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長跑前、中、後的碳水化合物補充策略
1
goldcoastmarathon
長跑前、中、後的碳水化合物補充策略
2
NIKE FREE,就是這麼自由自在
3
徐國峰教練給跑者的跑前準備密技及必做的6個肌力訓練
陳柏長
陳柏長

長跑前、中、後的碳水化合物補充策略

2019-05-24
運動部落 跑步 馬拉松 運動補給 觀念 陳柏長醫師 半馬

對於長跑運動員及愛好者,常常利用間歇運動來刺激最大攝氧量(Vo2max),雖然Vo2max可以被當作預測運動表現的能力之一,但是目前已經認為Vo2max對於精確預測比賽結果有不小誤差,因此有人開始用vVo2max、50公尺衝刺成績、5000公尺或10000公尺測驗等方式來預測半馬或是全馬成績。雖然如此,越高的Vo2max,還是有可能展現更佳的運動表現。

Vo2max越高,代表身體能將越多的氧氣運送到肌肉,去幫助燃燒脂肪、碳水化合物去產生能量,一旦比賽的速度高於能量產生的速度,就會產生撞牆現象,不是降速就是跑不動。能量產生決定在氧氣或是碳水化合物誰先缺乏(脂肪只佔有氧代謝的10%,且比賽中是同時啟動有氧及無氧系統,因此脂肪代謝不是決定能量耗竭的關鍵因素)。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能量補充絕對是馬拉松跑者,尤其是講求比賽表現者的必備策略,其中又以耐力運動的能量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最為關鍵。陳柏長醫師整理各種文獻,提出長跑前、中、後的能量補給策略,更用科學角度跟你分析補給策略的生理原因。即便是半馬距離以下的跑者,也相當值得參考。

速率決定步驟 能量決定跑步成績

氧氣或是碳水化合物(肝醣)的存量決定了跑步成績。當我們專注在提升Vo2max時,可能忽略了再多的氧氣,沒有足夠的薪材可以去燒,就如同開著空著油箱的藍寶堅尼一樣,是跑不快也跑不動的。

對於90分鐘內的比賽(有些人的半馬、5000公尺、10000公尺),只要有在賽前做好補充肝醣的準備(賽前24小時,每公斤體重7-10克碳水化合物),不太會在比賽中產生肝醣耗竭,對於能量的補充也是相對不那麼重要。但是對於超過90分鐘的長跑,像是馬拉松或是超級馬拉松,能量的補充就相形重要。

碳水化合物補充:長跑中每小時75-90克

在較長時間的賽事上,最新的研究建議在賽前36小時,補充每公斤體重10-12克碳水化合物。早期的研究認為,人體最高代謝碳水化合物的速率是60g/h。但是後續的研究發現,真正的限制步驟是在小腸的吸收速度,而小腸的吸收速度又以鈉依賴型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Sodium-dependent glucose cotransporters,簡稱SGLT)最為重要。

小腸的吸收速度,可以隨著高糖份的吸收訓練而增加吸收速度。最高可以提升到1.75g/min,對於長距離跑步運動表現,以每小時補充75-90克最為理想。相對距離較短的比賽,些微或是不進食碳水化合物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不大。短距離比賽同時還要考慮在相對高速的情況下,進入水站是否能夠將能量膠或是運動飲料完整吃下,並且進入水站可能會需要降速,進而影響比賽成績及名次。

肝醣吸收及儲存:訓練後40分鐘黃金時間

一個健康成人每天需要約130g碳水化合物的基礎消耗,當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或是活動,就會去消耗儲存在肝臟或是肌肉裡的肝醣。肝臟平均儲存80g的肝醣,肌肉平均儲存500g肝醣,儲存量會隨著每個人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

每1g肝醣在身體裡會伴隨著3g的水儲存,因此當連日訓練後體重明顯下降,代表著運動員沒有攝取足夠的熱量及水分,這樣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影響接下來的訓練品質或是比賽的運動表現。

