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別再仗著自己年輕就忽視身體,3件事情告訴你如何防範猝死
1
別再仗著自己年輕就忽視身體,3件事情告訴你如何防範猝死
2
眼睛中風
你是眼睛中風的高危險群嗎?醫師警告這幾個族群最容易發生
3
決定性的一刻,壓力如千斤灌頂該怎麼辦?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別再仗著自己年輕就忽視身體,3件事情告訴你如何防範猝死

2019-11-27
話題 保健 生活 觀念

無論原本身體狀況或生活型態是否健康,當身體壓力過大,或是太勞累時,都可能導致心室頻脈、血管收縮而導致猝死。然而猝死案例中,7成為與心臟疾病相關的心因性猝死!如要防範,我們平日更需注意心血管健康,也要適度紓解壓力。

©swifturgentcare.com

有在運動也要擔心? 

一般來說常運動的人不是應該較健康嗎?根據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林志展表示,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大約7成都與心臟相關,而且根據研究顯示,年輕運動員易罹患心房顫動,可能跟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有關,建議運動不宜驟然過於激烈、時間不要太久,若有心臟不適症狀就要趕緊就醫。林志展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心房發生不規則的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一般來說,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非常少見,但近來卻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選手患有心房顫動的比例偏高,這顯示高強度運動不一定有利心臟健康,許多人希望肌肉愈練愈壯,心臟也易被鍛鍊得太強壯,出現擴大、肥厚的情況,所以心房反而容易出現不規則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高,建議要趕緊治療。

危險族群請當心 

林志展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危險族群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還有隨著年齡增長,心房顫動機率也會增加,根據資料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平均約占全台灣總人口的1%,但若以80歲人口來說,心房顫動患者比例就會增加至4%,顯示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選手、或長時間有高強度運動者,心房顫動的機率也相當高,都屬於危險族群。此外,突然胸悶也要警覺。若患輕微的心房顫動,由於心房可能只是短暫幾秒不規則顫動,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會察覺,林志展醫師表示,胸悶、喘不過氣、心跳特別快都是心房顫動症狀,若民眾在與平時相同活動量的情形下有以上症狀,就要特別警覺,而高血壓患者則建議在量血壓時,順便監看心跳是否規律,若不規律也要就醫檢查。以下為3種方法能防範、降低猝死的機率,請好好收藏:

©goredforwomen.org

要持續規律的運動 

雖然有在運動的人,也有可能突然心臟不適,但是,還是必須持續來保持健康。根據林志展醫師建議應循序漸進,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不宜一下子過於激烈或運動時間過長,若有心臟相關疾病者,其實更需要多運動增加心肺功能,較適合的運動包括快走、游泳等,但要以持續、規律的原則進行,每周要運動3~4次,每次需30分鐘以上,而運動時的目標心跳則依年齡不同,而且也可依個人感受來調整強弱。

維持良好習慣以及緩解壓力

當生活很忙、很累、情緒很激動時,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讓動脈血管的斑塊剝離,也是發病的重要因子。此時,必須認真控制高血壓及血脂異常、適度減輕體重、採取健康飲食,對減少心室震顫有幫忙。而菸、酒、咖啡、茶雖然都會增加心跳次數,但其中,最容易引起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嗜好就是抽菸,積極戒除菸癮,是減緩心律不整的關鍵。此外,適當抒發壓力可以平衡內在賀爾蒙,以及有助於皮質醇減少。

定期健康檢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了。很多人都開始養成定期體檢,預防疾病的好習慣了。定期體檢是一種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無痛或症狀不明顯的疾病。根據統計,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15%為健康的人,10%為生病人的族群,而75%的人處於疾病的邊緣。有人認為健康體檢是老年人的事,而近年的統計表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齡趨於年輕化。然而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年齡在28到45歲的族群,所以年輕已經不再是免死金牌,只有透過健康檢查才能預防以及早期發現多種重要疾病。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蘋果新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你是眼睛中風的高危險群嗎?醫師警告這幾個族群最容易發生

2024-03-06
觀念保健話題生活

57歲的吳太太患有高血壓,某天早上起床後,感覺右眼看出去比左眼還模糊,但因為沒有疼痛與其他症狀,吳太太以為是用眼過度因此不以為意,直到1個月後視力模糊仍沒有改善,甚至右眼看東西中間有黑影,就醫後確診為視網膜靜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併發黃斑部水腫。所幸即時治療後,症狀減輕,視力也逐漸恢復。

眼睛中風
眼科醫師表示,當出現這種徵兆就要注意是否眼睛中風!

