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瑜伽
  • 核心訓練
  • 增肌
  • 跑5K
  • 跑10K
  • 觀念
  • 上半身肌群
  • 徒手訓練
  • 飲食
  • 啞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坐越久心理越不健康! 研究每天坐低於8小時較不憂鬱
1
久坐與憂鬱
坐越久心理越不健康! 研究每天坐低於8小時較不憂鬱
2
時常肩頸痠痛?預防這5個原因讓你遠離肩頸症候群!
3
走路一小時,能預防失智症的絕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坐越久心理越不健康! 研究每天坐低於8小時較不憂鬱

2019-12-26
話題 保健 觀念 新知

你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現在上班族、學生,早已習慣整天屁股黏在椅子上超過8小時,然而根據一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少於8小時,比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的憂鬱及焦慮程度低。

久坐與憂鬱
越坐心理越不健康! 研究每天坐低於8小時較不憂鬱

該研究為一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針對42名每週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讓他們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1週。為了減少實驗誤差,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並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10小時」、「10小時以上」 3組;進一步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影響,但在週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兩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而「8-10小時」與「10小時以上」兩個組別沒有顯著差異。

久坐憂鬱
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情形就越明顯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與大眾認知相同,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情形就越明顯。例如上班族工作時久坐,回到家又選擇靜態的看電視,就比較容易有情緒低落和焦慮感;相反地,如果進行一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人產生愉悅感。

此外,研究中久坐時間在周末與周間的差異不大,徐錦興說明,可能原因是不喜歡動的人假日仍會選擇靜態的生活型態,而久坐對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程度高於每天運動的效果。由此可知,減少久坐的時間比建立運動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幫助更大!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一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提醒了我們,無論坐著的時間多長,都該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坐」會影響身體與心理,常見因為坐的時間拉長或是只專注於電腦作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腰痠痛、減少與他人的互動,焦慮與憂鬱等各種負向情緒無法轉換。

坐著伸展
如果無法改變久坐時間,可先在坐著時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

如果現在無法改變久坐時間,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坐著時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例如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僵化及專注力下降、加重鬱悶。另外建議計算自己一天起身的次數,發現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

而企業端不妨增設每天15-20分鐘的休息時間,鼓勵員工起身活動或搭配音樂做操,增加員工福利的同時也能提升工作效能。

你每天「坐」超過8小時以上嗎?即將邁入新的一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小時的目標吧!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時常肩頸痠痛?預防這5個原因讓你遠離肩頸症候群!

2019-03-22
痠痛對策保健話題

在過去,下背痛是身體疼痛原因首位,但現在肩頸酸痛大幅超越下背痛,甚至有些人會嚴重到會睡不著!然而肩頸痠痛這項徵兆已經不是中年、老年人的通病,現今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有這項困擾,只要一不注意就會出問題,嚴重時還會罹患肩頸症候群。肩頸症候群常見於低頭族、電腦族,以及壓力大或長期固定同一姿勢的人,然而許多腰酸背痛、失眠、暈眩都跟肩頸僵硬與酸痛有關!以下為5種常見造成肩頸痠痛的原因,當你能預防時,就能遠離這些困擾!

做家務

許多家庭主婦為了要做家務,時常會讓手臂、肩頸過度使用,長期下來,可能會發肩膀緊繃、肌肉發炎,嚴重時還會有五十肩。

做家務 ©thriftysue.com

睡眠品質不佳

時常早上起床總是感覺脖子和肩膀僵硬疼痛?一覺起來肩頸痠痛的主要原因在於睡眠品質不良。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人,在睡眠中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睡眠中身體能保持放鬆,早上醒來時會神清氣爽,而有睡眠困擾的人副交感神經沒有正常運作,活躍的交感神經讓肌肉處於緊張狀態,使得隔天一早醒來就會感到肩膀僵硬。 如果你有睡眠品質的困擾,不妨在睡前泡熱水澡或是做一些緩和的伸展操幫助睡眠,同時不要在晚上飲用任何有咖啡因的食物,以免整晚都失眠!

