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1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2
預防跑步時下背疼痛的6種徒手訓練
3
2018亞瑟士生態路跑 長跑好手張智銓蘇鳳婷奪得男女組冠軍
許立杰
許立杰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2019-06-19
運動部落 跑步 穿戴裝備 觀念 許立杰

如果你們還記得,大約在兩年前Garmin 935上市時,我曾發過一篇文談論「跑步關鍵數據」的看法。如果你們忘記了,那篇文的節錄是這樣的:

「數據化有它的好處,但如果一味追求數據化,那就是見樹不見林、捨本逐末。作為分析而言,垂直震幅、觸地時間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數據,知道自己的長短處、找到可以精進的方向。但如果你一開始的方向不對,認為只要追求完美的跑步動態指標,最後就能達到更好的成績,那就是我說的見樹不見林了。」

「我認為數據可以用來輔助、分析自己跑步的型態改變,但不是用來檢視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的指標。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到賽場上就只有一個指標,就是完賽時間。」

兩年過去了,尤其是現在我拿到了最新款的945,我的想法改變了嗎?

我會說是,但也不是。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科技進步,現在許多跑者無論是練跑、參賽,甚至日常生活中,已習慣隨手戴上跑步手錶。但你是否有想過:你真的需要它嗎?或是,你真的需要花一筆大錢買隻功能如此齊備的全新跑步錶嗎?買下它之後,你用得到它多少功能,還是它的最大功能其實在激勵練跑或向跑友炫耀?超強市民跑者許立杰Jay在拿到最新一代跑步手錶時,有感而發特別撰寫此文,談論自己對心率訓練、科學化訓練以及跑步手錶的看法,最終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從舊錶換到了945,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哇,這麼多新功能。」隨後卻馬上開始擔心「所以我要怎麼用?」不是說那些功能我不會用,而是說在很多時刻,它提供的東西甚至超過我需要知道的了。

例如訓練負荷給了我一個數值,然後根據 firstbeat 的後台,它覺得我跟「一般人相比」是過度訓練。可是我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我在Garmin Connect的數據裡,無論是里程、活動時間、次數、強度、都超過了99%的人,你怎麼會覺得我是「一般人」?

拿到新的跑步手錶,Jay馬上開始擔心「所以我要怎麼用?」

錶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這我理解,因此不能也不該期待它在每一方面都能完美無缺。那怎樣的數值對我是合理?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上:

這次跑完的配速怎麼樣、同樣配速下的心率是不是合理?心率也有可能不準,自評的辛苦程度到哪,All Out 還是有所保留?這些東西有些手錶會告訴你、有些不會、更有些它會誤解。這就為什麼無論數據再詳細,我每一天訓練後,都一定會筆記下心得。

我跟你們分享個小故事:一年前我曾跟一位年輕的女跑者訓練過很短暫的時間,之後也變成了朋友。有天她的錶壞了,不得不買了第一支光學心率錶。完成第一次訓練後,她問了個很可愛的問題:「嘿,所以心跳165是高還是低?」

我一聽不禁笑出來,你居然不知道165 bpm對自己來說是高還是低?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測到自己的運動心率,在那之前都是用很簡單的碼錶訓練,強度高低都是憑體感。你說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好成績?

她的一萬公尺最佳是32分台,女生。

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這些很詳細的資料分析與監測,是不是某種情況上限制了我們自由地奔跑。我們變得很依賴這些裝置,很多人沒有手錶就不出門跑步(譬如我也是)、GPS 失準就緊張兮兮、心率偏高就不敢跑下去,也不管是儀器的失誤,跟身體反饋是否一致。

這對我來說很荒唐,因為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現代人跑步已經是社交的一部分了,你很難回歸到那個沒有跑步APP的時代,當一個純粹的跑者。就像很多人雖然討厭 Facebook,但當你不得不使用它,那怎麼找到一個平衡點。

科技不一定始終來自於人性,當你在使用時,也偶爾提醒自己要抽離一下,想想自己為何而奔跑。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成績、也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或者沒有理由,你就是喜歡跑步嘛。

現在看很多人跑步,好像變成了軍備競賽。你有最新的鞋,那我一定也要有。你有最新款的錶,那我怎麼可以輸?

現在很多人跑步好似軍備競賽

Garmin 945到底值不值得買?這問題真的很難。因為功能這麼多,你需要的是哪個,它提供了這麼多套件,但你實際會用的又有多少?

這些我都沒辦法替你回答,但也許有件事可以很簡單地判別:如果你覺得它可以幫你增加一些跑步的動力,那就買吧。就像有人穿了 4%、全馬跑五六個小時,我也覺得滿好的。至少他穿去跑步了,有跑就值得。

945真的是隻好錶、但我先前用過的310, 225, 235同樣也是,其他品牌Polar, Suunto肯定也不差。但它值不值得美金$600、台幣$19,900?

