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還記得,大約在兩年前Garmin 935上市時,我曾發過一篇文談論「跑步關鍵數據」的看法。如果你們忘記了,那篇文的節錄是這樣的:
「數據化有它的好處,但如果一味追求數據化,那就是見樹不見林、捨本逐末。作為分析而言,垂直震幅、觸地時間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數據,知道自己的長短處、找到可以精進的方向。但如果你一開始的方向不對,認為只要追求完美的跑步動態指標,最後就能達到更好的成績,那就是我說的見樹不見林了。」
「我認為數據可以用來輔助、分析自己跑步的型態改變,但不是用來檢視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的指標。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到賽場上就只有一個指標,就是完賽時間。」
兩年過去了,尤其是現在我拿到了最新款的945,我的想法改變了嗎?
我會說是,但也不是。
科技進步,現在許多跑者無論是練跑、參賽,甚至日常生活中,已習慣隨手戴上跑步手錶。但你是否有想過:你真的需要它嗎?或是,你真的需要花一筆大錢買隻功能如此齊備的全新跑步錶嗎?買下它之後,你用得到它多少功能,還是它的最大功能其實在激勵練跑或向跑友炫耀?超強市民跑者許立杰Jay在拿到最新一代跑步手錶時,有感而發特別撰寫此文,談論自己對心率訓練、科學化訓練以及跑步手錶的看法,最終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從舊錶換到了945,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哇,這麼多新功能。」隨後卻馬上開始擔心「所以我要怎麼用?」不是說那些功能我不會用,而是說在很多時刻,它提供的東西甚至超過我需要知道的了。
例如訓練負荷給了我一個數值,然後根據 firstbeat 的後台,它覺得我跟「一般人相比」是過度訓練。可是我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我在Garmin Connect的數據裡,無論是里程、活動時間、次數、強度、都超過了99%的人,你怎麼會覺得我是「一般人」?
錶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這我理解,因此不能也不該期待它在每一方面都能完美無缺。那怎樣的數值對我是合理?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上:
這次跑完的配速怎麼樣、同樣配速下的心率是不是合理?心率也有可能不準,自評的辛苦程度到哪,All Out 還是有所保留?這些東西有些手錶會告訴你、有些不會、更有些它會誤解。這就為什麼無論數據再詳細,我每一天訓練後,都一定會筆記下心得。
我跟你們分享個小故事:一年前我曾跟一位年輕的女跑者訓練過很短暫的時間,之後也變成了朋友。有天她的錶壞了,不得不買了第一支光學心率錶。完成第一次訓練後,她問了個很可愛的問題:「嘿,所以心跳165是高還是低?」
我一聽不禁笑出來,你居然不知道165 bpm對自己來說是高還是低?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測到自己的運動心率,在那之前都是用很簡單的碼錶訓練,強度高低都是憑體感。你說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好成績?
她的一萬公尺最佳是32分台,女生。
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這些很詳細的資料分析與監測,是不是某種情況上限制了我們自由地奔跑。我們變得很依賴這些裝置,很多人沒有手錶就不出門跑步(譬如我也是)、GPS 失準就緊張兮兮、心率偏高就不敢跑下去,也不管是儀器的失誤,跟身體反饋是否一致。
這對我來說很荒唐,因為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現代人跑步已經是社交的一部分了,你很難回歸到那個沒有跑步APP的時代,當一個純粹的跑者。就像很多人雖然討厭 Facebook,但當你不得不使用它,那怎麼找到一個平衡點。
科技不一定始終來自於人性,當你在使用時,也偶爾提醒自己要抽離一下,想想自己為何而奔跑。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成績、也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或者沒有理由,你就是喜歡跑步嘛。
現在看很多人跑步,好像變成了軍備競賽。你有最新的鞋,那我一定也要有。你有最新款的錶,那我怎麼可以輸?
Garmin 945到底值不值得買?這問題真的很難。因為功能這麼多,你需要的是哪個,它提供了這麼多套件,但你實際會用的又有多少?
這些我都沒辦法替你回答,但也許有件事可以很簡單地判別:如果你覺得它可以幫你增加一些跑步的動力,那就買吧。就像有人穿了 4%、全馬跑五六個小時,我也覺得滿好的。至少他穿去跑步了,有跑就值得。
945真的是隻好錶、但我先前用過的310, 225, 235同樣也是,其他品牌Polar, Suunto肯定也不差。但它值不值得美金$600、台幣$19,900?
