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1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2
比別人還容易感冒?美抗癌名醫:6種食物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3
油入生酮:你必須知道的8大真相!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2019-06-04
話題 知識庫 保健 飲食 觀念

奪走賀一航、豬哥亮、李國修等名人生命的大腸癌,已蟬聯11年國內癌症榜首,台灣大腸癌發生率更是世界第一,每年有超過1.5萬人確診、五千多人死於它的魔爪,且發生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大腸癌雖然可怕,但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二分之一的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搭配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9成!所以,看完以下4個方法,從現在開始,遠離大腸癌威脅吧!

對抗奪命大腸癌 做對這4件事不怕死於非命 ©Caswell Family Medical Center

1. 少吃紅肉、加工肉品、燒烤

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的主因。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也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

此外,使用超過100゚C高溫烹調肉類,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然而台灣人聚會、中秋節最愛烤肉,當肉類放在烤架上以直火進行燒烤,肉類油脂滴落在火上則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附著在食物表面,吃下肚後將提高大腸癌發生風險。

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多吃蔬菜,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

紅肉及加工肉品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

2. 肥胖不是病,胖起來奪人命

許多研究指出,肥胖引起的「高胰島素血症」是刺激腫瘤發生的原因之一。據美國癌症協會1960-1972年調查,肥胖者會增加大腸直腸癌、胃癌、子宮頸癌、膽囊癌、腎癌及乳癌風險,若超過理想體重的40%,男性增加33%罹癌機會,女性則增55%罹癌機會。另一項美國癌症研究所的全球癌症調查,發現體重過重和大腸直腸癌、停經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都明顯相關。原來過重和肥胖不只帶來三高、心血管疾病,更會讓自己與大腸癌靠近一大步!

建議﹕均衡飲食、減少脂肪的攝取;平時就應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以飲食和運動雙重管道控制體重。

3. 規律運動是良藥

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根據2019年1月發表於JNCI Cancer Spectrum的一項研究,每天坐著看電視1-2小時,早發性大腸直腸癌風險增加近12%,且時間越久風險越高,如果每天超過2小時,風險大增近70%。另一方面,華盛頓醫學大學的Wolin醫師研究報告指出,人們持續運動超過10年可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如果超過15年可減少死亡率超過一半。簡單來說,雖然運動與大腸癌發生率的關聯沒有被證實,但可以減少其他癌症的發生,也能減少大腸癌病患的死亡率,運動確實是個簡單、便宜的防癌良藥。

建議﹕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運動量的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

持續運動超過10年可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如果超過15年可減少死亡率超過一半

4. 定期篩檢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此外,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如果能及早發現腺瘤瘜肉並切除,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建議﹕我國政府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免費1次「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高達80%,如果檢查呈陽性,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癌症防治網、亞東院訊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比別人還容易感冒?美抗癌名醫:6種食物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2020-03-16
知識庫免疫力觀念飲食方式飲食保健

許多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物資訊琳琅滿目,但是,其實有許多是沒有經過證實的。根據美國抗癌名醫李維麟以疾病預防科學的角度研究出可以鞏固身體5大防禦系統的食物,讓人可以透過日常隨手可得且能達到預防疾病以及增進免疫力作用。

比別人還容易感冒?美抗癌名醫:6種食物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thriveglobal.com

青花菜芽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史丹佛大學和瑞士的研究人員針對食用青花菜芽在免疫系統上的影響進行研究,他們設計了一項涉及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他們想知道在接種疫苗後,青花菜芽能否幫助身體增強反應。科學家們招募29名約30歲的健康志願者,連續四天每天給予他們一杯混合了兩杯青花菜芽的奶昔或安慰劑奶昔。開始飲用奶昔後的隔天,志願者就接受鼻腔噴霧型流感疫苗。這種疫苗會把活的減毒流感病毒傳遞到鼻子的黏膜中。結果顯示飲用青花菜芽奶昔的志願者,相較於安慰劑奶昔的志願者,血液中自然殺手T細胞的數量多了22倍,他們的自然殺手細胞也更具殺敵的力量。

©medicalnewstoday.com

陳年大蒜

根據蓋恩斯維爾的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在感冒和流感流行期間,陳年大蒜對於120名20多歲至30歲出頭的健康受試者免疫系統的功效。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陳年大蒜萃取物或安慰劑90天,然後抽取他們的血液去分析免疫反應。受試者被指示要保存每日生病日誌,記錄下任何感冒的症狀,像是流鼻水、頭部充血、喉嚨痛、咳嗽、發燒或身體疼痛,並且記錄它們是否變得嚴重到無法去上學或工作。 研究結束時,食用陳年大蒜萃取物的受試者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其血液中擁有明顯較多的免疫T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在其中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因陳年大蒜所產生的T細胞變得更加有效,而且與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自我複製的速度快了 8 倍,自然殺手細胞也被大蒜所增強。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另一項研究招募了不宜手術治療的癌症患者。當他們服用陳年大蒜6個月後,循環的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增加,這為研究陳年大蒜能否有助於增強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的抗癌免疫反應開啟了大門。