照顧小孩

許多新手父母都需要常常抱小孩,時間久了,肩頸附近的肌肉會處在緊繃狀態,如沒有適當拉伸,可能會引起肌肉酸痛等現象。

照顧小孩 ©workingmother.com

電腦工作者

許多上班族都需要透過電腦工作,當久坐在電腦前,長時間伸長脖子、手抓握滑鼠不停地按或是敲著鍵盤,都會導致眼睛乾澀、疲勞,同時 肩頸還會僵硬、痠痛,有些人嚴重還會罹患媽媽手,並且伴隨腕隧道症候群!為了避免長時間工作引起的肩頸痠痛,除了工作時座椅的選擇相當重要,以及要用正確的姿勢外,同時也要規劃工作時間,在休息時間可以做一些伸展操幫助沾黏的肌肉打開。

長期單肩背重物

當長時間單肩背重物時,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以及肩膀的活動度下降,同時容易引起肩頸、背部的僵硬以及酸痛,嚴重者會有脊椎、胸椎側彎,當壓迫到胸椎神經時,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為了遠離這些不適,盡量減少使用單邊肩膀背負重物,並及早改正不良姿勢,才不會對脊椎造成影響,如太嚴重時,後果不堪設想。

長期單肩背重物

資料來源/Penn Medic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走路一小時,能預防失智症的絕招

2017-06-03
書摘高齡健走保健知識庫

如同前面所介紹的,失智症患者早已高達四百六十萬人,再加上高危險群,人數便突破九百萬大關——這與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已經不相上下。特別是八十歲以上的高齡者,據說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人數會如此大幅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與人類的長壽有關。當年紀越大,出現一定程度的癡傻也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為這屬於自然老化的一種,所以也無可奈何;問題在於那些年齡尚未過老,認知機能卻已經開始下降的人們。現在我們經常聽到諸如「血管年齡」或「骨骼年齡」之類的名詞,與此相同地,如果「腦年齡」比實際年齡還要顯著退化,那麼就會成為問題。人們總會等到變得無法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家事,甚至社會生活出現障礙時,才察覺到原來自己罹患了失智症。

走路一小時,能預防失智症的絕招 ©goqii.com

與年齡應有的狀態相比認知機能顯著下降的失智症患者人數增加之原因,與剛剛所提到的生活習慣病之增加有所關連。而當中更有著深厚關連的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較容易罹患失智症。

在日本就有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增加,可能罹患失智症的人口就會增加。順帶一提,抽菸會讓狀況變得更糟,如果有抽菸的習慣,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會增為不吸菸者的二~三倍。因此,隨著高齡化持續進展,生活習慣病患者增加,罹患失智症的人數也年年增多,失智症對策已成為國家層級的課題。二○一五年一月,做為國家戰略,日本開始推行被稱為「新橘計畫」的失智症對策。

有問題的「新橘計畫」

這項計畫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由地區的開業醫師擔任「失智症支援醫師」,提升初級保健醫生對於失智症的應對能力,一旦發現有罹患失智症可能性的人,便介紹失智症的專門醫院,讓他們在那裡接受MRI ( 磁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或SPECT(單光子放射斷層造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檢查,若診斷為失智症,再開立抗失智症的處方。

老實說,我覺得這是個相當有問題的「戰略」。

首先是抗失智症的藥物,目前一共有四種,但不論哪一種都無法根本地治癒失智症,單純只是「抑止」失智症持續發展的藥物而已。海外的資料顯示,那些藥物對大約三~四成的人有效。另一方面,也有患者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變得更加暴躁或容易生氣,症狀反而惡化。抗失智藥中經常使用的「愛憶欣」(donepezil),有「從3mg 開始,兩週後一定要增量到5mg」的「規定」。然而一增量之後,原本脾氣沉穩的患者突然就變得容易興奮、生氣這種事情時有所聞。由於那是副作用,因此可以減少藥量或停止服用來改善,但卻有許多醫生會判斷為「沒有發揮效果」,進而繼續增量。可想而知,像這樣繼續增量下去,狀況只會更加地惡化。

此外,即使是對服用抗失智症藥後有得到療效、成功抑制了病狀發展的患者而言,藥效也不見得會永遠「有效」,就算持續使用,總有一天也會失去效果,因此我認為不應該過度期待抗失智症藥物。既然政府推行的「新橘計畫」不值得期待,那麼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想要預防失智症,在被稱為失智症高危險群的「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階段時,就該開始注意。如果在MCI的這個階段裡不做任何對策,有五成的人會發展為失智症;但如果努力,還有可能回到原本的正常狀態。也就是說,只要在這個階段稍加注意,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預防失智症。

在現實中這已經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實際上,在什麼症狀都還沒有出現的階段,就已經可以進行「MCI篩檢」。這個篩檢會檢查當β類澱粉蛋白(阿茲海默症的病因)在腦內開始囤積時與其相關的三種蛋白質,然後以AD四個等級來評價MCI的風險。這項檢查只需要透過抽血即可完成,一般來說費用在二~三萬日圓左右。

抗失智藥中經常使用的「愛憶欣」(donepezil) ©http://juracare.co.za

邊動腦邊走路,預防失智症

如果接受MCI篩檢之後,被判定為「等級D:MCI的風險大,繼續放任會變成失智症」的話,該怎麼辦?

