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能為不同年齡層以及男女老少帶來健康,尤其是對銀髮族來說更為重要。因為當年紀到了銀髮族的階段時,肌肉流失的速度往往比年輕時更快,所以缺乏運動與營養的話,有可能造成肌少症,嚴重的話甚至演變成衰弱症。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身體各項器官生理功能會逐漸下降,其中,肌肉質量也是減少之一,當肌肉強度以及功能的逐漸衰退時,我們就稱為「肌少症」。然而肌少症一直是導致銀髮族受傷的兇手,當肌肉量逐漸減少時,可能造成他們跌倒、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無法自理生活以及增加死亡風險,這是一項必須被關注的事!根據台灣骨鬆年會調查,50歲以上罹患肌少症的民眾高達45%,每10名銀髮族就有1人,是其他亞洲國家的8倍之多,並且高居亞洲之冠,許多醫師指出,這些年長者缺乏蛋白質攝取可能是主因,加上運動量不足,便容易導致肌肉較快流失。
其實要改善肌少症這件事情並不難,那就是開始運動!透過有規劃的漸進式運動,慢慢恢復身體機能,讓身體能夠做到自行活動與走路,進而出去參加社交生活以及外出購物,甚至是去公園運動。當人有了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常常就會更開心及更健康。但是,如何有規劃的漸進運動,以及如何鼓勵老年人們開始運動,就會是整件事的關鍵。不同於一般成年人的健身所追求的重量訓練,其實,更建議老年人先從重量輕以及次數多偏耐力的肌力訓練開始,然後增加一些柔軟度以及恢復身體平衡的能力,再增加一些心肺耐力。
如要開始採漸進式肌力訓練,可從最基本的主動關節運動開始。可以雙手拿裝滿水的寶特瓶。可以採手臂繞圈、微蹲、側抬腿等,進一步增加啞鈴、彈力帶、重量訓練器材等阻力運動。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重量會選擇比較輕、重複次數大概在15~20下左右,偏向肌耐力的訓練,選擇全身8~10組大肌群,包含小腿肌、股四頭、二頭肌、臀肌、背肌、腹肌、胸肌、斜方肌、肱二頭、三頭肌等,每塊肌群選擇適當的重量,重到每回合只能執行8~10下重複動作,每回合中間稍作休息幾分鐘,總共作2~4回合,一週大約可以作3~5天。訓練一段時間之後,感覺有持續進步就可以逐漸加重重量,也就代表你的肌力增加。訓練重量不必無限制的加上去,只要加強到日常生活的活動都能很舒服的完成,這樣的肌力強度就夠了。
適合銀髮族心肺耐力運動包含走路、跑步、階梯踏步、彈跳床等,主要是透過大肌肉群做重複性中等負荷的活動,來訓練呼吸與心跳。最好每天可以活動30~50分鐘,同時可以以十分鐘為單位來進行。假如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特別衰弱的老年人,要注意運動到一半是否有臉色蒼白、盜汗、疼痛、異常疲憊等現象,有的話請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是先休息觀察,同時運動前後測量一下心跳與血壓注意是否有異常。除了運動前要暖身,運動後也記得做些緩和的伸展的運動,讓心跳以及呼吸慢慢降下來。
資料來源/Verywill Fit、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近日,有一名俄羅斯舉重男子選手在一場比賽中,2次嘗試舉起重達250公斤的槓鈴時都失敗,正當他再度挑戰第3次時,他的右腿硬生生的被折成三段!當時的現場觀眾還能聽到骨頭折斷的聲音,此畫面十分令人驚恐!
根據外媒報導,這名俄羅斯20歲的舉重選手洛迪克維奇(Yaroslav Radushkevich) 再參加舉重比賽的時候,腳踝的部分就已經有輕微的受傷,不過他仍然成功的進入比賽!但是沒想到,就在他挑戰舉起250公斤的槓鈴時,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洛迪克維奇嘗試了兩次想把槓鈴舉起,但都沒有成功,正當他進行第三次的挑戰時,一開始先是成功的將槓鈴舉起,隨後聽到一旁指令要往下蹲時,發出好大一聲「喀!」,此時他的膝蓋先是向外折,接著他的腳踝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壓力跟著被折斷,於是整個人跌坐地上流露十分痛苦的表情,周圍的人也被嚇到花容失色,而觀眾席的部分則是爆出許多驚呼,看來許多人都被這場意外給嚇到。
根據診斷後,洛迪克維奇的雙脛骨閉鎖性骨折,腳踝的部分也骨折,最少需要花上6個月的時間養傷,但他表示自己在舉重這項運動上,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現在將放棄自己的希望和抱負並且短暫的職業生涯已經差不多該結束了。雖然洛迪克維奇也很難再回歸這項運動,但還是希望他能早日康復並且去實現他其他生涯規劃。
資料來源/TIEMPO、YOUTUBE、PERIODI COCORREO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