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夏天跑步超厭世! 熱天開跑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1
夏天跑步超厭世! 熱天開跑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2
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3
居家親子體適能:我不要鴨母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夏天跑步超厭世! 熱天開跑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2019-07-09
知識庫 跑步 保健 觀念 生活 夏日跑堂

炎炎夏日在戶外跑步,確實是一個折磨心志且可能增加傷害的事。但是為了年底的目標賽事,你不練嗎﹖美國路跑俱樂部(RRCA)提出8項熱天跑前應遵循的事,如果不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和準備,小心讓原本認為熱血的跑步訓練,變成打壞馬拉松訓練計畫的傷害。

夏天跑步超厭世! 熱天開跑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1.   避免脫水

 跑步時,身體每20分鐘可能流失170-340克液體,因此,預先補水是相當重要的。跑前10-15分鐘補充約280-425克液體;跑步中每20-30分鐘補充一次液體;要確定你是否正常無脫水,請在跑步前後測量體重,跑後每減1磅(0.45公斤)就應補充約470克液體。跑到脫水的指標是脈搏在跑後持續升高、尿液呈暗黃色。請記住!口渴並不是脫水的適當指標。

(詳細跑步補水計算攻略請見《跑步前、跑步中精準補水攻略》)

跑前10-15分鐘補充約280-425克液體;跑步中每20-30分鐘補一次液體

2.   避免溫濕度均高

如果室外溫度高於攝氏度,且濕度高於%,請避免外出!在跑步時,體溫透過汗液從皮膚蒸發的過程得到調節;但如果空氣中濕度太高,阻止皮膚上的汗液蒸發,身體無法散熱,將迅速因過熱而發生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因此,在台灣酷熱夏天出門練跑前,先檢查當下的氣溫和濕度適不適合。

3.   避免陽光直射、防曬

雖然台灣許多戶外練跑路線是毫無遮蔽物的河濱和田徑場,但仍能盡量找到較多綠蔭的公園、有大樓遮擋陽光的操場。在陽光下練跑前,應塗上同時含防止UVA和UVB係數的防曬乳,並戴上可過濾掉UVA和UVB的運動太陽眼鏡。許多人喜歡戴帽子遮陽,但要注意選擇中空設計的帽子,有助於頭部散熱。

4.   穿淺色透氣運動衣

別為了愛美防曬就穿長袖長褲跑步!穿著淺色透氣的運動衣才是王道。如果因為穿著悶熱,在炎熱的天氣中讓身體大量流失水分,將增加熱傷害的風險。

在炎夏這樣穿,小心增加熱傷害風險

5.   事先規劃路線

出門前先規劃你的練跑路線,以便能在已知地點裝滿水瓶、喝飲水機的水,或是投自動販賣機。沿著河濱從中間點往左右來回跑、繞著公園跑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記得在你出門跑步時,一定要告訴某個親朋好友你在哪裡跑、大概跑多久,並攜帶身份證件在身上。

6.   症狀發生立刻停跑

跑步時如果發生頭暈、噁心、發冷或是不再出汗,立刻停止跑步!並找個陰涼處喝水或運動飲料,如果仍不舒服請尋求協助。 

在身體無法調節溫度、體溫持續升高時,恐導致熱衰竭,嚴重者發生中暑。中暑症狀包括中樞神經異常(精神錯亂、情緒不穩、無意識)、皮膚直到腋下都乾燥無法出汗,嚴重恐危及性命,如果發現有熱傷害症狀,先量體溫有沒有超過 40 度、觀察精神狀況,先辨別是熱衰竭或中暑。如果是熱衰竭可先嘗試降溫,再觀察體溫是否持續升高或其他意識狀態問題;如果精神狀況已有問題,不用懷疑立刻送醫,並且一面做降溫動作。

