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想減重的人都會透過運動來維持身材,並且都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代謝脂肪來達到減肥效果,因此有不少說法是「空腹運動」更可以幫助減肥,雖然這種做法在學理上說得通,卻可能會造成低血糖、甚至會讓肌肉量減少。
許多學研究顯示,人體肌肉細胞燃燒的熱量為脂肪細胞的5倍,脂肪細胞反而傾向儲存卡路里。因此,除了控制熱量外,建立肌肉組織強過脂肪組織的體格,才能長久有效不復胖。
在空腹運動時,因為身體會處在低血糖的情況中,如果運動太激烈可能會造成很危險的低血糖症狀,像是冒冷汗、全身無力、發抖、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昏倒等,這時需要快速補充大量的葡萄糖,等於根本沒減少熱量攝取,還對身體帶來負擔。雖然空腹運動雖然可以提取脂肪來消耗,卻沒辦法增加肌肉量,因為肌肉蛋白質要合成,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幫忙,所以長期來看,基礎代謝率不會上升,只是在短期內有脂肪燃燒的效果。
此外,根據《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研究發現,運動前補充蛋白質、醣類,能增加肌肉合成的效果非常好,因為運動會消耗能量,若先前未補充營養,將導致肝醣存量不夠,脂肪也因醣類不足,來不及及時提供能量,此時就可能利用到轉換能量較快的蛋白質來提供,間接造成肌肉流失,使得運動達到反效果。
上述研究除了運動前需要補充蛋白質之外,還發現醣類是運動必備的關鍵營養成分。因為醣類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可以幫助人體肌肉順利吸收胺基酸加速肌肉蛋白合成,在補充大量蛋白質卻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將會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使蛋白質難以被人體吸收。另外,胰島素同時誘發肌肉細胞吸收葡萄糖,促進肌肉儲存肝醣使體能增強。
切記!在運動前一定要適當補充一些蛋白質以及醣類,若未吃東西就運動,除了容易產生飢餓感、體力不濟、暈眩等問題外,還會造成「增肌」與「瘦身」的反效果。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我們的身體是由關節、肌肉、骨骼相互連動而產生動作;這些與動作產生相關的身體部位統稱為運動器官。若是因運動器官衰弱而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狀態即稱為「運動障礙症候群」(Locomotive Syndrome) 。 然而關節、肌肉、骨骼的衰弱和障礙持續惡化,可能將來需要人照護或臥床不起的風險可是會大幅提升。
「運動障礙症候群」主要徵兆先從腿部開始,然而最容易判斷腿部老化的依據就是步行速度。運動器官的衰退開始於絆倒、膝蓋痛等腿部肌力下降或關節疼痛的相關症狀,然而步行速度會隨年紀增長漸漸變慢,也表示「運動障礙症候群」正加速朝你靠近。「運動障礙症候群」的一開始,運動器官障礙情況也許都很輕微,經常被忽略,但多重累積的結果卻令人擔憂。腿部被稱為第二心臟的下半身肌肉,與心臟間有著密切關聯,卻會隨年紀增長會日漸衰退。一般走路的時候,下半身血液靠肌肉收縮擠壓而回到心臟;一旦減少步行頻率,下半身肌肉得不到充分的鍛鍊,漸漸無力將血液送回到心臟,心臟的運作隨之衰退,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到達全身各處,各個器官也會接連受到影響。
我們都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會時常站不久或是走不遠,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時,你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問題出現時,別懷疑,你的腿部肌力完全不足!然而當腿部肌力不足時,對我們身體的影響非常大。「運動障礙症候群」的特徵是以腿部為中心的運動器官逐漸衰退,會使患者成為照護高風險族群,因此,需要以加強及維持腿部肌力來預防。隨年紀增長腿部肌力退化,不僅造成步伐緩慢,更會對全身健康有重大影響
腿部主要的兩大塊肌群「股四頭肌」與「後腿肌」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的走動,更可以幫助人體的血液循環、保護膝蓋與瘦身。然而在減肥瘦身上,腿部的肌肉其實就像是一個默默的脂肪燃燒器,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就是在一天中你至少會消耗多少的卡洛里,然而脂肪的消耗會因為「身體肌肉的多寡」而增減,肌肉越多就越能夠增加基礎代謝率,增加對於脂肪的消耗。因為腿部的肌肉群所有肌肉群中最大的,藉由增加這區塊的的肌肉量,可以增加更多的脂肪消耗,默默的產生了瘦身效果。
一旦成為「運動障礙症候群」的一員,照護生活的危機就會漸漸逼進,但只要現在開始努力對抗身體的老化,就能向健康生活大步邁進。為了找回健康步行的力量,日常生活中的運動與營養攝取非常重要,即使肌肉會在中年以後漸漸衰弱,但只要加以鍛鍊就能獲得大幅改善。因此,每天做一些強化下半身的運動,可以減緩肌肉、軟骨、骨骼退化,同時也要攝取蛋白質與其他營養素,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資料來源/日本健康最前線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