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與阻力訓練該如何設定才能達成自訂的運動目標?在仿間有許多的人都不太了解該如何設定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因為,每個人體能狀態及訓練目標都不一樣,因此適合的運動處方也都不盡相同。然而,真正的運動處方又是什麼?所謂運動處方裡的「處方(Prescription)」兩個字,在醫學領域裡是指醫生針對病人的症狀輕重,給與適合的醫藥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就是由運動或復健相關的生、治療師或是教練,特別針對一般大眾、復健病患或是運動員等等,依據他們身體的肌耐力、肌力、年齡、心肺功能、柔軟度以及過去病史等等的身體狀況,來制定適合當下的運動強度、項目、持續時間以及頻率,安排精準的個別化訓練課程。
那我們該如何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制定專屬的運動處方?這裡面將牽扯著風險評估、體適能的量測與運動大數據的分析等等,經由這樣的數據分析與報告,我們才能了解每個人的肌耐力、肌力、年齡、心肺功能與柔軟度等身體狀況,進而安排該如何進行訓練;要用什麼工具訓練以及每個訓練動作該做多久,也能藉由這樣的科學化體適能評估,更快速有效率的達成你所設定的目標,並且減少突如其來的運動傷害。
因此,這次運動星球特地邀請到擁有醫學、復健及物理治療背景的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碩士(博士)班教授-王鐘賢先生親自開班授課,透過簡單又明確的課程內容及最新的體適能健康評估系統,特別針對如何運用科學量測方式,從健康體適能評估到開立正確運動處方籤的觀念及技巧,指導你如何在各項運動訓練之前,優先做好風險與訓練評估,並準確的開立出正確的運動處方籤,讓運動訓練更有效率,這堂課程十分適合想要為學員或自己設定出專屬訓練計劃的人。
PART1.科學化的體適能評估與數位量測方式。
●由基礎的體適能理論課程,了解何謂健康體適能。
●運用科學儀器的量測,進而評估潛在的運動風險。
PART2.運動風險的評估與設定專屬訓練課表。
●從科學與生理學的角度,設計出更適合每個人的訓練課程。
●如何由體適能評估系統報告,正確做出精準的運動風險評估。
PART3.運動訓練工具的運用及推敲預知訓練階段的能力。
●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該如何搭配,及如何達到更有效的成果。
●如何經由運動數據,設定訓練器材的使用與個人化課表規劃。
●運動恢復的輔助。
●現職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碩士(博士)班/教授
●經歷
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 教授兼主任
長庚醫療體系 心臟衰竭中心: 心臟復健研究顧問
工業技術研究院 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資深特聘顧問
●專長領域
運動劑量科學化:運動處方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結合環境因子之創新復健醫療策略:運動合併低氧介入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
心臟衰竭之生物/功能指標至臨床治療:轉譯復健醫學之實踐與落實。
●學術成就
第一屆國家科學會委員會 吳大猷 先生紀念獎 國家科學會委員會 [ A 級] 主持人研究獎勵
科技部 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長庚大學 研究優良教師
中山醫學大學 研究傑出校友
發表國際性學術論文共計一百餘篇(SCI)。
論文成果已為復健醫學、運動科學等相關教科書收錄,並獲登載於英國醫學百科全書 [“Exercise and haemostas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on Medical Encyclopaedia]。
