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阻力訓練居家升級:雙握把拉力繩
1
阻力訓練居家升級:雙握把拉力繩
2
什麼是「TABATA訓練法」?
3
橢圓機上的「間隔訓練」
筋肉媽媽
筋肉媽媽

阻力訓練居家升級:雙握把拉力繩

2019-07-11
運動部落 健身 專欄 筋肉媽媽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方式很多,阻力可以來自於體重或是外來負荷,當運動強度足夠,都能達到對身體提供刺激目的:身體功能性(控制動作的方向、平衡、協調以及活動範圍)控制進步、體能(肌力、肌耐力)提升,或是身體組成(肌肉脂肪比例)改善。

徒手運動有時對某些肌群的訓練,能運動的方式較少,例如需要靠『拉』來訓練的肌肉。想想看,徒手運動中,除了引體向上(多數運動初學者一開始也拉不起來)這個難度高的動作可以訓練到「背闊肌」,還有什麼動作可以訓練到嗎?這時候,拉力繩就是很棒的幫手了!

使用拉力帶是一種阻力訓練的變化工具跟進階方式。 彈力繩的阻力方式比較『不適合』當作局部訓練肌肥大;彈力繩更適合做為功能性的肌力訓練、全身性的運動跟體能訓練,以及矯正與身體恢復的動作。

拉力帶運動,十分適合當成運動初學者以「瘦身」「健康」為主要目的導向的訓練方法!甚至在幼兒體適能、孕婦產婦體適能上,都被運用的很廣泛。

自己是否適合拉力繩這個工具,端看個人目標需求:

如果不需要每個部位都有很大的肌肉,而是需要整體平均加強,那可以不用侷限於重量上面,拉力帶提供的阻力可以是很好的選擇。

一:運動強度足夠,熱量消耗多,就能幫助控制體重減少脂肪有幫助。

二:使用的工具跟強度安排,要看個人程度來選擇;當一個工具使用上能符合個人體能跟操作能力,有足夠的整體疲勞程度以及良好的動作品質,維持正確姿態,那就能有良好的運動成效。

三:拉力帶十分好攜帶,可以是戶外運動好朋友。

四:建議同一款拉力繩,要準備至少三種低、中、高阻力係數,以應負不同肌群的肌力訓練需求。

五:孩童運動,產後與孕婦運動,銀髮族運動,都很適合以拉力帶導入阻力,或是作為矯正運動。

這次團購的品牌Sanctband來自馬來西亞,我個人十分喜愛。除了品項選擇多,品質優異,顏色可愛,重點是商品背後也十分重視學術研究與技巧研究。代理它的亞科太克,辦過許多相關研習,之前學習到的一些矯正運動技巧,對於我的教學與自我復健都超有用!

Sanctband的拉力帶系列產品有許多新的優點: 

不易引起過敏(對於孕婦與孩童訓練,甚至是易過敏體質很重要)

低粉末較舒適不易沾染衣物

繩子本身不易自己沾黏

延展性強韌,通過TUV GS產品安全認證

Sanctband拉力帶

彈力繩的使用方式很多,可以根據個人創意跟需求調整使用方法。

雙握把拉力繩

不同顏色阻力不同,由輕到重為:桃紅>橘>桃紫>藍>深紫

雙握把,附上門擋固定,可以方便舒適利用雙手抓握做許多動作。

利用繩子拉力輔助做單腳的硬舉動作練習臀部及腿後出力,膝關節微彎不往前。

穩定身軀做雙手下拉,鍛鍊背部以及手臂力量,過程中保持身體穩定不晃動。

坐著雙腳伸直將繩子用雙腳固定,雙手舉平做手臂外旋動作,訓練外旋肌肉。因為現代人普遍內旋肌群使用較多跟較緊繃,而外旋肌群較為無力,因此容易圓肩。除了伸展放鬆內旋肌群,也需要強化外旋肌群。

將門擋固定在門的較低位置,利用繩子阻力做棒式的變化,讓動作強度提高。

/ 關於筋肉媽媽 /
筋肉媽媽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什麼是「TABATA訓練法」?

