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司這項食物總是讓人抵擋不住它的誘惑,但起司同時也是很多人又愛又恨的食物,關鍵就出在它的讓量相當驚人熱量,這讓許多想減重的人感到非常憂慮。但是,如果想要保持好身材或是正在減重中的人,是不是就不能碰高脂的起司製品了?其實,看完這5個分析,就會讓你不再畏懼起司。
起司內除了豐富的鈣質以外,由於是乳製品,它的蛋白質含量其實也很高,另外它富含維生素B12能維護神經系統的健康,促進紅血球的再生、形成,對造血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然而幾乎都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像是動物肝臟、肉類、蛋、海產類、牛奶及乳酪等。另外,起司也富有維生素B2,可提高脂肪代謝的效果,所以雖然起司的脂肪含量高,但其實並不容易像其他食品中的脂肪容易囤積,而高鈣含量更是可以幫助骨骼生長發育。
起司的鈉含量不低,然而發表在美國《美國高血壓組織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的研究報告卻顯示,義大利格拉那帕諾起司在發酵過程產生的蛋白,可以維持降血壓藥(ACE inhibitor)的藥效,有助於降血壓!研究中針對30位平均54歲的成人,有進行藥物等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實驗兩個月間。然而他們基本飲食內容沒有刻意改變,但治療組每天會吃30公克的起司,對照組則吃含鹽、脂肪的麵包。結果發現,治療組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有明顯下降,根據專家解釋推測,起司中的縮氨酸(peptides)可以令血管放鬆來降低血壓。
起司是以奶類為原料發酵而成,富含活性乳酸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且起司本身抗胃酸的能力較佳,可保護好菌順利抵達腸道,發揮健康作用,不過因為起司含有較高的鹽分,所以應注意控制攝取量。
在2016年時,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期刊的研究論文指出,每天攝取一盎司以上的起司,就能降低中風機率3%。雖然起司的脂肪含量高,但乳製品也含有維生素D、鈣與磷;維生素D與心臟疾病有關聯,鈣與磷則可能有幫助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起司、牛奶和天然肉品中的飽和脂肪,其實適量攝取是好的,重點是要避開人工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就能預防心臟疾病。
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實驗,他們對139名成人進行12週的起司飲食實驗,分成3組。第一組每天吃80克的高脂起司、第二組吃80克的低脂起司、第三組不吃任何起司,改吃火腿和麵包。然而實驗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一組出現壞膽固醇(LDL)上升的情況,反而是攝取高脂起司的第一組人員,血液中的好膽固醇(HDL)增加。同時,2015一項小型研究也指出,起司是預防肥胖、促進新陳代謝的好幫手。
看完以上5點對起司營養價值的分析,正在減重的你,其實攝取起司其實無妨,適量的攝取不但有助身體健康,還可以增加體內好膽固醇含量喔!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INDIA TODAY
責任編輯/妞妞
在溫度較低的時候去運動是否能幫助減脂?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認為,溫度低身體就必須要運用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因此,在低溫狀態下運動就更能加速脂肪的消耗!如果你有以上的想法,那我們將告訴你,在低溫的環境之下身體的維生素A也會增加,當這兩者加起來時就能提升脂肪的燃燒效率,那是否只要多攝取維生素A就可以加速脂肪燃燒?關於這點,我們將以最新的研究來跟各位說明。
維也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於2020年12月份,發表在Molecular Metabolism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發現,低溫與較高的維生素A濃度將能提升脂肪的燃燒效率。目前已知脂肪組織有兩種,皮下和內臟脂肪是白色脂肪,另有一種數量稀少的棕色脂肪,兩者不但分布位置大不相同且功能也差很大。白色脂肪負責儲存能量像不停擴建的一排倉庫;棕色脂肪則像一座鍋爐快速燒脂產熱用來保持體溫。然而,當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時,就能刺激脂肪燃燒和發熱。
進行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他們用老鼠證明寒冷的溫度會增加維生素A的含量(大部分儲存在肝臟中),這有助於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並刺激脂肪燃燒。當實驗老鼠暴露於寒冷中時,維生素A的增加導致脂肪燃燒的速率更高,這是由於老鼠試圖保暖時,它們的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
其實,棕色脂肪組織的活性由交感神經控制,交感神經末梢伸入棕色組織內,會分泌去甲基腎上腺素刺激細胞分解脂肪轉化成熱量;而交感神經是自律神經系統的一部份,負責調節內臟和肌肉因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例如冷熱,在近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和《臨床研究期刊》等刊物的研究報告都顯示,當氣溫降低時,棕色脂肪組織的活性就會升高。另外,研究也指出,連續六星期每天2小時待在攝氏17度房間內,或是連續10天每天留在攝氏15~16度的低溫環境6小時,棕色細胞活性會顯著增加。
另一方面,當維生素A轉運蛋白(transport proteins)視黃醇結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在老鼠體內被阻絕時,體內的白色脂肪就不會轉換為棕色脂肪,這將會造成身體無法獲得溫暖。之後,這項研究也在人類大體中進行實驗,但基於倫理的原因研究的過程有所不同,研究人員將30位受測者的大體暴露於低溫的環境之中,並於研究後從4位大體的腹部抽取人體脂肪細胞,當他們使用維生素A來進行刺激細胞時,發現脂肪細胞出現變為棕色的行為。
