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熬夜會增加內臟脂肪,你還敢晚睡嗎?
1
熬夜會增加內臟脂肪,你還敢晚睡嗎?
2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列出5大營養能止咳抗發炎
3
肌少症5大症狀,年過30的你該注意!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熬夜會增加內臟脂肪,你還敢晚睡嗎?

2019-08-13
話題 保健 觀念 生活

我們都知道熬夜對身體的負面影響。熬夜會影響我們的生理時鐘,從而影響新陳代謝,當新陳代謝降低了就會影響我們體內熱量的消耗速度,此時人體就會有很多物質不能代謝出去而存積在身體內,此時人體就會慢慢發胖,導致減重時會遇到很大阻礙外,身體也會變得較不健康。

熬夜會增加內臟脂肪,你還敢晚睡嗎? ©irishmirror.ie

睡得越少越容易增加內臟脂肪

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所大學的分校研究結果,他們耗時五年監測了1100名非裔和西班牙裔的美國人,這兩組人群都處於罹患與肥胖症相關疾病的高風險中。其研究結果發表在《SLEEP 》雜誌上:四十歲以下的人如果每晚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比起其每晚睡6~7個小時的人來說,其平均體重增加1.8公斤,而睡眠時間經常超過8小時的人,比起睡眠時間適度的人來說,其體重增加超過0.8公斤。透過造影掃描圖顯示這種體重增加是內臟脂肪的增加,此種脂肪因聚集在內臟周圍所以對健康特別有害。大多數的橫斷面研究發現,無論在兒童或者成人的睡眠時間的長短與體重指數(BMI)成負相關,此外,短睡眠時間會增加兒童肥胖發率1.89倍。

熬夜玩手機 ©caredash.com

內臟脂肪壞處多

許多人只在意體重機上的數字,卻忘記內臟脂肪才是真正造成肥胖的原因,長期下來,不僅無法達到瘦身的目標還會引發疾病。現今許多專家研究出,當內臟脂肪過多時,不僅會影響到體態,還會引發癌症。根據日本學者研究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有關於肥胖導致大腸癌的事件,在此研究中的目標對象,設定在20歲以上的男性及女性,並調查兩性人數中BMI值在25以上的胖子比例,根據結果顯示,BMI值27以上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高於BMI值25以下的人1.4倍。然而,不只日本學者發現脂肪會造成癌症的案例,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及美國癌症研究機構〈AICR〉在2007年提出的研究報告中提到:肥胖確實會導致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等,此外,停經後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提高。

©everydayhealth.com

睡飽不只瘦身還能長肌肉

睡眠不足會使你消耗肌肉而不是脂肪,如果你正在節食,當睡眠不足時,你會燃燒兩倍的肌肉,卻只消耗一半的脂肪。這個清楚的訊息說明,就算你只打算節食,那你更需要足夠的睡眠,否則你將減去肌肉,卻把脂肪留在身上。然而人體的生長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它會在入睡後約一小時裡,進入深度睡眠後才分泌出來,此時會導致蛋白質合成作用,變得更加旺盛,而修補在訓練中遭到損傷的肌肉並使之成長,這樣的工作時間可長達數小時,所以肌肉是在安穩的睡眠當中成長,如果你的睡眠品質不良或是愛熬夜,都會破壞肌肉生長、增加身體負擔。

©muscleandperformance.com

看完熬夜會長脂肪後,你還敢時常晚睡嗎?熬夜不只會長脂肪,還會破壞身體免疫系統,完全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CAREDASH、IRISH MIRROR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列出5大營養能止咳抗發炎

2024-02-07
營養補給新聞觀念保健話題

呼吸道疾病好發於秋冬季節,近期行走的肺炎「黴漿菌」正在中國大流行,台灣的感染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若感染黴漿菌,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快快好?黴漿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久咳不癒,哪些食物能保護呼吸道、加速修復黏膜?營養師提醒,可多吃「5大營養」來加強免疫力,也能在家煮豆漿、沖泡綠茶、吃蜂蜜來提升身體自癒力,幫助盡速恢復健康。

久咳不癒有可能是感染黴漿菌!營養師提醒,可多吃「5大營養」來加強免疫力。

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抗藥性高又超容易傳染,且有極高重複感染機率,若不幸感染黴漿菌咳不停,該吃什麼才能治標又治本,讓症狀好得快?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可透過攝取抗氧化、抗發炎飲食加速痊癒,有助提升自我身體抵抗力,降低二次感染機會。

感染黴漿菌這樣吃補充營養

高敏敏建議,民眾在肺炎黴漿菌感染期間,可多攝取「以下營養」:

1.大量水份:如開水、雞湯等,充足的飲水不僅能代謝身體有害物,也能緩解肺部黏稠液體。

2.抗發炎食物:如鮭魚、鯖魚、藍莓、魚油等,Omega-3脂肪酸可促進吞噬細胞、白血球的活動力,加速吃掉細菌,花青素則有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兩者皆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3.礦物質鋅:鋅在免疫系統、組織修復上,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修復黏膜細胞、強化免疫系統,建議可從蝦子、蛤蜊、海鮮中攝取。

4.維生素C:可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幫助細胞修復、減緩身體不適,幫助加速恢復體力,多吃芭樂、奇異果、柳丁。

5.維生素D:可從鮭魚、秋刀魚、黑木耳、曬太陽來攝取,有助活化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反應。

