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藥物吃進身體內就能讓你,無論吃進什麼食物都不會發胖那該有多好?想信以上這個願望一定是許多人都期待的事情,然而,在一場醫學研究中科學家們意外的發現一種藥物,竟然可以斷絕脂肪被身體組織吸收,讓體重不會增加!但是,這樣的藥物你真的敢嘗試嗎?
根據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的說法,他們在一場測試老鼠青光眼藥物研究時發現了,他們用於治療眼病的藥物,能有效的阻斷一種蛋白質(乳糜微粒 Chylomicrons)進入體內,這個稱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簡稱VEGF-A),這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早期亦稱作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簡稱VPF),是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特異性的肝素結合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growth factor),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細胞增殖和細胞分化;而透過使用VEGF-A抑製藥物讓腸道毛細孔閉合,並阻止脂肪進入血液之中
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是由甘油三酯(85-92%)、磷脂(6-12%)與膽固醇(1)組成的脂蛋白顆粒;它們將膳食脂質從腸道輸送到體內的其他部位。乳糜微粒是脂蛋白的五大類之一: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使脂肪和膽固醇能夠在血液的水基溶液中移動。
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細胞增殖和細胞分化。生長因子調節細胞的各類活動與功能。生長因子通常充當細胞間的信號分子。生長因子結合到靶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上。生長因子通常促進細胞分化和成熟。當然,因生長因子不一,其功能也多樣。例如,骨形成蛋白刺激骨細胞的分化;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刺激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人的VEGF蛋白是於1989年由美國的兩間生物科技公司分別成功純化與鑑定,並克隆與測定了其基因序列,證明VPF與VEGF是同一基因編碼的同一蛋白;VEGF有六個等型(isoforms):VEGF-A, -B(包括VEGF-B167以及VEGF-B186), -C, -D, 及-E;其分子量從35至44kDa不等,每個等型特異性地與三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 -2, 及-3)的特定組合相結合。其中每種因子作用各不相同,但都與促進血管及淋巴管等人體脈管的生成與分化相關。(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為了要確認這藥物與脂肪吸收的相關性,根據報導這個科學家團隊,將老鼠分為兩組分別餵食高脂肪飲食共八週,有服用VEGF-A抑製藥物的老鼠在報告中體重增加為零;另一組體重增加約一倍。那這些不被吸收的脂肪都跑到哪去?據研究人員的說明,這些不被腸道吸收的脂肪都會隨著糞便一同排出體外。
儘管,服用VEGF-A抑製藥物在老鼠實驗上,獲得脂肪不被吸收的理想化結果,但也如同早期的一些研究一樣,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會在體內停留多久?才能被我們身體排出!」。因為,服用VEGF-A抑製藥物的老鼠都得到了身體腫脹的副作用,但如果這樣的藥物進入大眾市場,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可能會為某些病患帶來另一種健康的好處。
而根據報導,VEGF-A在許多已知腫瘤中被發現能有效調節分期和進展有相關性,並且經由研究人員的報告中指出,阻斷這種蛋白質進入體內可能會降低腫瘤的發病機率。但不管如何,想要身體健康的話,還是好好的訓練身體多多運動,少吃一些高熱量不健康的加工食品,比較實在!
資料參考/draxe、science
責任編輯/David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衡量肥胖程度的基礎標準,對我國成人 BMI 建議維持在 18.5 至 24 之間。而根據一項發表於《阿茨海默症雜誌》的新研究指出,BMI 高代表流向大腦的血液減少,使罹患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升高,更與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有關。如果想改善大腦,調整飲食習慣和運動,好好控制自己的體重是有效方法。
保持體重與保持健康的關聯已眾所周知,例如預防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保持穩定體重也會影響你的大腦健康!