我儘量客觀地呈現,不過最後這題
還是應該由你回答。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三級警戒自原7/12延長至7/26日,並從13日起實施「微解封」,適度鬆綁民生消費產業,其中健身房等室內外運動場館將可開放,但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限;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適度開放,但不開放其他運動設施;游泳池因為無法佩戴口罩,仍不開放。
指揮中心指出,7月13日起,室內外運動場館場域容留人數要以最適乘載量25%為限,需做好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具、避免肢體碰觸、禁止團體競賽。
運動場館的器材或設備每次使用後應清消。針對團體課程,教練授課前須做抗原快篩,每7天快篩1次,課堂人數因應2公尺安全距離適度縮減,每堂課間隔至少1小時做出分清消。針對一對一教學課程,教練除了同樣要接受快篩規範,上課期間須全程戴口罩、護目鏡或面罩,不從事按摩或接觸性近距離課程。
此外,健身場館的廁所與更衣室可開放,但要加強環境清消;但暫停開放游泳池、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烤箱、交誼廳等。
許多民眾下班後喜歡在附近校園運動,教育部也公布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開放使用,但也要實聯制並全程配戴口罩,禁止飲食。至於飲水機、校園其他區域、校內的場館及戶外運動設備(如單槓、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羽球場、游泳池等)皆不開放。
熱愛戶外運動的山友們則注意,山屋、生態保護區及墾丁所有沙灘持續關閉。
一、適度鬆綁措施:
(一) 有條件鬆綁對象(地方政府得視防疫需要因時因地調整):
1. 戶外: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學校操場、駕訓班。
2. 室內: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表演場館(無觀眾)、社教機構、文化中心。
3. 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4. 餐飮場所(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百貨賣場 美食街、美食區等)符合指揮中心指引得內用。
5. 國內小型旅行團(9人以下)、劇組拍攝。
(二) 上述鬆綁須遵照通案性原則及主管機關指引:
1. 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
2. 維持社交距離,除飮食外,全程戴口罩。
3. 員工人員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二、三級警戒延長仍須關閉之場所:
(一) 休閒娛樂場所: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二) 教育學習場域:
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三) 觀展觀賽場所:
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延伸閱讀:全台713運動微解封!各縣市運動及健身房開放最新規定一次看完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FB
責任編輯/Dama
光是在跑步機上慢跑已經跑膩了嗎?現在就來參考一下我們為您整理的跑步機高強度間歇訓練菜單,快速幫你提高跑步表現與心肺適能!
紐約市Chelsea Piers運動中心的私人教練兼運動表現教練的Andia Winslow說,跑步機是許多人做健身前的暖身練習,但是這樣強度、速度與坡度均不足的訓練有點浪費了跑步機的功能,藉由以下的訓練提高你的訓練強度與身體的新陳代謝,讓你知道跑步機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訓練器材。
身為健身訓練APP-Motility Training健身顧問與Biggest Loser Resort私人教練的Katina Brock說,在跑步機上一定要跑起來才有效嗎?你確定嗎?這個完全不需要跑的訓練方式,可以有效的訓練到你的臀部、提高心跳率以及訓練平衡感,在跑步機上即使用很慢的速度,只要配合適當的訓練方式都可以很有效。
注意:在做側併步時,利用腳尖著地的方式行走,手不要支撐在跑步機的把手上,腳尖永遠朝向跑步機的側邊,不要轉正。在訓練時可以採取先併步後跨步的方式,或是前後交叉跨步的方式做側身行走。
位於亞利桑那州的Zone Athletic Performance運動表現與CSCS認證的Garrett Shionskie教練說,間歇訓練是訓練心肺功能最好的方式,他在訓練的他的學生時,會利用最大心跳率作為強度指標,藉由快速達到最大心跳率來增加訓練效果。
Winslow說跑步機的把手可以減少運動時的危險性,但是也有可能因為握著把手減少了訓練的效果,因為握著把手會減少核心的出力與手腳的協調。另外,可以在使用跑步機時雙手各握一個2~5磅的啞鈴,能同時達到心肺與阻力訓練的效果,不過,不要因為這樣,就拿著啞鈴在跑步機上跑步,這樣是非常危險的訓練方式。
這個訓練法是Brock常用的訓練法,很適合缺少時間的人訓練,在訓練中每個動作都很特別,如果你是那種無法決定該用哪種訓練法的人,這個訓練法包含HIIT、耐力訓練與上下坡訓練,一次讓你做完成多樣化的訓練。
每次衝刺間歇訓練中都要用盡全力,然後拉長休息的時間,這樣可以快速燃脂,增加有氧能力以及讓你的跑步訓練增加點變化。
Brock說利用提高坡度可減少快跑時對膝蓋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達到提高心跳率的效用。雖然在這個訓練中你沒有辦法達到很快行走的速度,但是熱量的燃燒絕對比你想像的還多。
這個訓練適合比較有經驗的跑者來做,因為在訓練中速度較快,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容易受傷。如果這個間歇訓練難度太高的話,將這邊設定的最高速度調整到你自己的可以掌握的最快速度就好了。
Winslow基於田徑訓練的環遊世界訓練法,可以有效提高身體的協調性與速度,利用同樣的速度搭配不同的跑法與傾斜度,來增加訓練的效果。
Shinoskie的這個菜單將所有你常做的其他訓練與跑步機做結合,在跑步的組間中搭配上一些全身的重量訓練動作,利用跑步機與重量訓練的交互訓練,可以維持較高的心跳數與熱量的消耗,同時增加跑步時比較不會運用到的肌肉部位,如手臂與核心肌群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