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健身初學者重量訓練課表該注意的7個基本原則
1
健身初學者重量訓練課表該注意的7個基本原則
2
訓練平台期的突破
活用漸進式負荷訓練技巧讓初學者的增肌之路變得更加快速
3
沒看見並不代表不重要的背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初學者重量訓練課表該注意的7個基本原則

2019-01-07
知識庫 健身 重量訓練 觀念

重量訓練對於許多人來說就像是一道門檻,雖然知道重量訓練有許多的好處,以最初淺原因來看例如提升體力、增加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身型更加好看等等的原因,然而,當你下定決心開始踏進重量訓練這道門之後,是否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訓練?接下來就是開始瘋狂的在網路上收集訓練課表(俗稱的菜單),但這些訓練課表真的是適合自己嗎?甚至於這些課表正確嗎?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疑問,哪你就必須要先來了解怎麼檢視訓練課表!

健身初學者重量訓練課表該有的7項基本原則。

我們都知道正確且適當的重量訓練安排,主要是要用來均衡身體各部位的肌肉發展以及提升關節的靈活性,進而降低受傷的風險性。因此,當我們以運動這件事來做出發點的話,適當的訓練課表就必須要符合下列這7項原則。

我們時常都會聽到因為運動造成「韌帶拉傷」或「肌腱受傷」。

 4  肌群之間的平衡發展

我們都會遺忘了肌群之間的發展性,想到哪邊就練到哪邊。例如很多人都愛練胸部肌群,每天一進健身房就開始推胸,卻遺忘了背部肌群拮抗肌的發展。擁有良好發展的穩定肌群可以穩定關節外,還能讓過程中獲得更有效率的訓練成果,因此,除了要安排三大肌群的訓練動作外,還要注意各項肌群的平衡發展。

別只針對單一肌群做訓練,要注意肌群間的均衡發展!

 5  採用複合式動作為主

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採用孤立式的單關節動作為主,例如肱二頭肌彎舉或肱三頭肌伸展,雖然這孤立式的動作對於健美來說,能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但是如此訓練所得到的肌肉在功能性不強,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動作應以訓練動作為主,執行動作時會牽涉到肌群之間的協調,而不單是一塊肌肉在收縮。

 6  動作訓練花招不用太多

我們常常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新的訓練招式或器材,但當你要開始進行這些動作訓練時,必需要先了解這些動作與器材主要是訓練哪些部位肌群,以及能達到什麼樣的訓練效果與目的,再決定是否要嘗試這樣的動作訓練。

 7  規劃長期的訓練計劃

你要知道很難有一種訓練動作能同時增進所有的運動能力,所以,在課表的選擇與規劃上必須要特別注意,因此,要採用週期性的訓練方式來做規劃,也就是說先了解自己的肌力狀態之後,再進行增強基礎的肌力訓練,接著才是進階的肌肥大訓練,然後再轉化為爆發力訓練,而不是把所有的訓練方式都融合再一起執行,訓練必須要循序漸進才能獲得較好的成效。

資料來源/menshealth、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活用漸進式負荷訓練技巧讓初學者的增肌之路變得更加快速

2020-08-12
知識庫體適能觀念增肌重量訓練健身

對於身體來說想要讓它持續的進步,可以透過特定需求的特定適應性(Specific Adaptation to Imposed Demands,SAID)原則來規範一切,這個原則適用於身體所有的系統,包括肌肉、神經系統與結締組織;它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劇烈的運動對肌肉與神經系統施加足夠的壓力,身體的肌力將會獲得提升並產生肌肥大現象,隨著時間的延伸身體各個系統會逐漸適應所施加的壓力,使得肌力大幅提升、肌肥大以及結締組織適應,以上這些就是所謂的漸進式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

訓練平台期的突破
你是否訓練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進步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這就是遇到平台期了!

