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肥,你都做哪一種運動?許多專家都建議減重時要多運動,但你知道哪種運動對先天帶有較多肥胖基因的人有益嗎?根據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等學者刊登於 《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 (PLOS Genetics) 的研究顯示,有幾種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慢跑。因為慢跑是一項全身性的鍛鍊,過程中需手臂搖擺、腿部與足部跑步前進,肩膀與腹部也皆需參與動作,因此能有效地降低肥胖基因影響。
根據2013-201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臺灣成人過重或肥胖盛行率高達45.4%;而肥胖由先天遺傳與後天生活形態所共同影響,遺傳率估計介在40%~70%之間。這項研究由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國衛院與台北榮總等學者進行,研究針對「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18,424名30至70歲成年人的資料,以全基因體資料來全面解析五種肥胖指標,包括: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與腰臀比,並進一步分析18種運動項目。然而研究發現,藉由規律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BMI、體脂肪率、腰圍與臀圍的增加幅度,即使與生俱來較多的肥胖基因,仍可透過後天的運動,像是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伽或是國標舞等,都能有效地降低肥胖基因的影響。此外,強度稍高的運動更可弱化肥胖基因的效果。根據五項肥胖指標一致顯示,18種運動中,慢跑對緩解肥胖基因,有最顯著的效果。
根據專家研究發現,其它運動種類像是騎單車、游泳、伸展、太極拳、跳舞機、氣功等並未被發現有顯著的緩解肥胖基因效果,因為這些運動,都屬簡易且低衝擊、低負荷量的運動;此外,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在冷水中游泳特別會刺激食慾,反而增加游泳後的熱量攝取,這也是游泳未能顯著緩解肥胖基因效果的原因。
若不做基因檢測的話,要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帶較多肥胖基因?根據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林菀俞副教建議,可以觀察自己與家族成員是否屬易胖體質,像有些人說自己「連喝水也會胖」,可能就是帶有較多的肥胖基因。然而雖肥胖會遺傳,但在先天遺傳因素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民眾仍可藉由後天規律的運動習慣以及良好飲食習慣,來緩解先天肥胖基因的影響。
資料來源/健康資料網、Livestrong.com
責任編輯/妞妞
極限馬拉松運動員傑森-羅米洛 (Jason Romero)是法律定義上的盲人,他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眼部疾病,這種疾病讓他的視力很差,他自己描述說,大概只能看到的視野只有四分之一直徑的距離。
喜歡跑步的羅米洛,也因為這樣的疾病而受到諸多限制。例如:當在夜晚或不熟悉的地形進行訓練或者參與比賽時,他便需要引導員。不過人緣很好的他,好朋友或者是或熟悉地形的人都很願意做他的引導員。最近,羅米洛發現了一個新的人來填補這個角色:他的15歲的兒子,薩格 (Sage)。
羅米洛表示,「薩格將和我一起出去訓練,他將會充當我的眼睛。」在羅米洛的心中認為,薩格是最棒的引導員。因為當他看不到十字路口的步行標誌,或是即將跑到路中央時,薩格會阻止他繼續向前進。
其實,薩格是一位患有先天自閉症的孩子,但是非常喜歡運動。所以會請他當引導員除了父子間的默契之外,最主要的是羅米洛希望他能夠多出門鍛鍊自己,以滿足他對於社交的需求。
羅米洛問諾斯菲爾德的越野教練派翠克‧桑頓 (Patrick Thornton),是否願意接納薩格,因為他一直喜歡運動,甚至也和中學的足球隊一起踢球,桑頓聽了之後非常的感動,於是便高興的接納了此請求。
這對父子開始訓練於四個月前的諾斯菲爾德高中,當時還是炎熱的夏季。在第一次訓練的時候,薩格只是被要求在一旁看著,但是羅米洛跑了一會兒後,薩格便跟隨著他跑了。羅米洛相當驚訝的表示:那一刻我想,他會成為一個運動員。同時這也是薩格第一次對跑步表現出興趣。
他們每週訓練四次,有的時候,薩格會假裝自己正在探險,他會想像自己是動畫片裡面的英雄。兩個星期之後,薩格可以跑更遠了,而且可以走路幾英里的距離。後來,薩格在他的第一次越野賽中參加了一場5K比賽,他的爸爸在他身邊。兩人在最後一起完成了比賽,整個高中的越野隊都為他們喝采。
在第一次半程馬拉松的比賽當中,父子二人合作,以3小時19分15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羅米洛表示,他看到他的兒子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因為他們開始一起跑,薩格也顯得更加有信心了。薩格甚至根羅米洛說:爸爸,我真的很自豪。這句話對於羅米洛來說是相當震驚的,因為他從來沒有聽薩格這樣說過,是第一次,相信未來的狀況會越來越好。
目前,父子二人正在做冬季訓練,以準備明年的越野賽季,但是他們有更大的計劃。羅米洛希望,他們可以在薩格高中畢業之前,一起完成全程馬拉松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