不只腦部會中風,眼睛也會中風!恩主公醫院眼科醫師陳彥晟表示,眼中風是指視網膜靜脈阻塞引起的病變及視力障礙,原因常見血栓阻塞,或動脈壓迫視網膜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若單眼視力突然模糊就要警覺,拖延就醫可能會影響視力。

眼中風會影響視力或失明嗎?

陳彥晟解釋,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人通常會有突發性、無痛的單邊眼睛視力下降症狀,有部分人可能會因血栓溶解而自行好轉,但另一部分病人會因為症狀輕微而容易拖延就醫,經常是併發其他症狀才警覺就醫治療,此時對治療後的恢復程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眼睛中風會失明嗎?陳彥晟指出,眼中風不會直接導致失明,而是後續的併發症會間接使視力越來越差,「眼中風發生後,由於靜脈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會促使視網膜長出新血管去補償缺血的地方,但這些新生的血管,大多因較脆弱,容易造成血管滲漏,而導致併發症。」

視網膜靜脈阻塞可能造成以下併發症:

黃斑部水腫

血管破裂會使玻璃體出血

青光眼:新生血管長在眼前房排水出口附近,導致房水無法排出,使眼壓升高而併發

視網膜新生血管纖維化:收縮拉扯使視網膜剝離,導致視力大幅減退

哪些族群容易眼中風?

近期冬季溫差變化大,眼中風發生機率也跟著增加。陳彥晟進一步指出,眼中風的高危險群與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病人相似,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肥胖,曾經中風、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周邊靜脈疾病者等。眼中風治療成效會根據血管阻塞位置、缺血程度、併發症之有無而不同。

如何預防眼睛中風?陳彥晟提醒,若民眾發現自己突然單眼無痛性視力模糊,請盡快就醫散瞳檢查,若為缺血性的眼中風,因新生血管機會較高,同時確認是否合併有黃斑部水腫或其他併發症。眼內注射藥物可有條件申請給付,越早診斷及治療,視力恢復效果越好。

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眼壓升高⋯青光眼怎麼治?中醫「1療法」有效恢復部分視力

看電影總是哭到不能自己?心理師揭真相:你所掉的眼淚是為自己哭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眼睛中風會好嗎?誰是高危險群?醫警告「1前兆」別只當用眼過度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決定性的一刻,壓力如千斤灌頂該怎麼辦?

2017-05-04
觀念書摘保健知識庫

轉移對自己沒好處的想法

PK賽中從中圈走向罰球位置的漫長路程,讓球員有機會去做一件他們不做更好的事:想太多。走路的過程中,他們有多餘時間思考要怎麼踢球,時間太多的他們會想著結局,想到失敗結果。高爾夫球也大同小異,尤其是壓力不小的時候。球手走到下一顆球的間隔遙遠,大有時間依附著這些負面想法。也許正是這種想太多讓馬克.吐溫說:「走路壞了高爾夫的好事。」也許馬克.吐溫也很苦惱,不知道怎麼應付兩球間的焦慮吧!

看看自己生活裡的壓力情境,我們會發現自己太常有想太多的時間。隔天要工作、見公婆,或跑五公里的前一晚,我們躺在床上時,這段空檔很容易滿腦子擔心隔天的「罰球」。想太多不只對運動員傷害不小,對我們的表現亦然,會產生自我懷疑,瓦解技巧,把潛意識的想法推出界線,浮出意識思維的表面。我們可能事前過於擔心,害自己睡不著,到了該表現的時候無法完成平時能下意識做好的事,像是跟未來公婆聊天、面試或報告時在對的時間點與人眼神接觸,我們會突然變得很有自覺,可能變得尷尬、說話吞吞吐吐,眼睛盯著地面。我不相信有可能訓練人不去想某件事。還記得我要你別去想的那隻紫色大象嗎?我們應該找東西轉移可能具毀滅性的想法,像是強尼.威金森在橄欖球場上練習時,我們用的是朵莉絲。他把注意力全放在她的雜誌、冰淇淋甜筒上,好讓他轉移思想,不去思考他怕自己做不好的技巧,這樣就能以有效的意識表現。

我們在生活裡也辦得到。如果你聽過別人在壓力期間全力投入工作,他們也是在轉移目標:轉移充滿壓力的想法,立刻開始工作。遇到必須面對的壓力情境時大可不必這麼極端。時間壓力往往讓情況變得難熬,但要是我們能提前準備面試或報告,就不必在上床睡覺前一刻都在工作,而是看部電影、看書,或是跟朋友家人見面,也是一種緩和的轉移練習,可以在大事前把思緒轉移到別處。