2017-05-16
知識庫觀念間歇訓練健身

什麼是TABATA訓練法?它是近幾年風靡全世界的高強度運動。TABATA訓練是採高量間歇訓練的方式,要求練習者在20秒內完成最大強度的訓練,中間間隔休息10秒鐘後反覆重複做8組,總時間為4分鐘,它也是一種結合有氧與肌力的全身運動,只要在短時間內發揮全身最大力量,便能達到運動一小時的效果,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運動方式。

Tabata訓練法 ©fitnessrepublic.com

TABATA間歇訓練(Tabata Training)是在1996年由日本科學家田畑泉博士為了提升競速滑冰代表隊運動員的實力而研發出的運動方式,是由「Tabata Protocol」演變而來。他將運動選手分成AB兩組,並試著比較一小時適當強度運動與4分鐘高強度運動的效果,A組選手每週5天進行適當強度的運動一小時,時間為六週;B組選手則是每週4天進行高強度的運動4分鐘,時間同樣為期六週,結果A組選手們的有氧系統(心肺功能)大幅提升,但是無氧系統(肌肉)則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根據實驗結果,B組選手們的心肺功能更是大幅提升更勝於A組,肌肉則比實驗前增加了28%,換句話說,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不僅能燃燒體脂肪(有氧運動的效果),在鍛鍊體能(無氧運動的效果)方面也極其有效。

田畑泉博士表示,這是為了讓忙碌的人在短時間內也能運動而研發的訓練,必須使用全身的肌肉,因此運動效果非常驚人,而這項在短時間內使用大量肌肉並需要最大攝氧量的運動方式可以有效減少體脂肪。

因此,在西元2000年開始,美國有許多健身教練便加以應用,並早已盛行於歐美,現在則並擴散至全世界。

TABATA 間歇訓練的優點

1天只需4分鐘
TABATA間歇訓練能在幾秒鐘的時間內提升新陳代謝與心跳速率,比起在跑步機或是騎自行車1小時的功效來說,只要花上4分鐘的時間就能看到明顯效果,並且能快速減少體脂肪。

同時鍛鍊「肌力」與「耐力」
因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所使用的器材和運動方法並不相同,想要同時兼顧這兩者難免會感到麻煩與困難,由於TABATA間歇訓練同時屬於有氧及肌力運動,也不需改變器材或運動方式,因此能快速燃燒脂肪並且鍛鍊肌耐力。

能增強自我毅力
TABATA訓練是採一次4分鐘運動,並且進行20秒後休息10秒,這訓練時間讓人非常能接受,雖然做到第四或第五組動作時,會開始上氣不接下氣以及速度也會減緩,但只要撐過20秒,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半途而廢,即使體力減弱導致運動速度慢下來,也會因為已定下撐 4分鐘的目標而反覆進行,絕不放棄。

Tabata ©gulfnews.com

TABATA間歇訓練的最大特徵就是,它是要求「個人最大攝氧量(VO2 max)的 170%」的超高強度間歇訓練法(註:指在高強度的運動過程中穿插短暫的休息時間),所謂的最大攝氧量是指,在進行自己得以負荷的 2~5 分鐘運動過程內,所吸收到的最高氧氣量數值,它會隨著個人的運動能力、年齡和體重等差異而有所不同。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發揮出高成效,其中一項因素是,就算停止運動,身體仍會以為還在持續運動,所以會不斷燃燒卡路里,這樣的效果通常會維持1小時,甚至最長可達12小時,因此,為了善用這種效果,必須在4分鐘內讓自己到達最大極限。

但是在進行Tabata前,請先請專業教練或是醫師來判斷身體狀況後,再決定可否進行,因為這是一種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如果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僅做起來吃力,還會讓身體無法負荷。

資訊來源:生活報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橢圓機上的「間隔訓練」

2016-09-05
健身配備館運動器材瘦身減脂有氧運動橢圓機

「橢圓機」它是一種用來訓練心肺功能而且能呈現非常好效果的運動器材,而且它也廣泛的被健身族群拿來使用,由於橢圓機受到大眾的喜愛,因此這項運動器材的發展也相當迅速,而在橢圓機上做上30分鐘的訓練就可以燃燒大約300大卡的熱量。

橢圓機 ©livestrong.com

橢圓機不止能燃燒脂肪還能保護關節,成為一種最佳運動器材。

使用橢圓健身機訓練時,訓練者的膝關節承受的衝擊力會比使用跑步機來的還要小,而且橢圓機訓練還能預防以及緩解頸椎症候群 、五十肩以及上半背部肌群的酸痛。

橢圓機訓練能增強腰部肌群的耐力,針對臀部、大腿、側腰以及小腹的肌群,還能達到塑身的效果,其中又以訓練大腿的效果最佳。

橢圓機 ©livestrong.com

間隔訓練好處
 

「間隔訓練」實際上是訓練你的心臟可以造出更多的血液到肌肉,並訓練你的肌肉更有效地獲得氧氣,使其他所有的運動能更容易完成。而且能更快和更有效的健身,並且能降低受傷或過度訓練的風險,還可燃燒更多的脂肪以及消耗更多的熱量,並且能幫助想減重的人達到目的。

【延伸閱讀】:橢圓機 Elliptical Trainer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