肝醣只占身體能量儲量的4%,但是在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時(60%以上的Vo2max強度),肌肉內肝醣及血液中葡萄糖,就是會被優先使用的能量來源。不管運動的強度或是時間,肌肉內肝醣最終只會使用到90%,基於身體的保護機制,並不會被完全消耗殆盡。

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內儲存,需要借助胰島素的幫忙。但是在中高強度訓練之後,身體的肝醣存量降低,可以以高速率且不用胰島素的幫忙下直接進入細胞,而這約莫只有30-40分鐘的黃金時間,也就是為何一般會建議在訓練後1小時內要進食。錯過了這段黃金時間,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速率就會降低,但是如果額外進食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藉由胰島素的幫忙而提升肌肉細胞儲存肝醣的速率,但是還是比最初的30-40分鐘慢上不少。

訓練後有正常碳水化合物補充,通常不易造成肌肉肝醣存量過低的狀況。當肌肉內肝醣的存量降低,會改變肌肉內離子幫浦的正常運作,使得肌肉力量輸出降低,並且可能是造成肌肉痠痛的來源。

在訓練中的運動員,如果進食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發現有明顯的進步;而卻無法在低碳水化和飲食的運動員身上,看到任何的訓練效果。不管是液體還是固體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都不會影響肝醣的合成,因此只要攝取運動員喜愛的食物即可(垃圾食物-薯條,也不會影響肝醣合成,但是還是應該食用高品質的食物)。

運動後食用高GI的食物,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同時升高血液中的單糖,讓肝醣的儲存相較低GI食物更為有效率。但是在賽前不管是攝取高GI或低GI食物,都對運動表現有明顯助益,目前也無法得出賽前補給,是高GI比較好還是低GI比較好的結論。

運動後食用高GI的食物,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

肝醣存量高,能維持更久的比賽配速

東非黑人在近代主宰了長跑的世界,對於肯亞、衣索比亞選手的研究相當多,從基因、氣候、飲食到身體散熱能力等,有的可以找出跟其他人種的差異,像是基因等就無法找出明顯的優勢。南非的一個團隊,在比較了東非跑者跟白人菁英選手的身體組成後,發現東非跑者身體可以儲存更多的肝醣,這被認為可以延緩疲勞,同時能夠維持更久的比賽配速。

除了想辦法增加身體肝醣的存量外,目前多數的共識是,在比賽中額外補充易於吸收的糖份,盡量減少肝醣的消耗,在相對高強度長時間的比賽中,外來的糖份補充,並不足以支持整場比賽所需,但是能減少肝醣的消耗,讓肝醣能盡量能持續使用到比賽終了,避免撞牆的現象產生。

碳水化合物進食策略

.超過90分鐘的比賽,在賽前36小時進食10-12g/kg的碳水化合物。

.超過90分鐘的比賽,在比賽中每小時攝取75-90g的碳水化合物。

.低於90分鐘的比賽,視比賽規定,可飲少量運動飲料。

.運動後1小時內(40分鐘內最理想)進食高GI食物,並搭配蛋白質幫助肌肉組織修補。

.要在比賽中吸收相對大量碳水化合物,平常訓練就要訓練腸胃道去習慣吸收這樣的量。

延伸閱讀

馬拉松賽前12小時的飲食策略

馬拉松減量週期 營養補充4步驟

長跑練習 水怎麼喝?能量膠怎麼吃?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FREE,就是這麼自由自在

2018-04-13
鞋子NIKE跑步配備館

Nike Free是一項讓運動愛好者盡情享受自然律動的科技(如你所知,該技術讓運動員掙脫運動鞋的束縛,讓雙腳擁有更好的自然律動觸感和反應),如果你認可這個說法,而且發現Nike Free技術已經應用到從跑步到滑板的一系列全新鞋款中,想必會十分高興。