發生頭暈、噁心、發冷或是不再出汗等症狀,應立刻停跑

7.   特殊疾病先問醫師再跑

如果你有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或是固定服用任何藥物,請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在炎熱天氣下跑步;或者,也許在室內跑步機上跑步較符合你的狀況。另外,如果你曾有中暑或相關症狀,請特別謹慎。

8.   兒童在早晨或傍晚跑

兒童跑步建議在早晨或傍晚時分,更要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太陽高照時外出,以減少熱傷害機會,當孩子在戶外玩耍或跑步時,家長應留意隨時補充水分。  

資料來源/RRCA, medpartner,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2017-08-03
觀念馬拉松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長距離賽事的訓練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時候因為一些因素而錯過了訓練的計畫並不奇怪。我們經常認為受傷會阻礙我們的訓練,但大多數情況下,更是因為其他的生活的需求而短暫休息。
 
繁忙的日程安排經常要求跑者調整他們的優先順序。這也表示著在這幾個星期的跑步計畫中,可以進一步調整我們的待辦事項列表,以不至於打亂了該有的練習計畫。

短暫休息後,你需要這些計劃來恢復跑步

無論是工作、家庭、疾病、假期,甚至是短暫的精疲力盡,我們都在我們的培訓計劃中錯過了幾個目標。然而,錯過訓練的日子與根本沒有跑步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那麼,在短暫的休息之後,你還能回到原來的訓練計劃嗎?或者你應該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依著以下的計劃來檢視一下你適合怎麼樣的訓練計劃。

 1  如果你錯過了1-2周的跑步時間,但你依然能夠輕鬆跑

如果你錯過了一週的鍛鍊或長跑訓練,但之中仍然有幾英里需要實踐,請不用緊張。你只需要將這些訓練延期至下一周的計劃中即可。紐約錫耶納學院的男子和女子越野賽John Kenworthy說:「如果你錯過了主要訓練,不必再回頭彌補這些錯過的東西,就直接繼續進行下去,也不要覺得你需要在下週的訓練中進行調整。」

如果你錯過了兩週的鍛鍊或長跑訓練,那就用稍微保守一點的方法回來。先花1-2天做一些輕鬆跑的練習,然後再恢復到正常的里程計畫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在決定何時嘗試鍛鍊之前,首先了解你的雙腿該如何應對輕鬆跑的步伐。
Kenworthy說:「如果你沒有做過相關鍛鍊或者長跑訓練,但卻在這幾個星期內已經跑了4-8次,那麼在決定訓練之前,這是一個很好的測試。」你可能只需要4-5天,也可能是7-8天,其中完全取決於你的身體是如何反饋。

 2  你在1-2周內都沒有跑步

即使你根本不想穿上鞋子,跑者們也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目標。第一步是慢慢累積里程​​。如果你只錯過了一周的時間,可以從每周1-2次的輕鬆跑開始。Kenworthy指出,在之前的訓練之中,跑者們不應該長時間沉浸於舒適的訓練之中。在恢復跑步期間,你可能需要一兩天才能讓你的身體恢復活力,所以在一周結束時,你應該舒舒服服地跑步。

如果你已經休息了兩週,可以從每周4-5次的輕鬆跑開始,然後再回到你的訓練計劃中。調整你一周中最長的長跑時間,但是可以比你原來設定的時間短一些。在第二週開始的時候,你便可以回到正常的日常里程,並可能在一周之內完成一次鍛鍊。

 3  如果你錯過了3-4周的跑步時間,但你依然能夠輕鬆跑

這樣的情況可分為兩種結果:

好消息:跑者已經錯過了近一個月的跑步計劃管理,但還是能夠參加比賽。
壞消息:他們必須重新調整目標。畢竟跳過了這麼多長跑訓練或者其他鍛鍊,想要達到個人的最佳狀態是不合理的。
Kenworthy說:「如果你放棄追求某種成績目標的想法時,那麼你可能會在這個目標上做出決定。於是當比賽的時候,對於這個決定,你不一定是出於準備,但實際上是你的內心可能沒有到達很想運動的境界。」