©bhf.org.uk

蘑菇

根據澳洲西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20名健康的志願者,他們被分配到正常飲食組或含有白蘑菇的飲食組。蘑菇組的參與者每天食用100克用沸水燙過的蘑菇,一週大約相當於食用1.3杯的蘑菇。作為測試蘑菇是否能影響免疫功能的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受試者唾液內2種抗體的濃度(IgA 和IgG),發現參與者中,IgA的濃度有穩定增加;食用蘑菇一週後,增加了55%;結束食用蘑菇之後兩週,仍然較基線期的濃度增加了58%。所以根據研究顯示,食用蘑菇會活化腸道,所以刺激免疫系統製造抗體。

©medicalnewstoday.com

鞣花酸

栗子、黑莓、黑覆盆莓、核桃和石榴中含有最高的濃度。根據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膀胱癌的免疫效應。在實驗室中,鞣花酸可以減緩膀胱癌細胞的生長,阻止他們製造會刺激腫瘤血管的蛋白質。然而,他們額外的發現是個帶有重要暗示的驚喜。鞣花酸還能使癌細胞免疫隱蔽蛋白質 PD-L1 的製造減少60%。PD-L1幫助癌細胞偽裝,如此一來它們可以逃避身體免疫細胞的偵測有效使癌症隱形。當癌細胞無法製造那麼多的PD-L1時,就能更輕易地被免疫系統看見,然後免疫系統可以召喚免疫軍隊去摧毀它們。

©sercadia.wordpress.com

蔓越莓汁

根據日本札幌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在一項飽受泌尿道感染痛苦的婦女的臨床研究中證實了這個益處。這些婦女每晚就寢前飲用1.5杯的蔓越莓汁,持續24個星期。相較於飲用安慰劑飲料的婦女,在年齡大於50歲的婦女身上,飲用蔓越莓汁使感染的復發率減少了40%。

©heaventips.com

特級初榨橄欖油

根據塔夫斯大學和麻州大學以及西班牙食品科學技術和營養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們設計了一個臨床研究,以瞭解如果用特級初榨橄欖油取代典型美國飲食中的烹飪油(奶油和玉米油),能否改善一個人的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從波士頓地區挑選了41名過重或肥胖的志願者,所有人的年齡皆大於 65 歲。這些參與者平常都食用典型的美國飲食:高飽和脂肪含量,配上精緻和加工穀物,以及少量的膳食纖維。研究人員給予每位參與者一瓶油和抹醬。一組是得到來自西班牙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是液體且可塗抹的形式。另一組則是得到一瓶混合了玉米和大豆的植物油及一罐奶油抹醬。之後三個月參與者仍持續食用典型的美國飲食,但是只能使用他們被分配到的油和抹醬。每位參與者每天皆攝取平均三大湯匙的油。血液分析顯示橄欖油組的免疫T細胞活化能力提升,而且數量增加了53%。然而,食用玉米大豆油和奶油的參與者,其相同的免疫細胞卻沒有出現變化。

©food.ulifestyle.com.hk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油入生酮:你必須知道的8大真相!

2018-04-12
話題觀念飲食方式飲食

近年食油風暴不斷,國內外各大品牌均有劣油假造的黑心事件傳出,消費者聞油色變。但你知道好油卻如良藥,能減肥治病抗老?少油少鹽有害身體?肥胖、心血管疾病、膽固醇等議題另有罪魁禍首?華文圈首份「生酮油品排行榜」甫於4月11日在台北發表,現場邀請旅美毒理學博士、暢銷書作家、新書《脂肪與油救命聖經》作者陳立川博士,分享耗時20年的食療研究,揭櫫多項飲食營養史的大錯解,提出最完整的健康食用油關鍵報告!

油入生酮:你必須知道的8大真相!