擔任二十餘本SCI級國際學術期刊審查或編輯者
講座主題 有氧與阻力訓練的運動處方擬定技巧
講座時間 2019年10月19日(六) 09:30~12:30 (請提早半小時報到)
講座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8F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10月18日12:00止
報名費用
單堂課程:
原價NT$ 3000、早鳥價NT$ 2500 (2019/10/15前購票)
合購二堂課程:
第1+第4堂課/原價NT$ 6000、早鳥價NT$ 4500 (2019/10/18前購票)
合購四堂課程:
原價NT$ 12000、早鳥價NT$ 4500 (2019/10/18前購票)
主辦單位 運動星球
運動處方系列講座
第二堂課程 專屬高血糖與高血壓的運動型態制定。
第三堂課程 運動與血脂控制及體重管理的相關性。
第四堂課程 正確健康老化之運動與營養相關策略。
研習報名請點我。
你認為人生有多少次的機會可以選擇改變?又或者機會來臨時你卻不敢接住!這次,運動星球編輯部將採訪2021 WNBF男子健體公開組174-冠軍選手于耀宗,在參加完2020及2021年兩場賽事之後,是如何義無反顧一腳踏入這攤「水很深」的健身房經營領域。
自從2020年第一次參加WNBF賽事即獲得健體組第四名的TONY為何還會想繼續參賽?當編輯部問到這樣問題時,TONY笑著跟我們說:「我想看看站上冠軍這個位置會出現什麼景色!」。會這樣說不是沒有原因,在2020年取得名次之後,TONY就陸陸續續接到許多週邊品牌及廠商的邀請合作,同時個人經營的IG粉絲人數也跟著爆增不少,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令理工出身的TONY腦中開始思索著,既然第四名就可獲得這樣的成果,那如果我站上冠軍這個位子時,到底會出現什麼樣不同的景色?也正因為這股好奇心的驅使下,令他再次用一年的時間來挑戰自己的極限。
無論任何的賽事我們看到的都只有選手得獎的那一刻,其實背後的練習與心酸只有選手自己才能了解。對於確認好2021WNBF賽事自己要取得冠軍這個目標之後,TONY向我們表示,在經過2020年第一次比賽的經驗之後,他便不斷反覆看著自己當初比賽時的影片,並詳細做了一份檢討記錄報告,也因此做了一項極為重大的決定,那就是更換第二場賽事的備賽教練!
TONY表示,在當下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因為第一場賽事的備賽教練教了我非常多的參賽經驗及備賽的技巧,但我腦中不時跳出是否換一套訓練計畫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當這樣的想法及目標確認之後,我便找上前一場賽事跟我同場冠軍選手的備賽教練,心想著既然他能帶出一個贏過我的人,那如果這個變數因子變成「我」的話,那訓練及比賽的結果又會變成什麼樣子?於是我便開始半年地獄般的備賽及訓練過程。
由於2021年WNBF的比賽時間剛好落在4月中旬,所以我就從2020年夏末開始準備,這中間經歷包含聖誕節與過年這類的大型聚會節日,再加上北部冬天正好是東北季風正強的季節,又濕又冷的日子裡,我必須要每天下班後再去訓練3個小時,幾乎每天回到家都是半夜的時間,這個對於在半導體產業上班的我來說真的非常痛苦。
另外,這位教練的備賽方式非常的嚴苛,不單單是在訓練課表的強度上提升很多之外,在飲食方面管控的更加極端,這讓我在面對2021年WNBF的賽前就已經展現出非常棒的身體狀態;同時,在比賽之前也嚴格控制我的飲水量,尤其在賽前還到烤箱裡待了40分鐘,過程中一滴水都不能喝,甚至嚴格到兩天賽事中間只有嘴唇沾一點水這樣的程度;最後站在舞台上的那一瞬間,我甚至看見人生跑馬燈從眼前一閃而過,差點一度為自己快要不行了!幸好最終有讓我拿到當年健體公開組174-的冠軍獎牌,這也讓我體驗到真正職業選手們的備賽過程。