如果你的比賽在6個星期內就要發生,那麼在決定是否還要完成比賽時,馬拉松運動員應該更加謹慎。建議可以找一個較短的比賽,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假設你仍希望在比賽中保持挑戰的感覺,有一些跑者會以個人最佳的表現取代以時間來做為比賽目標。Kenworthy也建議跑者們可以用16-20週的時間去尋找一個新的比賽,而不是重新設定你的時間目標。

 4  你在3-4周內都沒有跑步

「如果你錯過了3-4週的練習,那麼你的心態應該是我每兩個月要休息一次,然後我再開始研究16到20週的比賽。」Kenworthy說。他也表示: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他不建議跑者放棄。相反,從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上來說,重新開始就是選擇。等到這些訓練更融入你的生活後,再選擇一個你可以完全駕馭的新比賽目標。

如果你真的不想放棄比賽,那麼,你可以選擇參加半程馬拉松。但一個月後,如果在沒有任何的訓練之下,直接從零衝到21公里的話,便容易增加受傷的機率。所以,不要急於在當下完成比賽,看看是否可以延遲到明年再戰。

記住,訓練計劃是用鉛筆寫的,不是用鋼筆寫的,有時還需要適時的重新調整。跑步並不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當你準備好了,將會有一個新的目標正等待著你。

資料來源/Competitor Running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居家親子體適能:我不要鴨母蹄

2017-05-15
居家親子體適能兒童親子運動體適能保健知識庫

觀察孩子走路時,是否發現他們或站或走時會有內八或是長短腳的症狀呢?這些稱為鴨母蹄的走路姿勢大都起因於扁平足的關係。除了先天遺傳的扁平足孩子,若是後天造就的就必須多加注意並給予矯正,扁平足的成因很多 : 例如,孩子們足部太早承重,或是肌肉韌帶無力、姿勢不良等都會導致扁平足的產生,大人要多多注意小朋友的足部發展,把握2~8歲的發育時期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與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之發育。

腳掌踩不穩或是走路有內八,都有可能是擁有扁平足的關係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但是少數扁平足會在走路、跑跳、平衡等動作受影響而經常跌倒,除此之外,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會更讓孩子們在走路時接觸地面後,足跟不穩、歪斜,也會因為身體受力而改變,並且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等狀況。

以下有四種體適能遊戲,能鍛鍊孩子足底小肌群的發展,並且可以增進足部、踝關節等肌肉控制,並且防止扁平足的產生。

 1  我是大山洞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孩子伸展雙腿、踝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的雙手放在小板凳上,雙腳腳掌貼在地面。
步驟2:讓孩子的屁股向上翹高,身體呈現倒v型,在訓練的過程中,雙腿越後面,越有拉筋的效果。

我不要鴨母蹄—我是大山洞

 2  我是小猴子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小腿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感。

步驟1:首先,準備幾個寶特瓶或是娃娃排列在地板上。
步驟2:讓小孩墊起腳尖站立,再來回繞過這些障礙物。

我不要鴨母蹄—我是小猴子

 3  火車過山洞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的足底小肌肉群並穩定髖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屈膝躺平,雙腳與肩膀同寬踩在彈力帶上,並且在彈力帶中間塞入一顆球。
步驟2:讓孩子的雙腳保持踩穩後,再利用小球滾過孩子的屁股下方,當球要滾過去時,請孩子將臀部往上抬起。

我不要鴨母蹄—火車過山洞

 4  我是不倒翁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孩子小腿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感。

步驟1:​首先,分別與孩子站在軟墊或是枕頭上。
步驟2:站好後,大人可以與孩子互相丟球,或是與孩子一起比手畫腳。


我不要鴨母蹄—我是不倒翁

動作設計與指導 群康彼拉提斯
動作示範 親子瑜珈講師—黃若婷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