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藥物吃進身體內就能讓你,無論吃進什麼食物都不會發胖那該有多好?想信以上這個願望一定是許多人都期待的事情,然而,在一場醫學研究中科學家們意外的發現一種藥物,竟然可以斷絕脂肪被身體組織吸收,讓體重不會增加!但是,這樣的藥物你真的敢嘗試嗎?
根據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的說法,他們在一場測試老鼠青光眼藥物研究時發現了,他們用於治療眼病的藥物,能有效的阻斷一種蛋白質(乳糜微粒 Chylomicrons)進入體內,這個稱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簡稱VEGF-A),這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早期亦稱作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簡稱VPF),是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特異性的肝素結合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growth factor),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細胞增殖和細胞分化;而透過使用VEGF-A抑製藥物讓腸道毛細孔閉合,並阻止脂肪進入血液之中
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是由甘油三酯(85-92%)、磷脂(6-12%)與膽固醇(1)組成的脂蛋白顆粒;它們將膳食脂質從腸道輸送到體內的其他部位。乳糜微粒是脂蛋白的五大類之一: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使脂肪和膽固醇能夠在血液的水基溶液中移動。
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
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細胞增殖和細胞分化。生長因子調節細胞的各類活動與功能。生長因子通常充當細胞間的信號分子。生長因子結合到靶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上。生長因子通常促進細胞分化和成熟。當然,因生長因子不一,其功能也多樣。例如,骨形成蛋白刺激骨細胞的分化;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刺激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人的VEGF蛋白是於1989年由美國的兩間生物科技公司分別成功純化與鑑定,並克隆與測定了其基因序列,證明VPF與VEGF是同一基因編碼的同一蛋白;VEGF有六個等型(isoforms):VEGF-A, -B(包括VEGF-B167以及VEGF-B186), -C, -D, 及-E;其分子量從35至44kDa不等,每個等型特異性地與三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 -2, 及-3)的特定組合相結合。其中每種因子作用各不相同,但都與促進血管及淋巴管等人體脈管的生成與分化相關。(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為了要確認這藥物與脂肪吸收的相關性,根據報導這個科學家團隊,將老鼠分為兩組分別餵食高脂肪飲食共八週,有服用VEGF-A抑製藥物的老鼠在報告中體重增加為零;另一組體重增加約一倍。那這些不被吸收的脂肪都跑到哪去?據研究人員的說明,這些不被腸道吸收的脂肪都會隨著糞便一同排出體外。
儘管,服用VEGF-A抑製藥物在老鼠實驗上,獲得脂肪不被吸收的理想化結果,但也如同早期的一些研究一樣,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會在體內停留多久?才能被我們身體排出!」。因為,服用VEGF-A抑製藥物的老鼠都得到了身體腫脹的副作用,但如果這樣的藥物進入大眾市場,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可能會為某些病患帶來另一種健康的好處。
而根據報導,VEGF-A在許多已知腫瘤中被發現能有效調節分期和進展有相關性,並且經由研究人員的報告中指出,阻斷這種蛋白質進入體內可能會降低腫瘤的發病機率。但不管如何,想要身體健康的話,還是好好的訓練身體多多運動,少吃一些高熱量不健康的加工食品,比較實在!
資料參考/draxe、science
責任編輯/David
你想靠跑步瘦身,但跑不到2週不見效就放棄嗎﹖事實上,靠跑步減重確實沒那麼輕鬆!困難點主要在跑步消耗能量與攝入能量的掌握,決定了你會增重、減重或是維持體重,以及跑步表現的差異。以下針對為了瘦身而跑的新手跑者,一系列從訓練到飲食的規劃,助你運用跑步找回理想身材、同時愛上跑步!
