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吃牛肉真的比雞肉要容易增加壞膽固醇?這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竟然這樣說
1
吃牛肉真的比雞肉要容易增加壞膽固醇?這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竟然這樣說
2
小腹很難消﹖  6個徵兆顯示你發胖元凶其實是荷爾蒙
小腹很難消﹖ 6個徵兆顯示你發胖元凶其實是荷爾蒙
3
缺鐵影響運動表現!必收藏的超實用補鐵5部曲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吃牛肉真的比雞肉要容易增加壞膽固醇?這項最新的研究報告竟然這樣說

2019-06-25
知識庫 飲食 減脂 增肌 飲食方式 觀念 新知 增肌補帖

我們常常都聽營養學家說要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因為,白肉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明顯低於紅肉,吃太多的紅肉將會增加膽固醇的濃度!所以,要多吃白肉例如雞肉或魚肉對身體比較好,但真的是如此嗎?現在,有一份新的研究報告可能可以證明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營養學家常說要多吃白肉例如雞肉或魚肉對身體比較好,但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新發現表明,就以膽固醇濃度而言,白肉比紅肉對身體有害。這項白肉和膽固醇濃度之間的潛在聯繫研究,是由舊金山加大醫學教授Ronald Krauss博士,領導一群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兒童醫院的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研究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不同種類的肉類如何影響脂質和脂蛋白的含量,這些脂質和脂蛋白會導致脂肪沉積物堵塞動脈。

最新的研究報告將顛覆你的觀念!

這項研究招募年齡介於21-65歲且身體指數(BMI)在20-35之間的113名男女,依據他們目前的飲食分為經常消耗高濃度的飽和脂肪酸(61人)與通常消耗低濃度的飽和脂肪酸(52人)這兩組,所以有的人都必須接受食用紅肉、白肉以及非肉類蛋白質飲食各四週,並在轉換飲食類型之前恢復正常飲食一段時間,並於轉換飲食的前後都需抽血檢驗分析,參與研究的人吃進不包括草飼牛肉,加工肉類或魚類的飲食計劃。Ronald Krauss博士表示,這是首次有科學研究將運用有系統性的方式,來進行紅肉、白肉、植物性蛋白質對人體膽固醇濃度變化的影響,這除了可以考量營養素的攝取之外,也應評估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研究人員發現紅肉和白肉都比植物蛋白提高了膽固醇水平;有趣的是膽固醇濃度升高與飽和脂肪攝入量無關聯性。Ronald Krauss博士說,這主要是由於大型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顆粒增加。該研究也發現,相較於「低飽和脂肪」飲食,高脂肪食物、奶油等「高飽和脂肪」飲食更容易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LDL)濃度增加;攝取高飽和脂肪飲食更容易造成血液中出現大顆粒LDL,吃紅肉或白肉對血液中LDL顆粒大小變化的影響則沒有顯著相關。而非肉類蛋白質來源如蔬菜、豆類和乳製品,證明對膽固醇濃度最有益。

膽固醇

膽固醇是一種像脂肪的複合體,大部份由肝臟製造。我們的身體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來維持正常機能,但過多則有害。體內每一個細胞都含有膽固醇。它是製造重要激素和維生素不可缺少的物質。膽固醇需要與脂蛋白結合才能運送到身體各部份。輸送膽固醇脂蛋白有兩種,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釀成「血管栓塞」的罪魁禍首,被認為是不良的膽固醇,至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因能清除血管內的膽固醇,所以被認為是良性膽固醇。

這些發現都符合推薦含有高比例植物性食物的飲食建議,但基於脂質和脂蛋白的影響,沒有提供選擇白色超過紅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因此,研究團隊首次表明,兩種肉類蛋白質的LDL濃度都高於其它類似飲食中植物蛋白質來源的LDL濃度,所以,吃紅肉與白肉都會提高身體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這顯示心臟的健康與選擇吃紅肉或白肉關係不大,最大的關鍵點是吃最瘦的肉。

資料參考/menshealth、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小腹很難消﹖ 6個徵兆顯示你發胖元凶其實是荷爾蒙