在現階段,已確認具有預防從失智症候補變為失智症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在腦中風發病後用來預防再次發生的「西洛他唑」(商品名: Pletaal)。在幾百種新藥的臨床實驗裡都毫無斬獲,最後從現有藥物當中尋找具有預防失智症效果的藥品時,所發現的就是西洛他唑。

然而目前以失智症為理由使用西洛他唑,在日本仍不適用於任何保險。西洛他唑可以適用保險的情況,僅限於預防慢性動脈閉塞症(動脈堵塞,血液無法傳送到末梢的病症)和腦中風的復發。

另外一個已有確證的失智症預防方法,其實就是走路。正確地來說,是一邊計算一邊走路。這是日本發現的研究事實,在愛知縣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所進行的研究中,聚集了由於β類澱粉蛋白沉澱而徘徊在罹患失智症邊緣的MCI患者們。他們讓這些人每天走路一小時,並且同時進行從五十開始不斷減三的算術。經過一年之後,腦內原本開始囤積的β類澱粉蛋白竟然消失了。

患者們所做的不過就是一邊計算一邊走路而已——一邊動腦一邊走路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方法不論是誰、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以如此簡單的行為就能預防失智症,我想沒有不去實行的道理。

已經患有失智症的人,會是怎麼樣的呢?失智症的人會忘記自己吃過飯而繼續吃,進而變成葡萄糖成癮症之類的狀態。因此,雖然飲食也很重要,但在我的經驗裡,要用飲食來治療失智症是很困難的。

邊動腦邊走路,預防失智症 ©dailyhealthpost.com

就像預防一樣,其實要治療失智症,走路就是最好的方法

不過由於失智症患者容易在走路時因忘記目的或失去方向而迷路,所以我建議散步時要由照護者陪同。一起散步其實不只是對失智症患者有益,對照護者來說也有其好處。如同「照護憂鬱症」這個單字所言,相信在家照護時,可能會有很多狀況無法如意地進行,或是使人對未來產生茫然而感覺到壓力。越認真努力照護的人,就越容易累積壓力,一起散步也可以幫助重新振奮彼此的心情。

走路時人腦內會增產「幸福賀爾蒙」——血清素。此外,若是摟住手臂、牽手或是並肩一起走,也會分泌更多名為催產素的賀爾蒙。這種賀爾蒙具有讓女性在生產時收縮子宮或是分泌乳汁的效用,也被稱為「愛情賀爾蒙」,它能提高安心感、幸福感和信賴感。
因此,失智症的人會更加需要有人陪同著一起四處走走,只可惜現實當中的狀況往往容易相反。
經診斷為失智症之後,有些人會被送入精神病院或相關療養設施。結果由於患者本人知道「這裡不是自己的家」,產生了「想要回家」的抵抗,反而因此被施打鎮靜劑;又或者因為在醫院或相關設施中無法自由外出走動,結果一整天呆坐著度過。在這些狀態下,失智症都只會更加惡化。如果住進了像這樣的療養設施,每天盡可能地多走路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有某位寺院住持的每日服務,就是讓失智症患者們可以隨心隨欲地在廣大的占地內散步——像是放養那樣,結果這些患者們的失智症症狀都逐漸獲得改善。
失智症的人經常被認為容易迷路,或是以為讓這些患者們外出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因此常常被封閉在醫院、療養設施或者是一般住宅內,但這其實是不對的,失智症患者比任何人更應該多加行走。除了走路本身對腦部有良好影響以外,在外行走還可以藉機到商店街買買東西、和鄰居見面說說話,如此一來就會產生溝通和交流,這些刺激也都是重要關鍵。我認為走路對於失智症照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Tips
走路是預防失智症的最佳方法,也是最強療法。不讓患者多走路,或是阻隔他與社會的接觸,完全是錯誤的!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長尾和宏著作《這樣走,90%疾病能預防: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一書。醫學博士,現任醫療法人裕和會理事長,長尾診所院長,著有多本話題暢銷書。1984年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阪大學第二內科。1995年於兵庫縣尼崎市開業,從事全年無休的門診與365天24小時制的居家醫療。

日本權威醫學博士長尾和宏在書中提供三個站立訣竅,詳細解說意識丹田、肩胛骨和骨盆的方法;更透過三大要點,傳授「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的行走秘訣,讓骨幹筋肉在行走時能完全伸展、活化體內循環。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瑜伽
  • 核心訓練
  • 增肌
  • 跑5K
  • 跑10K
  • 觀念
  • 上半身肌群
  • 徒手訓練
  • 飲食
  • 啞鈴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