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都聽營養學家說要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因為,白肉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明顯低於紅肉,吃太多的紅肉將會增加膽固醇的濃度!所以,要多吃白肉例如雞肉或魚肉對身體比較好,但真的是如此嗎?現在,有一份新的研究報告可能可以證明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這篇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新發現表明,就以膽固醇濃度而言,白肉比紅肉對身體有害。這項白肉和膽固醇濃度之間的潛在聯繫研究,是由舊金山加大醫學教授Ronald Krauss博士,領導一群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兒童醫院的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研究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不同種類的肉類如何影響脂質和脂蛋白的含量,這些脂質和脂蛋白會導致脂肪沉積物堵塞動脈。
這項研究招募年齡介於21-65歲且身體指數(BMI)在20-35之間的113名男女,依據他們目前的飲食分為經常消耗高濃度的飽和脂肪酸(61人)與通常消耗低濃度的飽和脂肪酸(52人)這兩組,所以有的人都必須接受食用紅肉、白肉以及非肉類蛋白質飲食各四週,並在轉換飲食類型之前恢復正常飲食一段時間,並於轉換飲食的前後都需抽血檢驗分析,參與研究的人吃進不包括草飼牛肉,加工肉類或魚類的飲食計劃。Ronald Krauss博士表示,這是首次有科學研究將運用有系統性的方式,來進行紅肉、白肉、植物性蛋白質對人體膽固醇濃度變化的影響,這除了可以考量營養素的攝取之外,也應評估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研究人員發現紅肉和白肉都比植物蛋白提高了膽固醇水平;有趣的是膽固醇濃度升高與飽和脂肪攝入量無關聯性。Ronald Krauss博士說,這主要是由於大型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顆粒增加。該研究也發現,相較於「低飽和脂肪」飲食,高脂肪食物、奶油等「高飽和脂肪」飲食更容易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LDL)濃度增加;攝取高飽和脂肪飲食更容易造成血液中出現大顆粒LDL,吃紅肉或白肉對血液中LDL顆粒大小變化的影響則沒有顯著相關。而非肉類蛋白質來源如蔬菜、豆類和乳製品,證明對膽固醇濃度最有益。
膽固醇是一種像脂肪的複合體,大部份由肝臟製造。我們的身體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來維持正常機能,但過多則有害。體內每一個細胞都含有膽固醇。它是製造重要激素和維生素不可缺少的物質。膽固醇需要與脂蛋白結合才能運送到身體各部份。輸送膽固醇脂蛋白有兩種,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釀成「血管栓塞」的罪魁禍首,被認為是不良的膽固醇,至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因能清除血管內的膽固醇,所以被認為是良性膽固醇。
這些發現都符合推薦含有高比例植物性食物的飲食建議,但基於脂質和脂蛋白的影響,沒有提供選擇白色超過紅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因此,研究團隊首次表明,兩種肉類蛋白質的LDL濃度都高於其它類似飲食中植物蛋白質來源的LDL濃度,所以,吃紅肉與白肉都會提高身體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這顯示心臟的健康與選擇吃紅肉或白肉關係不大,最大的關鍵點是吃最瘦的肉。
資料參考/menshealth、draxe
責任編輯/David
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但往往因為水果的甜度太高,常在生酮、減醣飲食的範疇裡缺席。少吃水果雖然可以有效控制醣分攝取,但同時也減少了維生素攝取量,相當可惜。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多半是水溶性維生素的特色,自己浸泡出口感清新的水果飲品,讓水溶性維生素被水溶解出來,又不會像喝果汁一樣喝到大量糖分,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吃水果的方式!
