象时,就表示你需要好好安排休息的日子,這时你就需要放下許多高壓的生活,讓身體有機會能適度的放鬆與恢復。
資料參考/health、medicalnewstoday
責任編輯/林彥甫
肩部肌群又被稱作三角肌,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手臂能朝向各方向進行活動,因此,在許多的運動或訓練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肩部關節與其它關節處相比,也特別容易發生各種痠痛及運動傷害的情形,並侷限我們的訓練成果和肌力的提升。為了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生,這篇文章將列舉7項常見的訓練錯誤動作及觀念,請仔細看看自己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並盡快改正。
1.肩推請貼緊背部
肩推是訓練三角肌群十分常見的基礎動作,有許多的人為了能推起更大的重量,在坐姿肩推時都會不經意的將下背離開靠墊,這樣的動作是身體在為自己尋找一個好發力的位置,但同時也將下背推向受高風險的位置上;並且這樣的姿勢不僅僅會降低三角肌前束的刺激度,還會因為胸椎及腰椎的超伸和大重量的負荷,進而導致椎間盤突出的後遺症。所以,在坐姿肩推時請全程保持背部緊貼座椅;站姿肩推時請避免腰部的過度反弓。
2.頸後推舉輕重量
頸後推舉也是許多健身人常做的動作,但同時這也是肩膀肌肉在解剖學上最容易受傷的動作,尤其是想要運用大重量進行訓練的時後,很容易因為過低的角度及重量讓肩膀受到拉扯而受傷,這是由於這樣的訓練動作會限制肩關節的活動度,因此,如果你肩關節活動較差的人請盡量避免槓鈴頸後推舉,可以採用槓鈴頸前推舉或啞鈴頸後推舉。
3.直立上提握距要寬
直立式上提主要是訓練三角肌的前束和中束,可以採用啞鈴、W槓鈴或是低位滑輪來進行訓練,這些器材的訓練動作都相同,差別就在於對肩關節的衝擊性有所不同,另外,如果想針對三角肌做訓練,就必需要將雙手的握距放寬,過窄的握距除了會引發斜方肌的代償動作之外,還會引起肩關節內旋的問題,同時,若你肩關節旋轉角度較差時,也不一定要將雙手高度舉至下巴處,可以把高度下放至胸前即可,以避免過度的高度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問題。
4.手肘應該處於微彎
在做側平舉前平舉和俯身飛鳥這類單關節練習時,我們因該要保持手臂微微彎曲,一但打開或是收手肘三頭肌就會開始參與施力,而減少了我們要孤立訓練三角肌的目的,另外,在側平舉和反向站姿飛鳥這類練習中,許多練習者錯誤的在動作最後完全把他們的手肘伸直到180°,接著在下落重量時手肘夾角又回到了90°。一般來說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過大的重量,所以,在進行這幾個動作訓練時,要注意手肘全程保持微彎以避免增加肩關節的壓力。
5.三角肌後束調換訓練
我們都知道三角肌又可分為前中後這三塊肌肉,大多數的人都會依循前中後的順序進行訓練,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原因在於有的人熱衷於胸肌訓練,因而帶動三角肌前束肌肉發展,或是你忽略了背肌的訓練,進而引起三角肌後束比另外兩束要來的薄弱,這也就會導致現在常見的圓肩問題。因此,如果你的後束較為薄弱的話,請不要將它放至在訓練的後段,否則這樣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6.別移忘肩袖肌訓練
肩袖肌群是由岡上肌、岡下肌、大小圓肌與肩胛下肌這四塊肌肉所組成,是與三角肌合作幫助穩定肩關節,然而,這樣的小肌群組合一般來說都屬於較看不見的部位,因此,有很多人都會直接跳過它的訓練動作,甚至於根本不知道有這個肌群。如果跳過了肩袖肌訓練動作,將有能讓這兩個肌群的比例失衡,那就增加了你肩袖肌受傷的機率,所以,偶爾做做肩關節內旋和外旋,可幫助你保持肩關節的健康。
7.肩不要排在練胸後
三角肌前束經常會在練胸時被徵招到,同時,三頭肌在推舉過程中也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如何安排訓練的分化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在同一天訓練胸、三角肌和三頭肌的話,就很容易造成過度的使用讓訓練成效下降,因此,我們可以在練胸日之後安排背肌與二頭肌的訓練,以避免三角肌和三頭肌過度訓練,千萬不要週一練胸、週二練肩緊接著週三練三頭肌。
資料參考/draxe、nutribal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