油必有方:減肥治病抗老  關鍵救命好油

很多人誤解肥胖是吃太多油,陳立川博士則認為:「吃對油不會胖,不吃油還是照胖」。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果糖,就會轉化成脂肪,最新研究發現,澱粉攝取過量,很可能才是現代人肥胖的主因。一般人聽到脂肪都說要少吃,但好脂肪有助保護心臟,來自魚類、種子、堅果和橄欖等。壞脂肪則易導致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腦中風,最糟的是反式脂肪,陳博士現場簡報的照片,顯示連烏鴉都知道不選人造奶油吃。

根據此份報告,傳統少油的說法來自科學偏見,且為吃錯油所致。而最新的科學與臨床研究發現:「吃對油、吃好油,是不會生病的」!但吃錯油,即使少量,也易罹病!椰子油及從中萃取的中鏈脂肪酸,有助產生酮體,提高新陳代謝並能殺菌,位居「救命好油排行榜」第一位,而非傳統誤解認為椰子油充滿飽和脂肪酸,易造成心血管疾病。還有「吃錯油更糟糕,腦會變笨」,腦部需要大量DHA,若吃進過多 ω-6 脂肪酸,無法轉化成 DHA。

救命好油排行榜
輔助好油
壞油排行榜

油蕩不羈:排毒防彈生酮  三階段蛻變

最近國內外生酮飲食蔚為風潮、防彈咖啡也越來越夯。陳立川博士表示在過去二十年來,不斷體驗對自己有益的飲食方法,計有葛森療法、低過敏原飲食、身體生態飲食法等等,卻依然不覺得身心處於最佳狀態。直到為生酮翻譯書寫序,親身實證後,訝異地發現將脂肪攝取量提高到生酮標準後,酮症狀態下產生許多好處,因此積極著述中文書分享此一最終食療解決方案! 發表會中揭露美國超過60個臨床實驗,研究生酮飲食及節食對疾病治療的影響結果,以及生酮及斷食對癌症治療有降低副作用,並抑制腫瘤的功效。正確的生酮飲食,輔以重金屬排毒,陳立川博士舉例如安全除汞、黏土浴、油療法、咖啡灌腸等,會促進新的粒線體產生,同時也會逆轉壞的粒線體,完成生酮三階段蛻變。因此陳博士認為最終決戰的生酮飲食,完滿了他歷經20多年親身實證的食療拼圖。

防彈咖啡

油衷之言:藝術油畫封面  網友參與票選

此次報告引用陳立川博士最新著作《脂肪與油救命聖經》,4/11上市,發行前即已登上預購排行榜,該書從營養科學及研究案例,逐一分析油脂、「脂肪-心臟」等假說,並解析27種市售油品,讓人輕鬆找好油,聰明用對油。尤其書中超過40道獨家油品飲食精華食譜,並於書末附上各類天然食材、油品資源索引,幫助讀者於生活中落實,品嚐健康美味的蛻變人生!

該書封面首創以書中提到的各類食用油入畫,包含沙棘油、橄欖油、南瓜籽油、omega調和粉紅油、黑種草油、羅勒油……等,由台灣知名心光畫藝術家彭力姸Kavya量身繪製,她於發表會中表示:食用油相較一般顏料,質地更細滑,不易附著,只能順著流動中成形,並等待油乾後層層疊畫。藝術家提到作畫時觀察油滴,更加印證書中黑心油與好油的差異。策劃單位為求慎重,特將該系列「油畫」,上網公開票選,最受網友青睞的為《最美好的愛》。

藝術油畫封面

油好關係:多方共襄盛舉  台灣首度論壇

為讓更多民眾獲悉真相,本次發表會及全省巡迴分享會,邀集多個組織共襄盛舉,包含《光合醒醒》、柿子文化、CORE YOGA台中瑜珈會館、布緯食聊、生酮油品達人陳立川~跟著博士樂活趣! 讀友會、法國有機行星、食物鏈、FB酮好社團、樂活長生、聯馥食品,期許傳遞正確用油觀念。現為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理事長的陳立川博士,亦把握在台期間,號召國內外專家學者、有志之士、良心品牌,共同打造更健康的食療教育及產業環境。

發表會中宣布今年7月底,將舉辦首屈一指的生酮研討會「酮盟會」。《光合醒醒》共同創辦人劉子寧營運長誠摯溫馨地歡迎各界共襄盛舉,共創海納百川的交流機會;國內最大FB生酮社團「酮好」撒景賢創辦人語帶興奮說:「這將是最後一次飲食改革,我們將致力推動生酮新人類的誕生!」;甫獲米其林肯定的荷風中國菜餐廳張仁馨創辦人則表示:「將盡全力做好生酮餐飲昇及」;而大興久久品酒所楊定勝主廚則將致力開發更精緻的油品應用。

多方共襄盛舉  台灣首度論壇
現場還有許多親手製作的生同飲食餐點

期待經由「生酮油品排行榜」、《脂肪與油救命聖經》、未來後續活動的推廣,有助導正當今社會對於少油少鹽的迷思,促使人們不再害怕脂肪,學習聰明用油,油入生酮,從此相油心生,成為天生油物,優油自在地活在當下! 

資料來源/光合醒醒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