在本.萊特頓(Ben Lyttleton)的著作十二碼球中,德國足球員斯特凡.昆茨(Stefan Kuntz)描述他在一九九六年歐洲盃足球賽對上英格蘭隊,預備第五顆罰球時,是怎麼使用更具侵略性的做法轉移想法 :
「走到罰球位置的過程中,我感到孤單害怕,所以得找出方法壓下我的緊張情緒,於是我逼自己生氣,這麼一來我就能忘記自己的緊張。」昆茨想著自己當時五歲和七歲大的孩子,想到要是自己錯失罰球,他在學校會怎麼被其他同學奚落嘲笑:「想到那些臭小鬼讓我孩子不高興我就一肚子火,所以我心想:『休想這樣欺負我家人!』」

不用說,昆茨全力以赴進行罰球,英格蘭隊的蓋雷斯.索斯特蓋沒練罰球,因此錯失得分機會,英格蘭隊就這麼打道回府。昆茨轉移想法的做法或許不太尋常,卻很有效,他沒去想射門技巧,反而專注於自己的怒氣,你或許會說他是把焦慮轉換成憤怒,而不是興奮,而氣憤的他則能夠產生專注的侵略力。這就是T-Cup 公式的重點,轉移了對我們沒好處的想法:腦中想的一定要跟我們息息相關。對昆茨來說,就是他的家人。
你得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轉移沒有好處的想法,這樣在有壓力的時候才能用正確心態思考。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煎熬,可能跟強尼和羅伯一樣會犯錯,但這就是比賽練習的目的。

當你找出對的公式時,起先可能連自己都沒察覺,畢竟我們往往不會發現自己沒有在想的事情。但你會看得見自己表現進步了,然後漸漸相信自己。

Stefan Kuntz罰球成功,讓德國隊在1996歐洲杯冠軍賽最後贏英格蘭隊。 ©Bob Thomas/Getty Images

「球來就打」,完全沉浸在當下

壓力灌頂時,正向思考是轉移壞想法的辦法之一,讓你的腦袋充滿好處又能專注的執行鍵,在此語言很重要,以助你發揮最佳狀態。當你完全發揮你熟練練過的過程,把結局拋諸腦後,也就是造成我們表現焦慮的主要來源,結局自然會好。在完全投入當下時,就能明白為何有人會說自己「得心應手」。我們會沉浸在自己做的事當中,不知不覺、下意識地去做好,這就是我們在壓力當下力求的表現。

你的T-Cup 是不斷變換、能幫助你達到目標的公式,隨著經驗累積,你努力投入的工作也會發展出新公式,公式也跟著你成長。誰都能使用T-Cup,不管是在哪個階段,只要有心理準備、好好練習即可。說回約翰吧,這位在第三章試打高爾夫的小男孩,我們都能看出他完全沒有思考成敗,但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我們也學會害怕失敗。在後花園握著球桿和球的約翰不需靠公式來整理思緒:他只是看到球就打,對於結果也很興奮。

本質來說,我們都該試著「球來就打」,完全沉浸在那美好片刻,不讓有毒想法干擾結果,「失敗」的念頭也不會烏雲罩頂,我們需要站在建築邊緣,帶著一顆興奮的心,全心全意,不留餘力地跳過去。

駕馭壓力黃金8號法則:面對壓力,正向思考
一心思考著結局和結局帶來的下場,而不是只想著怎麼進行過程,會干擾我們在壓力下的表現力。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戴夫‧亞雷德著作:《不被壓力綁架:駕馭壓力黃金8法則,在關鍵時刻不失常,表現出眾!》一書。如果你沒壓力,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別讓壓力成為你的敵人!善用壓力,讓你表現「無極限」!

★你一定遇到這些讓你無法發揮實力的狀況——
    .明明練習時沒有問題,上臺表現卻差強人意。
    .與同事共事工作無礙,當在主管面前卻手忙腳亂。
    .漫長工作後,下班回家後還要當好爸爸好媽媽。
    .報告前,焦慮、心跳加速、流汗、肩頸緊繃、頭痛、噁心想吐……
 
平時能輕鬆駕馭的任務,在壓力上門時,很容易讓我們失去水準,一蹶不振,
無論男女老幼,誰都無法對壓力免疫,就連頂尖運動員也不例外。

指導過世界冠軍球隊、運動菁英的金牌教練戴夫.亞雷德博士(Dr Dave Alred MBE)提出
駕馭壓力黃金八法則,讓你精準管理壓力──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