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不平等,脂肪也是!歐洲心臟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軀幹較有肉的蘋果型身材女性,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相關;而常被笑稱「大象腿」、腿部脂肪較多的西洋梨型身材女性,反而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下次當妳雙腿塞不進牛仔褲時看這篇研究,可能會讓妳破涕為笑。
這項新研究於6月30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研究者追蹤全美國2,683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18.5-25kg/m2)正常的停經後婦女,她們的年齡在50-79之間,參與研究前都不曾有心血管疾病發病過。
研究人員測量了所有女性的全身和各局部脂肪,包括腰部、大腿,並將測量結果從高至低分為4組比較。經過近18年的追蹤,有291名女性有過包含冠心病和中風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發病,包括202名先天性心臟病、105名中風(其中16名兩者皆有)。
分析數據,埃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員發現,全身脂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但是,軀幹脂肪高、腿部脂肪低的「蘋果型」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軀幹脂肪低、腿部脂肪高的「西洋梨型」女性高超過3倍。即便已將吸菸等已知風險納入分析,脂肪和心臟疾病仍有關聯。
研究者解釋﹕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軀幹脂肪與各種代謝紊亂有關,包括胰島素指數高、全身炎症和膽固醇水平異常。另一方面,腿部脂肪與這些不健康標誌的關聯性卻「通常相反」。
對於這項新研究,德國萊比錫大學Matthias Blüher和Ulrich Laufs博士共同發表一篇評論﹕「之前的研究已表明,較低或較高的體重與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有關。而這篇研究證實,預測心血管疾病與過早死亡最強而有力的因素是腹部或軀幹脂肪增加,而不是BMI過高;此外,並非所有過胖的人都會發生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即便是BMI正常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發現腿部脂肪可能對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產生正面影響。而這個關聯需要深入研究。相較於內臟,腿部脂肪可能釋放出較低濃度的潛在有害代謝物,且腿部脂肪的「抗炎因子」可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該評論如是說。
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是血管粥狀硬化變性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它導致許多西方國家年青人或壯年人的死亡。西方國家近年來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有減少的趨勢,但在東方的日本及台灣卻慢慢增加,因此國人應及早重視這個問題。以下是冠心病已確認的危險因子﹕
終身無法改變﹕遺傳基因、種族、年歲增高
可改變﹕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抽菸、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及更年期後的女性、情緒受壓、缺乏運動、濫用古柯鹼或安非他命。
資料來源/CN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偏頭痛痛起來超難受,甚至每天入睡都困難!一名52歲婦人患有嚴重慢性偏頭痛,早上常被「痛醒」,幾乎每天都吃止痛藥或去診所打止痛針,才能勉強度日。神經內科醫師提醒,偏頭痛不只是症狀,更是造成年輕族群失能的主因,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可能會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應注意常見3大症狀。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指出,台灣約200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盛行率為9.1%,且以女性盛行率高達14.4%為大宗,是男性的3倍,在20~40歲女性中,平均每5人就有1人患有偏頭痛。但一般人常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但其實偏頭痛是需要治療的慢性「疾病」。
「偏頭痛是引起年輕族群失能排行首位。」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表示,年輕人很會忍痛,但若頭痛發作需要休息,伴隨以下3症狀中符合2個,就可能是偏頭痛:
噁心
嘔吐
畏光
林志豪進一步說明,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也可能是雙側或整個頭都痛。若拖延不治療,恐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15天的慢性偏頭痛,不僅發作頻率高、疼痛更嚴重,治療上也會更加棘手。
林志豪指出,現已證實偏頭痛與家族遺傳體質有關,若父母其中一人有此症狀,孩子約有4成機率會有;若父母兩人都有,則孩子罹患偏頭痛機率高達7成機率。另外,外在環境如生活天氣變化、壓力大睡不好、生理期荷爾蒙變化等皆會影響。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明,根據最新調查指出,千位偏頭痛患者當中,有7成每月平均要請假、在家休息3天,每年減少約1.3個月收入;若以最新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推估,患者平均每年約減少6萬元收入,已對經濟收入、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雖然偏頭痛無法根治,但可透過「急性止痛治療」及「預防性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林志豪表示,適當吃止痛藥可改善頭痛,但一般民眾常未諮詢醫師,而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一旦服用過量不僅容易造成肝、腎、胃的負擔,甚至可能產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呼籲民眾應尋求專業神經內科診治。
林志豪說明,當陣發性頭痛每月發作頻率超過4天,也就是頭痛每週超過1次,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就建議日常每天使用預防性藥物,可減少頭痛發作,近年已有許多新型預防性治療,療效及副作用相較傳統藥物更佳,包括吃藥、注射都能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舒緩偏頭痛症狀?林志豪建議,心情減壓放輕鬆,如培養正念思考、冥想都有幫助,再加上三餐飲食規律、飲水量要足夠,可多吃魚類,並避免飲食中食用人工添加物,像是火腿、香腸等,搭配減少喝酒、咖啡量,都能夠幫助改善偏頭痛症狀。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