NIKE FREE,就是這麼自由自在

Nike Free的三個細節

1 Nike Free科技誕生於2004年。採用Free技術的第一款鞋款是Nike Free 5.0 V1跑步鞋。

2 最初的Nike Free系列以編號方式來命名,從0(赤足般的穿著感受)到10(標準跑鞋),分別代表著跑鞋的緩震係數。該編號系統已於2016年停止使用。

3 Nike Free鞋款的橡膠外底帶有刀刻凹槽花紋(深切凹槽)和反向彎曲凹槽,使雙足在直線運動和多方向運動時能靈活彎曲,同時使腳趾活動自如。

選擇你喜歡的運動方式,然後找尋適合的最新Free產品,來進一步了解Nike Free如何提升你的運動表現。

跑步

Nike Free RN Motion 跑步鞋運用Flyknit鞋面全方位包覆足部,緊密貼合,有效緊鎖雙足,避免腳底滑動。目前男女款已在nike.com和指定零售商販售。

穩固支撐
寬版固定帶包覆腳後跟,提升支撐力和結構感。

舒適貼合
與傳統的Nike Free跑步鞋相比,加高了前腳掌的鞋邊緣,在中底部位提供包覆保護。

極簡設計
鞋款移除鞋墊,雙足直接接觸泡棉鞋底,鞋底可隨步履動作自如伸展。

跑步專用外底
圓形後跟貼合地面,締造舒適的步伐體驗,鞋底在鞋頭和後跟部位搭配紋理設計,鑄造強勁抓地力,而外底可擴大可縮小的三角星型紋路適應跑者每一踏步時的腳步變化。

Nike Free RN Motion男子跑步鞋
Nike Free RN Motion女子跑步鞋

負重、衝刺跑、跳躍、切換方向

Nike Free x Metcon 訓練鞋集合了Nike Metcon 運動鞋的耐久穩固性與 Nike Free(Nike最早的訓練鞋)的輕盈柔韌性能於一體。

耐穿鞋面
鞋面全部採用TPU網眼布材料,輕盈透氣且不失柔韌性。

極簡設計
鞋款移除鞋墊,讓雙足直接接觸泡棉鞋底,鞋底可隨步履動作自如伸展。

穩定緩震
中足部位的三角形橡膠具有包裹作用,而腳跟凹槽的簡化設計帶來穩定性。

提升耐力
在波比跳時鞋頭內襯貼片能夠對足內側腳趾提供保護作用,在做各種靠牆訓練時,後跟能夠幫助降低阻力,例如倒立俯臥撐。

Nike Free x Metcon

敏捷性和力量訓練

Nike Free TR Flyknit 3 訓練鞋的設計重點是增加後跟穩定性,出色實現前腳掌的動作靈活度。目前女款可透過nike.com和指定零售商購買。

多向支撐
前掌減少固定區域可以使鞋子適應不同類型的衝擊,加寬鞋帶有助於提升鞋面彈性,針織區域提供橫向支撐。

靈敏彈性區域
深切凹槽集中於前腳掌部位,鞋款邊緣面積增大並加高,更貼近自然律動穿著感受,使雙足可以自如伸展彎曲。

降低約束力
特殊製作工藝的外底緊緊環繞足部,帶來支撐力的同時不失輕盈感。

更佳的落地位置
腳跟大面積使用橡膠材質,更具穩定性,在垂直、線性和橫向移動時防止足跟在球鞋後部打滑。

Nike Free TR Flyknit 3

健身房課程

升級版Nike Free TR8 訓練鞋採用強韌後跟設計,搭配增強版緩震配置,帶來更出色的控制力和穩定性。柔韌的鞋底帶來自然運動體驗和輕盈腳感,在運動中締造出眾的側向支撐力,切換方向或是做任何重複動作都十分方便。目前女款可透過nike.com和指定零售商購買。

