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還記得,大約在兩年前Garmin 935上市時,我曾發過一篇文談論「跑步關鍵數據」的看法。如果你們忘記了,那篇文的節錄是這樣的:
「數據化有它的好處,但如果一味追求數據化,那就是見樹不見林、捨本逐末。作為分析而言,垂直震幅、觸地時間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數據,知道自己的長短處、找到可以精進的方向。但如果你一開始的方向不對,認為只要追求完美的跑步動態指標,最後就能達到更好的成績,那就是我說的見樹不見林了。」
「我認為數據可以用來輔助、分析自己跑步的型態改變,但不是用來檢視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的指標。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到賽場上就只有一個指標,就是完賽時間。」
兩年過去了,尤其是現在我拿到了最新款的945,我的想法改變了嗎?
我會說是,但也不是。
科技進步,現在許多跑者無論是練跑、參賽,甚至日常生活中,已習慣隨手戴上跑步手錶。但你是否有想過:你真的需要它嗎?或是,你真的需要花一筆大錢買隻功能如此齊備的全新跑步錶嗎?買下它之後,你用得到它多少功能,還是它的最大功能其實在激勵練跑或向跑友炫耀?超強市民跑者許立杰Jay在拿到最新一代跑步手錶時,有感而發特別撰寫此文,談論自己對心率訓練、科學化訓練以及跑步手錶的看法,最終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從舊錶換到了945,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哇,這麼多新功能。」隨後卻馬上開始擔心「所以我要怎麼用?」不是說那些功能我不會用,而是說在很多時刻,它提供的東西甚至超過我需要知道的了。
例如訓練負荷給了我一個數值,然後根據 firstbeat 的後台,它覺得我跟「一般人相比」是過度訓練。可是我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我在Garmin Connect的數據裡,無論是里程、活動時間、次數、強度、都超過了99%的人,你怎麼會覺得我是「一般人」?
錶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這我理解,因此不能也不該期待它在每一方面都能完美無缺。那怎樣的數值對我是合理?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上:
這次跑完的配速怎麼樣、同樣配速下的心率是不是合理?心率也有可能不準,自評的辛苦程度到哪,All Out 還是有所保留?這些東西有些手錶會告訴你、有些不會、更有些它會誤解。這就為什麼無論數據再詳細,我每一天訓練後,都一定會筆記下心得。
我跟你們分享個小故事:一年前我曾跟一位年輕的女跑者訓練過很短暫的時間,之後也變成了朋友。有天她的錶壞了,不得不買了第一支光學心率錶。完成第一次訓練後,她問了個很可愛的問題:「嘿,所以心跳165是高還是低?」
我一聽不禁笑出來,你居然不知道165 bpm對自己來說是高還是低?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測到自己的運動心率,在那之前都是用很簡單的碼錶訓練,強度高低都是憑體感。你說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好成績?
她的一萬公尺最佳是32分台,女生。
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這些很詳細的資料分析與監測,是不是某種情況上限制了我們自由地奔跑。我們變得很依賴這些裝置,很多人沒有手錶就不出門跑步(譬如我也是)、GPS 失準就緊張兮兮、心率偏高就不敢跑下去,也不管是儀器的失誤,跟身體反饋是否一致。
這對我來說很荒唐,因為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現代人跑步已經是社交的一部分了,你很難回歸到那個沒有跑步APP的時代,當一個純粹的跑者。就像很多人雖然討厭 Facebook,但當你不得不使用它,那怎麼找到一個平衡點。
科技不一定始終來自於人性,當你在使用時,也偶爾提醒自己要抽離一下,想想自己為何而奔跑。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成績、也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或者沒有理由,你就是喜歡跑步嘛。
現在看很多人跑步,好像變成了軍備競賽。你有最新的鞋,那我一定也要有。你有最新款的錶,那我怎麼可以輸?
Garmin 945到底值不值得買?這問題真的很難。因為功能這麼多,你需要的是哪個,它提供了這麼多套件,但你實際會用的又有多少?
這些我都沒辦法替你回答,但也許有件事可以很簡單地判別:如果你覺得它可以幫你增加一些跑步的動力,那就買吧。就像有人穿了 4%、全馬跑五六個小時,我也覺得滿好的。至少他穿去跑步了,有跑就值得。
945真的是隻好錶、但我先前用過的310, 225, 235同樣也是,其他品牌Polar, Suunto肯定也不差。但它值不值得美金$600、台幣$19,900?
我儘量客觀地呈現,不過最後這題
還是應該由你回答。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Nike+ Run Club擔任2017 WOMEN RUN TPE女子半馬賽事的官方訓練夥伴,除了在線上提供Nike+ Run Club應用程式的個人教練客製指導計畫、實體訓練課程以及Nike專業的跑步裝備以外,即日起更推出8大服務,要幫助女孩們不僅循序漸進鍛鍊以Run Better Together,更要量身打造有型有款的完美賽事體驗!
30分鐘專屬跑步課程,距離、配速因妳而定,由NRC專業配速員陪妳輕鬆跑,給予經驗分享,幫助妳為半馬做足最後準備!