我儘量客觀地呈現,不過最後這題

還是應該由你回答。

/ 關於許立杰 /
許立杰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預防跑步時下背疼痛的6種徒手訓練

2019-06-18
健身跑步動學堂肌肉痠痛跑步訓練訓練動作運動傷害

你是不是曾有這種經驗﹕跑完一場路跑賽或是強度較高的訓練後,雙腳無感,反倒是下背明顯痠痛﹖下背部是個常被跑者忽略的重要部位,事實上,跑步時除了腹部、髖部、臀部和大腿後側肌群負責穩定全身,下背部核心肌群也共同扮演著支撐脊柱和腰部的角色。當你的臀肌較弱,跑步時變得疲憊,下背部就會被迫更努力保持直立和穩定,這時不僅容易受傷,途中或跑後也會痠痛纏身。

幸好,這些困擾不會無藥可救。當下背痛發生,首先要就醫檢查下背痛原因;若無特殊問題,訓練將是你預防下背痛的最好方法,2016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也指出「訓練是預防腰痛的關鍵」,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練習如何讓下背痛OUT吧!

預防跑步時下背疼痛的6種徒手訓練

1. 跑前暖身﹕腿部擺動

在大腿後側的膕旁肌(hamstring)緊繃情況下跑步,因為骨盆向後拉,可能加重下背疼痛、增加脊椎的壓力,讓你越跑越痛苦。幸好有個跑前的快速預防方法﹕利用腿部擺動拉伸你的膕旁肌。

步驟1:平穩站立。可單手扶牆或任何固定物體以保持平衡,但身體靠牆側須離牆面一個手臂長,方便留空間讓腿部擺動。
步驟2:保持骨盆穩定,右腿向前、向後擺動;當腿向前擺動時,必須感覺到大腿後側伸展。
步驟3:做12-20次擺動,同一動作換成左腿。

©Articleonfitness.com

2. 骨盆歪斜矯正+核心訓練﹕直腿仰臥起坐

跑步時,如果骨盆向前或後傾斜太嚴重,腰部就會受到壓力。在跑步機上跑步,最好在前方或旁邊擺一面大鏡子,較容易觀察自己的跑姿。另一方面,透過直腿仰臥起坐加強核心肌群。

步驟1:平躺在墊子上,用腳後跟向地面施加向下的壓力,雙臂交叉放在胸前,收緊下巴、收緊腹部肌肉。
步驟2:輕慢地抬起肩膀離開地面,同時保持腳後跟的壓力。
步驟3:重複12-15次。

3. 全身性核心訓練﹕登山式

跑步時緊實核心肌群才能保護脊椎、減低下背部受傷機會。但如果跑步時忽略運用腹肌和臀肌,它們會變得很弱,使臀部前方緊繃、腰椎關節向上拉、周遭肌肉僵硬,背部肌群也因此負荷超載。登山式是個全身性運動,除了訓練核心肌群,還能鍛鍊到手部、背部及腹部的肌群。

步驟1:始於棒式姿勢,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保持肩頸、背、臀和膝蓋呈一直線。
步驟2:左右腿膝蓋交替彎曲,往與腿同側的手肘觸碰。
步驟3:1次40秒,做2組,組間休息20

©lifemark

4. 臀部核心訓練﹕橋式

橋式是穩定臀部肌群有效又簡單的動作,對久坐者而言,橋式能有效改善姿勢,進一步改善脊椎問題。

步驟1﹕躺在地面,雙腳與肩同寬踩地,雙膝彎曲,雙手平貼於身體兩側。

步驟2﹕夾緊臀部,慢慢將下背及骨盆離開地面抬起,直到肩膀、髖部、膝蓋呈現一直線。

步驟3﹕維持10秒再回到平躺姿勢,共做3組。

©BETH BISCHOFF

5. 上半身核心訓練﹕蝗蟲式

蝗蟲式能有效讓脊椎充分舒緩、伸展,保護脊椎與椎間盤之間的神經,更能增加上半身柔軟度。

步驟1:趴在墊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雙腿伸直併攏。
步驟2:吸氣,將下半身打直併攏抬起;雙手離地打直往後延伸,夾緊下背部,胸部應離地幾公分;頭往上抬。
步驟3:停留3-5秒鐘,保持呼吸,放鬆並回到起始位置。

©yoga2all.com

6. 腹部核心訓練﹕棒式&側棒式

棒式是核心肌群最基礎的訓練之一,主要訓練到腹部核心肌群,同時也訓練臀、腿;側棒式則是棒式的變化,除了穩定腹部核心,也可訓練腹外斜肌、臀大肌等多項肌群。

步驟1:俯臥姿,雙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打直。
步驟2:用腹部和腿部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以雙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從頭部、脊椎至腳尖呈一直線,不可拱背或凹腰,腹部收緊。保持呼吸,維持10秒。
步驟3:利用側腹力量將身體向右側轉成側棒式,穩定身體,臀部離地,頭部、脊椎至腳尖呈一直線,保持呼吸約20秒。

(上)棒式 / (下)側棒式 ©BETH BISCHOFF, POPSUGAR Photography

資料來源/Healthfully, Runner’s World, lifemark, BETH BISCHOFF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亞瑟士生態路跑 長跑好手張智銓蘇鳳婷奪得男女組冠軍

