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困擾,睡眠不足影響健康這件事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不過,長期缺乏睡眠的後果比我們想像更嚴重。根據近期美國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只要連續兩個禮拜每天只睡六小時的人,精神狀況跟連續48小時沒睡的人一樣糟糕!
睡眠不足會損害您的健康和工作生產力。在一項睡眠研究中,有48位參與實驗的人被分成四組,他們在兩周內各別每天只能睡四小時、六小時、八小時,還有一組是連續三天不睡覺。在實驗期間,除了睡眠時間之外,他們每兩小時接受一次認知問答。實驗人員除了紀錄他們的反應時間之外,還會問他們當時的情緒如何,以及想睡的程度。令人驚訝的是,被允許連續兩週每晚僅睡6個小時的受試者最終測得的數據表示,其認知功能與那些被迫連續兩天保持清醒的受試者的功能一樣差。
根據該實驗結果發現,每天睡八小時的那組平均表現最好,只睡四小時的那組一天比一天還糟,而每天睡六小時的那組,剛開始看起來還不錯,一直到實驗的第十天,他們的認知表現跟沒睡覺的那組一樣糟,只是沒有四小時那組惡化得那麼快而已。三天不睡得更不用說,精神狀態非常糟糕,還會有幻聽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睡六小時那組雖然認知能力逐日下降,但是他們卻以為自己睡得還算飽。
睡眠不足帶來的後果很嚴重,像是新陳代謝下降、精神撞變差、肥胖、血液循環降低,以及嚴重時會器官衰竭,然而在運動表現、健身成果方面上也會有很大影響。人體內的激素對肌肉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一般人體激素分泌從晚上11~12點進入最高時期,這時候也是人體自我生長和修復的最佳時間,如果經常熬夜或是睡眠不足等,勢必會影響到肌肉的自我恢復過程,而達不到健身的效果,在運動時也會較為無力、狀態差,當睡眠充足後,我們可以跑得更好,游得更遠,還能獲得更多力氣來鍛鍊,對於許多頂尖的運動員、奧運金牌選手來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實驗尾聲,被剝奪睡眠的那組自我評估的想睡程度跳了兩級,但是睡六小時那組自己的評估只跳了一級。這個試驗顯示,睡眠不足的人都怎麼撐下來的呢?答案可能是「自我否認」, 不願或無法面對自己狀況不佳的事實,然而大多數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每天到底睡多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防治中心的調查,35% 的美國人,也就是每三人中有一人每天睡不到七小時。從這個研究也可以看出,雖然六小時睡眠只是稍稍不足,但是長期的負面效果卻是非常明確。因此,改善睡眠絕對不只是生活品質問題,而是值得重視的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明醫網、Mens fitness
責任編輯/妞妞
談到進步,最重要的是持續不懈,而疼痛是持續不懈的對立面。你知道面對不舒服、痠痛和疼痛要用不同方式嗎?如果有某項運動讓你疼痛了,明智的反應是:不要做了。美國肌力訓練教練提醒,「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是種過時與危險的心態。
繼續討論之前,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布蘭登.李瑞克 (Brendon Rearick) 在《好教練的養成之道》一書中,區分了「不舒服」、「痠痛」還有「疼痛」,下文皆為的他的觀點。
很自然地,運動會讓人不舒服。運動後身體疲憊,肌肉痠痛,還會顯露出心理脆弱之處,這些都讓人不舒服。我可以接受客戶在 1 至 10 分的「不適」量表上打 8 分,但不能接受他們在「疼痛」量表上有「0」以外的分數。在下列圖表中, 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merican PhysicalTherapy Association)條列出痠痛與疼痛的差異。
當客戶在訓練時有疼痛的感覺,你應該從信任的人際網絡中,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復健人員的協助。經過醫療專業人員的檢查之後,你可以與他們合作,選擇適合的運動模式來繼續訓練其他功能正常、不會疼痛的部位。
如果某個人肩膀疼痛,他還有另一隻手臂、兩條腿與核心,心血管、神經與呼吸系統也都正常運作。客戶持續訓練,除了生理上的好處,心理上也會有所收穫。你能幫助他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受傷這件事情上,而是專注於他們擁有的機會。跟我一起想像這個場景:
你的客戶熱愛舉重。這件事能幫助他們管理壓力,對生活有掌控感。這也是靜心的一種形式。
某天,客戶進行硬舉,從地板上拉起重量時,下背傳來尖銳的疼痛。你知道這不能置之不理。
你建議他看醫生後再訓練,經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有一個椎間盤受損。
客戶從容面對,持續訓練其他沒有受傷的部位,也積極進行物理治療。
他堅持再次嘗試硬舉,因為這是他熱愛的運動項目。
● 你需要再次進行這項運動嗎?