鎖定中足部位
輕盈非凡的Flywire與鞋帶融為一體。額外添加一層柔軟泡棉緩震配置,賦予足部舒適包覆效果,為橫向運動營造出眾的支撐表現。

出色的抓地力
高磨損區域添加橡膠貼片,造就非凡抓地力,在多向運動時避免打滑。

更寬的觸地面積
後跟與先前款式相比平坦度升級,而且額外添加一層材料,造就出色耐久性和結構感。

Nike Free TR8

滑板

史上第一款Nike SB Nyjah 滑板鞋於2月27日發表,最新推出的黑色配色版本,靈巧貼合足部腳感舒適。目前男女款可透過nike.com和指定零售商購買。

鎖定貼合
簡潔的內部設計緊密包覆雙足,因此鞋帶鬆散一點也沒關係。

透氣細節設計
側邊和內側的細縫帶來透氣性,隱隱露出具有鎖定效果的內襯結構。

無縫連接
輕盈耐久的橡膠表層使得鞋面時刻貼合滑板接觸面,而且自主適應性提升,使得動作範圍不受限制。

全新三角型抓地紋路
分隔式外底設計(靈感來自Nike SB先前鞋款的經典人字形抓地紋路)增強關鍵部位的抓地力和靈活性。

Nike SB Nyjah

資料來源/ 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徐國峰教練給跑者的跑前準備密技及必做的6個肌力訓練

2017-05-19
訓練動作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跑者肌力全馬訓練UNDER ARMOUR馬拉松

UA鬥陣跑團鬥士挑戰營已經進行了將近兩個月,即將進入最後週期「比賽期的訓練」。80位的團員,在兩個月中進行了肌力、體能、速度、心志的訓練,也在5/14做了模擬競賽的測驗,為目標賽事做賽事中細節的提點,以及訓練前後可做的肌力訓練,一起來看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重點。

跑者賽前須注意的事項 Under Armour Taiwan提供

賽前培養飲食習慣,放鬆心情減少生理反應

無論是測驗或是一般民眾想要參加10公里的路跑賽,一定會碰到以下問題。以下是徐國峰教練對於各位的解答。
 
許多跑者一定會遇到比賽當天早餐該怎麼吃?吃多少的問題?我們假設比賽當天6:00起跑,推算出門時間,至少提前1個半小時吃早餐。最好的建議是不要隨意改變自己的飲食,許多菁英跑者都曾因為改變飲食而突發某些狀況的經驗,像拉肚子等等,都會影響比賽。最好的適應方法是在賽前於固定的時間吃,且在練習時就要吃比賽當天會準備的食物與補給。
 
延續上面飲食的議題,也有一些跑者,即便沒有吃自己不適應的食物,仍然在賽中會想要上廁所。這是由於生理時鐘所造成的影響,國峰教練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先喝500c.c.的水,練習培養早上起床上廁所的習慣,這樣不僅上廁所順暢,也能降低在賽中想上廁所的機率,最後就是放鬆心情,因若太過緊張,也可能會想上洗手間唷!

成敗在於小細節,培養耐熱耐雨習慣

夏天即將到來,尤其台灣天氣又更悶熱,所以比賽當天如果碰到很熱的天氣,除了防曬、降溫之外,重點在於事先預防,做耐熱練習。建議在比賽期的課表中安排每週一次的自主耐熱訓練,這樣便能降低在賽中因過熱而影響比賽表現。
 
除了炎熱之外,天氣比來就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自然現象,有陽就有雨,所以除了耐熱練習外,也可以養成在雨中跑步的習慣,把鞋子淋濕,降低比賽時的不適感外,也可事先預防鞋子遇水後的摩擦影響。另外,切勿穿新鞋上場比賽,容易磨擦、起水泡。

這些雖然都只是小問題,但破PB會因為所有的小細節所影響,甚至也會引想到心情。

比賽前兩周:別多練,多按摩

比賽期訓練的8個重點,請貼在牆上,隨時提醒自己

  1. 不管之前練得如何,最後兩週切勿多跑(讓體能恢復)。
  2. 別「多練」,多「按摩」,省去練習的時間就拿來按摩。
  3. 多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尤其是髖關節。
  4. 練習時吃在比賽中要吃的東西(包含補給品)。
  5. 每週一次刻意挑中午跑(國峰教練:比賽期週四課表較輕鬆為耐熱訓練日。如果當日陰天,希望大家自行改成其他日於中午跑)
  6. 開始穿比賽當天穿的跑鞋練習,故意挑長距離的課表弄濕跑鞋跑(確認是否會摩擦引起水泡)。
  7. 每週至少兩次練習邊跑邊吃(補給),補給品要是你到時比賽時要吃的牌子。
  8. 早起時間與比賽當天一樣(計算起床盥洗至會場時間)。