2021-08-09
觀念減脂瘦身知識庫飲食

小腹很難消﹖都已經做了這麼多腹肌訓練還是像懷孕6個月﹖其實,讓你肚子變大的情況並不單純!你的荷爾蒙會因為多種因素導致體重增加,雌激素與睪固酮的波動會影響新陳代謝,其他如與壓力有關的皮質醇、與血糖有關的胰島素,都可能引發食慾和增加體重。這篇文讓你深入了解讓小腹變大常見的荷爾蒙失調原因和解決方案。

小腹很難消﹖  6個徵兆顯示你發胖元凶其實是荷爾蒙
小腹很難消﹖ 6個徵兆顯示你發胖元凶其實是荷爾蒙

讓荷爾蒙增加脂肪的原因
1. 壓力
2. 缺少睡眠
3. 潛在的健康狀況
4. 老化

透過生活方式改變解決荷爾蒙問題
1. 緩解壓力(冥想、瑜珈或其他治療)
2. 改善睡眠習慣
3. 均衡飲食
4. 限制酒精、糖和破壞激素的食物(如加工食品、油炸類食物)

6 個徵兆顯示你的發胖元凶是荷爾蒙

你的飲食習慣沒有改變、運動訓練的時間也差不多,但因為某些因素你的肚子慢慢變大…當然,我們先扣除懷孕,用這些跡象來發現是不是荷爾蒙作祟!

1. 吃得健康小腹卻不斷變大
腹部脂肪增加通常首要追溯飲食,但是,如果在飲食和生活方式穩定的情況下腹部仍越來越大,那麼你的體重增加很可能是荷爾蒙影響,尤其是一些無法控制的荷爾蒙失調原因,例如老化、癌症治療,和一些潛在疾病如甲狀腺、感染性疾病。簡而言之,腹部脂肪增加有可能意味著你的雌激素或睪固酮隨著年齡增長而波動,但如果沒有改變生活方式、也沒有接近中年,那麼就要與醫師討論你潛在的健康狀況。

2. 常常喜怒無常
因為荷爾蒙增加脂肪通常會伴隨著悲傷、憤怒情緒或者兩者並行。因為荷爾蒙失調時,整個身體都會受到影響,大多數女性會落在45-55歲更年期期間,此時雌激素突然下降除了月經結束,還會引發其他變化如陰道乾燥、熱潮紅,甚至體重增加。 另一方面,睪固酮水平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無論是否與年齡有關,睪固酮缺乏都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喜怒無常、肌肉流失和脂肪增加。

3. 性生活平淡
影響性慾的激素(雌激素與睪固酮)也會影響腰圍。研究顯示,更年期通常會導致性慾下降,同時導致體重增加和內臟脂肪增加,而這些脂肪通常堆積於腹部。

4. 長期處在壓力下
並不是所有荷爾蒙都跟性有關,例如腎上腺分泌的皮脂醇可應對壓力,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也可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對於代謝調節、血糖管理,以及治療過敏症和發炎都有其功效。基本上,慢性壓力會導致皮質醇長期處在高水平,也可能造成胃口變大、高血糖,接著就產生腹部脂肪。

5. 睡眠不足
天天忙得焦頭爛額、蠟燭兩頭燒,也可能讓你脂肪變多。我們都知道睡眠不足對健康會產生重大影響,但你知道影響範圍從降低性慾到增加食慾都是嗎﹖缺乏睡眠會擾亂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抑制食慾的荷爾蒙「瘦素」,以及增加食慾的荷爾蒙「飢餓素」。而且,睡眠不是說補就能補回來的!2019 年一項研究發現,那些試圖在週末補足睡眠不足的人,仍會經歷荷爾蒙波動、體重增加和熱量攝入增加。

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影響從降低性慾到增加食慾
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影響從降低性慾到增加食慾 ©Isabella and Louisa Fischer

6.無法克制糖
如果你每天不吃甜食、喝甜飲料就會受不了,請退後一步檢視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對糖的渴望通常是荷爾蒙出問題的早期徵兆,一個可能是出現瘦素抗性(Leptin Resistance)。瘦素是調節食慾的荷爾蒙,當你吃飽它會告訴你的大腦,但如果身體對瘦素的敏感性降低,使瘦素的製造因為不當反應而增加,就稱為瘦素抗性。如果你在大餐一頓後仍不覺得很飽,請去諮詢醫師,因為瘦素抗性可能導致你暴飲暴食。

