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走路是最好預防心血管疾病且增進免疫力的運動
1
走路是最好預防心血管疾病且增進免疫力的運動
2
吹冷氣也可能中暑?醫提醒兒童熱傷害風險更高
3
雞蛋不只能增肌,每天吃還能降低中風機率26%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走路是最好預防心血管疾病且增進免疫力的運動

2020-04-23
話題 保健 觀念 生活

是否時常吹到風就會有感冒症狀?其實是你的免疫力太低。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公布,建議每週最少進行150分鐘運動或是75分鐘劇烈運動或是每天健走,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且還能增進抵抗力。近日更有數據顯示,每天走8000步,不僅能保護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其他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跟著降低。

©gaiam.com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最新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透過長達10年的隨訪,發現每天步數較高與總體死亡風險較低相關。研究人員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NIA)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走越多越快,心血管疾病風險越低

研究在2003年至2006年間,共納入了4840位受試者,他們佩戴加速度計長達7天,平均每天14.4小時,以測量每天步數和走路的強度。在研究期間,受試者每天平均走9124步。截至2015年,在平均10.1年的隨訪中,研究人員透過國家死亡數據庫,記錄到1165例死亡,包括406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和283例癌症死亡。結果發現,與每天走4000步相比,每天走到8000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51%,每天走到12000步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風險更是降低了65%。 進一步亞組分析顯示,無論是性別、年齡、人種差異,較高的步數與較低的死亡率的關聯都是一致的。而且,細分死亡原因,每天走的步數更多,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都比較低,同時觀察到步頻更快的人群,死亡風險也更低,也就是說,走越快越多,是多多益善。

©successfromtheinsideout.com

配戴穿戴式裝置更容易掌握運動成效

雖然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但這項研究的發現與目前建議一致:應該少坐多動。無論活動量多少,只要動起來都能獲得健康益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研究第一作者,NCI癌症流行病學和遺傳學部Pedro Saint-Maurice博士表示:「我們希望透過研究提供新的見解,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手機或可穿戴設備中每天的步數,對健康究竟意味著什麼。」一般久坐族的日均走路大約為2000步,能夠用穿戴式裝置掌握每天運動量,是理想的健康監測指標。美國疾控中心營養、身體活動和肥胖症部Janet Fulton博士補充:「進行身體活動有很多好處,包括減少肥胖、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而且,每天運動可以讓人們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和睡眠品質。 」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吹冷氣也可能中暑?醫提醒兒童熱傷害風險更高

2025-08-25
話題新聞知識保健

日前,一名國中男學生參加暑期夏令營,從事戶外球類活動約40分鐘後,突然出現頭暈、四肢無力、小腿抽筋等初期熱傷害症狀,隨後出現噁心、臉色蒼白,雖大量出汗,但皮膚觸感冰冷,體溫飆升至接近39度,心跳也明顯加快。送醫後,經醫療團隊立即執行快速降溫、靜脈輸液與生理監測後,病童體溫逐步恢復穩定,嘔吐停止,意識清醒,經住院觀察一晚後順利出院。

吹冷氣也可能中暑?

隨著夏季氣溫節節攀升,熱傷害事件頻傳。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孫義文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資料顯示,2024年夏季6~8月,熱傷害就醫人數達2668人;2025年夏季6月~7月13日,熱傷害就醫人數達1022人。

孫義文表示,相較成人,兒童的身體面積較小、體熱容易累積,加上汗腺尚未發育成熟,散熱效率較差,神經系統對高溫的感知與反應也不如成人靈敏,對身體不適警訊難以察覺。此外,孩童活動量大、常過度投入遊戲,導致忽略補充水分與適時休息,進一步提高熱傷害風險。

熱傷害分4個層級

該如何判斷熱傷害呢?孫義文說明,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可分為4個層級,分別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以及中暑,及早辨識徵兆並採取適當的處置相當重要。

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分成4個層級:

熱痙攣:因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流失,引起肌肉抽筋,常見於小腿、手臂。

熱暈厥:血壓驟降造成短暫昏倒,體溫通常正常。

熱衰竭:水分與電解質補充不足,出現大量出汗、疲倦、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體溫升高但通常不超過40度。

中暑:體溫超過40度,合併意識混亂,是最嚴重的熱傷害類型,可能引發休克與器官衰竭,需立即就醫。

吹冷氣也有熱傷害風險

炎炎夏日許多人會待在家吹冷氣,孫義文表示,即使在家中開冷氣,也不能完全排除熱傷害風險,若室內通風不良、環境悶熱,加上長時間未補水或穿著不當,仍可能造成體溫升高。特別是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更須留意衣物調整與環境溫度變化。