許多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本身不是健身或運動科系出身,甚至也不是來自運動產業的專業人員,只因為2019年時那股熱情,便投入健美與健體比賽這塊領域,也正因為這樣的過程讓我有機會能真正接觸到健身產業;雖然這跟我一直以來擁有的半導體專業領域沒有任何的交集,當然也不會有非常直接的影響性,反倒是在個人心靈的強化影響比較多,尤其是面對事情的態度改變最多。
因為,當你在備賽與比賽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一連串的挑戰與挫折,但也因為這樣刻苦嚴苛的訓練過程,讓我在工作上遇到許多高壓的問題,也都可以用輕鬆的態度去應對,甚至覺得平常這樣的壓力其實也都還好而已。
另外,也正因為個人心態的轉變與內心的強化,讓我在工作上的抗壓性能有所提升之外,相對反應在工作職位也不斷往上攀升,我想這就是因為參加比賽,讓我體驗了這些一般人無法經歷的過程,才會讓我在許多困難來臨時也能輕鬆應對,這正是因為曾經面臨過更糟糕的問題所鍛鍊出的心靈強度。所以,我把這幾年參賽經歷就當作是一場人生的「修行」之旅。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這是在訪談中TONY突如其來給我們的一句話。雖然,在半導體業擔任管理職的他卻在第一場健體賽事後,默默地踏入健身產業這塊「水有點深」的領域。TONY表示,在2020年那場賽事之後,有許多的品牌或廠商開始找上他,在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有某些贊助商,都只是希望你能幫他們做行銷這類的商業模式,而不是給你一個比較好的條件來幫助你的職業運動生涯,讓雙方能在一個互惠情況下做出更長遠的發展。
因此他開始反思運動產業不應該是這樣的狀態;這些運動員無論是否有名次,其實都是透過非常辛苦的訓練過程才有機會可以站上台,而某些廠商只想用很低廉的預算甚至只是提供給你一些東西,就要你做非常多的品牌推廣工作,這對我們待過大公司的人來說是非常不可置信的一種情況,所以我幾乎很少會答應贊助或是推廣這類的工作。
而我一開始接觸健身商品這塊領域,是從身上這一件衣服開始的!只要健身到一定程度的人都非常清楚,想擁有一件穿起來好看的衣服有多難買,因為通常都是肩膀尺寸符合但下擺寬寬鬆鬆;要不然就是合了腰肩膀處就爆開,再加上我們上班時都必須要穿正裝,所以基本上襯衫都需去特別訂製才會好看,但過一段時間就又穿不下,反反覆覆的過程中無形也浪費許多費用在服裝上。
所以,我跟一位有在健身的同事就想說不如我們自己來做好了,因此就開始研究服裝的布料以及特性,找出適合運動人可以穿的正裝材質,這除了材質要符合舒適與機能之外,還要讓服裝穿起來能修飾身材,所以我們也在剪裁設計這塊進行許多的調整及嘗試,進而發展出現在我身上所穿的這件MuscleTailor襯衫款式,它比傳統襯衫更透氣又充滿彈性,我也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你穿著它去臥推或深蹲都可以!
一件衣服讓TONY踏入健身產業這塊領域,同時也在今年初開了個人的第二間健身房,對此TONY跟我們表示,這一切都只是個緣份而已!其實,TONY他們的服裝品牌在創立的第一年財報上就已經完全打平,第二年之後就開始獲利,他表示,這完全歸功於在本業學到的管理營運能力以及許多健身圈朋友的幫忙宣傳,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經營經驗之後,TONY開始一腳跨入健身房的經營。
關於開健身房這件事真的有一段故事,TONY這樣跟我們說著。第一間城市健身中和店是他最初開始健身的地方,在某一個機緣中聽到老闆覺得開健身房獲利太低想要收起來的想法,當下的他便萌生想要接手這間健身房的念頭。TONY表示,當初我知道這間健身房要收起來時,心裡真的有點難過!因為如果沒有這間健身房,我就不會開始健身也不會參加比賽,甚至於沒有現在的這些經歷與過程;所以我當時沒有想太久就決定要把健身房接下來,同時我也把原本健身房裡的員工都留下來,重新規劃出新的管理與經營方向。最終在招牌及地點沒有更換的情況之下,第一年我就讓它獲利比前位經營者要高出2~3倍。