首先,請將減重的路程想成一場超級馬拉松,這不是衝刺跑,你雖然期待結果,但它是緩慢而穩定地發生,而不是戲劇化地跑一場10K就大降5KG。保持著這個心態,如果你已經跑了一陣子卻不見起色,那有以下幾種方向必須思考﹕
1. 9成減輕並維持體重的人都是運動咖
國家體重控制登記處(NWCR)調查減重30磅(約13公斤)以上且維持體重至少1年者,結果他們之中90%經常運動,而他們平均每週因運動燃燒的熱量為2,600卡。
2. 飲食控制必搭配運動
在NWCR的調查研究顯示,運動咖較少發生減重後的溜溜球效應,所以,除非你想臨時減重,否則你必須兼顧飲食習慣和運動。減重時將飲食與運動結合還有另一個好處﹕當減重者只靠限制熱量但沒運動,往往身體會流失肌肉;但當飲食和運動並進,他們可以保留肌肉並減少脂肪,增肌減脂對你的體重維持有絕對幫助。
由於減肥者採取過度節食的方法,導致身體出現快速減重與迅速反彈的變化;減肥者通常起初有成功減重,但隨著之後的生活習慣無法保持體重,導致體重急速反彈。
為了使計畫具體化,請確切知道自己的目標體重是多少,這樣你才知道該做什麼來達成。不只量體重,請測量並訂出目標體脂肪以及一些簡單的身體測量,例如運用捲尺測量腰圍、大腿圍等。
新手跑者要注意的是,請讓自己輕鬆地投入新計畫,之後再逐步增加訓練強度,才能降低傷害風險並獲得最佳減重效果。需要提醒的是,跑步是個高衝擊力活動,它甚至對較重的男女來說,是受傷風險最大的減重方法,可能比其他形式的有氧運動導致更多過度使用傷害。因此,專家建議過重的男女可以使用以下3個規則來正確開啟跑步計畫﹕
規則1﹕從健走或跑走開始
健走對下肢骨骼、肌肉和關節的壓力較跑步小,但它的壓力也足以刺激讓這些部位更強壯、更有彈性。一開始的訓練可選擇完全健走,或是慢跑混和健走;比例取決於你的身體準備好要跑步了沒﹖隨著時間,跑步的比例可慢慢增加,直到你能感到舒適地跑起來。
規則2﹕每次練跑隔1天
骨骼、肌肉和關節需要時間來恢復與適應跑步的壓力。對大多新手跑者而言,要恢復身體組織,1天的時間太短,因此,至少前幾週的練跑日都要間隔1天。如果你希望更頻繁地運動,可在跑步日之間做散步或騎自行車等運動。
規則3﹕逐漸增加距離
在前文已不斷提醒,跑步應漸進式增加強度。你不需要1週衝一個半馬好減去5公斤,用3週來做這件事就夠了,否則肉還沒甩掉就先受傷。你的訓練可以讓距離慢慢拉長,或是強度漸漸增加(加速),但一次不要改變太多,謹守10%規則﹕這週到下一週所增加的跑步距離或時間不超過10%。例如這週練跑2公里,下週最多不跑超過2.2公里。
如果你在增加跑量或強度時遇到不適,請在跑步前後添加一些健走。
減重目的是維持每日攝取卡路里不足(熱量赤字Calorie Deficit)。換句話說,你需要消耗比每天攝入更多的卡路里,有兩種眾所皆知的方法可以達成﹕少吃、多動。
理論上,跑步確實能透過增加燃燒熱量來幫助你「熱量赤字」。問題是在運動後,你是否無法控制胃口大吃大喝一頓﹖這就是所謂的「補償效應」,也成為人們靠運動減重失敗的主要原因。而每個人運動後的食慾反應不同,對別人可能影響不大,但你就是會餓到大吃。
該怎麼確保補償效應不影響達標﹖答案是﹕提高吃進食物的質量。事實上,多數人不會攝取太多卡路里,而是攝取過多的「空有熱量(empty calorie)」,也就是僅用糖、油脂或油製成,或含酒精的飲料或食物。在試著減少卡路里之前,運動營養學家Matt Fitzgerald建議先減少餅乾、白麵包或任何加工食品,用更多的蔬果、瘦蛋白來替代垃圾食物。當吃進更多高質量食物,同時切換飲食習慣,在這過程中自然會減少卡路里。
高質量食物富含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和纖維,與低質量的加工食品相比,更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因此能幫助減少熱量攝取。以下高質量和低質量食品清單,案質量高低降序排列﹕
開始跑步後,努力將右側欄吃的食物降到最少,盡量多吃左欄食物。據丹麥一項研究報告,每週跑超過5公里、持續1年的新手跑者,但沒有更改飲食習慣,平均減8.4磅(約3.8公斤)體重;同時改變飲食的新手跑者則平均減掉12.3磅(約5.6公斤)。
吃進的卡路里不能過多,當然也不能太少。曾在加拿大冬季奧運中協助選手的營養師Nanci Guest指出,運動員如果長期缺乏燃料,會造成新陳代謝變慢。所以,飲食控制時,堅持每天最多減少500卡,別減太多!否則將會影響到你任何運動的表現。
資料來源/mapmyrun, 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