    (最後四週,訓練之外的準備)

  1. 第一週─至少兩天早起
  2. 第二週─至少三天早起
  3. 第三週─至少四天早起
  4. 第四週─每天都早起(身體已習慣於比賽當天的起床時間起床)

*國峰教練補充:太早起床沒事情做的話,可以多按摩或者做自己圈選要做的其他四件事情,最後一週要小心照顧自己的身體(福禍相依,賽前課表變少易過於放鬆)。

最後是心理層面的調適,假設週日即將要跑10K,在比賽之前,可以先回想之前練習的時候有碰到什麼問題,將此謹記在心,此外,在比賽的過程中 ,難免會感到疲累,這時候可以回想前5K時的輕鬆感,以降低後半段的勞累感。

除了跑步的訓練菜單以外,在過程中,國峰教練也建議大家可以做以下的6個動作來強化肌肉力量。

 1   棒式鳥狗

步驟1:雙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肚子收緊,身體呈一直線預備。
步驟2:手臂用力往地上推,目的在於讓肩胛骨肌肉參與動作,同時讓肩胛骨與肋骨保持齊平。
步驟3:現在開始進行鳥狗動作,依照上述二個步驟來預備動作,不但能夠強化肩胛穩定性,還可以透過手臂及腿的伸展來達到更好的動作。每邊做5個,共作3-5組。

©popsugar

 2   站姿抗旋轉訓練

抗旋轉的意思是當你的軀幹被向左或向右拉動時,你需要去抵抗這個旋轉,使你的脊椎不被帶走。你仍然訓練參與脊柱旋轉的肌肉,但這樣做會減少脊椎受傷的風險。

工具:使用一條彈力帶或者輪滑纜繩負重,固定端的高度約在你的胸肌下方。

步驟1:採站姿,雙腳比肩寬,抬頭挺胸面向前方,雙手握住把手,並且將拉力繩拉到腹部的高度然後往你的側方走開幾步。
步驟2:走到適當的距離(阻力)時,雙腳與髖關節同寬,維持姿勢,全身繃緊,然後慢慢將拉力繩想胸前推出,直到手肘打直。
步驟3:當你往側方移動時會有一股旋轉的阻力拉著你的軀幹,這股阻力試圖把你的軀幹旋轉,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核心力量繼續維持良好的身體姿勢,對抗旋轉。每邊五次,做3-5組

 3   單腳硬舉

抬頭挺胸,將一腿抬離地面,保持支撐腳微彎,從髖部向前傾身,同時將抬起的腳往後伸展,直到背部與舉起的腿幾乎與地面平行。停頓10秒,然後以反向動作回到起始姿勢,一邊做3-5組。

 4   深蹲跳

步驟1:兩腳距離稍比臀部寬,腳尖稍稍朝外,保持後背挺直。
步驟2:將身體往上跳躍,下來時再蹲下。做10組

 5   單腳跳躍

單腳站立,保持身體平衡,單腳微蹲,用力往上跳,到最高點時身體伸直,並保持平衡。落下時雙腳落地,並放輕動作,以免受傷。回到準備動作做下一次的跳躍,每腳跳6-8下,跳3-5組。

©musely.com

 6   伏地挺身划船

步驟1:採伏地挺身姿勢,雙手從肩膀的正下方穩穩地擺在地板上。身體從頭部到腳跟應成一直線。
步驟2:將身體盡量朝地面壓低,但不碰到地板,同時繃緊核心肌群並屈曲手肘。
步驟3:停頓一下,然後雙手用力壓地,將身體朝天花板的方向撐起,不要將手臂完全伸直。將一隻手抬離地面,並將手肘拉至背後。以反向動作回到起始位置。換邊重複動作。做3-5組

©MSN.COM

以上重點由UA鬥陣跑團提供,運動星球編輯整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