另一個可能則是胰島素問題。當胰島素失衡,身體可能出現對糖的渴望、體重暴增、注意力不集中,此時請諮詢醫師提供降低胰島素的自然療法。

5 個解決荷爾蒙發胖的技巧

首先要知道,解決荷爾蒙問題沒有特效藥!你的解決方法取決於找出哪些荷爾蒙失調以及其原因,以下 5 個策略是個很好的開始。

1. 學習短暫紓壓方法
嘗試透過冥想、瑜珈調節呼吸等方式,找一個管道能在短時間內紓解壓力。

2. 休息
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睡眠,所以盡可能每晚維持 7-8 小時睡眠時間,以幫助調節荷爾蒙,也使消化系統恢復健康。

3. 多吃平衡荷爾蒙食物
透過飲食可以對荷爾蒙發揮重要作用。當荷爾蒙(尤其是胰島素)失調,身體可能儲存額外的腹部脂肪,甚至導致第二型糖尿病。吃營養豐富的膳食纖維,如蔬菜、豆類、全穀類等可溶性纖維可以降低血糖。

營養豐富的膳食纖維如全穀類
營養豐富的膳食纖維如全穀類

4. 跟糖說掰掰
透過長期減醣、低醣飲食可以減少荷爾蒙引起的多餘脂肪。

5. 限制飲酒
研究顯示飲酒會影響荷爾蒙,甚至會提高停經前女性的雌激素。如果你認為體重增加是因為荷爾蒙失調引起,試著戒酒一個月並觀察前後有什麼差別,可能在你晚上喝酒後刺激你的內分泌系統。

資料來源/GREATIST,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新知98年7月號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缺鐵影響運動表現!必收藏的超實用補鐵5部曲

2018-06-20
飲食方式保健飲食知識庫觀念營養補給

是否常常在運動後有氣無力、臉色發白,甚至頭暈目眩?或是已經正確的在運動前後補給還是讓成績無法提升?其實關鍵就在於「鐵」。在從事較需要耐力的運動,像是游泳、騎自行車、馬拉松、大量重量訓練時,如果身體的鐵濃度不夠,不僅會影響到運動表現,還會讓你呼吸時缺氧以及喘不過氣,甚至進而影響到健康狀態,所以,鐵對於運動員以及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是萬萬不可缺的物質。

缺鐵影響運動表現!必收藏的超實用補鐵5部曲 ©verywellhealth.co

缺鐵的嚴重性

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缺鐵,然而女性也較容易得缺鐵性貧血。女性因每個月都有經期,此時得大量將髒血以及身體老廢角質排出,導致身體會大量流失鐵,尤其是有子宮內膜異位或肌瘤問題的女性,月經出血量常比其他女性多且更容易貧血。

許多人都以為缺鐵導致貧血只是暫時頭暈而已,就置之不理讓自身漸漸習慣,但事實上,貧血對於人體的破壞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慢性破壞。紅血球在我們人體負責的工作是攜帶氧氣到全身各個器官與組織,像是頭腦、心臟、肺、肝臟、腎臟、肌肉、骨頭等,當你處在貧血狀態時,等同於全身處在一個缺氧的狀態下,然而當大腦長期慢性缺氧時,就會開始頭暈、噁心、智力降低、思考變慢、反應變差等,種種徵兆浮出,對於上班族來說,長期貧血會導致工作能力與精神體力大大受影響。然而對於有腸胃道潰瘍出血、痔瘡流血、月經量大、時常頭暈、疲憊、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是缺鐵性所貧血導致。

缺鐵導致缺氧進而影響運動表現 ©Livestrong.com

鐵能降低乳酸堆積

美國曼哈頓康威爾大學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讓女性大學生的運動選手開始補充適量的鐵,在經過六周之後,發現肌肉的血乳酸值比沒有補充的選手低了10%,然而血乳酸值是肌肉疲勞的一項重要指標,換句話說,如果有補充鐵的選手肌肉,會較不易感到疲累。同時他們也觀察到,有補充鐵的女性選手在賽後恢復速度也較快,而且在實驗之前,鐵濃度測量最低的選手在補充鐵劑後,原本能量消耗速度較快的情況也大幅改善。