2018-12-17
賽事路跑跑步話題ASICS

2018亞瑟士生態路跑於12/16登場!今年特別選在擁有豐富生態的溪頭自然教育園區,號召跑友一同呼吸森林芬多精,擁抱大自然。這次特地邀請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恆、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中華民國文化休閒運動協會名譽理事長秦熙嶽與台灣亞瑟士總經理謝玉真共同鳴槍後開跑。活動大使姚元浩、最帥隊長陳菀婷、長跑精靈蘇鳳婷與長跑好手張智銓、陳威廷也現身力挺,共倡健康身心靈。亞瑟士為增添賽事豐富性,於路跑賽前舉辦生態導覽與戶外核心伸展訓練課程,活動期間更結合露營、野炊料理評比等豐富活動,匯集喜愛自然生態的跑友與大自然深度互動,創造寓教於樂的參賽體驗!

亞瑟士選手張智銓、蘇鳳婷、陳威廷跑出好成績。

亞瑟士首度於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舉辦生態路跑,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擁有黃橙交織的銀杏林區、高聳林立的神木林道與雲霧變幻的天然美景。這次分別設置12K及5K路線,在不同里程的賽道間體驗生態之美,忘憂於如夢似幻的天然景色;『12K生態探索』路線,途經溪頭人氣景點有溪頭苗圃、銀杏林區、神木林道、雲海暸望台、空中走廊等,路線海拔高度攀至1376.25m;『5K生態體驗』路線適合喜愛運動的家庭,沿途特別增設生態知識體驗站,透過闖關互動讓跑友了解台灣特有動、植物,同時學習自然生態知識,。

台灣亞瑟士總經理謝玉真表示:「亞瑟士致力於提供跑友們專業且多元的路跑體驗,將路跑精緻化,讓每位跑友都能盡情享受參賽過程。這次特別選在溪頭舉辦,希望讓台灣獨有的生態景觀被看見,透過路跑賽的結合,也能達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亞瑟士生態路跑今晨於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正式開跑 盼跑者力行身心平衡 珍視台灣生態。

戶外野營結合生態路跑

賽前一天特別安排跑友參加園區生態導覽,提前熟悉路跑動線也能充分了解台灣獨有的豐沛生態環境;另外也安排戶外核心伸展訓練,由亞瑟士專業體能教練親自指導,讓跑友於賽前都能有正確與完整的訓練知識外,還由擁有豐富露營經驗的姚元浩,攜手亞瑟士與專業露營品牌LOGOS,為跑友精心規劃選手之夜。比賽前一晚,姚元浩親自下廚準備豐盛拿手料理,熱情邀請跑友一同搭起特色帳篷,親身指導搭營技巧與野炊訣竅,如可預先設定好帳篷主題,例如民族風、簡約風或軍事風等,並準備與主題吻合的裝飾與設備,讓自己的小營區更具個人特色。

針對在戶外野炊時,食材常見的「裝熟」疑慮,姚元浩也熱心分享自身對策,如將食材對半切,並用竹籤串起食材,加以固定確保平均受熱,當食材較肥厚時,也能用菜刀在食材較厚的位置,輕輕劃出層層切面增加受熱面積、提升熟度等等。姚元浩今日完賽後仍意猶未盡的表示:『在大自然裡不管是跑步、露營還是煮飯,搭配濃濃大霧、蟲鳴鳥叫都會變得很奇妙。露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昨天和大家相處一晚很開心,今天在比賽遇到對方都還會加油打氣,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和大家一起珍視自然、享受健康生活。』

戶外露營專家姚元浩擔任活動大使 傳授野外露營秘笈與拿手野炊料理。

張智銓、蘇鳳婷雙料奪得男女冠軍

亞瑟士選手表現出眾,儘管12K路線較為起伏,仍不失水準跑出佳績,男子組率先奪冠的是長跑好手張智銓,跑出46分08秒佳績,陳威廷以51分29秒緊追在後奪得第三名,張智銓表示:『以前跑的都是田徑賽道,這次有機會來到山裡體驗,高大的樹林間很有氣勢,空氣也很清新。跑前有特別針對肌耐力加強訓練,對這次的成績也很滿意,也增加了不少自信心。』而長跑精靈蘇鳳婷則以56分13秒奪得女子組冠軍,她提到:『上次已經透過亞瑟士邀請試跑路線,第二次跑還是很多很美的景色,可能是因為季節的轉變吧,大自然真的很神奇!針對路線攀升較陡的特色,賽前我也特別加強腳力訓練與暖身,藉由這場比賽好好訓練自己。之後會主攻國外金標賽事,目前最大目標為2020東京奧運馬拉松參賽資格。』
參與5K的陳菀婷(阿非)則開心的表示:『5K路線讓我可以放鬆身心好好體驗生態路跑。前一天參與了亞瑟士開辦的賽前生態導覽,認識了很多台灣特有的自然生態,像是媒婆鳥會出現在園區內,圓嘟嘟的很可愛,在跑的路途上也有遇到松鼠,很喜歡這種與大自然互動的感覺。』

長跑好手張智銓與蘇鳳婷分別獲得男女組冠軍。

資料來源/台灣亞瑟士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