當我們了漸進式負荷是讓身體持續進步的關鍵之後,你心中一定會出現「該如何進行漸進式負荷?」這樣的疑問,現在就讓我們回歸到制定訓練的基礎單位「單一訓練」開始了解起。任何一個單一訓練計劃的關鍵就是要有充足的強度與訓練量,才能給予身體肌肉、神經系統與結締組織足夠的壓力,使得我們的身體增加足夠的肌力及肌肥大來適應外來的壓力,另外,除了訓練之外還要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才能讓身體恢復並變得更加的強壯。

漸進式負荷的關鍵

然而,調整訓練計劃有許多的面向,首先,要整合我們所了解的訓練概念,包含次數、組數、組間休息時間、訓練頻率、強度、運動量、動作屬性以及疲勞度等等,在這些訓練概念裡對於漸進式負荷最重要的因素是「訓練量」與「強度」這兩項。

在訓練量裡面我們可以透過3個不同的方式來做調整:

1.一組的次數。

2.一次運動的組數。

3.一次運動的總量。

而訓練強度則可透過增加運動難度來做調整,例如根據你做的動作來進行負重的增加或是速度的快慢,甚至於增加訓練動作的次數等等,都可以增加負荷量。

漸進式負荷該如何調整
在訓練概念裡對於漸進式負荷最重要的因素是「訓練量」與「強度」這兩項。

如何增加重量?

我們的身體會透過恆定性(homeostasis)來自我調節,讓它嚴格的維持穩定的狀態,因此,當我們在運動過程中對身體充分施加壓力時,只要透過足夠的休息就可使得身體適應。然而,也正因為身體在經過這樣的過程會被迫適應與改變,進而承受運動訓練給予的壓力與耐受度,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訓練平台期。所以,我們如果要持續的讓身體變得更強壯,重複相同的訓練方式就顯得非常不合邏輯,因此,我們就必需要根據次數來增加重量,通常都會以5-10磅來做為每次增加的重量。

例如:

第一週:深蹲(45磅) 3組x10下

第二週:深蹲(50磅) 3組x10下

第三週:深蹲(55磅) 3組x10下

第四週:深蹲(60磅) 3組x10下

第五週:深蹲(65磅) 3組x10下

這也就能強迫每次的訓練都有期適應性,並讓肌肉量與肌力都能同步上升,這類型的訓練方式也是最適合初學者突破平台期有效的訓練方式。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沒看見並不代表不重要的背肌

2016-05-12
背部肌群重量訓練觀念健身話題

在人體肌肉群中,背肌的主要角色在於支撐身體上半身及肩頸的運動,強健的背部肌肉群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比較好的身體姿勢,進而減少彎腰駝背或是背部及肩頸疼痛的問題。雖然我們的背肌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它卻是最常被人們遺忘以及忽略的一個大型肌肉群。

因為背肌的位置比較不容易察覺,加上平常比較不容易去鍛鍊,所以日常生活中,背肌常常會被忽略甚至讓它受傷,像是長期的低頭使用智慧裝置、長期的坐姿不良或是駝背。這些不經意的動作,就是造成平常肩頸酸痛或是背部疼痛問題的部分原因。因此,我們可以藉由伸展以及鍛鍊背部的肌肉來紓緩或是預防這些問題的發生。

在背部肌群中,最為常見的三種肌肉為:斜方肌、背闊肌與豎脊肌。

©Shutterstock

斜方肌(Trapezius)

斜方肌的主要的功能在於維持頸部以及肩膀動作,而斜方肌的位置是從後腦的底部開始延伸至肩膀以及脊椎中段,進而形成一個斜四方形的面積,因此取名為斜方肌。

現代人常常會有肩頸酸痛的問題,這個問題多半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導致斜方肌受傷所產生的肩頸酸痛。然而只要藉由適當的鍛鍊斜方肌就可以達到預防以及消除肩頸酸痛得問題。

©Shutterstock

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

背闊肌抑或稱為闊背肌,它位於斜方肌的下方,是一塊相當大且薄的肌肉,主要負責『拉的動作』以及『引體向上的動作』。另外這個肌肉也是許多人為了讓背部形狀呈現好看的倒三角形時所特別鍛鍊的肌肉。

圖片來源:johnthebodyman.com

現代人長期低頭使用智慧型裝置以及使用電腦等等,因而造成肩頸酸痛或是背部疼痛等問題,為了能夠減緩或是預防這些疼痛的發生,可以藉由伸展背部的肌肉或是訓練背部的肌肉來緩解這些問題。

背肌千萬不要因為我們不常見到他的樣子,就可以輕易忽略!記得保持良好的上身動作,並可以做些背部伸展或是鍛鍊來好好保護背部肌肉,相信這些問題都可以在不久之後得到改善。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山姆伯伯工作坊——遠離下背疼痛的上肢訓練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