人體新陳代謝裡的每個環節幾乎都需要鐵,像是鐵從肺部攜帶氧氣後通過血液,釋放氧氣到需要的部位,以及身體體內的酵素也含有鐵,因此能幫助身體解毒,並將醣類轉化成能量。如果沒有足夠的鐵,血紅素合成就會不足,此時會造成組織和器官缺氧。根據具有營養學背景的研究主持者戴拉維爾(Diane DellaValle)博士曾表示,如果缺鐵就會導致缺氧,進而乳酸不易代謝,就容易造成肌肉疲勞,並且使運動表現事倍功半。

以下是缺鐵必收藏的五部曲方法,按造步驟讓你揮別以往的不適,並在生活、運動表現上能大大改善。

Step 1 把血液流失的水龍頭關掉

當女性月經流失過多時,不要想著下次月經不會這樣失血過多,或是一陣子就好,建議先去看婦科讓醫生針對身體問題來做治療,像是患有痔瘡出血、消化道潰爛出血的患者也是,先把流失的鐵先關掉,再進行補給。

Step 2 抽血檢驗,增長補鐵時間

相信患有缺鐵貧血的人一定會想辦法補鐵,但是,無論你是用食物、藥物、或是健康食品補給,請記得先去醫院抽驗血中鐵蛋白、鐵飽和度,來讓醫生鑑定你該如何補鐵。此外,對現代人來說,凡是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看到效果,許多人吃了幾天的鐵劑補品覺得沒療效或是噁心、便秘就開始放棄,但是人體血液中,鐵上升速度是非常緩慢,需要三個月甚至到半年以上才開始有感,所以,不要要求立刻見效的安全食品,沒有這種東西存在,如果有,你們真的敢吃嗎?

抽血檢驗,增長補鐵時間 ©minnpost.com

Step 3 鐵真的補不上來,考慮靜脈點滴補鐵

若患有缺鐵的人,如果嘗試過三個月的口服補鐵劑真的補不上來時,可以考慮去診所或是醫院注射靜脈鐵劑的補充,但並不是打一針就可以從此血液充滿鐵,可以依據醫生評估,是否每週只要注射一次靜脈鐵劑補充,但建議在打十週後,可以休息兩週抽血檢驗,查看血液中鐵蛋白與鐵飽和度是不是已經足夠,如果不足夠,再經由醫生判定是否要繼續注射,但血液中鐵蛋白、鐵飽和度上升真的很緩慢,所以必須要持之以恆。

Step 4 不想打針者,可服用長效緩釋型微脂體維生素C

不想打針補鐵,以及已經口服鐵劑或攝取高鐵食物但效果還是不佳的人,最簡單方式就是每天攝取長效緩釋型微脂體維生素C,但時間一定要三個月以上,但此時口服鐵劑不行斷掉,隨著時間拉長,會慢慢感受到良好的效果。一定會有人好奇,一般的維生素C不行嗎?,答案是不!一般的維生素C都是水溶性,且來得快去得快,由於血液濃度太低,吃這些水溶性的維他命C對其實只是補心安,效果完全不佳。

不想打針者,可服用長效緩釋型微脂體維生素C ©br.de

Step 5 以上還是沒效者,建議加打紅血球生成素

許多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的女性或是老年人,其實他們骨髓造血能力已經長期陷入不佳的情況、在一般採用食品補給外,此時還可以補充紅血球生成素EPO。什麼是紅血球生成素EPO?它是可以產生紅血球預防貧血 、維持身體健康的一種治療方式,由於貧血會使病人疲勞、沒有活力,且當紅血球不穩定時,體內細胞氧化就不會夠,此時無法供給肺部至全身所需要的氧氣,進而使人充滿怠倦感,而當紅血球生成素刺激產生紅血球時,就能預防貧血 ,此外,還能大大的改善尿毒患者的徵狀 。

但在施打時,還是要根據醫生評估多久時間要進行注射,以及注射時間。

資料來源/Verywell Health、洪永祥醫師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