若孩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送醫:

體溫≥40度。

意識模糊、反應遲緩、昏睡或無法叫醒。

持續嘔吐、抽搐或癲癇發作。

極度虛弱、無法站立或行走。

呼吸困難、心跳加速但脈搏微弱。

暑期出遊裝備與補水原則 暑假來臨不少孩童都會出遊,然而炎熱氣候也帶來熱傷害的風險,若缺乏適當防護,可能導致熱傷害。孫義文建議,家長與師長應提高警覺,了解正確的預防措施,確保孩子在快樂出遊的同時,也能平安健康度過炎夏。

孩童暑假外出時,應準備下物品:

保溫水瓶與含電解質飲料

遮陽帽、透氣衣物、防曬用品 急救用品(退燒藥、冰敷袋等)

攜帶式電風扇、小型噴霧瓶

孫義文表示,補水原則也很重要,活動前應先補充約400~600毫升水分,活動中每15~20分鐘補充200~300毫升,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國小學童每日建議攝取至少1500毫升水分,高溫或劇烈運動時更應提升至2000毫升以上,並以白開水為主,避免攝取含糖飲料,以預防中暑與脫水。

孫義文強調,預防熱傷害的核心在於「提高警覺」、「及早辨識」與「即時因應」。暑假期間,家長與師長應主動關注孩童健康狀況,並落實熱傷害防治觀念,才能守護孩子平安度過酷暑。

 

延伸閱讀:

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

流汗後皮膚起疹子?「熱過敏」害你癢到受不了:這1點和蕁麻疹不同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吹冷氣也有熱傷害風險?醫揭「兒童更易熱傷害」出現5症狀快就醫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雞蛋不只能增肌,每天吃還能降低中風機率26%

2020-04-23
觀念飲食保健知識庫

雞蛋被認為是提供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對於有在健身需要增肌的人非常有幫助。它雖然含有對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但蛋黃中也含有令人擔心的膽固醇,然而大家對到底要不是吃雞蛋,一直沒有一個定論。不過目前一項針對亞洲人的研究指出,每週吃3~6顆雞蛋,能夠降低中風的機率。

雞蛋不只能增肌,每天吃還能降低中風機率26% ©foodnetwork.com

雞蛋吃多並不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個說法,就是吃蛋黃膽固醇會過高,對身體不好。但是這個說法其實源於一個有問題的實驗。西元1913年,俄羅斯有一名叫阿尼奇科夫(Anichkov)的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把蛋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餵給兔子吃,結果造成了動脈硬化。 但是,餵食草食性動物的兔子吃膽固醇,這個實驗本身就不太合理。而且蛋的膽固醇含量非常少。存在人體血管中的膽固醇,其實並不是你直接吃高膽固醇食物而來的。而是吃了太多的高糖食物,熱量無處囤積,只好轉換成膽固醇存在血管中。因此,近年來包括美國的國民在飲食建議,都已經取消了對膽固醇飲食的限制。

每天吃雞蛋,中風機率下降26%

近日,一項發表在《中國科學》的研究,指出吃雞蛋的量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間的關係,呈現了U字型,那些每週吃3~6顆雞蛋的人風險最低。這項由美國跟英國團隊合作的研究,招募了41萬沒有癌症、心血管疾病跟糖尿病史的受試者隨訪了8~9年,這期間,研究團隊共記錄了83977例心血管疾病和9985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5103例主要的冠狀動脈事件。在研究開始時,研究者先用「天」來做單位。結果發現,由13.1%的參與者,每天食用雞蛋(通常為0.76個雞蛋/天),9.1%的參與者,從未或非常偶爾食用雞蛋(通常為0.29個雞蛋/天)。分析結果表明,與不吃雞蛋的人相比,每天吃雞蛋的人總體上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患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降低了26%。

雞蛋吃太多容易缺血性中風;太少容易出血性中風

接下來研究者以「週」作為單位,發現每週吃少於1個雞蛋的話,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總死亡率會分別上升22%以及29%。另一方面,吃太多也會有問題,每週10個及以上雞蛋的攝入量,會提升39%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13%總死亡率。相較之下,每週吃3~6顆雞蛋的人風險最低。另外,研究團隊發現,吃雞蛋多的人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和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高,吃雞蛋少的人,則是出血性腦中風風險的升高。

目前的研究發現,適量的雞蛋攝入(每天最多吃一個雞蛋)和較低的心臟事件發生率之間存在聯繫。這項研究,為亞洲健康成年人食用雞蛋的膳食指南提供了科學依據。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