備註:
1. 凡參加2017 WOMEN RUN TPE半馬賽事者,即可持NIKE+帳號預約報名。
2. 每人僅限報名一次,可邀請一位女性好友一同跑步。
3. 此活動為即日起-4.19期間限定。
服務店點: NIKE NEO19 跑步體驗店
由NIKE造型顧問一對一服務,提供女性專業的產品知識與搭配諮詢,一起打造專屬於妳的Nike Women Look!透過NIKE+會員至指定網站:GO.NIKE.COM/6S873DJ 即可預約,女孩將享有全程的一對一服務,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即日起至4.22限定期間,凡預約NIKE WOMEN專屬購物體驗並不限金額消費,即可獲得客製化英文字母燙印托特包一個。
服務店點:
NIKE NEO19跑步體驗店/NIKE西門町跑步體驗店
即日起至4.22期間,我們提供運動內衣客製化服務,15 種圖案供你選擇。
備註: 凡購買運動內衣即可體驗,詳情請洽店內運動員
服務店點:
NIKE NEO19跑步體驗店/NIKE西門町跑步體驗店/摩曼頓劍潭NIKE旗艦店
凡參加2017 WOMEN RUN TPE的NIKE+會員,可於4.20-4.22攜帶該路跑賽事號碼布至指定店點*兌換2017 WOMEN RUN TPE跑者專屬NRC賽事袋。每日數量有限,領完為止。
指定店點:
NIKE NEO19 跑步體驗店/NIKE 西門町跑步體驗店/摩曼頓劍潭NIKE旗艦店/尚智忠孝NIKE RUNNING
憑2017 WOMEN RUN TPE參賽證明*,即可上網報名參加04.22 NRC SHAKEOUT RUN賽前暖身跑。(請於04.16 15:00上 NIKE.COM/TPE 報名)
備註:課程當天請出示2017 WOMEN RUN TPE 賽事之參賽證明備查
2017 WOMEN RUN TPE賽事中,我們將於賽道旁提供加油區,讓您為親友和其他跑者喝采!(更多細節請於04.16 15:00上 NIKE.COM/TPE 報名)
50名NRC配速員將分為5組區間的配速列車,滿足各種程度跑者需求。配速員皆經過NRC專業訓練,將以最佳狀態和穩定配速,帶領女性運動員完成目標及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請詳見配速時間來辨別您當天跟隨的配速列車(01h50m, 02h00m, 02h15m, 02h30m, 02h45m),當天配速員將以標註配速時間之氣球及衣服以供識別。
凡於4.23路跑當日使用NIKE+ RUN CLUB APP完成紀錄WOMEN RUN TPE 21K賽事, 即可於終點現場NIKE+服務處享有免費在完賽TEE燙印「完賽時間」、「英文姓名」的客製化服務
備註:
1. 此服務4.23當日限收件1000名
2. 客製化服務僅限燙印於WMN RUN TPE 21K FINISHER 完賽TEE, 並需現場出示4.23 NIKE+ RUN CLUB APP賽事紀錄證明
3. 燙印所需時間約為一至兩週, 消費者需現場填寫訂單, 憑訂單於5.21前回指定店點領取
指定領取店點:
NIKE NEO19 跑步體驗店/NIKE 西門町跑步體驗店/摩曼頓劍潭NIKE旗艦店/尚智忠孝NIKE RUNNING
資訊、圖片提供:NIKE
近年喜愛在戶外運動的跑步人們的比例近乎於待在室內練習重訓的健身愛好者。不論你喜歡哪一種運動模式,在開始一個新運動之前,如果能配合一些肌力的加強訓練,不僅對於跑步本身的速度提升快速有效,同時也能延續自己想要繼續跑下去的動機。以下有幾個針對初階跑者的腿部肌力訓練,無論在室內或是室外,每日只需花3-5分鐘練習,便有助於跑步效率的提升。
弓箭步抬腿可訓練臀大肌,在執行此動作時身體要保持直立,核心收緊,避免駝背或凹腰,前腳膝蓋不可內收。後腳的膝蓋應儘量接近地面,才能達到其效果。每次10次,共做3組。
進階版:待熟悉後,可以以交叉跳耀的方式做訓練。直接跳離地面,從原本的腳換至另一腳在地面,有點像是剪刀腳的概念。
橋式是穩定臀部肌群最有效又簡單的動作。針對長期坐著的人而言,此動作能有效改善姿勢,對脊椎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動作。
雙腳與肩同寬,接著雙腿屈膝,雙腳踩地,雙手平放於身體兩側,臀部夾緊,慢慢將下背及骨盆離開地面,抬起身體後,保持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呈現一直線,維持10秒,再回到平躺姿勢,共作3組。
進階版:當臀部夾緊往上提起,使身體呈一直線後,右腳向前延伸,放下左邊骨盆,利用支撐腳的力量推起停留10秒。 左邊亦是如此。
棒式在執行途中,肚子要保持收緊,身體呈一直線,不可拱背或凹腰。可訓練:腹直肌、腹橫肌、手臂和肩膀肌肉。
用肚子和腿部的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用雙手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並保持呼吸,維持30秒,休息5秒,再做3組。
進階版:側棒式,可以將身體翻至側面,並用前臂和腳部支撐重量,雙腿交疊伸直,穩定身體,將臀部抬離地面,至頭部和脊椎成一直線,保持呼吸約20秒。
登山式除了能鍛練核心肌群之外,主要鍛鍊到的肌群還有:三頭、肩膀、核心、臀部和大腿等肌群。在雙腿交互往前移動的情況下,應以髖關節為軸心,核心、肩膀及手臂要保持穩定,不可隨著下身的動作而有所搖晃。
以標準棒式姿勢預備,左膝彎曲觸碰至左肘,右膝彎曲觸碰至右肘,左右輪替,做1分鐘。
超人式可訓練到三角肌、臀大肌、腹橫肌、腰方肌等多項肌群,此外還可訓練身體平衡。
右手與左腿同時抬起,肚子平貼於地面,停留5秒,左手與右腳同時抬起,肚子平貼於地面,停留5秒,重複動作,每邊10次,共做3組。
進階版:上半身和雙手微離地面,雙手向後延伸,停留10秒,雙手向前延伸,停留10秒,動作交替,連續做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