關於這點,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Florian Kiefer表示,根據研究的發現我們可以了解維生素A是調節脂肪細胞功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它可以在寒冷的氣溫之下介導脂肪燃燒。同時,我們也希望能現一種在寒冷條件下,運用維生素A來調節脂肪燃燒與熱能產生的新機制,這將可以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控制體重與肥胖症的新療法。
但是,Kiefer特別警告不要服用大量的維生素A補充劑來試圖加速減肥,他解釋說,最重要的關鍵點是在正確的時間,將維生素A輸送到正確的細胞之中。
對於這項研究,來自於聖塔克拉拉谷醫學中心的內分泌學家Emory Hsu博士指出,這項研究只是對細胞機制的初步研究,因為,人體的脂肪細胞中有成千上萬的蛋白質和基因在起作用,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增加或減少一種或兩種蛋白質的發現,對於肥胖症的臨床實驗不應該過於興奮,並指出要弄清楚更詳細的機制和找出可以臨床治療的方式,我們必須要有更大量的研究來證實這件事。
另外,Emory Hsu博士還補充說明,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能對於減肥這件事有絕對的幫助,對於絕大多數的一般人來說,維生素A只需要從正常的食物中就可以充分取得,並不需要額外進行補充。
資料參考/Molecular Metabolism、verywellfit
責任編輯/David
每當夏天時,許多愛美人士為了秀出好身材,或是穿上好看的衣服會開始減肥,但是,當你在刻意地節食、減肥,讓體重上上下下所造成的「溜溜球效應」時,不但會讓體重居高不下,更可能會傷害心臟健康。根據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根據美國(NYU Langone)醫療中心的心臟學專家班加羅爾(Sripal Bangalore)博士指出,為了解體重的循環波動是否會對心臟健康造成影響,他與同事分析了臨床試驗中的10,000名動脈硬化患者的醫學資料。從研究分析發現,有發生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比起體重相對穩定的減肥者,包括死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高出2倍以上,然而體重每次有1.5~2磅(約0.75~1公斤)的變化時,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就增加4%,以及死亡風險則增加9%。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有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體重急遽上升時,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阻塞性動脈、心絞痛、中風或是心臟衰竭等疾病。根據統計,這些人的死亡風險高達124%、心臟病發作高出117%,而中風風險多出136%。然而美國心臟學會發言人霍恩(Van Horn)也表示,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他們的血壓和血糖都比較高,甚至發現在研究期間,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溜溜球現象減肥者的2倍,不管是高血糖、高血壓,都會對心臟造成傷害。
班加羅爾博士表示,體重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心臟的激素變化,因而容易發生心臟相關疾病。所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很重要,不過要用對方法,別讓體重起伏變化,才不會對心臟造成負擔。
如果想減重,就必須規劃飲食習慣與運動,這是不二法門,但是這條道路十分艱辛並長遠,需要毅力和決心才有辦法達成。但許多人都會有錯誤觀念導致體重不減反增,或是總是數字上上下下來回,因此以下有四項最常被人誤解的減重迷思,一起來看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錯誤觀念。
不管吃什麼,熱量就是熱量?:很多人在減重的時候,為了減少攝取的卡路里量會全面性的將飲食量減少,但是卡路里並不是真的攝取的越少越好,而是要對於吃對東西很重要。像是花椰菜、堅果、雞蛋等都富含大量膳食纖維與蛋白質,能加速卡路里的代謝,然而穀物等低GI的碳水化合物維持飽足感,這樣就可以防止下一餐不會吃太多。
為了瘦身,懼吃碳水化合物?:許多人都會透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來減肥,這方式確實在體重計的數字上十分的有效,但其實所帶來的減肥效果是非常短暫。因為用這種方法其實比起減少脂肪,更容易被燃燒掉是水份,而這些流失的水份只要透過正常的飲食就很快的會回來。此外,這種方式也容易造成肌肉減少,導致新陳代謝變差且導致後續的減肥困難。
輕鬆排毒就是達成輕鬆減重?:許多市售的食品宣稱擁有排毒功效等相關功效,這些商品究竟是否能淨化你的體內?事實上這些商品絕大多數都是毫無根據。市面上許多排毒減重法,其實就是限制你卡路里的攝取,但是,用這種方法會導致你的身體新陳代謝降低,當你的體重下降,覺得心滿意足再次恢復原本正常的飲食後,新陳代謝的速度隨之恢復,體重又會立刻回來。
無麩質飲食適合任何人?: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都覺得「無麩質飲食」是適合所有人的瘦身、保健飲食方式,其實這種觀念可以說是正確,也可以說是不正確。麩質造成的健康問題為麩質過敏症,包括了乳糜瀉、非乳糜瀉麩質敏感、麩質失調、皰疹樣皮炎及小麥過敏,若有這些疾病,改用無麩質飲食是醫師建議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實際上來說麩質過敏症的人非常稀少,如果不經過醫師診斷便直接採取無麩質飲食的話,會因為無麩質食品的維他命B、維他命D、鈣、鐵、鋅、鎂以及膳食纖維等含量通常都比較低,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這些營養素嚴重缺乏。
然而對於想要瘦身的人來說,與其嘗試上面這樣錯誤的觀念,應該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並且多吃蔬菜、藜麥、全麥等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這樣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可以增進腸胃道吸收保持健康,同時也要保有良好運動習慣來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