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專家或是醫生以及網路文章或是書籍都告訴大家要提升免疫力,才能抵抗病毒讓身體更加健康,但是你知道嗎?當免疫力太強,反過來攻擊自身正常細胞組織時,除了會引起過敏、嘴破,還可能引發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所以,提升免疫力過了頭絕不是好事。
過往我們總以為,如果想要預防疾病,免疫力一定要越高越好,但是根據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正常的免疫功能不只能抵禦外來物質的入侵,還會偵測並清除體內不好的細胞,但若免疫功能太強,過度防衛就會產生過敏症狀,更嚴重者,若免疫系統分不清是敵是友,反過來攻擊自身正常的細胞組織,還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沒有控制得宜的話,雖然不會直接引起死亡,卻會導致非常差的生活品質且終日臥病。
過敏是體內的發炎反應,是因為人體接受到病菌、粉塵等外來物質時,觸發免疫系統過度防衛的狀況。一般過敏症狀包括起紅疹、發癢、紅腫、發熱、呼吸急促等,在接觸後短至數分鐘或長達數小時,甚至1天後誘發症狀的發生,過敏嚴重者會有死亡的危險性。然而常見過敏部位包括:皮膚(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眼睛(結膜炎等)、呼吸道(氣喘、過敏性鼻炎等)。
當免疫力強大到分辨不清細胞的好壞時,就會直接攻擊自體細胞引起自體免疫相關的疾病:
當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強大時,會分泌許多抗體,其中包括類風濕性因子,它會攻擊身體的免疫球蛋白IgG形成免疫複合體而引起發炎。疾病初始會出現局部的關節僵硬疼痛,慢慢侵犯全身關節,導致關節腫脹、變形、甚至損壞,漸漸失去功能而導致殘廢;除了關節外,皮膚、眼睛、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同受侵襲,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有病患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會死的癌症」。
紅斑性狼瘡以生育年齡的女性患者為多,這其實與遺傳基因有關,較特別的是,罹患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容易因為接觸到紫外線而活化免疫系統,引起症狀,包括皮膚黏膜紅腫、起紅疹、口腔黏膜破損、關節炎、腎臟症狀如蛋白尿、容易感冒、感染、淋巴瘤等,嚴重者更會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心臟等。
因HLA-B27基因的遺傳性,加上感染或受傷等激發因子,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脊椎及其週圍的韌帶、神經、肌肉等組織,使脊椎鈣化失去彈性,以早晨起床後的背痛、脊椎僵硬為表現,經過一天活動後疼痛會有所減緩,一般來說,休息時的疼痛會比活動時來得輕微。除了脊椎外,有時疼痛也會蔓延到腿部、膝蓋、髖關節或胸骨間,嚴重時包括眼睛、心臟或肺臟組織也會受到侵襲。
臨床上亦稱「乾燥症」,以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乾燥為主要表現,容易引發肺纖維化,症狀與紅斑性狼瘡類似,且好發於女性,因此容易誤診。
由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調、過度活化免疫細胞所導致的疾病,因此,治療原則是抑制免疫功能,常見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根據醫師指出,這些藥物通常不分好壞,一律通殺,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副作用,為了改善這種結果,現在也有具有專一性的藥物,也就是標靶藥物可供選擇。
資料來源/常春
責任編輯/妞妞
夏天到來,要消暑最除了喝冰涼的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洗冷水澡。洗冷水澡可以快速將體溫下降,同時也能達到降暑的效果。根據英國倫敦一名博士研究發現,冷水可以刺激血液循環和激活免疫系統以及的身體棕色脂肪會被激活,對於減重燃脂非常有幫助。但是特別要注意一點的是,對於年長者要洗冷水澡要多加注意。以下為洗冷水的好處,看完之後還不洗嗎?
人體中有兩種脂肪,一種是褐色脂肪,另一種是白色種脂肪,當我們攝取過多的卡路里時,就會產生白脂肪,最後這些白色脂肪會轉成肥肉囤積在身上。而褐色脂肪則為好脂肪,可提供人體熱量。根據哈佛醫學院報告顯示,洗冷澡時身體為了保持溫暖,同時褐色脂肪會被激活,進而加速和帶動脂肪燃燒。此外,相較平時的速度,冰冷溫度會以15倍速度燃燒脂肪,意指每天沖冷澡,一年即使不做任何運動,就能減下4公斤,對減肥的人來說可說相當吸引人的方式。
根據許多專家表示,許多運動員在比賽或是訓練過後,都會泡上冷水澡。因為冷水可預防肌肉疼痛。有證據顯示,冷水浸泡法可減輕運動後24、48、72,甚至96小時的肌肉酸痛。來自4項試驗的有限證據顯示,在剛結束冷水浸泡時,冷水浸泡組的身體恢復較快,且疲勞能減輕。
當冷水沖在身上時,會感覺到身上的每一處神經都被激發,而這樣的刺激也重新激活了大腦。根據2007年維吉尼亞醫學院研究人員就發現,洗冷水澡可治癒憂鬱症病情,若長期洗甚至效果比吃抗憂鬱症藥還要好;同樣研究也發現,洗冷水澡可激活大腦裡的「藍點(Locus Coeruleus)」,其為負責去除掉憂鬱感覺的主要來源。
雖然冷水澡對瘦身減脂有幫助,但有也專家表示,人體接觸涼水一定時間後,散溫過多過快,會出現防衛機制減少散熱,包括周靜脈收縮、毛孔關閉減少出汗、避免體溫過低而增加產熱、身體代謝和心率加快等。此時會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要洗冷水澡時,請先衡量深柢健康再做此動作。
資料來源/WOMAN'S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心肌梗塞令人聞風喪膽,而且也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在發作後撿回一條命,還是可能造成身體難以挽回的傷害。根據國內外研究都曾發現,男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是女性2倍多,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一定要積極預防。最新研究發現,補充一種維他命,竟然能讓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大降56%!
2019年6月一項登載在期刊《Nutrients》中的研究,研究中以9,142名40~69歲男女為對象,針對受試者維他命B6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腦中風等)發生狀況之間的關係,進行平均約7.4年間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攝取最多維他命B6的男性,比起最少的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大約少了56%。根據研究小組推測,這是由於維他命B6有抗氧化效果,能幫助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同時也有減少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又稱高半胱胺酸)、緩和身體發炎症狀的效果,因此可能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不過,研究結果中並未發現女性攝取維他命B6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小組推測,可能是因為男女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有差異,抑或是雌激素和同半胱胺酸之間的複雜關係所導致。日本內科名醫森田豐也表示,近年研究發現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會隨年紀增長,或是飲食不正常而增加,而一旦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過多,也容易傷害血管壁,引發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可怕疾病。
國際NPO醫學研究組織考科藍(Cochrane)提供之資訊也指出,體內的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是導致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而補充足夠的維他命B6,能將體內的同半胱胺酸再甲基化,而可能有防止血中同半胱胺酸過高的效果。而富含維他命B6的食物有鮪魚、動物肝臟、堅果、香蕉等,建議平常可積極攝取。以下為常見食物的維他命B6含量(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整合查詢服務):(每100g)豬肝0.78mg、鮪魚0.63mg、香蕉0.44mg、核桃0.37mg。
不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資料指出,有臨床病例報告發現,每天長期服用2000~6000mg的維他命B6補充劑,可能會引起末梢感覺神經病變,因此若想靠營養補充品來補充維他命B6,19 歲以上成人建議以每天80mg 為攝取上限。
資料來源/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