緊接著我便開始進行員工的職涯規劃,這就如同我們在科技業一樣,你要讓員工知道他的目標在哪接下來他可以進到哪個階段,而不是讓這些人在原地踏步,最後只從「新手」教練進化為「資深」教練這樣而已;因此我想改變這樣的現況,讓健身房的教練對於自己在職場規劃能更有感。我想讓他們可期待自己從教練一路走到管理階層的店長職位,甚至可以成為我健身房的合夥人。
TONY在接手城市健身City Fitness中和景安店後,除了積極規劃人員的培訓之外,更開始設立拓點的計畫藍圖,在接手頭一年就遇到疫情爆發期的情況下,他又是如何思考健身房的願景?TONY表示,我一直都跟身邊的朋友說一個故事,今天如果你是一位賣鞋的人,有一天來到非洲發現當地人都沒有穿鞋子,那你當下會如何?是會選擇趕快離開,因為這邊沒有鞋子的市場,還是趕快把鞋子引進到這個市場做銷售?我的想法就跟別人比較不同,我會選擇積極尋找這個地方需要什麼,然後我就引進什麼給他們。
當時,我發現新店安康這邊人口密集生活機能又好,但卻沒有任何一間健身房或運動中心來進駐,難道這裡的人都不運動?所以,我第二間健身房就決定開在這個位置,並積極的尋找當地里長及議員來進行合作溝通,用我既有的資源來免費帶領附近65歲以上的長輩運動訓練。由於台灣已經是一個超高齡化的社會,我認為讓這些長輩們能養成運動健康的身體,就能有效減少我們年青人的社會負擔。另外,也能讓員工在照顧這些長輩們的同時,能學習並重視銀髮族的運動規劃及未來趨勢。
其實,開健身房對我個人來說,一定沒有本業來的得心應手,但因為自己本身已經有這樣的資源可使用,無論是器材廠商、健身界的朋友或運動週邊商品等等,都可以讓我為這個社會盡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因為我認為健身房看的並不是單純的經濟價值,還要了解它能為在地居民及跟著我的員工做些什麼,這才是我認為開健身房最有意義的事情,至於第三間店我已經有陸續在規劃了,請大家再期待一陣子吧!
編輯部在採訪的當下,也詢問了TONY關於健身房的收費方式,TONY表示,有許多的人在繳完健身房年費後,可能一個月甚至一年都沒踏進健身房幾次,感覺好像繳了費用身體就有運動到一樣,但我希望的是能推廣大家養成運動習慣及動力,因此我的健身房一律不採年費制,你可以來申請一張會員卡(有工本費)後,可選擇用月票(不限進出次數及時間)或計時的方式來這邊運動及訓練,另外,也有提供給想自行教課的教練租用場地,以更好的訓練環境提供給喜愛運動的族群。
城市健身City Fitness 中和景安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復興路268號
電話:02-2243-2239
城市健身City Fitness 新店安康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二段161號B1
電話:02-2212-9566
攝影/小鄧
採訪、責任編輯/林彥甫
人體背部的大、小菱肌都在肩胛提肌的下方,在斜方肌的深層面,它們為一對菱形狀的扁肌,小菱形肌呈窄帶狀,附著於肩胛骨椎柱緣的上部,在大菱形肌的上方,而大菱形肌薄且扁,幾乎附著於肩胛骨脊柱緣的全部上面,菱形肌雖然非常薄弱,但它負責肩頰骨執行活動時許多的動作。
一般來說,菱形肌的損傷都以青壯年比較常見,這是一種背痛的警訊,急性損傷多因肩膀扛太多重物,或是手持物品向前拋扔,或是做一些重量訓練以及搬運物品等,使得肩頰骨會向外旋轉,由於力量過大或拉扯過度,導致肌肉纖維出血、水腫甚至筋攣等,相對的如果長期維持一個不良的姿勢也會導致菱形肌產生慢性損傷,使肌肉纖維出現變性以及沾粘情況。
因為人體每天大量的活動都會運用到肩胛骨,所以菱形肌負荷越來越大,導致極度疲勞,都會造成不適。
以下介紹三種基礎大菱形肌與小菱形肌的訓練,可以增加我們背部的肌肉力量。
步驟1:
採站姿,雙腳彎曲,雙手握住啞鈴,背部打直。
步驟2:
吸氣時,將雙手垂直往上舉,保持手肘靠近身體,吐氣時再回到起始位置。
步驟1:
將身體支撐在上斜45度的板凳上,雙手握住啞鈴,胸部緊靠在墊上。
步驟2:
吸氣時,將雙手拉起後彎曲手臂,呈現90度,吐氣後緩緩放下。
步驟1:
採站姿,雙腳打開與基綁同寬,雙手握槓鈴。
步驟2:
吸氣時,將雙手拉起,肩膀呈180度水平,吐氣後緩緩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