‧ 請選擇質量好的水果蔬菜,確實用流水洗淨擦乾。
‧ 攝取任何水分都不宜牛飲,可以一口一口細細品嘗水果飲的甜美。
‧ 不建議添加天然代糖。
‧ 水分本身就是身體排除廢物的最佳幫手,更何況多加了多彩的水果、生氣盎然的蔬菜、新鮮的香料。沒有任何繁瑣的工序步驟,省時省力省錢,所有人都值得一試。
‧ 容器選擇可以封口的寬口杯子或瓶子,避免冷藏室中的味道交叉汙染。
‧ 使用冷泡茶泡製水果飲也非常美好。
‧ 回沖時使用氣泡水也相當適合。
‧ 藍莓類的漿果可以對切,以便縮短出味的浸泡時間。
‧ 水果切薄一點或小一點,可以縮短浸泡時間。
‧ 台灣是水果王國,可以嘗試泡泡看各種口味。
‧ 香蕉、木瓜、榴槤和釋迦等不適合做水果飲。
‧ 非必要不可時,再酌量增加赤藻糖醇。
‧ 在製作水果飲的時候,還可以加上蔬菜與草本植物做搭配。
‧ 浸泡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自己想要喝的濃度,泡越久口味越重。
‧ 回沖次數依照個人喜好,味道太淡不如喝飲用水即可。
‧ 可以邊喝邊加水或冰塊,無須等喝完再回沖,會有最持久的風味。
‧ 靜置過程中需要保持在低溫狀態,這樣可以維持蔬果的新鮮度。
‧ 請冷藏保存,24小時內飲用完畢。
食材
檸檬 1/2 顆(切薄片)
小黃瓜 半根(切薄片)
新鮮薄荷葉 3片(洗淨)
飲用水 800CC
冰塊 200g
做法
將食材都放在容器裡,攪拌均勻、蓋上蓋子後,放入冷藏室中靜置2 小時,即可飲用。
• 本文摘自如何出版社,田安石 著《田安石的碳水循環飲食法──寫給因為生酮、減醣、瘦身而心累的你》一書。
本書特色
★ 繼華人區第一本低醣烘焙食譜書之後,田安石再度首發介紹符合美健潮流的飲食法,搭配精心研發料理!
★ 完整介紹間歇性碳水循環飲食法的原理與實作技巧,並搭配肉品、烘焙、飲品、等食譜,最合乎人性、最豐足、帶給你健康與健美。
★ 推薦給四種人:
曾經瘦身的你:復胖後,再接再厲的勇氣;已經瘦身的你:追求精進、增肌減脂的毅力;
身體微恙的你:三高、代謝力降低的改善;丰采依舊的你:更年期、內分泌症狀等的適應
• 更多《田安石的碳水循環飲食法》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
食品
|
平均含量(mg/g)
|
|
食用大豆粉(全脂)
|
1.778
|
|
納豆
|
0.589
|
|
豆漿
|
0.096
|
|
豆腐
|
0.292
|
|
黃豆
|
1.283
|
|
味噌
|
0.425
|
|
醬油
|
0.016
|
|
黃豆芽
|
0.407
|
|
分離大豆蛋白
|
0.974
|
|
1
|
心跳變快或變明顯
|
12
|
覺得頭暈或有快昏倒的感覺
|
|
2
|
覺得緊繃或緊張、神經質
|
13
|
頭部或身體覺得緊繃或有壓力
|
|
3
|
睡眠障礙
|
14
|
身體有些地方感覺麻木或有刺痛感
|
|
4
|
靜不下心、急躁
|
15
|
頭痛
|
|
5
|
恐慌、不安
|
16
|
肌肉關節痠痛
|
|
6
|
注意力難以集中
|
17
|
手或腳的感覺變得遲鈍
|
|
7
|
覺得疲憊或缺乏元氣
|
18
|
呼吸困難
|
|
8
|
對大多數事物失去興趣
|
19
|
熱潮紅
|
|
9
|
覺得不快樂或憂鬱
|
20
|
夜間流汗
|
|
10
|
容易掉淚或哭泣
|
21
|
對性失去興趣
|
|
11
|
易怒
|
|
|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
沒有(無症狀)
Not at all
|
偶爾(輕度)
A little
|
經常有(中度)
Quite a bit
|
一直都有(重度)
Extremely
|
營養師天團新養食代是一群懂食安的營養師及食安專才,專為您健康把關,提供創新營養服務,是您的健康智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