● 你有能夠進行這項運動的可動部位嗎?
● 你願意以不同方式進行這項運動嗎?
● 你能承受再次受傷的風險嗎?
● 你是否接受再次進行這項運動並不是個好主意?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是種過時與危險的心態。疼痛是大腦發出的警告,要我們停止正在做的事並重新評估,就像是車子的引擎燈號一樣。
如果你發現客戶在兩組訓練間一直搓揉身體某部位,每次跑步後都會伸展小腿,或是在臥推之後,臉部表情扭曲地轉動肩膀,你應該詢問他是否會疼痛。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是或不是。
「沒有痛苦,會有更多收穫。」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布蘭登.李瑞克著《好教練的養成之道:從如何指導、安排課表到打造成功職涯,健身教練都該懂的105條關鍵守則》一書。
【本書特色】
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好」教練,擁有訓練技術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懂得「這些事」。
從如何指導、如何設計課表,到如何讓教練成為你的終身職業 ── 從年輕到資深、從一對一到團體教練、甚至健身房經營者都受用的關鍵心態與觀念, 所有想以健身教練為志業的人必讀!
• 更多《好教練的養成之道》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你對於伸展的印象與觀念是否還停留在「越痛效果才會越好」?我們常常在健身房的伸展區或瑜伽教室裡,看到許多的人都皺著眉頭或表情痛苦的進行伸展動作,甚至於有的人因為彎不下去或張不開大腿,變找尋夥伴兩人一組進行拉伸動作,這些都是我們既有的「越痛苦才表示筋拉的越開」錯誤觀念,其實,過度的伸展反而會造成肌肉的傷害,甚至於還會降低身體的柔軟度,可以說是適得其反。
我們會需要進行伸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放鬆肌肉,但如果在伸展時用力過度反而會讓緊繃的肌肉不易伸展開來,反而,我們透過適當的力量慢慢的進行伸展動作,筋繃的肌肉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的放鬆開來,進而讓肌肉順利的伸展並提升彈性。
然而,我們的身體無論是日常生活或是運動伸展時,只要感受到疼痛的情況身體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就會自然啟動,而位於碰撞或是伸展部位週遭的運動神經元,就會出現興奮性的變化進而導致肌肉緊繃,除此之外,疼痛這件是也時常伴隨著肌肉撕裂或流血等狀況,因此,只要肌肉產生緊張加上流血或撕裂等情形時,就容易導致血液流動受到阻礙,也就是血液循環將會變差。
簡單來說,如果你在伸展的時後會感受到疼痛,我們的交感神經就會進入興奮狀態,導致肌肉不容易伸展放鬆,即使你的伸展是舒服中帶一點點的疼痛,都會造成一些負面性的影響。而倆倆一組的伸展動作看似沒有什麼問題,但也會由於對方會強行的進行伸展與壓縮動作,我們的肌肉就會下意識的產生反抗力量,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肌肉組織纖維的斷裂。
除了上列所說的情況之外,當我們肌肉受到拉扯時,身體便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反射性的收縮,這樣的反應是由一種人體為了維持正確姿勢,所產生出的「姿勢反射(postural reflex)」又被稱為「牽張反射(stretch reflex)」,這樣的反射動作同樣也不利於肌肉的伸展。
如果你對於伸展時的疼痛置之不理,依然想憑藉著自我的意志力將肌肉伸展到極致狀態,這時就有可能會造成肌肉撕裂傷、肌腱斷裂或是關節部位的損傷等情況。一般來說有許多的運動都需要透過優異的柔軟度才能發揮功能,例如日本相撲選手或是體操選手等等,這些運動項目的選手在進行訓練前都會有一定的伸展熱身流程,在以往來說這些伸展與熱身的流程,都會因為傳統且錯誤的觀念造成用力過度的情況,進而造成許多選手肌肉的永久性運動傷害,而被迫放棄這項運動。
總而言之,唯有採取溫和緩慢的放鬆方式,讓過程中不會有所謂的疼痛產生的力道,才能正確且安全的放鬆伸展肌肉,千萬不要在相信「越痛拉筋的效果才會越好」這種錯誤的觀念。
資料參考/verywellfit、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