營養師也提醒,可適時吃一點純蜂蜜,幫助保護口腔黏膜、有潤肺效果,可減緩久咳喉嚨不適的問題。

久咳不適吃「4類食物」減緩

此外,高敏敏也推薦民眾自己在家煮豆漿,能補充大豆異黃酮,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可降低發炎、咳痰的症狀;多吃薑黃、生薑也有幫助,薑黃中的薑黃素可抑制發炎,有助緩解咳嗽症狀,生薑能舒緩呼吸道肌肉、降低發炎及腫脹症狀。

感染黴漿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久咳不癒,她建議,此時可吃一點純蜂蜜,幫助保護口腔黏膜、有潤肺效果,可減緩久咳喉嚨不適;飲品選擇上也能多喝溫熱或常溫的綠茶,因綠茶中的兒茶素有抗菌功效,也有維持喉嚨濕潤、減緩咳嗽的效果。

高敏敏表示,秋冬本就是好發感冒、流感的季節,現在又出現黴漿菌威脅,高危險族群為孩童、青少年、年輕族群等,常常一人得病傳染給全家,除了儘早就醫治療,搭配勤洗手、消毒以外,更可以透過上述飲食方式,加速咳嗽症狀痊癒,強化身體抵抗力,才是根絕疾病、遠離感染風險的關鍵。

延伸閱讀:

中國爆黴漿菌感染》感染醫示警:台灣已有6成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醫

孩子狂咳、氣喘恐是「1細菌」導致!黃瑽寧:須同時治療氣喘才有效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感染黴漿菌怎麼吃?營養師列必吃「5大營養」豆漿、蜂蜜止咳抗發炎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肌少症5大症狀,年過30的你該注意!

2019-07-10
生活觀念保健知識庫

大約從30歲後開始,肌肉質量會因為老化開始逐漸流失,而到了40歲之後,肌肉會開始以每10年約8%左右的速度流失,然而大腿的肌肉力量減少更快,每10年減少10~15%,此時就會逐漸演變成肌少症。然而肌少症不只會造成肌力下降,它跟骨質疏鬆一樣都有跌倒後死亡的風險。

肌少症5大症狀,年過30的你該注意! ©medscape.com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都是年長者殺手 

許多人會擔心自己得到骨質疏鬆,於是拚命補鈣,想說用最簡單的吃來預防,但卻忘記,運動才能刺激骨骼生長,而且當肌肉力量不足的時候,骨骼承受的力量更重。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的習慣,肌肉、骨質都會一起流失,而且更承受不住力量、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統計,全台灣331萬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0萬人有肌少症,這個比例占了10%,然而幾乎是每個老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不過肌少症與骨質疏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骨質流失之後無法再補回去,肌肉流失卻可以透過飲食、運動來改善。肌少症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原發性是指除了老化之外沒有特別原因,次發性則可能是因為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質攝取過少、內分泌失調造成生長激素下降、荷爾蒙如睪固酮下降,或是因為活動減少,神經刺激不足、血管流速變慢,加速肌肉流失。

肌少症5大徵兆:

肌少症可以分成3個等級,最前面屬於「前肌少症」,也就是開始有肌少症的問題產生,但還不算疾病,再來則是「肌少症」跟「嚴重肌少症」,差別是看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如果肌肉開始流失,屬於前肌少症,肌力下降「或是」活動力下降則是肌少症,嚴重肌少症則是肌力下降而且活動力也會下降。一般來說,肌少症跟骨質疏鬆一樣,要去醫院做X光檢測才能確認肌肉質量。但同時也跟骨質疏鬆一樣,有些早期的徵兆可以判別,如果出現這些問題一定要趕快到醫院就醫,避免情況繼續惡化。

體重減輕:肌肉是比較重的身體組成成分,如果肌肉流失,雖然體型看起來沒有明顯改變,卻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如果沒有刻意減重,但6個月內體重下降5%,例如70公斤的老人家在6個月內瘦了3.5公斤以上,就要注意。

平地走路緩慢:因為大腿肌肉力量下降,導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0.8公尺,一般30歲左右的健康成年人,走路的速度大約是每秒1.1~1.5公尺、每小時大約可以步行4~5公里。

行動不便:從走路緩慢變成連起身都很困難,因為大腿的肌肉無法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必須依靠別人攙扶,或是撐扶手才能起來,而且無法上下樓梯,因為單腳無法支撐。

手部握力下降:肌肉流失除了下肢無力之外,也會有上肢無力的現象,拿東西的時候變得很難,像是提不動開水壺倒水、罐頭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等。

反覆跌倒:連平地走路都會跌倒,而且是無法控制的,1年內連續跌倒2次以上,到這個階段,肌少症已經比較嚴重,要注意跌倒之後的照顧跟復健,避免長期臥床之後造成的肌肉二度流失。

©videoblocks.com

年長者如何增加肌肉量?

除了飲食要多攝取蛋白質外,運動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事。在蛋白質攝取方面,建議年長者的攝取量可以達每天1.0 ~ 1.3g/kg,可以從許多優質的海鮮、肉類以及雞蛋攝取,然而現在的肌力訓練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對年長者而言也是非常重要,但要長者去健身房跟年輕人一樣地做訓練,除了心理層面可能會不適應外,在沒有專業教練的指導下,也有安全的疑慮。此時,可以透過水中運動或是瑜伽以及輕量的舉重來提升銀髮族的肌力。

肌肉對銀髮族的重要性 ©medicalxpress.com

資料來源/NCBI、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