這項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一萬七千多人做過超過三萬五千次的腦部掃描,查看其血液流動和大腦活動。他們根據參與者的體重做比較,並評估人們在休息時與執行集中注意力活動時的大腦活動差異。研究對象平均為 40 歲男女,但接受掃描的年齡範圍從 18 至 94 歲不等,並以 BMI 分別他們,該指數將體重分為過輕、健康體位、過重、輕度肥胖、中度肥胖與重度肥胖。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在休息或是集中注意力時,隨著 BMI 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流降低。而流向大腦的血液越少,罹患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越高。此外,大腦血液供應減少還會與其他疾病有關,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該研究第一作者 Daniel Amen 醫學博士表示,通常 BMI 越高,與超重相關的健康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就會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BMI 數據本身並不是衡量「健康」,而是衡量「身材(肥胖程度)」,且 BMI 是最基本粗略的評估,所以有可能無法精準預測,例如你雖然在健康體重範圍內,但過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是你肌肉發達體脂較少,BMI 卻落在超重範圍。
無論如何,Amen 博士指出,保持體態是長期維持大腦健康的關鍵。原因在於脂肪細胞會增加炎症機會,而炎症已被證實會損害包括大腦在內的所有器官。此外,脂肪細胞會儲存毒素,並進一步損害大腦。
盡管這項研究並不是第一個將肥胖與腦功能障礙聯繫起來的大型研究,但以往使用類似方法的研究,多數顯示肥胖與大腦功能關聯有限,尤其是對老年人。但這項研究著重在大腦血流上,這可以更敏感且能更早發現和腦功能障礙有關的變化。
這項研究帶來另一個好消息是:減肥和維持體重是減緩炎症的重要方式,也有助於大腦健康。Amen 博士指出,人們可通過康復環境來改善大腦,例如改變飲食營養習慣、維持運動訓練。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減重瘦身這件事情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達成,然而許多人都試過了很多方法,不是半途而廢就是方法用錯,最後導致後都徒勞無工。但是請別灰心,來看看這位美國知名瘦身女王只遵守了一項秘訣,就能在一年內狠甩62公斤(約125磅),然而秘訣跟成果實在太吸引人,導致美國各大媒體都紛紛前往採訪。
這位美國知名瘦身女王名叫布麗塔妮·威廉姆斯(Brittany Williams),她原先體重幾乎接近現在身型的兩倍。為了要改善自己的體態,他找尋所有減重方法,最後她發現要控制飲食才是最主要的關鍵。為此她開始找尋最理想的飲食方式來達到瘦身目標。其中,她發現吃原型的食物是最有效果的,因此他自創了一套飲食法叫做:(Just Eat Real Food,J.E.R.F法則)。然而在她的家中,幾乎不太出現任何乳製品、精製糖和麩質的食物,因為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問題,許多營養學家也都會建議,如果要減重,至少要限制穀物、糖類和乳製品的攝取量。
食物是補充身體的能源,而體態和身體的感受正是對於能源的反應。但她心裡希望讓身體獲得自然、不加工的食材能源,味蕾就有了不同的感覺,雖然知道自己一開始要接觸這些原型食物非常困難,但唯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在這段過程開始,她首先限制穀物攝取,但其實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她幾乎很少吃穀物,大約一周2次會煮上半杯有機糙米,或是食用有機燕麥,同時也限制了乳製品的攝取量。偶爾會吃點起司,像是帕瑪森和切達起司等。此外,她也很少碰糖,偶爾才會吃一些生蜂蜜或是等級A/B的有機楓糖漿。她表示,多數美國人都有腸漏症,正是因為糖攝取過多所導致腸道菌失衡。
威廉姆斯表示,每一餐她都會吃大量蔬菜,而且每天會嘗試吃彩虹蔬菜。所謂的彩虹蔬菜就是攝取多色的水果和蔬菜,然而原型的蔬菜更能攝取到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營養素她也會限制水果攝取量,因為水果本身就含有糖,不想要在減重時攝取過多的糖分。如要吃水果,她就會吃半顆蘋果,或是在果昔內放半根香蕉或一把莓果。這樣大概就是一天吃的水果份量。如果像是檸檬這種低熱量的水果則除外,因為檸檬本身含糖量很低。此外,蛋白質跟健康的油脂也非常重要。像是雞蛋、雞肉、椰子油、酪梨油、堅果,它們都是好的優質食物。
大家都知道喝水能加速燃燒熱量,根據威廉姆斯強調,他自己每天喝至少10杯230CC重的水量。由於人體需要水分讓腸道蠕動將毒素排出,同時水也能提升燃燒熱量的速率,增加最多70%的代謝率。每次用餐時她會提醒自己,胃只有拳頭般大小,如果吃下超過的量那就會撐大。按照此方法飲食,意味著得少量多餐。一整天下來,通常會吃主要的三餐,加上1~2份的點心,但是喝水這部分絕對不能少。
但威廉姆斯也表示,成功減肥方法沒有什麼秘辛,其實持之以恆才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正確攝取、適量的飲食,加上配合正確的用餐方式,也不會因為想吃叻特食物去打電話叫外送。
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